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一個人的轉變,影響了一群人,甚至帶火了一個產業,這是多麼值得記錄的一件事情。
得知“老俞閑話”係列直播中的部分內容馬上要彙集成書,我鼓足勇氣跟俞老師說,我想給這本書寫個後記。俞老師回複:“哈哈哈,你先寫過來吧。”
作為一個全程無死角的旁觀者和受益者,我有一萬個理由,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老俞閑話”係列直播即將滿2年,不知不覺間,老俞已經在手機屏幕上陪伴大家超過了1.7萬多分鍾,超過1億人走進過直播間,幾百萬人在直播間參與了討論。其間一不小心,帶火了一個文化電商——東方甄選,還帶紅了一個文化主播代表董宇輝。
這一年身邊發生的真事兒:
一本書,兩個小時賣出去了10萬冊,一口氣完成了“一輩子”才能完成的使命;
張朝陽、周鴻禕、馮唐、楊瀾、餘世存、史國良……各個領域的名人紛紛加入知識傳播陣營;
用戶們突然變得主動,喊著要為知識付費;
在直播間買書閱讀正在成為一種文化時尚……
這些,多少都與老俞有關。
2021年3月28日,“老俞閑話”係列直播首場開播,自家書房,一個支架,一台手機,幾頁自己寫的提綱。
當時在抖音,知識內容開播極少,數據也普遍不好。清晰地記得那天在書房外,眼看著同時在線人數從幾千到1萬,又
漲到了3萬,後來索性超過了7萬,直播1個半小時,進到直播間的人數(多次進出算1人)就超過了160萬,反響出乎意料地好。
從那天開始,老俞每周日晚9點多打開手機,跟網友麵對麵。於是,他經常在車上看書做提綱,出差飛機剛落地,就飛奔回家“履約”上線。
老俞很喜歡和用戶互動,學會了上福袋;在網友們要求上書鏈接後,學會了自己上小黃車;當有作者想交流,又學會了自己操作連線PK……少年一般求知若渴。
老俞曾表示過他最喜歡的稱呼是“洪哥”,我猜因為“哥”聽著年輕。當直播間評論區刷屏喊著“老頭,你好”時,老俞卻欣然接受了。碰到有正義的網友打抱不平,老俞索性主動介紹“老頭”的來由,是董宇輝覺得老俞跟《老人與海》裏的主人公精神一致,喊著喊著就變成了一個昵稱。
陪伴他直播的團隊小夥伴,則給他起了另一個昵稱:“勤奮魚魚”。
一場2小時的直播,至少準備2小時。確認對談後,了解嘉賓至少需要幾十個小時,看嘉賓寫過的書、錄製過的視頻,然後寫提綱,直播完還要自己梳理改文字發公眾號。
如果你是“老俞閑話”的忠粉,就會明白,東方甄選為何能火,為什麼一個知識主播能飛速“偶像般”地崛起,因為有種勁兒,臭味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