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推薦序(1 / 1)

記得幾個月之前,李悠將這本書裏的一個章節傳給我看,當時正值我們雜誌改版,有開專欄的意向,就給李悠說,到時候你也給我們寫寫專欄唄!這一轉眼,她再次找我的時候,這本書馬上就要和大家見麵了。

吉本芭娜娜曾在《阿根廷婆婆》一書裏說,無論是去遙遠的異國旅行,還是留下自己獨有的遺跡,我想在根源上都是同一種嚐試,那就是生命在一個又一個時代中遊曆,然後消失。這是我至今為止,最有認同感的一段關於旅遊的描述。在我們尚且還有時間和活力的時候,都希望走出去感受與自己無關的生活,看無盡的風景,然後唏噓感歎。盡管周遭的人對這些風景都習以為常,但是我們卻會視為珍寶,這是我們來過的證據。還記得《大話西遊》裏,紫霞仙子和白晶晶都去過至尊寶的心髒裏麼?她們到了那裏,驚呼心髒像一枚椰子,然後分別留下或帶走一點東西,最後又都離開了。旅行應該像她們一樣,並不事先彩排,帶著好奇和驚歎,帶著勇氣和感情,一處一處地去看,去走,然後將“鹹濕”之淚,留守心房。

藏地應該是其中最特別的“星球”,她比世界上任何旅遊勝地都更嚴肅,如果去其他地方旅行是為了感受視覺的差異,那麼去藏地,除了種種旅遊的理由之外,真正的目的應該是修靈。要在這條路上學會並訓練出強大的愛和生存的能力。

現在很多旅人已經將去西藏作為一次修行,他們的方法雖然和磕長頭的朝拜者不一樣,但是他們的目的卻和朝拜者殊途同歸:使內心獲得平和與寧靜。李悠在書裏說:“在這個地區生活的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佛教的影響。在這裏,所有居民的舉止和思維都帶著禪宗的意味。”所以走在路上,不論你遇到什麼人,你都能從他們身上得到一點禪的哲學,得到提升內心的能量。

李悠從蘭州一路到四川、西藏,路程超過2000公裏,旅程結束時完成了這本書。然而我知道,這本書遠遠不能表達她在路上獲得的所有能量和愛。《藏愛》 中的往事,李悠的“私享”得以出版,將惠及更多的藏迷,啟程前往藏地。同時,這本書也是一部難得的勵誌寶典,從生活中的旅行,到旅行中的生活,總有那些睿智的思考,在你的身邊指引前進的方向。來自旅行中的切身體驗的人生哲學,將給你何去何從的生活,提供最好的辯證。

顏蓓琳 ( 《西藏旅遊》雜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