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笑夠之後,便由韓非做東,請李斯在蘭陵郡最好的酒館飽餐一頓。
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李斯與韓非向蘭陵蒼山學館走去。
蒼山學館,是荀子所創立的一家學館,其名聲之大學風之盛,不亞於齊國稷下學宮,是當時天下讀書人所向往的聖地。
順著山路走了一段時間,李斯漸漸聽見有潺潺水聲,再往前走幾步,便看見一座大庭院,院外青磚圍牆,綠柳低垂,一股山泉正從院外潺潺流過。
圍牆中間,洞開的朱紅色大門,楚國春申君親手所書“蒼山學館”四字的匾額高懸其上。
“到了。”韓非這樣說著,卻發現身邊的李斯一臉激動的看著眼前的學館,眼中似乎有水光閃過。
看到這熟悉的景象,李斯心中激動難抑。
闊別幾十年,他終於又回到了這,蒼山學館,他上一世修習了七年之久的地方。學館風貌一如從前,李斯卻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李斯,如此物是人非,怎能不讓他在心中渭歎。
韓非不知李斯心中所想,隻當是他是被麵前從未見過的盛景所震驚。他自怵李斯雖有驚世之才,卻是出身於上蔡小郡,沒見過什麼大場麵,所以才會如此喜怒形於色。
如此一想,為了讓李斯能稍稍心安,韓非默默的拉上李斯的手。
李斯有些詫異的看了韓非一眼,也沒說什麼,任由著韓非拉著他的手走到學館門前。
剛到門前,便有一黃衫少年前來相迎,他對韓非一拱手道:“韓師兄,老師正在後院等你。”
韓非微微點頭,一言不發的拉著李斯走進學宮。
剛進學宮便是一空曠的大院,一個個服飾各異的少年正跪坐在一排排的石案前捧著竹簡搖頭晃腦的讀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聽著朗朗讀書聲,穿過過庭院一側的竹林,二人來到後院。
後院的布置與前院相似,錯落有致的擺著一排排的石案草席,但不同的是,那些石案中央,擺著一張青色大案,格外醒目。
一位神采奕然的布衣老人坐於大案前的草席上,對著周圍的弟子講著什麼。
“老師。”
聽到韓非的聲音,老人停止講學,對著韓非淡淡一笑:“韓非,你回來的正好,近日有名家公孫龍子前來論戰,你且做好他們的食宿安排。”
“韓非遵命。”韓非彎腰拱手,緩慢的道,就算是這短短幾個字,也已經耗費他不少力氣。
韓非的回答,讓荀卿滿意的捋一捋胡須,而李斯卻微微皺眉,他並並不記得上一世時,公孫龍曾來論戰過。
正努力回想著前世的記憶,李斯突然聽見韓非向荀卿介紹自己道:“此人,李斯,大才也。”
李斯趕忙回過神來,躬身做鞠,恭敬的道:“上蔡郡李斯,欲入蒼山學館,拜荀卿為師。”
荀子悠然一笑:“即是韓非引薦之人,必有過人之處,你且先在韓非屋裏暫住,待與公孫龍子論戰結束,再另行安排。”
“弟子遵命。”
“今日為師安排了大講,你二人先入座聽講。”
李斯與韓非雙雙入席落座後,荀卿便繼續對眾弟子講道:“名家公孫龍子不日將前來論戰,今日大講之題,便是名家之說。”
名家之說,譬如白馬非馬,火不熱,多是些顛覆常識的理論,聽著好似有理,卻終不能讓人心服。
此等詭辯之術,李斯有些不屑,他往韓非那邊一瞥,想看看韓非的反應,卻發現韓非眉頭微皺,麵有愁容。
雖然韓非不說,李斯卻知韓非所為何時而愁。韓非口吃語遲,終究是不善論戰,就算是前世本門弟子的論辯,韓非也隻能勉強應付,這次公孫龍前來論戰,韓非作為荀子高徒,難免要出戰與之論辯,此事對於他人譬如李斯來說是揚威立萬的絕佳契機,對韓非來說卻是愁事一件。
原本韓非之口吃,在李斯看來,不過是白璧微瑕,不足為之憂鬱。但現在,李斯卻知道,因為口吃,韓非終生無法親口說出他的觀點,無法向韓王直諫,再加上他的個性執拗,始終在韓不得重用。或許,這也是秦王會狠心殺他的原因之一。
韓非,做得一手錦繡文章,卻不善說道,當真讓人惋惜。
想到這,李斯不由長歎一口氣,麵色凝重起來。
“看來,幫助韓非解決言語之難,是當務之急。”
\\u003d\\u003d\\u003d
大講結束之後,荀子便囑咐韓非帶著李斯回去休息——從李斯襤褸的衣衫和滿身的風塵,荀子看的出來,這個年輕人是日夜兼程趕到這裏的,現在他最需要的不是聽自己講學,而是休息。
“弟子,遵命。”
背起自己小小的行囊,在對著老師荀子鞠了一躬後,便跟著韓非往眾弟子住宿的地方走去。
韓非的房間在偏裏麵的地方,走了很久,韓非才在一扇木門前停下了腳步。
“到了。”
一聲不吭的看著韓非推門進屋,房間裏的陳設和李斯記憶中的一模一樣,前世的時候,就是在這裏,自己和韓非一起暢談辯駁同榻而眠,一起度過了七年的時光。
現在,他終於又回到了這裏。
“怎麼了?”
韓非往房間裏走了好幾步,才發現李斯依舊愣愣的站在門後,他有些奇怪的轉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