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上古,史上所議頗廣。泛始於夏商,末於秦,便有上古先秦之說。
秦統六國,創立封建製。此前,戰俘為奴,通稱“臣妾”,稱為奴隸製度。
封建製自秦起延及鼎盛,而唐宋時期,仍有鄰邦維持上古文化。
公元9世紀末,中原正處經濟繁榮之期。而鄰疆各部,仍為種族之異,連年征戰。
中原西北疆,維閣部落與華氏部落分別是坐落於吐蕃境內的兩大自由部落,華氏居北,維閣居南。兩部為爭一片遊牧之地大動幹戈,華氏實力稍遜維閣,華氏族長戰場喪命,宣布華氏滅亡。
——————————————————————————————————————
皓月當空,林秋慢慢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地上。他挺了挺身子,覺得渾身酸痛。仰望夜空,回憶起那一幕驚險,仿佛就在眼前。
一次實際作戰,對於在特種部隊三年之久的林秋來說如同家常便飯。可就是那一次,他們在邊境伏擊一夥毒販,林秋為了掩護戰友,敵人一顆子彈殘忍地穿透了他的胸膛。
當林秋再次醒來,湧入腦海的卻是另一份記憶。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穿越了。
當前這個人,名字也叫林秋,本是中原一個市井無賴。由於唐末政局衰退,以至戰亂不斷,林秋背井離鄉逃至華氏部落。
這個林秋庸碌無能,但是油嘴滑舌,很快就得到了華氏族長華狄的賞識。
正所謂本性難改,在華氏部落的這段日子裏,他垂涎華狄的大女兒華青,不料酒後亂xing,將華青逼死。由於無憑無證,林秋有驚無險,事後他更加肆虐妄為,開始惦記華狄的二女兒華冬。因華青的事,華冬本身就對林秋恨之入骨,可華狄這老糊塗竟然寵信林秋,要把華冬許配給他。
華冬性子剛烈,得知林秋要娶她的消息,不惜以死相抗。就在華冬為父母之命為難之時,華氏與維閣起了戰事。
華氏部落主要以遊牧為生,除去平民,其正式軍隊不足千人。而維閣部落中心駐於城鎮,其生存來源除遊牧之外,還盛於經濟貿易,故此維閣實力雄厚,麾下兵將足有三千之眾。
麵對這種局勢,那個林秋自作聰明,出了個以少勝多的主意。更不可思議的是,華狄竟然信了他的話,親自帶著近一千人出征討伐維閣。結果不自量力,華氏兵馬被維閣大軍團團包圍在一片荒戈之中,族長華狄被維閣少主斬殺,一千兵將全軍覆沒。
維閣大軍趁虛而入,一舉殲滅華氏,華氏一族被俘,淪為維閣的奴隸。華氏滅亡,林秋成了華氏的罪人,而他自己也弄了個戰死沙場的下場。
穿越過來的林秋,整理了一遍這個軀殼留下來的記憶殘片。自己怎麼附在了這種人的軀體上,而且還和他叫一個名字。想到這裏,不禁哀聲長歎。
林秋強忍著疼痛坐了起來,驀然一陣涼風襲來,他急忙抖了抖身子。雖是署季,但邊疆的夜晚還是帶有幾分涼意。
“這裏還有個活人,快過去看看。”
突然,林秋耳旁出現了對話聲音。他急轉過頭,隻見五名身穿異族戎裝的士卒向他緩緩走來。
“看這人的打扮一定是華氏的殘兵。”五人中的一人對其餘四人說道。
兩軍交戰,多以衣裝分敵友,定是那五人發現林秋所穿的鎧甲與他們不同,所以確認林秋是敵非友。
五人之中的另外一人指著林秋說道:“既然是華氏的殘兵,咱就把他抓回去充作奴隸。”
林秋身體的疼痛還沒有緩解,他毫無反抗能力,隻得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把自己帶走。他心裏非常清楚,把他架走的這五個人一定是維閣部落的士兵。
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了別人的俘虜,林秋知道這裏是奴隸社會,在這裏被俘將會成為別人的奴隸。
他被帶上了手銬腳鏈,然後推進一間牢房之中。牢房裏全是被俘的華氏敗兵,一個個東倒西歪的靠在一起,身上的盔甲都已支離破碎、殘缺不全。有些人還身受重傷,在那痛苦呻吟。林秋知道這些人都會成為維閣的奴隸,看著他們不免有些同情。
第二天清晨,林秋等被俘之人被解開手銬腳鐐,帶到維閣部落所駐的古城之中。這座古城被稱作維閣鎮,城鎮街道布滿塵埃,風沙之中的房屋樓宇顯得極為陳舊。看得出這延續上古文化的舊部落,比起中原的繁榮景象還是相差許多。
華氏的俘虜被集中到維閣鎮中心的一處寬闊之地,四周分布著十幾名手持長槍、身穿鐵甲的異族士衛。在前麵,還有幾個一身異族富豪打扮的人,他們的眼睛正逐個打量被抓的那些華氏俘虜。林秋明白,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奴隸主,他們正在挑選自己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