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西都長安(1 / 3)

長安為中國四大古都之首,先後有十七個朝代及政權建都於長安,總計建都時間超過1200年。它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同時也是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秦末漢初,長安其時為秦都鹹陽的一個鄉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稱為“長安”。

漢初,高祖劉邦下詔,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長安,開啟了大漢帝國的宏大基業。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安縣,高帝七年,定都於此,改長安城所在地區為“京兆”,意為“京畿之地”。之後,劉邦開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命名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宮,同一年由櫟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漢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牆。漢武帝設京兆尹治理長安,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並在城西擴充了上林苑,開鑿昆明池,建建章宮等。

在西漢的200餘年曆史裏,長安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商道,長安城成為連接歐亞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起點,繁盛一時。

宮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其中未央宮是從漢惠帝開始的許多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居民區分布在城北,劃分為160個“閭裏“。市場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稱為“長安九市”。在城西有麵積廣大的上林苑,苑內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宮等

古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兩段時間裏,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大約擁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長安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複“長安”之名。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但“長安城”仍稱“長安”,歸長安縣管轄,“長安”之名並未廢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將“長安城”剝離“長安縣”獨立設立“西安市”為止,“長安”之名廢止。

長安的興衰可見如此!!

秦楓站在長安城門前一陣失神,若不是徐榮提醒,可能會迷失在這中華名族最璀璨的曆史瑰寶當中。

進了長安城,秦楓因為先前是‘已死亡’狀態,所以並無軍營可宿,一時間也沒有想到去處,好在徐榮有心,早已給秦楓安排了一處住處,乃是徐榮在長安的一所宅院。

曆史上雖然對董卓的記述絕對是無好詞,什麼凶殘,嗜血,殘暴,弑君忤逆等等,紛紛加注在董卓的身上,事實也如此,董卓絕對當得起,但是,在西北軍眼中,尤其是西北軍諸將校眼中,董卓絕對是一位‘共享富’的主公。其他不說,單從賞賜給徐榮諸多豪華住所便可見一般。

亭台樓閣,塘泉池山,樣樣不缺!樣樣華美!~

住得宅院中,一天的路途不知為何讓身體異常的秦楓很是勞累,便早早的上床睡覺了,直到第二日,日上三竿才醒來,匆匆洗完梳後,秦楓便朝前廳走去。待到了前廳,卻見徐榮似乎是早早等在那裏了,喝著茶,很是悠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