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髓晨烹穀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鮮。”品綠茶講究的是一個“鮮”字,一個“翠”字,一個“麗”字。茶葉多為扁形,也有條形、螺形和團形等。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大小較為一致,手感一般較為潤滑,芽葉均勻,不夾帶蒂片碎葉碎末,小巧好看。古時人們講究“紅袖添香夜讀書”,“舉案齊眉朝品茶”。書香和茶香可謂醉到如今。想象一下:茶姑將茶端上來,不看人,且看杯中,就有了幾分醉意。翠綠清亮的湯色,一如二八年華,或豆蔻青蔥的佳人,按捺了明豔嫋嫋的芬芳,典藏了濃濃的醇香,浸染了滾滾的熱氣,有如盼等到了她鍾情的心上人來,綠葉才一一吐蕊綻放。此時,佳人佳茗,兩葉抱芽,翠綠又挺拔,脆生生一副雪冷生香的風骨。綠茶浮動,暗香漸起,逼人口鼻;綠形直立,逼人眼球;甚而似沉浮在水中的比基尼女郎,風情萬種,惹人憐愛地撩你親近。輕輕啜一口,仿佛又得一縷她的精魂,香竄口腹,直達五髒六腑,讓人沉醉其間,漸入茶我兩忘的境界,真有“身攜佳人緩緩眠”的況味。
131LIANGYESHAN%%XIAHAO%%GENGYUN37%“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132牽手走過四季\/%鍾炎生攝133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言觀色之紅茶如果說綠茶是一位風情萬種的青姑,那麼,紅茶就是風韻迷人的優雅貴婦。
先不急著品嚐,隻需聽聽那紅茶的名字就有太多美麗的聯想:鼎紅、滇紅、滿江紅、明前紅、仙醉紅、皇氏佳人、等個人、妃子笑、江山美人、貴妃紅等,她們多像一個個雍容華貴又優雅迷人的貴婦人,在那裏等我,也等你。“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隔江千萬裏……”方文山的歌詞伴著周傑倫的歌聲又在耳邊嫋娜而釅釅地唱響。讓人感慨的,當然更是那一杯杯誘人的紅色茶湯了。那湯色,我認為是世間美的無法描述的顏色。顏料盒裏找不到,調色板裏調不出,紅豔鮮花比不了,它隻來自紅茶。紅,是其主色,爾後,千變萬化,一杯一個紅,不可複製。
我曾經喝過井岡老仙茶中的一款紅茶。先賞其形,隻見鋒苗秀顯,卷葉似熟睡新兒,又有“隔戶楊柳弱嫋嫋,恰是十五女兒腰”的柔美秀靜;然後我將茶置於白色瓷杯中,用沸後稍涼至90℃左右的次沸水衝泡;當水注入時,茶葉先浮現在茶杯上部,接著慢慢沉入杯底,然後又借由對流現象再度浮高。如此沉沉浮浮,茶葉充分展開,有如灌滿紅湯的泳池,一群豐腴高貴的婦人在水中嬉戲遊弋,讓人怦然心動。此時,再看其色,烏紅潤亮,又稍顯黃毫之色。動則如奔騰的駿馬,靜則如柔美笑靨。湯色在此時看來,更是橙黃亮麗,又如旭日東升、雲霞當空。隻觀色聞香,未品其味,我心下已豁然、釋然、陶然。再輕品淺啜,巴咂體味,濃厚的桂圓香和清冽的荔肉香雜以青草的津甜,讓我唇齒彌香,頰顏輕紅,隻覺得溫甜而不膩,靜美而醇厚。
紅茶被人稱為迷人之茶和女人茶,不僅因為其色澤紅潤亮麗,滋味134甘洌,更由於她品性溫和,具有極好的兼容性。紅茶既可以清飲,也可調飲,酸的可加檸檬,辛的可入肉桂,甜的可放冰糖,潤的可添奶酪。
這樣,交融調和各種口味、各種香型、各種浪漫的茶飲。
中國是紅茶的故鄉,福建是紅茶故鄉的故鄉。武夷山正山小種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它和安徽的祁紅,印度的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斯裏蘭卡高地紅茶並稱為世界五大紅茶。前幾年,江西井岡老仙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從武夷山引進正山小種苗木和製茶工藝,成功生產出了第二代正山小種紅茶,可口可品,可喜可賀!考據紅茶的前世今生,紅茶一直和女性有著很深的淵源。無論是第一個把紅茶引入英國上流社會的葡萄牙公主,還是把飲紅茶當作自己起床後第一件事的英國女王,很多女性特別是貴族女性都是紅茶的粉絲。當代的白領麗人,也愛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捧一杯紅茶,煩膩的心情隨著蕩漾的紅湯,瞬間絢爛起來。
16世紀,一位叫凱瑟琳的葡萄牙貴族小姐,嫁給了英國國王做王妃。由於經常飲用中國紅茶,慢慢變得苗條了。在英國王子的婚禮上,她也用這種紅色飲料回敬貴客。法國皇後得知這件事後,也想試試這種“紅色飲料”。於是,派衛兵偷偷潛入皇妃寢宮,準備偷出一些來。但是,這個衛兵不幸被發現,並被處以絞刑。因為這個案件,中國紅茶的“秘密”終於被公開了。不久,紅茶就成為歐洲上流社會最時髦的高級飲品,以致一直讓人們喜愛至今。
今天,我又在亨美樂店用餐。飯後端一杯風靡世界的“立頓”紅茶,品著“世界茶王”湯姆斯·立頓向紅茶故鄉的人推銷的調和茶,我的心裏卻似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我不知道為什麼。
中國的紅茶製作者們,還能悠閑地品著英人推銷給我們的“立頓”紅茶而神清氣爽怡然自得麼?
135LIANGYESHAN%%XIAHAO%%GENGYUN38%“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136梁野門戶\/%朱順堂攝137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言觀色之黃茶“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黃色黃湯稱鵝黃,形美形鮮為香醇。”這三句詩,各自寫出了我國茶葉中的三種黃茶珍稀茗品:蒙頂黃芽、君山銀針、臨海羊岩鵝黃。
日常茶飲中,黃茶並不多見,普通百姓也不常喝到。黃茶,顧名思義,茶色金黃亮麗,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詩中所說“黃色黃湯稱鵝黃”。
黃茶茶青嫩香清銳,茶湯杏黃明淨,口感甘醇鮮爽,回甘明顯,收斂性弱。一般都認為,以產於四川邛崍山脈中的蒙山黃芽、湖南嶽陽洞庭湖的君山銀針、浙江臨海羊岩鵝黃為黃茶極品。黃茶性涼微寒,所以適合胃熱者飲用。夏季天氣酷熱,選擇品飲黃茶,也有相當的祛暑解熱之功效。如今,黃茶產量不多,而且真品極少,故而,珍品黃茶在我國各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場和港澳地區身價千金,是饋贈和高端茶飲市場的寵兒,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
黃茶是鮮葉先經鍋炒殺青、揉撚、初烘後,經過一道特殊的加工工序———悶黃,再經過烘幹加工而成。故而,黃茶實際上是由綠茶的加工工藝中增加一道“悶黃”演變而來的,這樣,黃茶的幹茶色澤由綠變黃,湯色也由呈淺黃至深黃,形成了“黃葉黃湯”的品質風格。其中製作黃茶最關鍵的要求是:采摘最細嫩的單芽或一芽一葉來加工,幼芽嫩葉色黃而多白毫。而“悶黃”,又更是形成黃茶金黃色澤和醇厚茶香的主要方法。
我懷著對黃茶的喜愛和崇敬心情,來到我國三大黃茶名產區之一的浙江臨海。我的同窗好友戴先生作為事業成功的企業家,對黃茶的喜愛138溢於言表。她興致勃勃地把我帶到羊岩黃茶主產區,又是風景名勝旅遊之地的羊岩山。她介紹,羊岩山,以石羊、石蛇、石窟著稱於旅遊市場,更以“羊岩鵝黃”茶名聞天下。在一個熱鬧的路邊茶寮,我們麵前各自靜臥一杯黃葉黃色的“羊岩鵝黃”。在主人的引導下,一觀二聞三品。先觀其形其色,杯中“鵝黃”,一葉一芽,似沉似浮,茶葉綠中有黃,茶湯也綠中透黃。細看之下,又以金黃為主色。再聞其香,鼻翼抽動,吸氣至丹田,慢慢呼出,茶香淡雅若蘭,繼之,清冽甘醇,香味久遠綿長,讓我叫妙出聲。再來品其味,細啜慢咽,一股熱流直穿腸胃,頓時,香滿齒頰,鮮爽甘甜。俄頃,沁香入脾,心神搖曳,心曠神怡。端一杯如此珍貴的“羊岩鵝黃”茶,在衝泡之下,品嚐之間,山的靈動、水的秀色、采茶女的嫵媚和上下漂浮金黃耀眼的茶葉,一一在我的眼前漾動起來。如果說,綠茶是青姑,紅茶是貴婦,那麼,黃茶就是風韻動人的徐娘了。
戴先生付費時,我終於見識了黃茶價格不菲的一麵。出得茶寮來,我們登上了俊秀蒼翠的羊岩山頂。向四下俯瞰,雲霧纏繞間,梯田式的茶園次第展開,好似一幅水墨風景畫。更有綠油油的茶樹發出陣陣特殊的似青草泥土的清香。不覺之中,我想起在哪裏看到過的幾句詩:“新茶滿山蹊,名泉同汲綆。芬芳溢齒頰,長憶清虛境。”恍惚之間,似乎也悟出了某種人生真諦。
當時,戴先生笑說:“泡黃茶的手,要有和愛人分離的感覺。”她這句話讓我頗費思量。回家很久了,但是,那種與之分離惜惜依依的感覺還存於心底。所以,我時不時地泡上一杯帶回來的“羊岩鵝黃”,細細品味戴先生之言。
對了,臨海當地人告訴我,黃茶非自然幹燥過程時,溫度的控製是先低後高。同樣,“羊岩鵝黃”衝泡茶水的溫度也是先低後高,這樣,才是“羊岩鵝黃”黃茶具有獨特香味的主要原因。
139LIANGYESHAN%%XIAHAO%%GENGYUN39%“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140梁野山水\/%鍾小金攝141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言觀色之烏龍茶關於烏龍茶的由來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在普通茶客中流傳較廣的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間,福建省的安溪縣有一個茶農,因為皮膚黝黑,大家叫他“烏龍”。他每天都要上山采茶順便狩獵,並以此為生。一天,他正在采茶的時候,發現了一頭山獐,於是將其捕獲。晚上回到家中,全家人都忙著烹製山獐和品嚐山獐的美味,忘記了做茶。等到第二天,家人再來做茶時發現,茶葉的葉邊都鑲上了紅色,青葉的滋味反而更香,外形更美,聞起來也沒有了以往的苦澀。於是,人們順著這種思路,將這種茶葉進行多次的試驗,研製出了一種新的茶葉品種,並以烏龍的名字為其命名。
烏龍茶的品質是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這種茶綜合了紅茶和綠茶的製作方法,既保留了紅茶的濃香味,又有綠茶的芬芳味。茶葉在茶水中呈現出“綠葉紅邊”的視覺效果,品嚐後真正是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麵。烏龍茶因為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可以有效地減少皮下脂肪,且能夠降低膽固醇,清除胃腸油膩,在日本有“美容茶”“健美茶”之稱。故而,烏龍茶特別是台灣烏龍茶,在日本大行其道。
烏龍茶的品質以閩南烏龍茶、閩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台灣烏龍茶為著。閩南烏龍茶代表主要是鐵觀音,其源於閩北武夷山,在閩北烏龍茶的基礎上,吸取各方長處不斷發展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製作工藝。
安溪鐵觀音和黃金桂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鐵觀音更是一款十分有名的烏龍茶。傳統的鐵觀音烏龍茶外形“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經過長時間的改進,現在的鐵觀音基本上是球形,耐衝泡,具有獨特的“觀音142味”,有詩雲:“未嚐甘露味,先聞聖妙香。”閩北烏龍茶主要是福建武夷山一帶的武夷山岩茶和水仙,尤其以武夷山岩茶最為有名。武夷山的生態環境極為適合茶樹生長,加上其獨特的加工工藝,使得武夷山岩茶馳名中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紅袍、肉桂、鐵羅漢。閩北花色水仙茶也是獨具一格的一款地方名茶。廣東烏龍茶主要產於廣東潮汕地區,其加工工藝源於福建武夷山,因而其茶風味和武夷山岩茶有些相似。有名的主要是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其曆史悠久,品質絕佳,為外銷烏龍茶之極品,聞名中外。近年,廣東的石古坪烏龍茶和嶺頭單樅也迅速崛起,為廣大茶客喜愛。台灣烏龍茶產於台灣,由福建安溪移植而來,依據其發酵程度不同,可以分為輕發酵烏龍茶、中發酵烏龍茶、重發酵烏龍茶三種。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度發酵烏龍茶有白毫烏龍,色澤烏褐,嫩芽有白毫,湯色橙紅,有蜜糖香和果味香,為台灣烏龍茶的極品。
烏龍茶的製作工藝十分獨特,主要有萎凋、做青、殺青、揉撚、幹燥五個步驟。其中做青是烏龍茶品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工序。做青就是讓茶多酚類物質,從破損細胞中溢出以及減少水分,使得葉子邊緣部分氧化反應強烈,顯現出紅色物質,形成“紅邊”,而葉子中央則由暗綠變為黃綠,構成了烏龍茶特有的“綠葉鑲紅邊”的外形特征,這更添了茶的風味。
烏龍茶的衝泡,首重風味,講究小杯慢飲,因此稱為工夫茶。更為特別的是烏龍茶講究“洗茶”。而品烏龍茶則有三忌:忌空腹,忌睡前,忌飲冷茶。
據有關資料表明,作為健康飲料的代表,烏龍茶在日本市場上的銷售勢頭日益強勁,深受日本消費者的歡迎。其銷量已經超過了可樂飲料,在清涼飲料市場上占據第二位,僅次於咖啡類飲料,這就為我國的茶葉生產出口預留了相當的外銷市場。
143LIANGYESHAN%%XIAHAO%%GENGYUN40%“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144戲水\/%梁玉清攝145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言觀色之花茶花茶花香襲人,湯色明麗,視覺效果具有衝擊性,看著花色各異的花茶隨著茶水漾開來,真乃心曠神怡。花茶適合清飲,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蜂蜜,來保持並增強其特有的清香和甜蜜。或濃或淡的香味,清新自然的口感,美麗引人的色澤,再配以玲瓏剔透的玻璃杯茶具,使人立即就有了沉浸在自然田野氣息中的感覺,甚至一整天都能保持快樂的心情。
花茶是由精製後的茶坯和具有濃鬱香氣的鮮花窨製而成。作為原料的花主要有茉莉花、玳玳花、玫瑰花、朱蘭花、百合花、桂花等。質量上乘的花茶需要用當天采摘的鮮花製成。由於烘幹青茶的吸附力強,所以茶坯一般采用烘幹青綠茶,也有的選用紅茶或烏龍茶。不同的花配製成的茶葉有不同的保健營養成分。茉莉花茶具有減肥、潤腸的作用;玫瑰花茶具有調節氣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菊花茶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效果。對於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來說,品飲花茶是醒腦明目、提神保健的極佳茶飲選擇。
花茶的衝泡也很有講究。花茶種類不一,不同的花茶所用的茶具也不同。高檔花茶由於其品質和綠茶相似,茶葉在杯中形態各異,婀娜多姿,所以最好選用透明無花玻璃杯來飲用,這樣便於觀賞茶之翩翩起舞。
也可以選用白色瓷蓋碗或帶蓋的瓷杯,可以防止濃鬱香氣的散失。而普通花茶,則可以選用較大的帶蓋的瓷壺,這樣也同樣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茶湯,並保持原有香味。較大的壺,裝水較多,散熱慢,因此要選用耐燙的茶杯。至於泡飲高端的工藝花茶,還可以用雞尾酒來泡,更彰顯時尚。花茶可以用剛剛沸騰的水來衝泡,水溫控製在90℃左右為宜。水溫低了,香味或滋味出不來;水溫太高,會把花燙傷燙蔫。需要注意的146是,泡花茶時先用溫水浸潤一下,然後再衝泡,可以使茶汁茶香更容易釋放。泡花茶的茶水比例一般以5~10克茶衝水500毫升為宜。如果用杯泡,茶葉用量稍減;用壺泡,茶葉量稍多。高端花茶量稍減,中低端花茶量稍多,以保證香氣和口感。注入沸水後,一定要加蓋,以免茶香散逸,讓熱氣集中在杯內,加速花香的釋放,悶泡時間以3~5分鍾為宜。
其衝泡次數也以2~3次為宜。揭蓋一飲後,留湯1\/3時再續水,如是再三,茶味已淡,香氣散失,就不再續飲。花茶衝飲有“眼品、鼻品、口品”之說,尤其是“鼻品”,素來讓人十分看重。有些花茶如茉莉花茶就有提神健腦、安定情緒、舒緩鬱悶的功效。花茶的品和其他茶的品還是有些不同。泡好茶後再加蓋,在茶湯稍涼適口時,小口輕啜,在口中稍作停留,以口吸氣、鼻吸氣相配合的動作,使茶湯在舌麵上往返流動一兩次,充分與舌蕾接觸,細細品嚐花香和茶香後再咽下,如是一兩次,才能品嚐到花茶的真正香味。如此,才是古人所說“香於九畹芳蘭氣”,“草木英華信有神”的境界。如果自己有心情有興趣,也可以將各種花草裝入棉紙袋子中一起衝飲,不但口感獨特,味道豐富,而且飲用起來也十分方便。
好的花茶需要色、香、味俱全,通過三開茶湯的眼觀、鼻聞、口嚐和領略茶味適口與否以及香氣的生動,才能最終品出花茶的滋味。
147LIANGYESHAN%%XIAHAO%%GENGYUN41%“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醉美梁野\/%修永清攝148149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言觀色之白茶白茶,顧名思義就是色白的茶。因為白茶表麵披滿毛茸茸的白毫,再加上茶水衝泡時茶湯較淡而名之白茶。白茶是中國茶葉中的珍品,一般地區並不常見。白茶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周朝。周朝人老早就懂得采取“曬幹和陰幹”這種和現代人製作白茶十分相似的方法來製茶。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就有記:“(浙江)永嘉縣東三百裏有白茶山。”這是曆史上較為早遠的有關白茶的記載。目前國內較為有名的白茶主要有政和白茶、安吉白茶、福鼎白茶。江西境內的白茶較為有名的有靖安白茶、永豐靈華山白茶等。特別是永豐靈華山白茶是目前十分暢銷的白茶名品,質優價高,市場上難得一見。以至於我這樣級別的茶客,每年要點永豐白茶,還得托永豐的關係人弄一點。據我所知,經過這些年的研製改良,工藝水平提高,大量資金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永豐白茶已經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同。作為當地一款已經在國內市場享有廣泛美名並且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白茶,我們有責任一起嗬護它走遍五湖四海。
白茶根據茶樹品種不同、原料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和葉茶。芽茶則是白茶中的珍品。芽茶,顧名思義,就是采摘肥壯的芽頭製成。而白茶最顯著的特點是富含氨基酸,特別是富含高劑量的茶氨酸。
白茶中的茶氨酸,不但能提高成品茶的香氣和鮮爽度,還能提高人體機能免疫力。近年有不少研究表明,白茶尤其是陳年白茶,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緩解牙痛的功效。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是我國六大(有說七大)茶類的一種。因為茶樹品種和產地的嚴格限製,目前白茶品種少,產量低,所以白茶顯得十150分珍貴。白茶和普洱茶一樣,具有保健收藏價值,這也是白茶在市場上較為少見的原因。白茶的審評側重於外形。不同品種的白茶,其品質表現為芽多毫顯、芽肥葉張、色澤灰綠或褐綠、不帶梗蒂的為上品;芽稀瘦小或無芽、葉張單薄、色澤棕褐發灰的為下品。從白茶衝泡的內在品質來看,毫香濃鬱、湯色淺黃、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勻齊整的為好;香氣單薄、湯色暗濁、滋味粗澀、葉底粗老、葉張破碎的為差。
白茶的萎凋是關鍵的工序,是形成白茶瑩白光潤的色澤、清新淡雅的茶香、甘醇鮮爽的口感三大獨特品質的最重要的過程。白茶萎凋方式有三種:自然萎凋、複式萎凋、加溫萎凋。萎凋不僅蒸發掉鮮葉中的水分,還能使葉內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水分蒸發先快後慢,直到完全幹燥。幹燥對白茶有定色提香的作用,並能充分去除水分,防止茶葉變色變質。經過如此處理的白茶,神形兼備,秀外慧中,以其“清鮮、純爽、毫香”而獨立於世。
行文至此,想起“宣和殿裏春風暖,喜動天顏是玉腴”的詩句。這位曆史上沒有多少作為的皇帝宋徽宗,倒是為茶業的發展做了不少事。
他不僅極為推崇政和白茶,還愛屋及烏地把自己的年號“政和”賜給了當時的關隸縣。品品下麵的詩句:“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咀嚼之下,白茶之白、之嬌、之魅、之韻似乎蕩漾在杯中、眼中、口中、腹中。初品白茶,你也許覺得沒有綠茶的鮮醇、紅茶的甘洌、花茶的鮮靈、普洱的陳醇,但隻要一小口小一口地細細品啜,你就會被白茶清新淡雅的湯色、香爽高遠的滋味所陶醉,那不可言喻的韻味會滲透到你的骨子裏去,身心就如眼前杯中翩翩起舞的茶葉一般飄然若仙了。
151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言觀色之黑茶對黑茶的了解是在看了《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機緣巧合,我又看一檔電視節目《味行天下》,其中就提到中國黑茶珍品“千兩茶”藏於故宮博物院,其價值貴於黃金、珠寶。平常日子,人們喝的黑茶多是鮮葉老粗、含水量較低的茶葉,其味“滑、醇、柔、稠”。唐代楊曄《膳夫經手錄》和五代毛文錫的《茶譜》兩書中都分別對黑茶有記“渠江薄片,益陽團茶”,“其色如鐵,而芬香異常”。還有一種被稱為“千兩茶”(花卷茶)的安化黑茶,“形如樹幹,采用花格篾簍捆紮包裝,成茶結構緊密結實,色澤黑潤油亮,湯色紅黃明淨,滋味醇厚,口感純正,常有蓼葉、竹黃、糯米香氣”,成為與白茶、普洱茶一樣具有長年收存、儲藏的古董茶。
如果說,綠茶是青姑,紅茶是貴婦,黃茶稱徐娘,黑茶則是地道的男人味。黑茶曆史源遠流長,當年茶馬古道上運載的大多就是黑茶。黑茶流行雲南、四川、湖南、廣西、湖北、內蒙古、新疆等地。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對黑茶的喜愛,幾乎已經使之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對於喝慣清淡茶葉的人,初嚐味道有點偏苦,但是多品幾次,口感就越來越好。故而,這是一種極易讓人上癮的茶,加之,其極具收藏價值,人們對此茶趨之若鶩。
黑茶的主要品種有:湖南安化黑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邊茶、滇桂黑茶。而其中最值得稱道的茶是湖南安化黑茶和雲南普洱茶。安化黑茶,已名動天下,自不待言。近些年,比湖南安化黑茶更為流行的是普洱茶。
雖然由於加工方法有所不同,普洱茶在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黑茶,但現在的茶客們常常將其歸入黑茶種類。受此影響,很多茶專家也附從152此說。再加之普洱茶,外形多為磚型或餅型,其色又偏黑且黑中透點紅,似一飽經風霜的老男人,故而,筆者認為普洱茶是真正的男人茶,而非奶油小生味。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發酵後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主要是餅型、磚型、團型,甚為緊實,用開水泡難以浸出茶汁,飲用時必須先將茶輕輕搗碎,煎煮或長泡才可飲用),是曆史悠久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近些年,因為地方政府力推、大量遊資力拱和普洱茶文化力言,使得雲南普洱茶身價居高不下。普洱茶新茶味道濃烈、刺激性強,而老的普洱茶溫和而無刺激,存放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湯滋味越醇和。此茶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不刺激胃,42%“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流泉飛瀑之三\/%李小苑攝LIANGYESHAN%%XIAHAO%%GENGYUN還能養生、助氣、補氣,甚至還有降血脂、瘦身、美容、抗癌之功效,尤其是其可長久收存。隻是其茶在品飲功能之外,人為地附加類似黃金期貨的市場炒作之功能。大量品家和買家的加入,推波助瀾,廠家和商家產品一上市,就被業內和業外人士搶購並收存,甚至被大量地當作觀賞和裝飾品,廣泛地收存於豪門閭巷,把玩股掌,而非品飲在口腹。因而,普洱茶就成為可居之奇貨。一款地方名茶,成為一款名物甚至寵物,弱化了茶飲功能,強化了其貨幣動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不過,話說回來,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是所有茶客和專家們津津樂道的,且其審美功能和日常保健功能也是有目共睹的,更由於其在各類茶葉中獨特的越陳越香,越陳功能越顯著的特點,可存多年風味不改。因此,普洱茶43%“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梁野山水\/%鍾小金攝154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廣泛流行,形成一股普洱熱,成為黑茶類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珍貴飲品。
黑茶不僅外表粗糙,不修邊幅,而且湯汁紅黑色重,烈釅醇厚。小小一勺茶葉加上沸水,小片葉子就如戲法似的慢慢變大。輕啜一口,口感極佳,就如酒中茅台,爽滑回味,生出曼妙的遐想綺思,真可謂是酒喝微醉,花看半開,茶品濃醺。
155LIANGYESHAN%%XIAHAO%%GENGYUN禪茶一味寫下這四個字,我有些暗笑自己。
喝茶在國人生活中是開門七件事之一。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喝茶就是喝茶,遠沒有文化仕人們喝茶之繁文縟節。可是我的朋友對我說,你寫這麼些茶文化的文章,怎麼就沒見你寫寫禪茶深意呢。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篇小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品酒對月兼高歌。古代多少英雄氣概,多少詩詞佳句就是在狂酒暢懷之後表現出來的。可能是由於封建時代專製統治下,英雄豪傑和文人誌士隻能用酒來抒懷感時、題贈吟詠,甚至借酒澆愁。
相比較而言,當今人們情感抒發的方式方法就多了去了。除了把盞狂歌、借酒抒懷,還可以流連街頭、沉迷網絡、出入夜店,甚至於有不惜以身試法來濫用精神類藥品等多種另類異類的所謂“重口味”的生活方式或生活狀態。然而,這些來自於外界或完全憑借外物而非人類內心精神表達需要的情感宣泄,必定使人們如宿命一般的隻迷戀淺物質性的短暫發泄,之後,更是陷入深深的寂寞和無休止的痛苦。也許,千百年來,真正能讓人修身養性,滋養美好心境,培養優雅情趣的飲品,唯有茶了。
茶,確實是好東西。思茶品茶的意境實在美。“茶本無言飲有品”“讀餘煮茗聽書聲”“一壺溢香能留客,兩腋生風幾欲仙”“茶韻梅香竹影,柳煙鬆風人情”。筆者曾經寫過很多這樣有點孤芳自賞的警句和聯文。每每端一杯茶,翻看自己曾經寫過的詩詞聯文,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古往今來,人們早已發現和感知了茶與心境的密切關係。其實,最好的茶,或許不是最有名的茶,也不是最貴的茶,而是最貼心的茶,最吻合茶人茶客心境和心思的茶。人們喝茶上升到品,就能從一盞茶中有156所思,有所寄,進而有所悟,這就是最好的茶,也就是最適合的茶。此時,茶與價錢無關,與產地無關;此時,茶能使你整理情緒,重拾“萬種閑靜”的心情。品品喝喝之間,或一人獨坐,或眾人圍品,也許可以無師自通地在俗常生活中悟到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茶道。
佛經,強調參悟,強調修身培心養息。禪,也強調自我領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主張有即無,無即有這一類的心得。這些,我們不僅在佛經中也在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在常人或旁人看來未免有些故弄玄虛,在我看來也確實如此。但是,坐禪參禪確實是企求把世人的浮躁煩惱都消除掉,自己去坐,去品,去悟,總比聽人說來的切身和深刻。這樣說來,坐禪參悟和坐茶清閑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茶能使人心靜,所謂養閑又養安,茶能使人忘煩忘憂,世人稱之為“滌煩子”。茶能使人入境,促人思考,這也與坐禪殊途同歸。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禪茶一味就是一個“淡”字。正如我常說的茶語:至淡到簡,即大味至淡,大禮至簡。將一切身外之事,浮塵之身看得淡一些,看得簡一些,就是一種悟,就是一種道。
如此說來,品一盞香茗,得兩三刻閑靜,看淡一世春秋。這就是茶的哲學,也是茶的禪學吧?
157LIANGYESHAN%%XIAHAO%%GENGYUN女性與茶性從某種意義上講,茶葉文明史中,正是女性與茶性的對應關係,決定了茶在當今世界中的特殊風貌。雖然,自神農氏到西漢年間,似乎沒有發現茶與女性關係的記載。但是,西晉大文人左思的《嬌女詩》中,我們還是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女子與茶之間的可愛圖景。活潑美麗的姑娘們,歡天喜地地圍著茶寮點火、吹火、煮茶,詩人描繪出了一千多年前的茶事圖。我可以大膽地想象,女性茶事的活動跨度一定很大。妙齡少女在家中煮茗,是一種高雅的精神生活;為活計操心的老婦在街頭賣茶,是一種無奈的物質世俗狀況;而處在少女和老婦之間的中青年婦女,一定是茶事中的主力軍。筆者試著查找到了兩幅美術作品:唐代的《宮樂圖》《調琴啜茗圖》。二者均表現了女性與琴棋書畫詩酒茶結合在一起的美感。而人們還愛把蘇東坡的兩句詩放在一起,成就了一幅膾炙人口的對聯:“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從中可以傳達出女性進入到茶的精神世界和世俗生活深處的信息。至於,李清照和她金石學家的丈夫趙明誠的行茶令,更是傳為文壇佳話。《水滸傳》《紅樓夢》《牡丹亭》裏也有許多表現女性茶事的生動情節。茶館老板娘形象,在中國社會中,更是作為市井人物畫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登台亮相。我在之前一文中還談到,英國人的飲茶習慣,就和飲茶皇後凱瑟琳密切相關。而英國成為世界頭號飲茶大國,必須歸功於下午茶時間的創造者安娜女士。
所以說,茶與人類相識相伴,都有女性的魅影在牽引著。女性與和諧的茶性的複合特征,構成了女性與茶性的最佳對應關係。
一、溫柔和諧茶具備了口感溫柔、提神醒腦、靜心明目的功效,是一種從感官到158精神都令人舒適的飲品。故而,外國詩人將茶在口中的感覺比喻成女性柔舌的遊走,女性和茶性絕佳的邏輯匹配,令人怦然心動。
二、忠貞不渝茶有一種天性,它一旦落地生根,就在方寸之地生長,再也不能移動。這一特性,往往被文人用來形容女性對愛情家庭的忠貞不貳。所以,茶被廣泛地作為男女締結婚姻時的象征,叫“下茶禮”;男方向女方送聘禮,叫“送茶禮”。在中國,老人能活到108歲,就叫“茶壽”,這一份專一、不移和堅守,寄托了人們多麼美好的情感。
三、多子多發傳統社會,人們講究多子多生為好,而茶恰恰具備多采多發、一年數采的特點。人們將茶喻為女性,寓意女性繁殖生育的美好強盛。傳統婚禮上的品茶環節往往也有著這樣的象征。
四、純潔美麗茶是一種極為清潔、純淨的植物。中國人往往以茶來形容女性的純潔美麗。茶的深厚豐沛的審美功能與女性的柔美結合在一起,就有如前麵提到的“從來佳茗似佳人”之說。蘇東坡的“酡顏玉碗捧纖纖”,說的就是妙齡少女以纖纖玉手捧著玉碗的夢中情景。黃庭堅的“一規蒼玉琢蜿蜒,藉有佳人錦緞鮮”,說的正是美人捧著放在錦緞上的絕品茶品向他走來。這裏,佳人和佳茗構成了美麗的茶文化風景線,茶之美和人之美令人呼吸不暢。
五、茶功能的延伸“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茶,作為家庭物質生活的主角,還是主婦們不可或缺的幫手。無論是鍾鳴鼎食之家還是引車賣漿者流,茶都是女主人持家致禮的不二法門。家中老小,頭疼腦熱,眼澀肚脹,聰明的家庭主婦先以它來抵擋一陣子。茶的全身都是寶,可品,可飲,可吃,可用,可觀,可美容,可減肥,可入藥,甚至可祭祀,這些茶的功能範圍因為159LIANGYESHAN%%XIAHAO%%GENGYUN女主人的創造發揮,而大大延伸。
女性與茶性相契合,使得茶事在全世界範圍內綻放出了迷人的芳香。
下午茶、姑嫂茶、休閑茶等大行其是,品茶女性將越來越成為飲茶人群的主體,茶文化的傳習將越來越多地由女性來擔當。筆者前不久在杭州參觀中國茶葉研究院時發現,院裏有著博士學位的專家幾乎清一色是女性,連幾位院長都是女性,這就是明證。
16044%“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梁野的風之三\/%潘昌林攝161LIANGYESHAN%%XIAHAO%%GENGYUN茶葉間諜———羅伯特·福鈞茶葉、手杖和禮帽,如今已經成為英國紳士風度的代表符號。尤其是茶,在曆史上,和英國紳士發生了一次特殊的聯係:160多年前,一位叫羅伯特·福鈞的英國紳士、植物學家,從中國竊取了茶葉的秘密。
18世紀末,控製著當時世界上經濟貿易總量1\/3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喪失了茶葉進口壟斷權。而自己生產茶葉,就成了這個貿易巨頭的主要目標,於是,刺探到中國茶葉生產秘密的這一糾結的想法,使得東印度公司將目光鎖定在了羅伯特·福鈞身上。此人,曾作為倫敦園藝會負責人在中國待過一段時間,學習了一些中國文化和東方風俗,還能熟練使用筷子,這一特點日後幫了他大忙。他曾經從中國帶回100多種西方人沒有見過的植物,其中,包括小巧的東方趣味十足的盆景植物。他還讓英國人知道了綠茶和紅茶是同一種植物。受東印度公司的派遣,福鈞於1848年到達香港。英國駐印度總督給他的命令是:“您必須禮貌地學到中國茶的全部。”1848年9月,羅伯特·福鈞來到上海,用計謀混入當地民眾當中。
甚至,他剃胡子蓄長辮子,並收買了兩位黃山當地人。此時的他,依靠著被他收買的中國人的幫助,並憑借著一張葡萄牙人繪製的錯誤百出的地圖、一位植物學家的全部知識和一位冒險家的十足狡猾,成功地在茶區隱藏了下來。跋涉於綠茶產區的過程中,麵對豐富多彩的各種植物,尤其是麵對著漫山遍野的綠色茶樹,福鈞興奮不已。他記錄下來一路的所見所聞。在寧波地區,他了解了多霧的氣候和富含銀元素的土地特別適合種植優質茶和藥用茶。在武夷山地區,他住宿在廟宇中,通過籠絡和尚,打聽到了一些茶道的秘密,特別是茶葉對水質的要求。更厲害的162是,他喬裝成知識界名流,了解了綠茶變紅茶的秘密:對茶葉進行發酵處理。這一發現,解釋並解決了綠茶在長途運輸的船艙中自然發酵這一令西方人想破腦袋也解決不了的問題。3年了,福鈞曆經無數困難,但依靠出手大方,得體表現,廣博知識,他幾乎學習到了中國茶道的全部知識,該是打道回府的時候了。請看他寫給英國駐印度總督的信:“我高興地向您報告,我已弄得大量的茶苗和茶種……我還招聘到了8名中國人帶回國。他們的離開沒有引起任何中國人的懷疑,因為有太多的中國人離開這個正在衰落的帝國,前往舊金山或加利福尼亞。”1851年之後的喜馬拉雅山南麓一個支脈的山坡上,開始彌漫著陣陣隻有在中國才能聞到的茶香。
福鈞的收獲是巨大的:東印度公司付給的近萬英鎊酬金、滾滾而來的手記版稅、爵士頭銜以及倫敦吉爾斯東大街9號牆上永久的墓誌銘———“偉大的植物學家福鈞1880逝世於此。”大英帝國的收獲是巨大的:由完全進口中國茶葉到完全自給(都是在它的殖民地種植),再到幾乎占領世界紅茶市場,並靠茶葉貿易等賺取的錢財反補工業大機器生產。
中國的損失是巨大的:中國由茶葉唯一出口國到隻占全球的茶葉貿易量的1\/10,被迫打了並輸掉了鴉片戰爭,近2000萬人吸食鴉片,一個GDP總量在當時占1\/3的大國,迅速沒落為蕞爾小國……中國人不知道自己在一個半世紀前曾落入什麼樣的圈套。我要感謝英國茶道專家、法學專家威利·佩雷爾斯太因,他今天的研究,還原了福鈞當年的冒險活動乃是一種經濟間諜活動。還要感謝福鈞的《茶葉和鮮花之路》這本書,總體來說,他是誠實的,當然,除了他有意隱去與他的間諜使命有關的細節。各位不信?那就請翻翻福鈞的這本書,也就兩杯茶的工夫。
163LIANGYESHAN%%XIAHAO%%GENGYUN漫談“慢茶”隨著現代交通、信息傳播的快捷,人類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
於是,語言表達和日常生活中,就派生出許多“快”詞。吃飯有快餐,住宿有快捷酒店,出行有快車,學校編班有快班,新聞有快報,電子數碼產品更是快速升級換代,人類無法遏製地進入了“快社會”。
快樂,快樂,人類的全部發展,一切以快為樂,借快為樂,所以有“快樂”一詞。然而,在“快社會”發展很快的今日,人們變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甚至利令智昏。催肥的母雞,催膘的豬肉,化肥催長的豆芽等等充斥市場。於是,當代的有識之士,順勢提出了“慢生活”概念,並從哲學角度,警醒人們放慢腳步,去尋找人類當初的出發地,尋找我們迷失的心性。1986年,意大利的“慢食”拉開了全球“慢生活”的序幕,並且衍生出了很多“慢”運動,比如:慢生活、慢設計、慢運動、慢茶等等。
我們通俗說來,所謂“慢”就是針對為全人類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快”運動而言的一種追求健康平衡生活的理性呼籲,同時也是一種自然、簡約、淳樸和道法自然規律的當代哲學觀。而所謂“慢茶”,不僅僅是指慢慢喝茶,更是指一種倡導優雅、舒緩、健康、自然的慢生活。
人們常說,喝茶有三個境界: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物質的茶;琴棋書畫詩詞茶,是文化的茶;心香一縷,禪茶一味,是精神的茶。真正的“慢茶”,那不叫喝,更不是牛飲,甚至也不叫飲,或許叫品,才合適一些。
還是古人茶道講究的好:精舍、香茗、雅具、仙樂、流水、儒客;話題輕靈,呢喃細語;明月半牆而不覺東方之曙白;興至即來,興盡而歸;齒頰留香之後,期盼著下次茶宴。然後,我們將這種古拙優雅的“慢茶”164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推及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麵,這才能說,觸及“慢茶”生活的本質。
近日報載,國際慢茶協會致信中國有關部門稱,該組織即將進入中國。國際慢茶協會2004年創建於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大區。該協會創始人MB先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茶葉組專員兼意大利茶業協會主席。
2006年,他擔任國際慢食協會意大利總部茶葉高級顧問時,慢茶運動已在意大利及西歐的部分國家悄然開始。慢茶協會倡導“優質、優雅、清潔、公平”的茶飲觀點。優質,指的是茶葉本身品質優良;優雅,指的是與茶飲相關的生活節奏優雅;清潔,指的是茶葉生產和消費全部過程對資源環境和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公平,不僅指茶葉價格公平,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中間渠道,更指勞動者應該獲取公平合理的收入。慢茶協會還致力於保護茶葉生產國當地傳統茶葉的發展(茶葉原產地地域保護),並促進小規模的優質茶葉生產,創建全球網絡市場,讓更多的小規模茶葉生產者可以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自己的優質茶葉產品。該協會還宣稱,鑒於中國不是茶葉消費大國,卻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且其悠久的茶業生產史和茶文化史以及高深的製茶資曆,使該協會充分地認識到慢茶協會中國分會建立的必要性。說實話,對於初級茶飲者來說,我看到這樣的表述,內心十分不是味道,不知道我國的茶企和茶客們準備好了沒有。尤其是中國地方政府政策製定和地域文化差異,能否為該協會中國分會建立,預留好一個心期準備期。特別是“慢茶”生活的本質,能否在我國當下“快節奏”生活轉型期,得到長足的認識和發揚,這實在是一個讓茶企和茶客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裏……”對麵的一戶人家飄來那首最為熟悉的《青花瓷》時,我正端一杯武平小王茶業生產的武平綠茶,悠悠地寫我的字。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到的阿爾卑斯山滑雪場的一句廣告語,我把它作為文章的結尾吧:慢慢走,欣賞啊!
165LIANGYESHAN%%XIAHAO%%GENGYUN45%“清心梁野·魅力花海”攝影大賽作品選166綠蔭棧道\/%菜鳥攝167LIANGYESHAN%%XIAHAO%%GENGYUN明亡與茶葉武器公元1573年,明萬曆元年,清河堡之戰爆發。
這是一場典型的北方遊牧民族攻擊中原邊境軍事要塞的局部戰爭。
進攻一方是蒙古劄薩克圖汗圖們率領的蒙古各部以及遼東女真族建州部。
當時,開戰的警報傳到朝堂上時,10歲的萬曆皇帝嚇得哭了,老奸巨猾的朝廷首輔張居正也是一驚。戰爭可不是好玩的。進攻的一方執拗地和明朝死磕,防守的一方也是全國總動員。清河堡之戰打了3年,戰爭沒有勝利者。蒙古各部和女真建州部損失慘重也死傷慘重。明朝雖然守住了清河堡,但是,明朝主將裴成祖戰死,軍民傷亡不計其數。對明朝而言,還有更大的惡果:從此蒙古各部和建州女真建立了廣泛的軍事和政治聯盟,埋下了明朝滅亡的隱患。所以,曆史上有一個定論:明亡亡於萬曆。當然,當時的明朝並沒有意識到,甚至雄才大略的首輔張居正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引發這場戰爭的正是茶葉。
我們知道,封建時代的茶葉、鹽、鐵是稅收的主要來源。茶葉更是當時邊境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明朝萬曆皇帝剛剛登基,首輔張居正以萬曆皇帝的名義發布了一份詔書,下令關閉邊境茶葉貿易。而當時的茶葉貿易為官方壟斷,尤其是官方擁有茶葉的定價權。官方定的價格太高,引起各方尤其是蒙古各部的強烈不滿。於是,民間私茶、黑茶興起,而且產量高,質量好,走私之風大盛,這對官茶貿易衝擊很大,首輔張居正決意打擊走私。一份詔書,使得明朝關閉了邊境茶葉互市。明朝本意是希望在關閉邊貿茶葉互市的同時,嚴厲查處販茶私商和查辦違法官員。不意,這一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的嚴厲措施,卻導致了邊貿茶葉供給的完全切斷。
168我們都知道,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飲茶習慣,北方民族飲茶,不僅是生活習慣,更是生理習慣,還是一種社會慣性,也是身體保健的需要。
蒙古等北方遊牧民族飲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熱、油膩、不易消化之物,而茶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單寧酸、茶多酚、茶多糖、茶堿等,遊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營養成分,可以在茶葉中得到補充。茶葉中的芳香油還可以溶解動物脂肪,降低膽固醇,加強血管壁韌性。茶葉的功能恰好彌補了遊牧民族飲食結構中的致命缺少。特別是,飲用滾燙的熱茶,既驅寒,又可以減少腸道寄生蟲感染的機會,同時改變了他們喝冷水的習慣。
中原民族作為生活調劑品的茶葉,對於北方遊牧民族就像糧食和鹽巴一樣,是一天都不能少的必需品。於是,茶馬交易製度一直沿用到了明朝,也一直成為中原王朝用來化解民族矛盾和控製北方遊牧民族的武器。朱元璋也繼續推行“以茶製戎”的政策,茶馬貿易的價格是“馬一匹,茶千八百”。可是,到了萬曆年間,茶馬價格已經低至“上馬八十斤,中馬六十斤,下馬四十斤”。明朝邊境部落對此自然非常不滿。這樣,遼東、宣府、甘州等地,屢屢因為茶葉貿易而起爭端。為了阻止私商,更為了控製不聽話的邊境少數民族,明朝也屢屢以關閉茶葉互市這種貿易製裁作為控製他人的大國利器,這樣,大大激化了民族矛盾。明朝統治者們片麵地認為,隻要控製了茶葉的供給,就能控製住遊牧民族,就能一勞永逸地除去邊患。然而,大明王朝忘了,隻有自身的不斷強大,才是保證邊境安全的利器,才是真正維護國家繁榮的王道武器。
%不過,茶馬貿易,確實客觀上有利於明朝的興旺強大。然而,明朝內部權力鬥爭的傾軋,守邊官兵的貪腐,特別是過分相信自己對資源的壟斷以及戰略戰術措施的失當,使得茶馬互市的天平向著關外傾斜了,大明王朝還是被原本臣服在茶葉武器之下的北方少數民族推翻了。
這實在是“萬曆們”和“張居正們”,萬萬沒有料到卻又居然發生的結局。今天,世界各國的權貴們,在享受嫋嫋茶香時,是如何思考處理與他國關係,我不禁有此一問。
169LIANGYESHAN%%XIAHAO%%GENGYUN六藝助茶茶與中國的各種文化技藝的關係十分密切,所謂茶襯技藝,技藝助茶,本小文著重談談詩詞、音樂、書畫、棋藝、篆刻、花藝與品茶意境的形象關聯及密切的邏輯匹配。
詩詞與茶。有人說,詩屬於男性,詞歸於女性。此句道出詩詞的文化歸屬。是的,詩詞是人對生活瞬間的感悟,也是一種即興的暢言。茶與詩詞的緣深,讓我們後人欣喜不已。品著新茶來賦詩,自然是一種雅事,詩詞也是佐茶的好幫手。試想,高吟“得於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淺品“新茶伴香舞”,細看“舊荷起墨霧”,這是一種何等的品茶樂趣!自古以來,數不勝數的詩人在與友人對飲茶茗時一展文采,詩詞信手拈來,真真是“詩興茶風,相得益彰”。
音樂與茶。音樂的靈魂與茶的性靈有著陶冶性情的共通之處。曼妙舒緩、曲折迂回的音樂可以營造品茗時寧靜典雅、幽和閑適的氛圍。在古人的作品中,我時時能感悟:他們喜歡在品茶時,臨窗聽雨,撫鬆聽濤,彈琴聽樂,感受雪落沙沙、菊搖簌簌、清風颼颼,此時,人們的身心在音樂和茶香裏,猶如緊蜷的茶葉遇水,徹底釋放開來,洇成一杯釅釅的茶水,融息在溫和的空間裏,真如白居易在《琴茶》中所寫“琴裏知音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梅花三弄》《雨打芭蕉》《平湖秋月》這樣的古曲,交響著江南絲竹、海西調簫、漠北箏琴的思古幽情,不僅平添了品茗的優雅,更傳遞出絲絲縷縷的文化韻味。
書畫與茶。與書畫相伴相飲的茶茗,可以散發出濃重的文化氣息並激發出才學之士的靈感。曆代的文人名士往往在飲茶品茗之間靈感頓現,或靈光突發,從而成就千古絕唱的詩文和畫作。元代趙孟的《鬥茶圖》170以及南宋劉鬆年的《鬥茶畫卷》均為古代書畫家抒發茶緣的名作。現在的茶樓,有的會安排書畫作者或愛好者,在品茶正酣時,揮毫潑墨。這份寧靜又火熱、幽遠又高雅的享受,使得茶客們流連不已,讚歎不絕。
棋藝與茶。棋局與茶宴相伴相隨,早已有著深深的淵源。而且,悠閑的茶趣,彌漫的茶香,更是衝淡了詭譎棋局的勝負角逐的火藥味。一杯香茶和一盤棋局,無限雅靜和幽美,讓凝聚著默然若思的智慧,在猶疑之間,被一口清茶,舒緩成回味悠長的釋然和淡然。澀澀的火藥味,讓濃濃的茶香壓著,真有點“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閑適優雅。此時,品茗賞棋,靜觀人生,古今多少事,江湖幾多怨,盡付笑談茶香中。這就是棋藝與茶藝的默契,這就是棋味與茶香渾然天成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