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自我管理:能學會管理好自己就是成功的第一步(1 / 3)

第十章

自我管理

能學會管理好自己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自律的孩子才能擁有自由

一個自律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

每個人的人生高度,與其自律性息息相關。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說過:“自由源於自信,自信源於自律。”但是,自律往往要求人們擁有強大的意誌力,這對成年人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許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自律性差,怎麼辦?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兩歲半以後會逐漸進入一個秩序敏感期。這段時間是孩子對周邊社會規則的構建期,在這個時期對孩子的認知與行為進行約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我在一次育兒交流會上認識了劉佩,她說兒子昊昊今年剛上一年級,但他的自律性不高,讓她很是著急。直到有一天我見證了劉佩和昊昊的相處,才知道劉佩要對昊昊的不自律負絕大部分責任。

昊昊的老師經常會在家長群裏發布家庭作業,要求家長打印出來給孩子做。劉佩是一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她收到作業後經常想著晚點兒再打印,然後就打開手機看起了綜藝節目。

昊昊沒有作業可做,隻好去看電視。慢慢地,他也開始有樣學樣,什麼事都要拖拖拉拉,等到最後才火急火燎地完成。有

時候時間不夠了,劉佩夫婦心疼孩子熬夜,就隻好幫忙一起做。

顯然,劉佩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犯了兩個錯誤:第一,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劉佩卻給孩子帶來了錯誤的示範;第二,讓孩子先寫完作業再做其他事情,尤其自己的作業自己做才是正確的規矩。但是,劉佩卻漠視了規矩的執行,讓其變成一紙空談。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了漠視規矩,因為它在這個家裏沒有任何約束力。如此,怎麼可能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呢?

我有一位幼師朋友,她的女兒佳佳就是一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逛街的時候,佳佳從來不會看到什麼要什麼,更不會為了逼父母買什麼而哭鬧;每天準時起床,放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業;玩遊戲、看電視也遵守約定時長,經常提早結束,絕不拖延……

這樣的孩子實在羨煞了旁人。幼師朋友傳授經驗的時候,送給我們這樣一句話:“狠下心,要想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就要狠下心。”

其實,最開始佳佳也會以哭鬧要挾父母,但是媽媽沒有因此而心軟。她與佳佳約定:每個月可以買一個玩具,至於什麼玩具可以由佳佳定。

有時候,佳佳買了一個玩具後,當月又想多買一個,這時候可能會哭鬧,但家長並沒有因此妥協。幾次下來,佳佳也就學會遵守規矩了。其他方麵也是如此,

隻要家長狠下心,孩子就能慢慢學會遵守規則,也就會越來越自律。

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你可以這樣做。

1.給孩子講解規則的作用

要讓孩子自律,最重要的就是先讓孩子明白規則的意義。

世界上的規則無處不在,它的意義在於約束人們的行為,給人們更好的生活。對孩子來說,他還未建立秩序感,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遵守規則,那麼就很難發自內心地遵守它。

因此,在生活中,如遇相關情況,父母可以反問孩子:別人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親眼見證違背規則的後果,引起他對規則的重視。

2.做自律的父母,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的言行對培養自律的孩子很重要。如果家長都不自律,他們的言論在孩子看來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孩子還會反問:爸爸(媽媽)都做不到,為什麼要求我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先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地給孩子做好榜樣。同時,教育孩子約束自己的言行,過自律的生活。當整個家庭氛圍都被自律渲染時,孩子的成長環境就會得到改善。

每個孩子都不是突然就變得自律的,關鍵在於家長如何教育與慢慢引導。

孩子的人生還很長,很多路要他自己走。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能贈予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自律,讓他擁有最多的自由。

孩子一起堅持就是勝利

堅持不懈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但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習得。當遇到困難時,想放棄、想退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如何教孩子做個堅持不懈的人也很重要。

研究表明,孩子不僅會模仿家長的行為,而且會模仿家長的精神品質。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積極樂觀,不輕言放棄,堅持不懈。

跟孩子一起“堅持就是勝利”,你準備好了嗎?

寶媽燕子說,她第一次強烈覺得跟孩子一起堅持很重要,是因為孩子的一個提問。

自從家裏的保姆辭職後,燕子就開始自己煮飯做菜。起初,遇到許多問題,如鹽放多了、水放少了、被油濺到了等,但燕子本身就是一個不輕易言敗的人,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她始終相信,隻要自己堅持做下去,總有一天能把菜做好的。

一天,孩子問她:“媽媽,你為什麼不肯放棄做菜呀?”

燕子愣了一下,她一直堅持嚐試著做不同口味的菜,卻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自己從沒想過放棄呢?

後來,燕子想起自己的孩提時期,父母就是這麼教她的: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然後,大人陪著她一起堅持、努力,久而久之,她就習慣了,認定沒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也是那個時候,燕子意識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堅持,

其實來自父母的陪伴。

一個人的成功絕不可能是毫無道理的,觀察那些真正取得大成就的人就會發現,他們沒有一個是三心二意、虎頭蛇尾的。或許有些人的成功源於某次機緣巧合,但是如果不堅持,這份機緣就會被浪費。所以,不要怕孩子太小沒定性,最重要的是家長如何教他堅持,陪著他一起堅持。

睿睿很小的時候,跟媽媽說他想學電子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媽媽很高興,連忙給他置辦了一架電子琴,挑選了合適的興趣班,每周末都帶著他去練習。

可是沒多久,睿睿就開始打退堂鼓:“每周末都要早起練琴,太累了!”“沒意思,我不想學了!”“我記不住譜子!”不想學的時候,睿睿總有千萬種理由。他念叨了很久,但是媽媽並沒有理會他,也沒有如他所願地讓他退學。

睿睿哭鬧著發脾氣,媽媽還是沒有理會他,等到他哭鬧累了停下來,才跟他講道理。媽媽讓睿睿回憶一下他學遊泳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剛學會遊泳時是什麼感覺。

在媽媽的引導下,睿睿想起當初自己學遊泳時也經常磕磕絆絆,但是後來學會了特別開心。

看著睿睿興衝衝的樣子,媽媽趁熱打鐵地說:“你看,學電子琴也是這樣的,你不堅持下去,就再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了。”睿睿點了點頭,不再哭鬧。

孩子就是這樣,尤其越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