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根據政府要求,即日起正式實施彩虹島計劃。”
一個黑色車子裏,臉部僵硬的中年男子悠閑地抽起了煙,隨著車窗的慢慢搖開,煙氣像迷霧般緩緩從車子裏散開,聽著廣播電台裏女主持熟悉的聲音,他的嘴裏卻嘟囔著:“什麼狗屁計劃”。
“據有關部門調查,彩虹島計劃早在1980年就已經初步確立,而彩虹島計劃的規劃和布局距今也已經有36年了。據悉,彩虹島後期會繼續發揮‘兩城一村’的特色優勢,並保持‘二開一閉合’的發展趨勢。”
緊接著,他的耳邊又傳來了廣播台裏男主持雄健渾厚的播音腔。
後視鏡中的男子聽到後,更是淺淺地笑了笑,又癟了癟嘴,脖子的紅痣也隨著臉部肌肉往上抻。
他心想:“難道不一直都是這樣嗎?” 隨後,又將自己手中的香煙頭扔到地上,隨著車輪無情的碾過,伴隨他的回憶一起泯滅在風中……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李長虹院士帶領數名科學家,在對陶淵明書中“桃花源”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和自身條件等多方麵進行分析後,大企業家張雲飛選擇無償資助他們,花錢給他們雇了一艘輪船和一些船員,在海域上開啟了勘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遲,他們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一連在輪船上待了幾十天,別說島在哪兒了,就是連個鳥影兒他們都沒見著。
看著眼前暗無天日的烏雲,各位科學家的臉色,也慢慢從剛開始的紅潤有光澤,變成了死氣沉沉、黯淡無光,每個人的眉毛都像拔河一樣使勁往下垂。
而更令他們捉襟見肘的,是此行所剩無幾的餘糧,望著後麵倉庫越來越少的糧食,眾人一度陷入沉思。
他們到底該不該為這虛無縹緲的東西,耗費這麼長的時間?
海浪聲輕輕敲打地麵又拂衣而去,仿佛在宣告這場偉大的“試探”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可正當科學家們鬱鬱寡歡之時,突然大風起後迷霧散,海麵由最初的風平浪靜轉眼間化為烏蒙蒙的一片,未知的恐懼突然籠罩在眾人麵前。
不久後,海麵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刹那間雷電交鳴,海浪扭打成一團向眾人湧來,黑漆漆的天空下還養著很多朵吞噬人心的“黑唇”,仿佛一張嘴就要把他們吸進去。
“真是禍不單行嗬,眼下傳說中的‘桃花源’還沒找到,自己的性命就要交代在這裏了,而且還白白浪費了那麼多物資,這樣的消息傳出去,他們以後怕不是要成為一個笑話?”
想到這,科學家們不禁心頭一緊。
正當眾人為眼前的危機不知所措之時,是李院長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他告訴眾人千萬要冷靜,先是讓船員檢查一番船上的基礎設施,再利用船上的通訊設備發出求救信號,最後帶領科學家們穿上救生衣,然後將多餘的一些救生圈留給船員們,先後按照順序撤離。
可未等眾人將他的話聽完,海麵便突然卷起了黑色的巨型漩渦,本著要把他們“打包帶走”的心態,朝他們快速逼近。
伴隨而來的,則是科學家們始料未及的慘叫聲……
“轟隆隆——轟隆隆——”
“救…救我…我還…”
來不及抱怨老天爺的無情,他們就被收納到這黑色漩渦的“肚子”裏了。
等他們醒來,就已經是在一片桃花林裏了,耳邊還傳來了溪水“潺潺”的聲音,待桃花花瓣拂過他們的臉龐後,又留下淡淡清香。
他們穿過桃花林,來到了交錯相通的田間小路,看到了家養的土雞和土狗,還有一群歡聲笑語的當地居民。
他們發現這裏人人都穿著一樣的衣服,貨幣好像在這裏並不流通,但四處始終都彌漫著祥和歡快的氣氛。
他們還在“桃花源”盡頭看見了一座雕像,雕像下麵刻著“賢士劉子驥”這幾個字。詢問旁邊釣魚的老叟才知道,原來當年劉子驥並沒有死,反而在他的幫助下,“桃花源”裏的人們生產並掌握了犁、鋤、鏵、耙等鐵器。
起初,這裏的人們看著他們穿著“奇裝異服”,都感到一絲害怕和擔憂,都不願和他們說話,後來他們幹脆說自己是劉子驥的後人,這才逐漸打消當地人的顧慮。
除此之外,劉子驥還興修水利、圍湖屯田,所以才被“桃花源”的人們世世代代所敬仰。
時間就像氣球裏的水,被人好端端地裝了進去,卻又在泄氣中彌散,落在地上時,眾人才發覺它的消失。
不知不覺,昊日當空,已是晌午。
經他們不停地向路人詢問和所學知識的應用,“桃花源”的輪廓在他們心中也有了個大體的顯現。
他們發現這個“桃花源”坐落於南山省內,是一座大型內陸島。兩座大山分別坐落於南北兩側,將美麗的自然風光緊緊包圍,呈“二合一開”格局。全長233千米,南北寬211千米,陸地麵積為3.4萬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