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書內容提要本書共分七個項目,前兩個項目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案例、圖表等介紹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原理以及會計工作組織,後五個項目以會計實際工作步驟和工作任務為主線,結合案例、圖表等介紹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操作技能。每個項目的結構設置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案例導入、教學內容、知識鏈接、案例分析、項目小結、課堂討論題、複習思考題、習題與實訓項目等模塊,其中習題與實訓項目具體要參照配套的輔助教材《基礎會計習題與項目實訓》。
本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財會、稅務、審計及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以作為社會各界自學、培訓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參考資料。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基礎會計實務/周紅纓,羅荷英,胡雲主編.2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8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財會專業係列ISBN9787305191176Ⅰ.①基…Ⅱ.①周…②羅…③胡…Ⅲ.①會計實務-高等職業教育-教材Ⅳ.①F23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187225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叢書名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財會專業係列書名基礎會計實務(第二版)主編周紅纓羅荷英胡雲責任編輯王向民編輯熱線02583597087審讀編輯王冰蓉照排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印刷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有限公司開本787×10921/16印張12.25字數327千版次2017年8月第2版2017年8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191176定價36.8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號:njupress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前言為了加強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建立符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我們組織了長期從事職業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編寫了本套教材。本教材在充分考慮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本著“知識夠用、能力為主”的理念進行編寫的。主要表現在:1.內容新穎。本教材以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營改增”相關最新規定以及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修訂)為依據,根據會計實際工作步驟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編寫的。
本教材主要介紹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在編寫過程中考慮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內容。
2.以知識“夠用”為度,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教材共分七個項目,前兩個項目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案例、圖表等介紹會計基礎理論和原理以及會計工作組織,後五個項目以企業主要實際經濟業務為主線,按會計實際工作步驟結合案例、圖表等介紹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操作技能。配有《新編基礎會計實訓》輔導教材,既有豐富的習題,又有仿真經濟業務的單據及相關資料,既有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指導學生進行仿真實訓,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會計處理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的實踐性、職業性、開放性。
3.編寫形式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每個項目結構設置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案例導入、教學內容、知識鏈接、案例分析、項目小結、課堂討論題、複習思考題等模塊。“案例導入”圖文並茂,教材所配案例緊貼每一項目的主題,生動豐富,有較大的啟發性;課堂討論題理論聯係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這些都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實用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有配套立體化的教學資源。為了便於教學,本教材提供了完整的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課件、習題與項目實訓的參考答案等。
本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財會、稅務、審計及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以作為社會各界自學、培訓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參考資料。
本教材由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周紅纓、羅荷英、胡雲擔任主編,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李薇、楊伶俐、陳晶、徐龍、趙桂英、潘細香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項目一和項目四由周紅纓編寫,項目二由羅荷英編寫,項目三由李薇編寫,項目五由胡雲編寫,項目六由楊伶俐編寫,項目七由周紅纓、徐龍、潘細香編寫。參與編寫的有:江西兆盛燃氣有限公司會計師白秋月、南1基礎會計實務(第二版)昌江鈴拖拉機有限公司會計師嚴豔焱、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李誌茹、陳鈺、黃慧雯、楊巧、趙壁佳等,他們為本教材提供了素材和寶貴的建議。全書最後由周紅纓、陳晶、趙桂英負責修改並總篡,趙恒伯審定。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較為倉促,書中難免會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今後修訂。
編者2017年5月2項目一了解會計【知識目標】1.掌握會計的定義、職能、目標和對象。
2.掌握會計核算基礎和會計核算的方法。
3.理解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4.了解會計機構的設置、人員的配備和會計工作組織形式。
5.熟悉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範。
6.了解會計法規。
【能力目標】1.能描述企業的資金運動過程。
2.能描述會計崗位的設置。
【案例導入】會計是指一個人———李會計、嚴會計?
會計是一項工作———打打算盤、記記賬?
會計是一個機構———“財務部”或“財務處”?
會計是一門學科———大學開設的會計專業?
1書基礎會計實務(第二版)任務一認識會計一、會計是什麼會計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意思:一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如李會計、嚴會計等;二是指會計工作,如我是幹會計的;三是指一個機構,如財務處;四是指以會計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很多大學開設了會計專業。這四種意思還隻是說明會計含義的一部分,並不全麵。
為了更全麵地了解會計,下麵我們將作進一步的說明。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利用專門的方法,對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連續、係統、綜合的核算與監督,並向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作為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具有如下特征:(1)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這是會計區別與其他管理活動的重要標誌。
(2)會計的對象是企業、事業等單位的能以貨幣反映的經濟活動。
(3)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此外還有預測、參與決策、分析等擴展的職能。
(4)會計對經濟活動的核算和監督是全麵的、連續的、係統的和綜合的。
(5)會計核算必須遵循會計程序、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具有一係列專門的方法。
(6)會計的本質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而不是一種管理工具。會計也是一個經濟信息係統,會計通過收集、加工和利用會計信息,監督經濟活動,調整經濟行為,分析經濟效果,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營決策。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適應社會生產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的。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的發展,開始有了剩餘勞動,人類為記錄勞動成果的數量,采用了“結繩記事”“刻竹為書”等簡單方法,這就是會計的萌芽。但這種會計的雛形隻是“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隨著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了社會分工,產生了原始的文字和數字,於是會計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職能。
在我國,“會計”一詞最早出現在奴隸社會的西周時代,在當時,就設立了朝廷錢糧收支的官吏———“司會”,進行“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是對會計的解釋。在宋朝初期,官府辦理錢糧收支采用了“四柱清冊”,四柱是指“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並且“舊管+新收=開除+實在”,相當於現代會計的“上期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本期結存”。這是我國古代會計的一個傑出成就,即使在現代會計中,仍然運2項目一了解會計用這一平衡關係。明末清初出現了龍門賬,將賬目劃分為進(全部收入)、繳(全部支出)、存(資產並包括債權)、該(負債並包括業主投資),年終通過“進與繳”和“存與該”差額對比,如果計算的盈虧一致,才能合龍,故稱為“合龍門”,這標誌著我國複式記賬法的正式產生。
在西方,13世紀末,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產生了借貸記賬法。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發表了《算術、幾何及比例概要》一書,係統地闡述了借貸記賬法的原理及其應用。
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是會計發展史上一個光輝的裏程碑,它標誌著近代會計的開端。
現代會計一般認為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這一階段有兩個質的飛躍:其一,是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相結合,電子計算機逐漸代替傳統手工操作,使會計在操作方法上有了根本的變化;其二,是生產和管理科學的迅猛發展,使會計分化為兩個領域,即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並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理論體係及相應的程序和方法。
從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可以看出: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的,它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係,生產越發展越是社會化,會計就越重要,會計正是在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
二、會計的職能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管理活動中所具有的功能。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又產生了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拓展職能。
1.核算職能核算職能,又稱反映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等環節,對特定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與報賬,為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簡單地說,就是記賬、算賬與報賬。記賬是指對特定單位的經濟活動采用專門的記賬方法,在賬簿中進行登記;算賬是指在記賬的基礎上,對單位一定時期的收入、費用、利潤和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進行計算;報賬是指在算賬的基礎上,對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會計報表的形式向有關方麵報告。
(1)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包括:①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②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③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④資本、基金的增減;⑤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⑥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⑦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2)會計核算的特點包括:①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計量單位是指用來度量事物數量的尺度標準,通常包括三種計量單位:實物量度、勞動量度和貨幣量度。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但不排除同時3基礎會計實務(第二版)運用其他計量單位,貨幣不是會計的唯一計量單位。如用實物量度反映原材料和庫存商品的數量,用勞動量度作為計算勞動報酬的基礎等。
②會計核算具有全麵性、係統性、連續性、綜合性。會計核算的全麵性又稱為完整性,是指對作為會計對象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記錄、計算和報告,不能有任何遺漏;會計核算的係統性是指要應用科學的方法對繁多的經濟活動進行歸類和綜合處理,以形成完整的會計指標體係;會計核算的連續性是指會計記錄、計量和報告應當連續進行,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應是連續不斷的;會計核算的綜合性是指會計對各項經濟業務以統一的貨幣為計量尺度進行綜合彙總,為經營管理提供總括的價值指標。
③會計核算是以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業務為內容。這就要求會計記錄必須以真實可靠的憑證為依據,保障了會計記錄的真實性。
2.監督職能監督職能也稱控製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所進行的審查。會計監督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
真實性審查是審查有關經濟業務是否確實發生、有關會計憑證的內容與手續是否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內容完整。合理性審查,主要是依據該單位的相關規章製度及有關計劃、預算等內部控製的要求,審核經濟業務是否有超支浪費及低效或無效事項,實現高效的控製費用成本的目標。合法性審查,主要是依據國家及地方有關法律法規,審查經濟業務的合法性與合規性,督促單位及相關人員合法經營,杜絕違法亂紀的事項。
綜上所述,會計的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證,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三、會計對象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需要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因此,會計對象具體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資金運動。資金運動包括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即資金的循環與周轉)、資金退出三個環節。而不同類型的企業或單位,資金運動的形式和內容不同,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也就不同。其中工業企業最具代表性,下麵以工業企業為例,說明企業會計的具體對象。
企業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首先要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資金,資金籌集的主要渠道是投資者投入和向金融機構借入,籌集到資金後便可進行生產經營,用於建造廠房、購買機器設備、采購材料、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經營管理中必要的開支等。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可分為三個過程,即材料供應過程、產品生產過程、產品銷售過程。在這三個過程中,企業運用資金,同時發生資金的耗費,通過資金的收回,最終獲得收益;最後企業要確認利潤並進行利潤分配。在收回的資金中,會有一部分資金退出企業,如歸還借款、上繳稅金、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剩餘的資金留在企業,繼續參加企業的再生產過程。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如圖11所示。
4項目一了解會計圖11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在供應過程,企業用貨幣資金購買各種材料物資,支付貨款和采購費用,並將采購的材料物資存放在倉庫備用,這時貨幣資金轉化為儲備資金。在生產過程,要領用各種材料等,發生了材料費用,使用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發生了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同時還要發生工資費用以及其他費用等,這時儲備資金及部分的固定資金和貨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隨著產品完工驗收入庫,生產資金轉化為成品資金。在銷售過程,為銷售產品,企業還需要用貨幣資金和其他資產支付銷售費用,出售產品實現銷售收入,收回貨款,這時成品資金又轉化為貨幣資金。在供應、生產、銷售過程中,貨幣資金依次不斷改變其形態,稱為資金循環,資金周而複始地不斷循環,稱為資金的周轉。
四、會計目標會計的目標也稱財務報告的目標,是指會計管理活動所期望達到的預期結果。2006年財政部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條明確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概括地講,會計的目標包括提供會計信息和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兩個方麵。
五、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1.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稱會計的基本假設。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是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明確的前提條件。它是對會計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作出的合理的規定,它既是組織會計工作的基本依據,也是製定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的指導思想。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5基礎會計實務(第二版)(1)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它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範圍。一般來講,凡是擁有獨立的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收支、盈虧,並編製會計報表的單位或組織就構成了一個會計主體。如圖12所示。
圖12會計主體會計主體這一前提要求會計人員隻能核算和監督所在主體的經濟業務。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在於:一是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及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二是將該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從而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範圍,同時說明某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僅與該會計主體的整體活動和成果相關。例如甲公司將商品銷售給乙公司,甲公司的會計人員要作商品銷售的賬務處理,乙公司的會計要作商品購進的賬務處理。如圖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