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取命(1 / 2)

在山海大陸上,“山”和“海”都不是稀奇的東西,“地”才是全大陸人都在爭的東西。山海大陸多山,平原很少,其中最大的一塊平原被一分為二,北部是由驍勇善戰的淩氏一族統領的淩世國,南部則是以崇尚和平的安氏一族為首的安慶國。

安慶國建國幾百年來,利用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優勢逐漸成為了農業大國,百姓們以農為本發展農業經濟,從農業又發展到手工業、工商業,可謂是國富民強。

也正因如此,南北戰爭不斷,倒黴的總是住在淩世、安慶兩國交界處的百姓,後來由於戰爭的頻繁,兩國交界處的人民都不約而同的進行搬遷,從此,兩國交界處就成了一塊指定“戰爭地”,像是一個大型的生死競技場,每隔個幾年十幾年的就要出來大戰一番。

兩國戰爭挑事兒的永遠都是淩世國,隻因淩世國人口密集、物資貧乏、經濟落後,淩氏一族認為國家想要發展就一定要爭地。但是天不遂人願,淩世的“侵略”大計從來都沒成功過,淩世國的將士們大多有勇無謀,麵對智勇雙全、強悍精煉的安慶軍隊自然是落了下風。

隨著安慶國的日益強大,淩世國發動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終於在十年前,淩世國找到了一絲可乘之機,趁著安慶皇室正在內訌爭皇位之時,發動了幾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也正是這次戰爭,淩世、安慶兩國軍隊兩敗俱傷、死傷慘重,可結果依舊是安慶險勝。

就在安慶國勝局已定的關鍵時刻,安慶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新帝安文淵延續了曆代安慶帝“仁政”“求和”的傳統,不顧眾臣反對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對淩世軍隊的乘勝追擊,還開出了每年無償提供淩世國兩千石糧食以解糧荒之急的條件與淩世國簽訂了為期十年的《安淩和平條約》。

新帝這一舉措無疑讓安慶的百姓們炸開了鍋,他們紛紛上街遊行譴責安慶帝王的懦弱成性、膽小畏戰,暴動持續了好一陣,所有的大臣都在等著看安文淵笑話,他們篤定這個新帝一定會按兵不動等著息事寧人,可沒想到安文淵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在老百姓們撒夠了氣但局勢仍然膠著的時候來了個恩威並施,捉了幾個領頭羊殺雞儆猴,他下令不準用刑,隻能餓,等到餓脫相了才放他們回家。

打一巴掌還不忘給一個甜棗,安文淵又差人挨家挨戶給受了“餓刑”的百姓送了兩石皇糧以示慰問。於是,這場鬧劇到此算是落下帷幕了,安文淵成功地立下了威信,坊間也開始流傳起新帝是礙於軍隊元氣大傷無力繼續攻打淩世才無奈出此簽訂條約下策的消息,老百姓們對這個剛登基的新帝徹底改觀,覺得他簽條約的英明舉措既能保安慶相對長期的平安,也給了安慶養精蓄銳的機會,一時間所有的安慶子民都認定了這個新帝與先帝們不同,他們相信安慶國在未來的某日一定會徹底擺脫戰亂……

就這樣,安慶國的發展回歸了正軌,而淩世國也安分了十年,十年裏安淩兩國和平共處,不僅開通了兩國專屬商路,還一起創辦了一年一度的“山海比武大賽”,比賽地點就設在曾經兩國交界的“戰爭地”,說來也是可笑,本來所有人都不當回事兒的一紙和平條約逐漸變成了兩國民眾心裏的定海神針,他們天真的以為安淩兩國會一直這麼相安無事下去,直到安慶225年,這種幻想被悄然打破……

安慶國都城——平城的街上人群熙攘,街邊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到處都是一如往常般的繁華景象,隻有一個纖細的身影在人群中略顯突兀。

那人戴了一頂白色的帷帽,垂下的白紗雖遮住了她的麵容,但從身形上很容易看出來她是名女子。

那女子身著一襲淡青色的素淨長裙,裙上用淺色絲線繡著栩栩如生的君子蘭。

她身姿挺拔,長發如瀑,左手握著一柄長劍,劍鞘上鑲滿了各式各樣用玉雕刻的花紋,如果不是因為那頂帷帽和那柄長劍,如此普通的裝扮絕不會在平城街頭引人側目。寧無離就這麼看似漫無目的的走著,走到一個茶水攤位前忽然停住腳步,她聽到了茶水鋪子裏一桌人的閑聊聲。

“誒,你們聽說了沒有,前些日子弈王府出了件大事兒!”

“什麼大事兒?說來聽聽。”

“據說是死了一個淩世國來訪的使者!”

聽到這裏,寧無離不自覺的握緊了劍,左手微微顫抖著,胸口的起伏也不易察覺的加大了。她轉身走進茶水鋪子,在一張空桌旁坐下,將劍輕放在了木桌上,衝著茶水鋪老板喊:“老板,一壺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