第1章 第一人稱開頭的小說(1 / 2)

引子

二零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提交的離職申請,還有十天即將離開醫院。以心理谘詢師的身份入職,離別之際我搞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身份。有太多的話要說,所以我將以小說的形式代替表達。結合自己的經曆重新編一個故事。

這段經曆給我感觸太多,我自己消化不了,隻能通過小說的形式重新解讀,讓他們在小說的世界裏再活一回。那些曾經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們,卻因為一場精神疾病,在社會、親人、朋友中徹底抹去,提及他們,感覺吃了一口屎,隻想趕緊把嘴巴切掉。有些人活著但感覺已經死透了。

這是向日葵醫院發生的故事。

第一章

本人周派是一名警校畢業的本科生,大四下學期後,在研究生考場上當了逃兵。原因很多,是因為人際關係的混亂還是前途渺茫導致自己出現失衡?

說不清,我唯一清楚的是以這樣的心理狀態不可能考研上岸,但我心裏隱隱覺得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指導員越是鼓吹心理學專業隻有考研這條出路,我越是不想因為他的話而去考研,我要是做某件事絕對是因為自己決定,而不是討人嫌的指導員的大肆宣傳。大學四年,讓我越來越討厭不懂得授課、不尊重學生的憤青指導員,天天抱怨,從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絲正能量,反正我搞不懂這樣的人,如何長大成人。

他的那些負能量話語,像蒼蠅一般,揮之不去。

“你們聽懂了嗎?我就這個水平,也不是我想教統計課,是學校要求的。我也很無奈。”

“你們看不起學校,好,就把它當成糞坑,有本事自己爬出來。”

“我沒什麼本事,別惹事,今天我被孫教(姓孫的教導員簡稱)罵的狗屎都不是,我就把這個火撒在你們身上!”

“真是,又沒本事,天天翹課,以後搞證明,別來求我,我不伺候。”

“你們知道公務員多難考嗎?考研就行了,你看我那麼差都考上了!”

……

但就是這樣的人,讓我畢業之際流下了虛假的眼淚,來逃避他的毫無人性的謾罵。“長得又不好看,學習又不好,就知道鬧事,還不接我的電話,不是說退學嗎?你倒是堅持,如果你堅持,我倒是佩服你……”

其實在挨罵之時,我很爭氣的開小差,因為我不覺得他說的是我,雖然他做了我四年的指導員,但他一點都不了解我,甚至不認識我這個人,不知道我姓甚名誰。可能在他眼裏鬧事的都是差生,但我們班的學生都知道我是學霸,爭強好勝。隻是他們不知道我不喜歡和男老師打交道,可能是因為陪伴我小學和初中的好夥伴,曾經說過,“老師是帶有色眼鏡看人的,你隻是成績好不知道而已。”

這句話作用蠻大的,起碼讓我本來就不喜歡和老師打交道,變得反感了,我不想讓別人覺得老師因為成績而優待我,讓我內疚,對其他人不公平。也就是這樣的心理,我平時幾乎不和指導員打交道。也很少幫他忙。所以我在他那裏存在感極低,也隻是偶爾因為我天馬行空的想法,讓他大吃一驚,讚揚道,“挺有想法”。

當他罵了我半小時氣還沒消,我想如果我不服軟,不哭,這件事他就會揪住不放,甚至會記處分。我哭了,把一團紙巾當成他,在手裏反複揉捏,當他罵的難聽時,我就使勁糟蹋這團白紙。終於他看到了他以為的悔恨的眼淚,停下謾罵,放我一馬。我低著頭,走出辦公室那一刻,臉上洋溢著輕鬆和狡黠的笑容。

我以這樣的心理情況,投入到論文準備中。課題是“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對人際關係的影響探究”,這個主題的由來是因為大四上學期心血來潮,建了一個社團“解憂雜貨店”,專門讓大學生傾訴煩心事,成員也就是聽客,傾聽別人的心聲。很多有緣人通過傾訴,把自己糟心事說出來之後,輕鬆許多。

其實,創辦初衷來源於一次有意思的工作經曆。我在學校的心理谘詢室做助理,當時值班,進來一名心事忡忡的女同學,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排解苦悶,走進了這裏。我給她倒了一杯水,禮貌的問,“你好,需要預約心理谘詢師嗎?”她解釋,“我有心理谘詢師,但她有事,所以我就到處走走,就來到了這裏。”接下來就莫名其妙的聊了起來,她說起了自己的煩心事,我靜靜聽著,不一會兒就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雖然沒有解決什麼問題,但她看起來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