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財會專業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嶽惠玲田素雲李光輝主編趙青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書內容簡介管理會計本質是一個通過提供經營管理信息來提升企業價值和企業競爭力的會計信息係統與決策支持係統,是一門融現代會計知識和管理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靈活性。本書對管理會計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新發展內容進行精選,將理論與實務相融合,突出管理會計方法的可操作性。全書分為總論、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麵預算、標注成本係統、責任會計、作業成本係統、質量成本、業績評價和戰略管理會計共14章內容。在保持基礎性、先進性和實踐性的基礎上,力圖體現管理會計的學科特點和高職高專循序漸進的教學特點。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學校、應用型本科院校舉辦的職業技術學院、成人高校及繼續教育學院財經、管理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財會人員的參考用書。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管理會計實用教程\/嶽惠玲,田素雲,李光輝主編.--2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3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財會專業ISBN978-7-305-18299-0Ⅰ.①管…Ⅱ.①嶽…②田…③李…Ⅲ.①管理會計-高等職業教育-教材Ⅳ.①F234.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033881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叢書名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財會專業書名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主編嶽惠玲田素雲李光輝策劃編輯胡偉卷責任編輯胡偉卷蔡文彬編輯熱線010-88252319照排北京聖鑫旺文化發展中心印刷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開本787×10921\/16印張16.25字數406千版次2017年3月第2版2017年3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18299-0定價38.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號:njuyuexue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前言管理會計是一門把會計與管理兩個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巧妙地融會在一起的綜合性學科。自20世紀初以來,特別是進入20世紀後期以來,為適應社會、經濟和技術環境的重大變革,管理會計進入了一個不斷變革和創新的重要時期,管理會計在理論與實踐方麵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早期的標準成本製度、本量利分析發展到今天的作業成本管理、全麵業績評價、戰略管理會計等,無論是內容還是方法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新的生產製造和服務經營環境下如何盡快創新管理會計理論,加強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是高職高專管理會計教學的新思考,也是我們編寫本書必須把握的一個新起點。
按照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財經、管理類專業教學內容體係改革及21世紀立體化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整體設計方案的要求,我們組織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了本書。本書力圖體現以下特色。
1先進性與繼承性的統一。我們一致認為,管理會計出現的新發展並不是對傳統管理會計的否定,在新的社會生產和服務環境下傳統管理會計的方法體係仍有其實踐價值和積極作用。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把傳統管理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新發展統一起來,組成這本書的內容,並充分吸收近年來國內外管理會計的最新成果和理念,係統介紹了經實踐證明具有可操作性的先進辦法。
2基礎性和實用性、實踐性的統一。本書適應企業對於管理會計相關崗位的需求,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宗旨來安排整個課程體係;力求知識係統、內容精練、理論闡述簡明扼要;對複雜難懂的問題講究鋪墊分解、循序漸進,以便學生理解,按照企業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設計案例和習題,使學生能夠在了解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具備相應實際操作技能,並考慮到了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對相關內容的要求。
3突出案例教學的地位以啟發學生思考及對本課程的興趣。本書各章內容由“學習目標”“技能要求”“案例導入”“本章小結”“案例分析”“課後訓練”組成,在正文中穿插“知識鏈接”“拓展提高”等欄目,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理論和方法。突出案例教學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通過設置章前“案例導入”、章後“案例分析”體現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以達到融入理論、開拓思路、引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本書由邢台學院嶽惠玲、田素雲、李光輝擔任主編,邢台學院趙青擔任副主編。本書各章分工如下:嶽惠玲執筆第一、五、七、十四章,田素雲執筆第四、八、十一、十三章,李光輝執筆第三、九、十二章,趙青執筆第二、六、十章。嶽惠玲負責本書總體框架設計、大綱編寫,以及初稿的修改、統撰和定稿。
Ⅰ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和教材,借鑒了許多管理會計方麵的案例,也得到了許多同人的幫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限於作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6年12月本書PPT下載Ⅱ目錄第四章本量利分析/48第一篇認識管理會計第一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48第二節單一品種的本量利分析/52第一章總論/1第三節多品種的本量利分析/60第一節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1本章小結/64第二節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6案例分析/65第三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10課後訓練/65本章小結/11第五章預測分析/67案例分析/12課後訓練/12第一節預測分析概述/67第二節銷售預測分析/70第二篇現代管理會計第三節利潤預測分析/77第四節成本與資金預測分析/84本章小結/88第二章成本性態分析/13案例分析/88第一節成本及其分類/14課後訓練/89第二節成本性態及其分析/17第六章短期經營決策/91第三節成本性態分析的程序和方法/23第四節貢獻毛益/28第一節決策分析概述/91本章小結/30第二節決策分析必須考慮的重要案例分析/30因素/94課後訓練/30第三節生產經營決策/97第四節產品定價決策/104第三章變動成本法/32本章小結/108第一節變動成本法概述/32案例分析/109第二節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比課後訓練/110較/34第七章長期投資決策/112第三節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41第一節長期投資決策概述/112第四節貢獻法分部報表/43第二節長期投資決策中的現金流量/114本章小結/46第三節長期投資決策的一般方法/117案例分析/46第四節長期投資決策的具體運用/121課後訓練/46第五節風險投資決策分析/124Ⅰ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本章小結/127本章小結/200案例分析/127案例分析/200課後訓練/127課後訓練/202第八章全麵預算/129第十二章質量成本/204第一節全麵預算概述/129第一節質量成本的確認/204第二節全麵預算的編製實例———以固定第二節質量成本的計量/206預算為例/134第三節質量成本控製/210第三節全麵預算的編製方法/143本章小結/217本章小結/150案例分析/217案例分析/150課後訓練/218課後訓練/151第十三章業績評價/219第九章標準成本係統/153第一節業績評價概述/219第一節成本控製概述/154第二節平衡計分卡/223第二節標準成本及其製定/156本章小結/232第三節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161案例分析/233第四節標準成本的賬務處理/164課後訓練/233本章小結/168第十四章戰略管理會計/234案例分析/168課後訓練/169第一節戰略管理會計概述/234第二節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第十章責任會計/170內容/237第一節責任會計概述/170第三節戰略管理會計在實際中的應用第二節責任中心/173舉例/243第三節責任預算與責任報告/178本章小結/246第四節內部轉移價格的製定/181案例分析/246本章小結/183課後訓練/247案例分析/184附錄A一元複利終值係數表(FVIF課後訓練/184表)/248附錄B一元複利現值係數表(PVIF第三篇管理會計新發展表)/249附錄C一元年金終值係數表(FVIFA第十一章作業成本係統/186表)/250附錄D一元年金現值係數表(PVIFA第一節作業成本法概述/186表)/251第二節作業成本計算法的實施/193參考文獻/252第三節作業成本法的評價/197Ⅱ第一篇認識管理會計第一章總論學習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了解管理會計的產生、發展過程及最新發展趨勢;理解有關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掌握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了解管理會計的工作組織,為以後各章的學習奠定基礎。
技能要求能夠分析管理會計的職能和方法及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
案例導入新大陸公司最近要招聘一批會計人員,應聘者李楠和張浩分別陳述了自己對財務會計崗位和管理會計崗位的認識和求職意向。
李楠認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屬於會計工作,工作方法基本相同,都是事後的記賬、算賬和報賬。但是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崗位屬於管理級別,自己更願意應聘管理會計崗位。
張浩則認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提供會計信息的工作,管理會計的職能主要是滿足企業各項管理職能的需要,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種會計信息,服務於企業內部;而財務會計則主要提供各項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的會計信息,主要服務於企業外部。二者在方法和程序上有所不同。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可能更複雜,自己願意先從財務會計崗位開始。
思考:李楠和張浩誰說得更合理?如果你是招聘人員,你會錄用哪一位?
第一節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管理會計是同現代經濟技術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要求變化相適應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是現代管理學和現代會計學的有機融合。
1書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管理會計,顧名思義,是為管理服務的會計,是“管理”和“會計”的直接結合。管理會計的產生與會計的發展、管理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是現代管理科學和方法運用於會計領域的結果。它的形成與發展受社會實踐及經濟理論的雙重影響。一方麵,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加強企業管理;另一方麵,經濟理論的形成又使這種要求得以實現。管理會計在其形成和發展的各個階段,無不體現了這兩方麵的影響。
一、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一)以成本控製為基本特征的管理會計階段(20世紀初—50年代)管理會計最初產生的年代正處於從傳統的近代會計向現代會計過渡的會計發展階段。
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催生了近代會計的產生。近代會計以反映、報告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為主要任務,由於它與以經驗和直覺為核心的傳統管理方式相適應,因此對促進早期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相當的積極作用。
但到了20世紀初,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程度的提高、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傳統的因襲管理方式所無法克服的經營粗放、資源浪費嚴重、企業基層生產效率低下等弊端同大機器工業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都意識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僅取決於產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成本的高低。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戰勝對手,企業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費用,獲得更多的利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集中體現科學管理精神的“泰羅製”應運而生了。1911年,科學管理之父———泰羅(Taylor)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對生產工人的操作過程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時間與動作研究,在此基礎上製定了各種定額和標準,並按實現確定的定額和標準對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和控製,大大強化了管理的計劃和控製職能,使企業管理向標準化和製度化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泰羅製”的實施和推廣,要求傳統的會計由單一的事後核算向事前規劃和事中控製轉變,在會計實務中出現了標準成本、預算控製、差異分析等新的技術方法。
這些新的會計技術方法以成本控製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為目的,標誌著管理會計的原始雛形已經形成。
(二)以預測、決策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管理會計階段(20世紀50—8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企業規模日益擴大,跨國公司大量湧現,生產經營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企業內部各部門乃至職工個人之間的聯係普遍增強。與此同時,國際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經濟危機發生頻繁,企業獲利能力普遍下降。企業管理層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戰勝對手,增加競爭力,不得不重視提高內部工作效率,想方設法改善人際關係,調動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為彌補泰羅科學管理方法的缺陷,現代科學管理的新成就———運籌學和行為科學在企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普遍認識到: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積極開發新產品、努力降低成本消耗,不僅直接影響到企業當前發展的速度,而且還關係到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這些都迫切要求企業盡快實現管理現代化,將過去的以生產為中心的生產性管理模式調整為以開發市場、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和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決策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經濟條2第一章總論件下的良性循環。
在這個階段中,管理會計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不僅完善了規劃、控製會計的理論和實踐,而且還充實了預測決策會計和責任會計等內容。運籌學主要是應用現代數學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幫助管理人員按照最優化的要求,對企業複雜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組織、安排和控製。會計與運籌學的結合,形成了預測決策會計。為了進行科學的決策分析,必須采用不同於對外報告所使用的方法來搜集和計算成本數據,以供內部管理使用,於是變動成本法應運而生,並成為現代管理會計中規劃和控製經濟活動的重要工具。責任會計將行為科學的理論與管理控製的理論結合起來,不僅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經營的全麵控製(不僅僅是成本控製),而且將責任者的責、權、利結合起來,考核評價責任者的工作業績,從而極大地激發了經營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述內容形成了以預測、決策會計為主,以規劃、控製會計為輔的現代管理會計新體係。在該階段,狹義的管理會計內容體係已經建立起來了。
1952年,在倫敦舉行的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上通過了“管理會計”這個專門術語,管理會計正式形成。從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美國會計學會、全美會計師協會下設的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及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均對管理會計的定義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1972年《管理會計》月刊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發行;1980年,各國會計師聯合會在巴黎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如何應用和推廣管理會計的問題。在這一階段,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陸續將管理會計學課程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和其他財經專業的主幹課程。西方的會計學者撰寫了大量管理會計的教材、專著和論文。一些發達國家的會計師協會組織還相繼成立了單獨的管理會計師協會。這些都標誌著現代管理會計走向了成熟期。
知識鏈接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巴黎會議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以前,管理會計還隻是在西方發達國家流行的話,那麼從20世紀80年代起,“管理會計熱”就已經風靡全球。1980年4月,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在巴黎召開的第一次歐洲會議上,與會代表用大量數據和經驗證明並發出呼籲“為了在當今複雜多變的世界上能夠使企業生存並繁榮起來,一個戰略性的問題就是推廣和應用管理會計”。
(三)以重視環境適應性為基本特征的戰略管理會計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領域中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猛發展與由此帶來的國際化市場競爭導致傳統的以追求規模經濟為目的的大規模生產逐步為靈活的“顧客化生產”所取代,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為企業進行“顧客化生產”提供了可能。麵對社會經濟環境和企業製造環境的深刻變革,國外學者首先提出了戰略管理的理念。戰略管理重視環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強調企業的管理不僅要協調好內部的各種關係,還應協調好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才能保證企業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生存下去並不斷發展。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對管理的要求很快被管理會計學科所捕捉,於是戰略管理會計產生了。
3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戰略管理會計是在現代管理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與戰略管理相互依存、相互滲透。
1981年,英國管理學家西蒙首次提出“戰略管理會計”一詞,很快便成為各國學者競相研究和探討的新課題。一般認為,戰略管理會計是以取得整體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以戰略觀念審視企業外部和內部信息,強調財務與非財務信息、數量與非數量信息並重,製定、執行和考評企業戰略和戰術,揭示企業在整個行業的地位及發展前景,建立預警分析係統,提供全麵、相關和多元化的信息而形成的戰略管理與管理會計融為一體的新型的管理會計體係和方法。近十多年來,管理會計的概念、內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西方戰略管理會計主要關注以下幾個領域:以作業成本計算、作業管理和適時製生產係統為基礎的戰略成本分析、全麵質量管理、目標成本法、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及平衡計分卡等。
三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大了應用和推廣管理會計的力度,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作業成本法、適時製等)被迅速應用到企業的管理實踐中。一些國家成立了管理會計師職業管理機構,相繼頒布了管理會計師的工作規範和職業標準。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等也成立了專門機構,嚐試製定國際管理會計準則和管理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文件。近期,人們將研究的熱點集中在管理會計工作係統化和規範化、管理會計職業化和社會化,以及國際管理會計和戰略管理會計等課題上。可見,現代管理會計具有係統化、規範化、職業化、社會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知識鏈接隨著競爭愈演愈烈,更需要運用管理會計信息在研究了幾個激烈競爭的實例以後,哈佛大學的羅賓·庫珀(RobinCooper)發現隨著弱勢企業的產生及全球性競爭的愈演愈烈,公司必須學會在管理成本方麵如何更具競爭力。對許多公司而言,能否繼續生存取決於它們運用複雜的成本管理係統的能力,而這種成本管理係統,能產生內在動力來促使企業成本的下降……庫珀進一步說:“隨著成本管理對公司的生存越來越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所以出現了兩種傾向:第一,要求有新的成本管理形式出現;第二,企業中越來越多的人與成本管理過程密切相關。”他建議,由於大量非會計人員涉及成本管理過程,這將增強對管理會計信息的需求(對知道如何使用信息的人而言),並且將減少對傳統管理會計人員的需求。
新的管理會計分支出現為了更加正確、完整地提供管理會計信息,滿足新的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功能的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又劃分為環境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行為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環境管理會計主要是關注及保護環境,關注企業的社會效益,協調企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戰略管理會計主要是關注在新的競爭環境下,企業怎樣能更正確地從戰略的角度規劃其發展計劃,更好地利用資源,創造更大的效益,在長期的競爭中發展壯大。行為會計更關注企業全體員工包括企業領導的行為對企業效益的影響。人力資源會計則強調人才培養和重視人才帶給企業的效益,認為這是企業在競爭中製勝的法寶。
4第一章總論二、管理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原因(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管理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既然管理會計是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或是一個子係統,那麼其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必然和會計本身的發展與完善相聯係。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把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看成是會計發展的結果。
會計和管理並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對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計作為管理的組成部分,必然要適應這種要求。因此,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是管理會計產生與發展的根本原因。
同時,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又必然與一定時期的社會曆史條件密切相關。進入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形式的變化,尤其是信息社會條件下的現代化大生產為會計發揮預測、決策、規劃、控製、責任考評職能創造了物質基礎,高度繁榮的商品經濟,特別是全球範圍內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管理會計開辟了用武之地。
(二)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是管理會計產生與發展的外部條件現代管理科學是現代管理會計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理論上起著奠基和指導的作用,在方法上賦予它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術,使管理會計的麵貌煥然一新。現代管理會計已經遠遠不是原始意義上的、以記賬為主要特征的會計,而是表現為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形成一門新的、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對比傳統的會計,它可以履行更加廣泛的職能,也就是說,現代管理會計不僅能解析過去,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為企業管理部門籌劃未來、控製企業經濟活動沿著決策預定軌道運行提供服務。可見,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同現代管理科學密切相關。
(三)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加速了管理會計的發展和完善在現代經濟條件下,通過管理會計進行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如果不借助於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後果是無法想象的。正是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加速了管理會計的發展和完善。
三、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我國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向發達國家學習並引進管理會計知識和理論的。與此同時,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現代企業製度為目標,我國開始進行經濟體製改革。
廣大企業開始擺脫所有製身份的約束,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我國會計學界開始掀起學習管理會計、應用管理會計的熱潮。在全國範圍內,許多會計實務工作者積極參與到“洋為中用,吸收消化管理會計”的活動中,並運用管理會計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5管理會計實用教程(第2版)進入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1993年財務會計製度轉軌變型之後,會計界開始真正走向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道路,為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自覺應用現代管理會計的成果經驗來指導新形勢下的會計工作,已變成廣大會計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和自覺行動。一些企業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管理會計工作,推行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考核機製,重視成本費用,關注差異分析、投資決策及其效果評價,加強資金預算管理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施全麵預算管理,並建立了責任會計製度。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企業麵臨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管理會計在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管理科學化方麵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充分吸收借鑒更為先進、科學的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探索代表管理會計未來發展和應用方向的新領域,將是我國企業生存與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當前,應從我國實際出發,通過調查研究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應用的案例等方式,積極探索出一條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中國式管理會計之路,以便切實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機製,提高經濟效益,使我國管理會計的改革創新步入良性循環的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