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野山下好耕耘康昭標◎著LIANGYESHAN%XIAHAO%GENGYUN江西高校出版社LIANGYESHAN%%XIAHAO%%GENGYUN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梁野山下好耕耘\/%康昭標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1%ISBN%978-7-5493-4044-6%%%%%Ⅰ.%①梁…Ⅱ.%①康…Ⅲ.%①詩集—中國—當代②散文集—中國—當代Ⅳ.%①I217.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6)第018065號責任編輯邱建國黃倩裝幀設計鄧家玨排版製作鄧娟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郵政編碼33004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編輯部電話(0791)88595397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千葉彩印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17字數250千字版次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4044-6定價67.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6-38%%%%%%%%%%%%%%%%%%%%%%%%%%%%%%%%%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大山磨礪了我們堅硬的脊梁(序一)鍾兆雲梁野山是閩西境內的一座名山,幾年前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說起它,記憶便會飛馳,拽住年少的衣角。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的情狀,著實一個“苦”字,什麼“三吳都會”“繁華錢塘”,什麼“大江東去”“周郎赤壁”,身在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連想都不敢想。沒錢出遠門,隻能采取就近原則,梁野山自是最好的選擇。它是武平地麵最受仰望的山,古往今來文人雅士不厭吟詠的對象,長在當地百姓心裏的一個傳奇。它是武平第一高峰、武夷山脈的南部最高峰,單是峰頂那塊閱盡滄桑的古母石的傳說,便可一窺人們對之無限的想象與尊敬。
山給予人想象,人亦受山影響。人是多麵的,山,也是多麵的。梁野山東南西北的景致,我欣賞過;它春夏秋冬的風姿,我領略過;它喜怒哀樂的脾性,我受教過。不敢說它最是超群拔俗,卻是我生命中攀登的第一座高山,也是青春歲月裏的一座詩意高山。
猶記1987年高考那個灰色的7月過後,痛楚中登臨送目,從高高的梁野山汲取了精氣神,作《我是大山的兒子》自勵:“……我是大山的兒子\/背負重壓朝生命深處邁進\/曆史在耳邊呼嘯飛逝\/大山磨礪了我堅硬的脊梁\/連時間都不能將它熄滅\/我啟程,向上,向上\/風風火火地走向前方。”繼續在梁野山下的亭子崗耕耘苦讀,始有此後的靈感飛揚:“城市你輕飄飄地\/隨高考通知書\/湧入我熱淚盈盈的眼眶\/我遙遠的山村\/流水歡暢\/……我有了一對飛向城市的翅膀\/夜晚的夢中生出無數遐想……”青蔥年華,懵懵懂懂,細細密密,總是令人沉醉。梁野山,便是我青春的見證者。想到此,那些散落在記憶裏的碎片,又有聲有色地拚湊了起來。在武平一中就讀的時光裏,我曾多次登臨梁野山。依稀記得同001LIANGYESHAN%%XIAHAO%%GENGYUN學少年在此嬉戲遊玩,望著茫無邊際的山川“指點江山”。在那些足音遠去的日子裏,它給過我清新,賜給我心靈的慰藉,讓我享受到了城裏人難以體驗到的山清水秀。古老的梁野山,幽幽文運,騰蛟起鳳,赳赳武功,大道無形,給了我無形的能量。它於我,可以說從年少起,便有了血肉聯係。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麵朝黃土背朝天在這裏耕耘的鄉黨,都曾受過梁野山的庇佑。它成為了武平的象征,是武平人不肯割舍的心頭肉,也是我等遊子拋棄不了的鄉愁。
我是父母之子,也是梁野山之子。
梁野山下好耕耘,梁野山外倍思鄉。寫著梁野山,心不覺跟著也回到了家。白駒過隙,人生即將跨入半百,雖無張大千的“五洲行遍猶尋勝”那身豪邁,卻也染著“萬裏歸遲總戀鄉”的情懷,依然覺得月是故鄉明,山是故鄉親。蟄居福州,翻看著康昭標先生和攝友們經多年耕作獻上的這卷關於梁野山的圖文集,不禁有“他鄉遇故知”之慨。思及此處,心頭便有森森的清新。我知道,這是梁野山的味道,是故鄉的味道,是收獲的味道。大山磨礪了我們堅硬的脊梁,伴著我們耕雲播雨的汗水,收獲的滋味在今後的生命裏,定能不斷地迎風怒放。
丙申猴年早春二月於閩江畔苦樂齋(作者係中國作協會員、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會長、福州市作協主席)002大美梁野山(序二)孫建中武平是閩粵贛邊界、千裏錦繡之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武平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20世紀初中國南方第一個被發現了新石器文化遺址。武平縣的建置始於秦朝,當時隸屬閩中郡,為南武侯封地。武平是漢時南海古國的城都,根據長汀縣誌記載,“南海國”國王織在封王前,曾被封為南武侯。公元994年,武平設縣,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了。
武平更是佘族人曆史上的重要聚居地。武平有素享“百姓鎮”盛名的中山古鎮,它聚居著百餘姓氏,有獨特的軍家話,以“軍家方言島”著稱。武平生態優美,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國66個“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之一。武平年平均氣溫17~19.6攝氏度,森林覆蓋率79.7%,是最適宜的人居環境之一。武平有被當地百姓譽為“仙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梁野山。梁野山以其巍峨雄偉、雲霧繚繞、氣象萬千,被專家譽為“植物基因庫”“動物避難所”,並被央視播報為“長壽之鄉”“藥膳之都”。這裏群山疊翠,奇井幽石,靈洞仙山,碧水盈盈,星羅棋布;獅子山大氣磅礴,丹霞地貌,雄奇壯觀,群峰競秀,因山形酷似雄獅而得名,被譽為“放大的山石盆景,縮小的人間仙境”。此為可讚可歎!
純美的武平讓您回歸自然,質樸的武平讓您回歸傳統,原始的武平讓您回歸鄉土,生態的武平讓您回歸心靈。這裏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中國金融生態縣”“省級園林縣城”。這裏民風淳厚,古風猶存。中山古鎮,百姓聚居,被稱為“天下一絕”,軍003LIANGYESHAN%%XIAHAO%%GENGYUN家方言,獨樹一幟,被譽為“方言孤島”;民間文藝漢劇、十番音樂及絕技上刀山下火海等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裏人才輩出,孕育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共和國空軍之父劉亞樓、文壇宿將林默涵等傑出人物。武平還是中央蘇區縣。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率紅四軍三進武平開展革命鬥爭,是中央紅軍入閩第一站,也是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有許許多多為共和國誕生而付出心血和生命的革命英豪。此謂可歌可泣!
武平跨越發展,外來客商積極參與,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設了“一園兩區”,形成了四大主導產業。近年來,武平推動生態、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依托梁野山景區打造“客都彙·客文化旅遊小鎮”。客文化旅遊小鎮是省、市、縣重點項目,也是民生工程戰役重點項目,由江西文山集團於2012年1月9日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20億元。該鎮是以休閑度假、健康養生、客文化體驗為主的文化、商業、旅遊小鎮,將客家文化與原生山水巧妙融合,創造客家文化建築群,成就全球獨具特色的客家人文生態景觀。
武平縣委、縣政府曆屆領導班子,特別是新一屆領導班子抓住梁野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契機,充分發揮梁野山景區龍頭帶動作用,擴大輻射範圍,加大梁野山景區周邊鄉鎮、村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全力打造環梁野山城鄉一體協調發展。這一精準定位無疑將大力推進閩西旅遊事業,拉動旅遊扶貧,造福周邊公民。全力構建文旅融合的旅遊新格局,讓梁野仙山景區、客文化旅遊小鎮成為中國旅遊業一顆耀眼的明珠,實現富民強縣。實為可欽可佩!
恰巧在此宏大背景之下,文山集團文化顧問康昭標先生的《梁野山下好耕耘》一書就要付梓。全書分為四部分:一是歌詠梁野山風物的60多首詩作;一是康昭標先生在梁野山期間的人物詠贈之作;一是以海西地區為背景,輻射閩贛區域的茶事文章;一是幾十幅有關梁野山的精美004攝影作品。我以為,此書可品可吟可收藏,不啻為我們文山集團2016年的一件文化盛事。可喜可賀!
權且為引文。
2016年1月20日(作者為江西文山集團總裁、董事長)005LIANGYESHAN%%XIAHAO%%GENGYUN閑中忙著(序三)尹碧川我們本是所謂的文化閑人。
我們這四個文化閑人相識,還是在二十多年前的青山湖畔。當年“青雲四客”,如今雲散各地。紅兵兄遠赴上海灘,做到上海一流的學校———建平中學總校長,成為上海灘知名的教育專家。中求兄如今已成為全國著名的頂級培訓大師,其“細節”課堂,遍及大江南北。我則孤赴海外,獨守漢語教學,賴此謀生。昭標兄呢,固守本土,義不出仕,情係中學課堂,桃李滿天下。四人中,昭標兄年齡最小,但我們以“兄”稱之,實是有緣故。中求兄灑脫優雅,紅兵兄嚴謹細密,我則木訥笨拙,唯昭標兄勤奮細心,會照顧人。最難得的是他的好學逸致和興趣廣泛多求。
我們這幾個人出生的年代,決定了我們的性格中烙上了抹不去的時代印記,注定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辛勤和責任擔當的品性,這,又尤以昭標兄為最。記得當年,年齡最小的他,借著其父是汽車駕駛員的便利,經常能弄來幾塊雪梨膏,甜蜜了我們的青年時代。煙酒不沾的他又總是能從褲袋中變戲法似的掏出幾角錢,買上一包香葉煙(不知是否記錯了),讓我們幾個吞雲吐霧,而他自己卻在煙霧繚繞中,氣定神閑地看上了《紅樓夢》(他最愛此書)。來自上饒的紅兵兄飯量大,也總是能得到昭標兄無私的捐助,其實昭標兄的飯票也不夠,卻總是慷慨解囊。
記憶尤深的是昭標兄興趣廣泛。曆史、地理、堪輿學、文藝哲學以至薩特主義、傳統國學甚至清代旗袍的演變,此兄無不涉獵其裏,浸淫其中。偶有心得,他就逮住紅兵兄雄論一番,煩得紅兵兄逃之夭夭,獨我能似聽非聽地“嗯嗯”著。因此,我和昭標兄兩人膩在一起的閑餘時006間最長,他對我的照顧也最多。如今說來,我也十分感激。
說到勤奮多求,昭標兄一直是我的人生榜樣。我們幾個在一起閑著閑著,就常常喜歡縱口談青春奇誌,橫眼看世俗人生。唯有他埋首書中,似乎就願意這樣焚膏繼晷,皓首窮經,兀兀窮年。果不其然,二十多年來,昭標兄在多個行業孜孜,縱橫騰挪,頗有成績。他學生時代當過學生會主席,搞過合唱團,參與過管弦樂隊,開過音樂講座;畢業後,當過領導專職秘書,又教過八年大學課程,搞過學校管理,專司過教學科研工作;主業之餘,既辦公司,又擔任幾家大型企業甚至是上市公司如木林森、萬榮花藝、文山集團、金光道集團等的文化顧問;管理自家公司的同時,他還抽空為報刊寫了多年專欄,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長篇小說、散文專輯、文化隨筆集;同時,他忙裏偷閑地“觸電”,寫過電視劇本,拍過電視專題片,研究客家文化、廬陵鄉土文化,專注於茶文化發掘和整理工作,熱心茶文化講座;多年愛好傳統古典詩詞研究和楹聯寫作;熱心公益,長年參與當地義工活動,幾乎每年資助數名貧困學生,向遂川、萬安、吉安市吉州區、吉安市青原區等十幾家學校捐助圖書達萬冊……我知道他勤奮細心至極,卻不明白他何來如此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