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沒有能力,什麼樣的血統和財富也不能把孩子送到常青藤 (3) (1 / 2)

第一,要麼過於嚴厲,限製了子女的思想活力,棍棒教育的結果就是在父母的威權籠罩下,孩子不知所措。當他們長大後,能力遠遠達不到繼承父輩事業的要求,所以就成了父親是天才,兒子是庸才,孫子是昏才。

第二,要麼過於寬鬆,有的父親覺得需要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幹涉孩子。還有的父親認為自己那時沒少受苦,現在經濟條件變好了,可不能虧了孩子,於是寬鬆就變成了放縱,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製,甚至以奢侈為榮,教孩子玩高爾夫球,買豪華賽車,追求特權。結果就是富家子弟變成馬路殺手,酒囊飯袋。

國內許多精英教育,其實就是“人上之人”的高消費生活訓練,這不是培養敗家子,又是什麼呢?所以我鼓勵家長們拋開國內那些所謂常青藤教育的宣傳冊,去了解真實的常青藤教育,看看精英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向美國人學習,讓我們的孩子不做不思進取的敗家子,讓他們有奮鬥精神,有高貴的品格,有真才實學,可以承擔起未來的家庭重擔和社會責任!

與其盯著孩子的成績單,

不如好好看看常青藤原則

我們愛的是孩子,不是分數。應該放開孩子的手,不去看他們的成績單,而是多去為他的成長打基礎: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最出色的那一麵!

有的家長又說了,肯定不能讓孩子去打高爾夫,但總不能不關注他的成績單吧!成績單在國內是非常重要的成長標準,好像一個人的這一生,全都係在這張成績單上,這又是我們國內教育的獨創。

我的觀點很直白:您與其每天都盯著他的成績單上的數字,不如別去理會這些,好好看看常青藤的教育原則,琢磨一下如何給孩子鬆梆,把他放到一個草肥水美的草原上,讓他在有所限製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地去成長,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總是盯著他的成績呢?尤其是某些全職家長,孩子每一次考試,都搞得如臨大敵,像要指揮一場戰爭!孩子本來不緊張,心態挺好,結果他一看你這麼緊張,情緒立馬變得不正常了!

前幾天齊魯電視台報道過一件事,山東有一個男孩,高考落榜後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裏,14年不出這個院子,將自己與外麵的世界主動隔絕。記者去調查發現,當年他在讀高中時,家長對他的成績非常關心,每次從學校回家,母親都要殺雞給他吃,還問他最近一次的考試成績怎麼樣。這給了他極大的心理壓力,在落榜之後,內心產生了極強的愧疚感,認為自己沒臉見人,就躲進小黑屋,變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美國,大多數的中小學校,每年都會拿出一天來留給家長與老師會麵。在這一天,老師將會和學生的家長進行單獨麵談,討論關於孩子的一些重要問題,互相提出建議。有一位華人家長在跟老師談話的時候,老師先是讚揚了他的女兒一番,然後突然說:“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績單上的打分不再是這麼優秀了,甚至會偶爾出現幾次比較差的情況,我在想,她會怎麼麵對和處理這種狀況呢?”

這句話其實是說給家長聽的,因為老師從他的女兒那裏,已經得到了她的父母對成績單過於重視的信息。她很擔心,因為她感覺父母愛的是她的成績,而不是她。

老師的提醒讓這個女孩的爸爸如夢初醒。他和孩子都生活在一個常青藤教育的環境裏,跟中國的學校相比,在這裏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是不會有什麼積極效果的,至少這裏沒有一考定終生的應試教育。所以,這位爸爸很快就向女兒承諾,再也不會主動過問她的成績情況,希望她能原諒爸爸和媽媽。

這種表態就是常青藤教育原則的體現。我們愛的是孩子,不是分數。應該放開孩子的手,不去看他們的成績單,而是多去為他的成長打基礎: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最出色的那一麵!這是常青藤教育希望家長完成的主要任務!

除了讀書,想進常青藤盟校的人

在中學時還幹什麼?

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即便躋身那20%的精英階層,也做不出任何貢獻,不過是“披著羊皮的狼”罷了。

如果你的孩子想進常青藤盟校,在他的中學時代,除了讀書,你會讓他幹什麼?我相信,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的,但大部分人的回答依舊不會脫離“讀書”這個概念。比如有些家長會說,他的孩子在中學非常勤奮,從學校裏回來,馬上會去補習。各種補習班在等著他,英語、化學、物理、數學,甚至藝術,每一分鍾都會得到妥善的安排。

在青島的時候,我去一所高中參觀,一位老師驕傲地對我說:“我們校的學生最自覺了,直到晚上十二點,教室的燈都還是亮著的,從來不用老師督促,他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我問他:“他們的目標是什麼?”這位老師用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當然是高考呀!”我很驚訝,他在說出這個答案時,竟是如此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