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存貨的核算

教學目標

1.回顧存貨期末計量的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

2.分析案例企業計提存貨減值的動機及對利潤的影響;

3.分析案例企業內部控製存在的問題;

4.分析案例企業盈利能力和實施盈餘管理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ST獐島價值近八億元的扇貝“集體跑路”

1.公司簡介

公司全稱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02069。ST獐島的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是獐子島鎮成立的集體所有製企業。獐子島居民擁有該集體企業的股份,也就是說,獐子島的業績與島上居民息息相關。獐子島集團在上市後,島上居民作為集體的一員,每人有1000股受益權,後增加到6000股。公司主營水產品養殖、捕撈和銷售、冷藏、運輸等業務。蝦夷扇貝是該公司養殖、捕撈和銷售的主要海產品,占存貨總數20%以上,公司將其分類為消耗性生物資產。

2.相關賬務數據

素有“海底銀行”美稱的大連獐子島,沿岸迂回曲折,岩礁交錯,水質清澈,享有“北緯39°原產地”標識,以盛產名貴海產品而名揚海內外。主營養殖扇貝、海參、鮑魚的ST獐島,在上市初期,由於募集資金的大舉投入,經營業績大幅上升,由此受到包括社保基金在內的眾多機構青睞,關注度極高,被譽為“水產第一股”。但自2012年以來,獐子島經營出現惡化跡象,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淨利潤持續下滑,至2015年年末已經連續2年虧損。相關財務數據,如表4-1和表4-2所示。

表4-1 資產負債表部分項目 單位:萬元

表4-2 利潤表部分項目 單位:萬元

該公司存貨占總資產的比重較高,2012年和2013年占比50%,2014年因計提了巨額存貨跌價準備後,存貨占資產比例才有所下降。而存貨中又主要是消耗性生物資產,也就是還在水中的養殖品,最高時占存貨的83%。從2012年以來的四年,年營業收入基本穩定,但營業成本卻逐年上升,資產減值損失較大,特別是2014年,達到3.9億多元。2014年和2015年連續虧損。

3.近八億元的扇貝“集體跑路”

2014年10月31日,獐子島公司發布公告,做出特別風險提示:“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製度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根據公司抽測結果,公司決定對105.64萬畝海域成本為73461.93萬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本輪采捕,進行核銷處理,對43.02萬畝海域成本為30060.15萬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305萬元,扣除遞延所得稅影響25441.73萬元,合計影響淨利潤76325.2萬元,全部計入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披露的《2014年三季度報告》已包含本次對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的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對2014年前三季度業績的影響。結合目前實際情況,預計公司2014年全年虧損。”

公告特別說明,上述的存貨核銷和跌價準備計提是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實施恰當審計程序後確認的。公告稱:“公司與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對秋季存量抽測發現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海域進行盤點,因受涉及海域麵積大、存貨盤點難度大、天氣惡劣等因素影響,公司抽樣盤點均勻分布,本次總監盤麵積為1498.39畝,分別是:對2011年度底播在獐子島南以及西南方向的76.0834萬畝海域,利用拖網船(15181號、15223號、15233號)共抽取65個點,總監盤麵積757.90畝;對2012年度底播在獐子島西部方向的29.575萬畝海域對2012年度底播在獐子島西部方向的29.575萬畝海域,利用拖網船(15181號、15223號、15233號)共抽取56個點,總監盤麵積740.49畝。公司其他海域存在根據後續的盤點或作業情況進行調整的可能性。”

4.公告後的效應

獐子島公司公告發布以後,輿論一片嘩然。

(1)股價暴跌

2014年10月14日,獐子島集團突然宣布停牌。2014年10月31日,獐子島集團對外公告:2011年底播海域為119.1萬畝、2012年底播海域為29.56萬畝的蝦夷扇貝,因受冷水團異動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蝦夷扇貝近乎絕收,此因素導致公司減少淨利7.63億元。2014年12月8日複牌,股份從公告前的15.56元\/股跌至最低11.11元\/股(見圖4-1),跌幅達到30%。但是在公告之前的三天時間,股價已經開始下跌,從16.68元\/股跌至15.56元\/股,很多機構提前出逃,而後知後覺的投資者卻損失慘重。

圖4-1

(2)記者調查揭露真相

公告發出後,多路記者到獐子島進行深度調查。2014年11月10日,農博網發布了題為“獐子島扇貝劫:價值八億元的扇貝‘集體跑路’”的新聞調查報道。報道的主要觀點是:對冷水團是否存在表示懷疑,相同海域的其他養殖企業並沒有遭受冷水團的衝擊;對原披露的2011年和2012年兩次播種扇貝苗的質量和數量表示懷疑,播種的扇貝苗存在摻沙的可能;公司近幾年負債逐年增加,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內部控製較混亂,公司部分苗種收購人員收受賄賂;沒有建立合理的災害預警係統;公司采用借款費用資本化方式將借款利息計入存貨成本。用已經確權的海域使用權抵押獲得借款,再不斷擴大海域使用權收購與兼並,並將收購成本計入“消耗性生物資產”;會計師監盤受天氣和專業水平的影響,一個月盤點期,會計師隻跟蹤3天時間,90個區域抽盤點會計師隻能跟幾個點去盤點。2016年1月11日新浪財經又發布了題為“2000人實名舉報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係‘彌天大謊’”的新聞報道。獐子島集團前高管向無界新聞表示:2010年開始,海底的扇貝存量就出現問題,這幾年一直過度采捕再加上播苗造假,斷代、減產是必然的,當減產到一定程度,無法自圓其說了,於是便炮製了“冷水團”事件。多位島民以及集團內部人士稱:獐子島集團海底的蝦夷貝已出現斷代,蝦夷貝一般需要三年生長期,但獐子島集團2012年年底播的貝已基本采捕完,2013年10月份播種的在2015年年初就開始采捕,提前了將近兩年,隻有2014年和2015年年底播的沒有采。公司在不停止采捕、不進行休養生息的情況下,想扭轉海底蝦夷貝斷代、短缺的局麵非常難,首先收不到足夠的蝦夷貝苗,其次也沒錢去購買大量的貝苗進行補充。

(3)獐子島居民聯名舉報

2015年年末,無界新聞從獐子島上多名居民(也是獐子島集團股份受益權人)處獲得了一份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稱2014年的“冷水團造成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並非自然災害。上述2000多人的聯名舉報信,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目前已轉遼寧省紀委調查。而時隔一年多之後,這2000人選擇說出真相的原因是因為自身經濟利益受到了侵害。2015年11月,ST獐島公司的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擬以約2.5億元現金參與認購ST獐島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但投資中心股權的主要持有者獐子島島民已經一年多未獲得股份分紅,2014年半年的生活保障金至今未發放。他們擔心定向增發後沒有資金進行分紅。

(4)證監會的反映

2016年1月鳳凰財經報道了證監會回應獐子島信披造假案件核查情況的新聞,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我會已關注到相關媒體報道。獐子島“2014年收獲期蝦貝絕收事件”曾引起市場各方高度關注。我會於2014年11月對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經核查,未發現公司2011年底播蝦夷扇貝苗種采購、底播過程中存在虛假行為,並於2014年12月5日將公司“巨虧”事件的核查及處理情況對外發布。此次媒體報道後,深交所立即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做出書麵說明並對外披露;我會立即啟動核查程序,以此次媒體報道反映的相關情況展開核查,一旦發現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予以查處。截至2016年年末,證監會還未對該事件核查情況進行通報。

(二)分析思考

1.ST獐島核銷存貨並計提減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消耗性生物資產有什麼特點?成本確定方法是什麼?

3.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的存貨監盤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4.企業的內部控製存在什麼問題?

5.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

(三)分析建議

1.ST獐島分別於2011年年底播海域119.1萬畝、2012年年底播海域29.56萬畝的蝦夷扇貝。在2014年公司對該部分海域進行了采捕,但結果是幾近絕收,公司對外宣稱是受冷水團異動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公司為此決定對105.64萬畝海域成本為73461.93萬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本輪采捕,進行核銷處理,對43.02萬畝海域成本為30060.15萬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305萬元。媒體調查和島民舉報認為,蝦夷扇貝絕收實際是2011年和2012年年底播的種苗存在數量和質量摻假,加上公司未能進行休養生息,沒有資金購買扇貝苗進行底播,公司內部控製製度出現問題。

2.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按照實際成本計價,如果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應當對消耗性生物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水產養殖的動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庫前耗用的苗種、飼料、肥料等材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ST獐島消耗性生物資產采用成本計量,包括苗種材料費、人工費、借款費用及其他分攤的間接費用。期末計量采用成本和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從2012年開始,ST獐島每年都會計提減值準備。

3.會計師事務所對存貨進行監督盤點是收集審計證據必要的環節。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ST獐島的水下消耗性生物資產實施了監盤,這是必要的審計程序。但根據記者調查發現,會計師事務所參與監盤時,由於受自然條件和專業水平的限製,參與監盤的會計師並不能完全按照審計計劃實施監盤,所監盤的海域也是被審計單位提供,會計師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獲得充足恰當的審計證據。

4.企業的內部控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政企不分;

②原材料采購與播種過程不透明;

③存貨日常監控不嚴,沒有建立風險預警機製;

④管理層變動頻繁。

5.ST獐島盈利能力較弱,資產負債率上升較快,政府補助收入占比較高,占存貨絕對比重的消耗性生物資產歸集範圍廣,公司實施盈餘管理的空間較大。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新浪財經:2000人實名舉報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係“彌天大謊”,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6-01-11\/docifxnkkux1100465.shtml.

3.農博網:獐子島扇貝劫:價值八億元的扇貝“集體跑路”,httP:\/\/fishery.aweb.com.cn\/20141110\/659118_2.html.

4.東方財富網:httP:\/\/www.eastmoney.com.

5.新浪財經股:httP:\/\/www.sina.com.cn\/.

6.鳳凰財經:證監會回應獐子島信披造假案件核查情況,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115\/14170864_0.shtml.

7.楊小舟,許建斌,李彬.獐子島事件綜合分析.財務與會計.2015.4:29-32.

案例五

固定資產核算

教學目標

1.回顧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和會計估計變更方法;

2.分析企業所得稅法和固定資產會計準則中對企業變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規定;

3.分析案例企業如何通過調整折舊年限,減少折舊費用,達到增厚業績的目的。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變更固定資產折舊增厚業績

案例1:八一鋼鐵

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600581),簡稱ST八鋼,主營鋼鐵冶煉。2015年6月20日發布公告稱:鑒於公司持續加大固定資產定期檢修和技術改造力度,對房屋建築物進行定期修繕,對設備及生產線進行維護保養,不斷提高設備的使用性能,明顯延長了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壽命,對公司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殘值率進行調整。其中,構築物折舊年限從20~25年變更為25~40年,機器設備從5~14年變更為14~22年,殘值率從3%變更為5%。本次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對公司前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沒有影響,無須追溯調整,預計將增加公司2015年度合並利潤總額約29015萬元。

ST八鋼年報顯示,2014年淨利潤-203466萬元,2015年淨利潤-250862萬元,至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因變更折舊年限,導致2015年少提折舊30125.79萬元,增加利潤總額30125.79萬元,減少了2015年的虧損。公司對這一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雖然對以前年度沒有影響,但使當期及以後年度利潤有較大幅度提高。雖然2015年該公司未能盈利,但因延長折舊年限導致的每年少提折舊而調增的利潤一定會使該公司2016年轉為盈利,否則該公司會因三年持續虧損而被強製退市。截止案例撰寫完成時,該公司發布了2016年年度業績預盈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6年年度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000萬元,且公司2016年年末的淨資產為正值。轉虧為盈的主要原因中,延長折舊年限少提折舊費用作用明顯。

案例2:太鋼不鏽

山西太鋼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000825),簡稱太鋼不鏽,主營不鏽鋼及其他鋼材類產品的製造和銷售。2016年4月28日發布公告稱: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增加設備維修投入,定期對設備生產線進行全麵檢修及年修,對生產用房屋及建築物等進行定期修繕,實際上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公司根據現在的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對各類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重新進行了核定。房屋及建築物折舊年限從20~35年變更為20~45年;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從3~15年變更為3~18年。將固定資產殘值率從3%調整為5%。本次會計估計變更對公司的業務範圍無影響,預計將影響公司2016年度固定資產折舊額減少7.8億元,影響公司2016年利潤總額增加7.8億元。

2017年1月21日太鋼不鏽發布了2016年度業績預告。公告稱預計2016年經營業績扭虧為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可能為10.5億~12.5億元區間,基本每股收益在0.184元~0.219元區間。而上年同期為虧損37.11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652元。顯然,因固定資產折舊額減少而為太鋼不鏽2016年實現盈利貢獻巨大。

案例3:廈門鎢業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600549),簡稱廈門鎢業,主營鎢及有色金屬等冶煉、加工、銷售。2016年9月3日發布公告稱:由於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對房屋及建築物進行定期修繕,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檢修維護和升級改造,提高了機器設備的使用性能和房屋建築物的使用壽命,從而實際上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因此,公司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對部分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進行重新確定。廈門鎢業對各分子公司的房屋建築折舊年限都做了調整,大多數房屋建築物的折舊年限延長了10年。此次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預計將增加公司2016年度利潤總額約2100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500萬元;增加公司以後年度利潤總額增加約4200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000萬元。

2017年1月17日,廈門鎢業發布了2016年業績快報,快報稱公司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為14399.12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1331元\/股。上年同期淨利潤為-66248.27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6125元\/股。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是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所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結合企業固定資產實際狀況而確定的,一般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近幾年,國家也出台了多項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允許一些企業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計提折舊。包括生物藥品製造業在內的六個行業和紡織業在內的四大領域研發設備價值100萬元以內的可一次性計提折舊、所有企業5000元以下的固定資產一次性計提折舊、生物藥品製造業在內的六個行業和紡織業在內的四大領域100萬元以下的固定資產可縮短折舊年限或采用加速折舊法。我們搜索公告時未發現有因變更折舊方法為加速折舊而導致當期利潤減少的公告,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由於近幾年經營業績總體呈下滑趨勢,主動采用加速折舊增加折舊費用的願望不強烈,雖然加速折舊提高當期折舊費用可產生節稅作用,但上市公司顯然並不在乎少交所得稅對企業盈利的貢獻。盈利水平的平衡增長能有更多的定增機會或至少不會因連續虧損而被退市才是上市公司所真正關心的。所以主動延長折舊年限,減少折舊費用以增加盈利水平成為虧損企業常做的選擇。

依據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改建的固定資產延長使用年限的,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外,應當適當延長折舊年限。顯然,根據企業公告原因來看,是定期的修繕和升級改造而導致的延長使用年限的,延長折舊年限是符合所得稅法規定的。同時,《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準則》第十五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淨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準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第十九條規定:“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複核。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淨殘值。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上述三個案例是2015—2016年期間公告變更固定資產折舊的僅有三個公司,從變更的理由來看,基本都是加大了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對房屋建築物進行了定期修繕,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檢修維護和升級改造,從而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因而總體來看,案例公司變更折舊年限,選擇未來適用法進行核算是符合所得稅法和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的。但是不難看出,這三個公司都是屬於前期虧損公司,變更折舊年限的根本原因可能不僅是使用年限延長,減少虧損或轉虧為盈才可能是案例公司選擇延長折舊年限的真正原因。

(二)分析思考

1.如何評價案例公司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行為?

2.如何評價上市公司不選擇加速折舊法而享受所得稅稅收減免政策帶來的實惠?

3.案例公司真是實行了固定資產的定期修繕嗎?如何判斷?

4.固定資產折舊變更為什麼是會計估計變更,而不是會計政策變更?這兩種變更采用的核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三)分析建議

1.上述三個案例公司披露變更折舊的原因都是因為追加了房屋建築物修繕和機器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因而增加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是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但是,從實質上來看,三個案例公司都是前期虧損公司,如果持續虧損會出現退市的可能,所以減少虧損或轉虧為盈是三個案例公司選擇延長折舊年限的最直接動機。案例公司利用延長折舊年限方法,降低折舊費用,實施盈餘管理。

2.關於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國稅總局出台了三個文件,文件中給出的優惠政策很多,包括:允許所有企業5000元以下的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折舊,允許部分行業100萬元以下研究開發用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折舊等等。目的是減輕企業投資初期的稅收負擔,改善企業現金流,調動企業提高設備投資、更新改造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這樣的利好政策應該是每個企業都盡量去創造條件予以實施的,但是顯然並沒有多少上市公司會主動享受該優惠政策。其主要原因是加速折舊法或者縮短折舊年限都會使固定資產使用初期折舊費用提高,從而減少利潤。這在經濟處於下行趨勢的當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下滑的情況下,不會采用使盈利水平更低縮短折舊年限的做法。這實際上也是盈餘管理的目的。

3.三個案例公司都在公告中披露了延長折舊年限的原因是增加了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對房屋建築物進行了修繕,對機器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特別是廈門鎢業對各分子公司的房屋建築物的折舊年限都做了調整,大多數房屋建築物的折舊年限延長了10年。難道所有分子公司房屋建築物都進行了修繕?其真實性有待進一步調查。如果要判斷分子公司房屋建築物是否都進行修繕,則需要調查管理費用明細賬中的修理費用、列入長期待攤費用的大修理支出以及列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性支出構成。以判斷案例公司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合理性。

4.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麵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而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發生了變化。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是依據其預計的使用年限而確定的,是一個估計數。當估計的依據發生變化時,則屬於會計估計變更。固定資產成本為計提基數和折舊費用列入利潤表項目歸類都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固定資產折舊所限的變更屬於會計估計變更。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政策變更適用追溯調整法,而會計估計變更適用未來適用法。因而固定資產變更折舊年限屬於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也就是不調整該固定資產以前按原折舊年限計提的折舊費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新浪財經:八一鋼鐵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581&id=1840303.

2.新浪財經:*ST八鋼2016年年度業績預盈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581&id=3030679.

3.新浪財經:太鋼不鏽關於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殘值率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000825&id=2422870.

4.新浪財經:太鋼不鏽2016年度業績預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000825&id=3015662.

5.新浪財經:廈門鎢業關於變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549&id=2735071.

6.新浪財經:廈門鎢業2016年度業績快報公告,httP:\/\/money.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549&id=3002811.

7.國家稅務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index.html.

8.國家稅務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index.html.

9.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固定資產準則.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10.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與會計差錯.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11.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1號),httP:\/\/www.chinatax.goV.cn.

12.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httP:\/\/www.chinatax.goV.cn.

13.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06號),httP:\/\/www.chinatax.goV.cn.

案例六

收入的確認

教學目標

1.回顧收入確認的原則,了解案例公司提前確認或虛計收入的手段;

2.回顧審計程序,了解案例公司審計程序的不當之處;

3.分析如何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大智慧違規確認收入

1.公司簡介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大智慧,證券代碼601519。大智慧於2011年1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經營計算機軟件服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不含固定網電話信息服務),互聯網證券期貨訊息類視聽節目,計算機係統服務,數據處理,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的零售,網絡測試、網絡運行維護等。

2.上市後的經營業績(差錯更正前)

大智慧2011年上市以來,其經營業績如表6-1和表6-2所示。

表6-1 利潤表(2011—2016·9)(差錯更正前) 單位:萬元

表6-2 利潤表(2013四個季度利潤)(差錯更正前) 單位:萬元

公司上市當年營利,2012年出現虧損。對於當時的大智慧而言,2012年公司已經虧損26572.30萬元,如果2013年繼續虧損,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3年,大智慧前三季度合並利潤表中顯示的收入總額為54106.90萬元,利潤總額為-18896.40萬元,第四季度單季收入為35319.34萬元,利潤總額為23188.51萬元,全年利潤總額為4292.11萬元。第四季度實現收入占全年收入的39.49%,實現利潤占全年的540.26%。

3.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5年4月30日,大智慧接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稱大智慧公司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定。

2015年11月5日,大智慧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查實大智慧有六條違法事實。

2016年7月20日,證監會向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張某虹、王某等15名責任人員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證監會認為大智慧主要有如下六項違法行為:

(1)2013年涉嫌提前確認有承諾政策的收入8744.69萬元

2013年12月,大智慧針對售價在3.8萬元以上的軟件產品(3.8萬元策略投資終端、9.8萬元投資家機構版、19.8萬元投資家VlP版、58萬元投資家至尊投顧版)製定了包含“若在2014年3月31日前不滿意,可全額退款”條款的營銷政策。2013年12月3日至11日,此營銷政策在大智慧官方網站上進行過公開宣傳;後雖在大智慧管理層要求下將“可全額退款”的條款從網站刪除,但2013年12月全月,大智慧所有營銷區域的銷售人員在營銷中,均向客戶承諾“可全額退款”。

在無法預計客戶退款可能性的情況下,大智慧仍將所有銷售認定為滿足收入確認條件,並按收入確認方法確認為當期銷售收入。由此導致大智慧2013年12月提前確認收入8744.69萬元。

(2)2013年以“打新”等為名營銷,涉嫌虛增銷售收入287.25萬元

2013年12月,大智慧電話營銷人員向客戶要約,讓客戶提前繳款參與大智慧集中打新股或購買大智慧承諾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大智慧將上述收款直接以軟件產品銷售款為名虛增2013年收入287.25萬元。支付款項的客戶並未購買和使用大智慧提供的軟件產品。

(3)涉嫌利用與廣告公司的框架協議虛增2013年收入93.34萬元

2013年12月24日,大智慧與北京陽光恒美廣告有限公司簽訂《陽光恒美—大智慧合作合同》,合同金額400萬元。2013年12月31日,大智慧根據該合同和開出的300萬元發票確認了283.01萬元的主營業務收入。審計機構將大智慧確認的收入按照服務時間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分攤後,調減了188.67萬元到遞延收入。實際上陽光恒美為廣告代理公司,合作合同僅為框架合同,需要有客戶實際的廣告投放需求才能執行,且會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再行與大智慧另行簽訂合同。2013年9月至12月,陽光恒美並未代理客戶向大智慧實際投放廣告。

(4)延後確認2013年年終獎減少應計成本費用2495.43萬元

大智慧將2013年年終獎3124.11萬元(含個人所得稅)於2014年1月發放並計入2014年的成本費用,將2012年年終獎628.67萬元(含個人所得稅)於2013年1月發放並計入2013年的成本費用。

(5)涉嫌虛構業務合同虛增2013年收入1567.74萬元

2013年11月,大智慧子公司上海大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成為渤商所會員,一次性繳納管理軟件使用費2000萬元;同月,大智慧與渤商所簽訂合同,大智慧向渤商所提供相關產品及服務,向渤商所收取2000萬元。2013年12月9日,大智慧信息科技彙款2000萬元給渤商所,次日渤商所即將該2000萬元轉給大智慧,大智慧收到扣稅後記入主營業務收入。2014年2月,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成的情況下,大智慧請渤商所配合提供項目合作驗收確認書,並將驗收日期倒簽為2013年12月31日。大智慧與渤商所的項目合作合同實際未履行或未在2013年履行完成,由此虛增2013年收入1567.74萬元。

(6)子公司涉嫌提前合並天津民泰,影響合並報表利潤總額825.01萬元,影響商譽433.13萬元

大智慧信息科技在2013年9月底開始著手以7000萬元收購民泰(天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70%股權事宜。9月29日,天津民泰新老股東、大智慧信息科技、楊某萍、張某永簽訂《買賣協議》;10月8日,大智慧對外公告《買賣協議》;10月15日,大智慧信息科技支付第一筆收購款4000萬元,占轉讓總價的57.14%,10月31日支付尾款3000萬元;11月4日,天津民泰新老股東辦理了股權轉讓手續,天津民泰召開新股東會議,通過新的章程並任命新的管理層;11月4日,天津民泰到天津市濱海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11月15日,天津民泰取得變更後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在該事項中,大智慧信息科技將2013年10月1日作為購買日,將天津民泰財務報表納入大智慧信息科技合並範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並》第二條規定,大智慧信息科技在2013年11月4日之前並未控製天津民泰,根據大智慧提供的《情況說明》,購買日由2013年10月1日調整為11月1日,合並財務報表利潤總額即將減少825.01萬元,減少合並商譽433.13萬元。

4.大智慧遭受處罰

證監會對大智慧及其董事長在內的相關人員實施了處罰,包括對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頂格罰款;對公司時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相關中層人員給予警告,並依據其責任大小分別給予30萬元到3萬元不等的罰款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大智慧於2017年2月17日發布了對2012年至2015年年度合並報表追溯調整的公告。經追溯調整,大智慧公司2012年至2015年利潤表情況,如表6-3所示。

表6-3 單位:萬元

經過調整,2013年大智慧實際淨利潤為-10725.72萬元。

5.立信會計事務所連帶受累

2016年7月20日,證監會也給為大智慧出具2013年度審計報告的立信會計事務所出具了處罰決定書。證監會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在為大智慧開展2013年年報審計業務中未勤勉盡責,未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故決定責令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改正違法行為,沒收其業務收入70萬元,並處以210萬元罰款,具體違法事項如下。

(1)未對銷售與收款業務中已關注到的異常事項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

針對臨近資產負債表日的軟件產品銷售收入大增,期後退貨顯著增加的情況,立信會計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未對退貨原因進行詳細了解。會計師僅執行了查驗公司合同,抽樣檢查並獲取軟件開通權限單、銷售收款單、退款協議、原始銷售憑證等常規審計程序。沒有根據公司銷售相關的財務風險狀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以支持審計結論。在麵對客戶數量較多,無法函證的情況下,也沒有采取更有效的替代程序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2)未對臨近資產負債表日非標準價格銷售情況執行有效的審計程序

2013年12月,大智慧對部分客戶以非標準價格銷售軟件產品。而審計師未能執行有效的審計程序,在審計工作底稿程序表中記錄“獲取產品價格目錄,抽查售價是否符合價格政策”的程序未見執行記錄。

(3)未對抽樣獲取的異常電子銀行回單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立信會計事務所審計工作底稿中複印留存了部分軟件產品銷售收款的電子銀行回單,其中摘要欄中的“打新股資金”、“理財投資資金”等備注存在明顯異常。對此,會計師沒有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以發現的錯報金額低於重要性水平為由,未進一步擴大審計樣本量,以確認抽樣總體不存在重大錯報,審計底稿中也沒有任何記錄表明立信會計事務所已對該異常事項執行了任何風險識別和應對的程序。經查,如果立信會計事務所擴大銀行回單的抽樣範圍,2013年12月存在異常摘要的銀行進賬單筆數將為48筆,合計金額873萬元,明顯高於底稿中抽樣所涉及回單數量及對應金額。

(4)調整年終獎未根據重要性按照權責發生製的原則

對於大智慧2014年跨期計發2013年年終獎的情況,立信會計事務所未根據重要性按照權責發生製的原則予以調整。

(5)大智慧全資子公司股權收購購買日的確定未執行充分適當的審計程序

審計工作底稿“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XX子公司審核表”明細表編製不完整,確認合並日的審計表格未填列,無法確定其具體執行了何種審計程序以確定購買日。審計工作底稿後附的審計證據中,未見會計師所稱據以認定購買日的支持性文件。

6.中小投資者維權

2014年7月21日大智慧因重大資產重組宣布停牌,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2014年7月18日收盤價僅為5.98元\/股。2015年1月23日複牌開始,股價一路飆升,最高到2015年4月21日的35元\/股。在2015年4月30日,大智慧公布了其接受證監會調查的公告,奇怪的是當天股票價格漲停,隨後開始進入下跌通道,股價一路走低,到2015年7月9日最低時隻有9.04元\/股。一些中小投資者在持股過程中損失慘重。大智慧股價走勢圖,如圖6-1所示。

圖6-1 大智慧股份趨勢圖

2015年11月5日,證監會查實大智慧的六條違法事實,並予以公布。從2016年8月3日開始,陸續有中小投資者個人或者組團請律師向法院提交訴狀,訴大智慧、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大智慧原董事長等其他相關人員賠償損失。至2017年3月3日,大智慧發布了23項關於收到《應訴通知書》的公告。有407個自然人股東向大智慧提出賠償達6038萬元;有497個自然人同時向大智慧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兩個當事人提出賠償達5594.3萬元;有25個自然人向包括大智慧、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原董事長張某虹等人提出賠償達1087.57萬元。

(二)分析思考

1.根據本案例,分析收入確認的原則是什麼?

2.根據本案例,分析費用確認的基礎權責發生製的內涵?

3.根據本案例,分析什麼是審計程序?

4.根據本案例,分析中小股民的投資理念?

(三)分析建議

1.根據現行《企業會計準則14號——收入》準則的規定,收入確認要符合以下五個條件:一是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二是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係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製;三是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四是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五是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2015年12月,財政部已經就第14號收入準則頒布了修訂意見稿,對收入五個條件的表述會發生變化。其中第一點將用控製權轉移代替風險和報酬轉移,要求企業在履行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或服務)控製權時確認收入。就大智慧4項收入確認違法事實來看,不管是按照現行的收入確認條件還是按照將要修訂的收入確認原則來判斷,都屬於違法確認收入。

2.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總則部分第九條的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這是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權責發生製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大智慧對於2012年和2013年的年終資金核算采用了順延下一年度的做法是違背權責發生製要求的。

3.審計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的某個時間,對將要獲取的某類審計證據如何進行收集的詳細指令。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根據需要單獨或綜合運用包括檢查、觀察、詢問、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序等在內的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通過實施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滿足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的需要。受到成本約束,注冊會計師不可能對檢查和評價所有可能獲取的證據,因此對審計證據充分性、適當性的判斷就顯得非常重要。注冊會計師在利用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時需要考慮選用何種審計程序、選取多大的樣本規模、在總體樣本中選取哪些項目、什麼時間執行這些程序。對大智慧進行審計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執行程序和選取樣本存在不當之處。

4.本案例中,在2014年2月28日至2015年4月30日期間買入大智慧股票,並且在2015年5月1日之後賣出或者一直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有望獲賠,這是對中小股民的一種保護,但是在此次股票交易中發生重大的損失的股民應該認真反思自己的投資理念是否正確。那些提前獲得內幕消息的基金在2015年4月30日大智慧公布了其接受證監會調查的公告當天,做莊拉起股票價格直到漲停,誘惑中小股民追漲接盤。如果中小股民在明知大智慧接受調查的情況下還跟風追漲,就說明這部分人的投資理念出現了偏差,這種追漲不是做投資而是在投機。中國股民往往容易追漲殺跌,炒作重組概念股、新股、ST股等,不看股票的基本麵,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規避風險。未來的投資市場,中小股民應該更深刻地理解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內涵,做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而不是價格投機者。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基本準則.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收入準則.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4.新浪財經: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1519&id=1771994.

5.新浪財經:大智慧關於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1519&id=2046615.

6.新浪財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張長虹、王玫等15名責任人員),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1519&id=2597083.

7.新浪財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薑維傑、葛勤),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1519&id=2597386.

案例七

費用的核算

教學目標

1.了解研發支出的核算方法;

2.學會透過同行業研發支出數據的對比,分析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可能存在的動機;

3.分析研發支出費用化與資本化的區別,掌握兩者對當期及以後利潤產生怎樣的影響,學會結合行業特點分析研發支出;

4.掌握準則關於研發支出信息披露的規定,能夠針對醫藥行業提出建設性的研發支出信息披露完善措施。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研發費用“資本化”還是“費用化”——醫藥行業

1.公司簡介

海正藥業公司是一家集原料藥、製劑研發、生產和銷售一體化的綜合性製藥企業,主營化學原料藥和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具體包括:原料藥的生產與銷售、製劑的生產與銷售和醫藥商業業務。公司實施從原料藥向高端製劑、從化學藥向生物藥、從仿製向自主創新的業務轉型和產業升級,著力推進盈利模式從“生產型”向“研發營銷型”轉型。每年研發投入占工業銷售額的8%以上,專職研發人員1100多人。

2.公司主要財務數據

海正藥業2012—2015年研發費用,如表7-1所示。

表7-1 海正藥業2012—2015年研發費用 單位:元

從表7-1數據可以看出,海正藥業2015年研發投入近8.28億元,比2014年增加48.36%,其中46.17%用於資本化,明顯高於2014年的資本化比率;開發支出賬麵餘額為3.34億元,較2014年大幅增加,增幅為452.34%。但是,2015年的營業收入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13.17%;淨利潤下降為1.26億元,下降幅度達到77.11%。

有關媒體報道:海正藥業報表化妝術——去年研發支出蹊蹺大增2.74億元;2015年業績出現斷崖式下降。財報顯示,海正藥業2015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14億元,下降95.59%。值得注意的是,海正藥業曆史上淨利潤最高值曾經達到5.04億元,公司2015年淨利潤僅為高峰時的五十分之一。

2014年四季,海正藥業的開發支出項目才開始出現,而在此之前公司賬麵上從未有過開發支出。2015年,海正藥業為什麼將巨額研發投入予以資本化呢?有關記者報道,海正藥業2015年業績出現斷崖式下跌,如果該上市公司2015年仍像之前一樣不將研發投入資本化,那麼當年新增的2.74億元開發支出將全部被確認為費用,公司淨利潤將變為大幅虧損。

2016年5月9日,海正藥業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對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關於公司研發情況如下:年報顯示,你公司報告期末開發支出餘額為3.34億元,較期初大幅增加452%。請補充披露:結合報告期內你公司產品研發進展情況,列出具體研發項目,並說明開發支出較往年突然大幅增加的具體原因,是否存在媒體報道所稱的“利用開發支出調節利潤,避免虧損”等情況。

3.個案研發費用比對

根據《2016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百強榜》,恒瑞醫藥(股票代碼600276)奪得魁首,是最知名的研發驅動型醫藥企業,正大天晴和複星醫藥緊隨其後,海正藥業排名第4位。表7-2和表7-3分別是複星醫藥和恒瑞醫藥的研發費用情況。

表7-2 複星醫藥2012—2015年研發費用 單位:元

表7-3 恒瑞醫藥2012—2015年研發費用 單位:元

通過研發費用的對比可以看出:首先,複星藥業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從13%變動至19%,變動幅度為6%。其次,海正藥業在2012—2014年的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從15%變動至25%,變動幅度為10%,但是,到了2015年資本化比重達到46.17%。最後,對於“研發之王”的恒瑞藥業的資本化比重,各期均為0。也就是說恒瑞藥業將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直接衝減當期的利潤,更為保守穩健。由於研發費用資本化的主觀性較大,資本化比重過高,計入利潤的費用部分減少,從而增厚當期利潤。對於海正藥業,2015年的淨利潤為1.26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14億元,如果按恒瑞藥業的會計政策,將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那麼,也就意味著將2.74億計入費用,將直接導致2015年出現虧損。因此,通過和同行業其他藥業公司的對比,海正研發費用過高的資本化比重難免引起“利用開發支出調節利潤,避免虧損”之嫌。

4.資本化披露眾象

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對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文件要求:說明公司將內部研究開發項目支出資本化具體時點的政策,並說明在此時點內部研發項目是如何滿足內部研發支出資本化條件的;公司內部開發支出資本化比率進行同行業比較,並說明其合理性。

(1)各公司資本化標準不一致

海正藥業對其研發支出部分,直接影響資本化比重的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和的確認標準回複如下:研究階段起點為將立項資料提交公司內部研究院並審核通過,終點為經過前期研究開發項目可以進入臨床試驗或者進入申報期。開發階段的起點為項目可以進入臨床試驗或者進入申報期,終點為項目取得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

在回複公告中,海正藥業對同行業上市公司開發支出餘額前10家公司的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具體標準予以列示。筆者經過整理,發現存在以下三種情形:首先,複星等4家對兩階段的確認標準為:在研發項目取得相關批文或者證書(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批準的“臨床試驗批件”或“藥品注冊批件”或者法規市場國際藥品管理機構的批準)之後的費用,方可作為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其餘研發支出,則作為費用化的研發支出。其次,華北等3家將為獲取新的技術和知識等進行的有計劃的調查階段確定為研究階段;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階段確定為開發階段,即可以進行資本化。最後,還有華潤、雙鶴2家未披露確定的標準,此外還有1家,即海正藥業。

(2)各項目資本化條件有差異

同時,對於2015年新增的2.74億元,海正藥業將其具體分為4個項目,如表7-4所示。

表7-4 海正藥業2015年新增研發項目支出 單位:萬元

從表7-4可以看出,其中前兩個項目淨增2.05億元,占研發投入淨增的74.82%。對於不同的項目進行資本化的標準進一步說明。對於製劑藥項目,海正藥業將已進入到開發階段且開發成功可能性較大的品種進行資本化處理。對於創新藥項目,有部分是以取得批件且成功性很大為資本化條件,有部分則以公司專業團隊評估其開發成功可能性很大,且已進入開發階段為資本化條件。對於生物藥項目,有部分產品已進入臨床試驗,有部分將來轉入生產可能性非常大作為資本化條件。對於轉移對接項目,則已實現生產的可能性非常大作為資本化條件。

5.行業研發披露彌境

據相關媒體報道,我國多家藥企研發費用投入占比不足1%。醫藥行業2012年至2015年研發支出情況,如表75所示。

表7-5 醫藥行業研發費用情況

從表7-5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5年,醫藥行業近半數的上市公司開發支出賬麵餘額為零。是這些上市公司將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還是未進行研發投入?

對於研究費用是否費用化,國際上的處理基本以謹慎性原則為基礎。究竟是予以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各國在會計處理方麵沒有統一的規定,目前主要有三種:以美國、加拿大、德國為代表的費用化核算方式,以荷蘭、瑞士和巴西為代表的全部資本化核算方式;以國際會計準則為代表的在一定條件下的資本化核算方式。對於這些開發支出零餘額的公司,有學者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有部分公司全部進行費用化,有部分公司未進行研發投入。

對於是否進行研發投入,表7-5中,剔除開發支出為零餘額的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雖然近幾年有所上升,但是,相比歐美大型藥企的研發投入,國內大部分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並不高。一般情況下,國際上新藥研發費用大約需要5億美元至10億美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10%。

(二)分析思考

1.對於2015年海正藥業披露的研發支出,為什麼有“利用開發支出調節利潤,避免虧損”之嫌?

2.研發費用資本化需要滿足哪些條件?醫藥行業研發費用資本化存在哪些問題?

3.研發費用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存在哪些盈餘管理的空間?

4.結合現行準則規定,我國醫藥行業的研發披露是否令入困惑?如何完善我國的研發披露以促進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三)分析建議

1.根據海正藥業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開發支出賬麵餘額為3.34億元,較2014年大幅增加,增幅為452.34%。首先,與海正藥業以前期間相比,46.17%的資本化率,明顯高於前三年的資本化比率,幾乎達到2014年的兩倍。其次,與同行業的複星相比,資本化比率同樣明顯偏高,複星資本化比率近四年最高不足20%,海正藥業2015年資本化比率是複星的2.3倍。最後,與同行業的恒瑞相比,恒瑞資本化比重為零,海正藥業資本化比率更是偏高。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兩公司近四年的研發投入總額基本相當,但近四年的資本化比率卻大相徑庭。總之,海正藥業2015年的研發費用資本化比率明顯偏高,過高的資本化比率意味著計入當期的費用減少,從而增厚了當期利潤,所以存在“利用開發支出調節利潤,避免虧損”之嫌。

2.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五個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才能予以資本化:

①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實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②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③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如果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④有足夠的技術、財物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⑤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計量。

隻有同時滿足以上五個條件,研發費用才可以計入無形資產。

對於醫藥上市公司而言,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研發過程有其更為特殊的一麵,即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研發費用資本化需要滿足五大條件,其中,最具有不確定是其中的第一項,即如何證明“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對於該項,醫藥行業存在很大差異,有以下幾種情形:複星等以取得相關批文或者證書為資本化時點;海正以進入臨床試驗或者進入申報期為資本化時點;華北等以準則規定為資本化標準,並未結合本行業進行具體標準的說明;華潤、雙鶴等未披露確定的時點;恒瑞將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不存在資本化時點。海正在申報期即予以資本化,但申報後是否能取得批件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複星等則更加穩健,在取得批件後予以資本化。以上幾種情形是醫藥行業前10家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確認時點,沒有行業統一的標準。此外,對於不同的醫藥項目,如製劑藥、創新藥、生物藥等也沒有行業統一的標準。海正公司對這些項目,部分項目以批件為資本化時點,部分項目以公司專業團隊評估其開發成功可能性很大等存在多種情形。

3.研究費用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對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下麵幾個方麵:

①影響當期資產和收益。由於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多,如果將應當費用化的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可以直接增加當期資產和收益,進而影響到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相關數據。甚至可以人為的調整比例,從而達到“預期的”增加資產和收益。

②影響稅收優惠享受幅度。按照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企業盈利處於相對比較穩定的情況下,投入研發費用過高,研發投入的回收慢,勢必會影響利潤的穩定性,出現較大的波動,甚至出現大虧大盈的局麵。如果利潤出現負值,難以享受稅收優惠。故有的公司可能會“合理地”分配資本化和費用化的比例,創造稅收優惠享受條件。

③影響當期管理者的業績。對於醫藥行業,研發支出高投入、高風險、回報慢。但是,醫藥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被考核時,可能會以利潤作為主要的業績考核指標,這兩者之間就會存在矛盾。如果管理者在任期投入的研發費用過多,必然會引起任期利潤的下降。顯然,管理者任期並不是永久性的,由於研發支出回報較慢,所以,管理者在任期可能會避免研發支出過大化,或研發支出“人為的”資本化。

4.在國家大力推進醫藥產業創新升級時,提升藥企的研發能力也是重要環節之一。對於促進我國醫藥行業研發能力提升的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披露研發支出基礎數據的公司不多;披露的格式和內容缺乏具體規定;披露的會計政策缺乏行業性;披露未來研發投入計劃過於簡單。

針對現行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予以完善:

①結合行業性。醫藥行業的研發有其自身的特點,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資本化開始時間受多方麵的影響,應結合行業性、重要性製定行業研發費用信息披露規定。

②突出一致性。整個行業應按規定嚴格披露,使得信息披露有章可循。避免“無任何披露”、“粗略披露”,做到“規範、全麵披露”,提高研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③明確可能性。將醫藥行業高風險的特點予以考慮,完善研發費用信息披露。

④加大懲罰性。對於未嚴格按照規定予以披露的公司予以懲罰、公告,提升懲罰力度。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新浪網行情中心: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mkt\/.

3.同花順財經:httP:\/\/www.51ifind.com\/.

4.網易財經:雙成藥業研發支出費用化降低涉嫌虛增利潤,httP:\/\/money.163.com\/13\/0424\/10\/8T7HFTA700253B0H.html.

5.中國證券時報網:雙鷺藥業(002038)研發支出費用化降低涉嫌虛增利潤,httP:\/\/stock.stcn.com\/common\/finalPage\/lcNews\/2013\/20130424\/420117620006.shtml.

6.和訊網:海正藥業報表化妝術去年研發支出蹊蹺大增2.74億,httP:\/\/stock.hexun.com\/2016-04-18\/183370153.html.

7.財經網:雙成藥業自主研發能力存疑,httP:\/\/stock.caijing.com.cn\/2012-12-07\/112342819.html.

8.中商情報網:2016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百強榜 恒瑞醫藥奪得魁首,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60926\/09035765003.shtml.

9.中商情報網:2016年上半年醫藥研發投入分析:恒瑞為研發之王,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60906\/10395859930.shtml.

10.中國會計視野論壇:醫藥企業研發費用賬務處理的討論,httP:\/\/bbs.esnai.com\/thread4731838-11.html.

11.新華網:多家藥企研發費用投入占比不足1%新藥不新現象嚴重,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2\/17\/c_128726347.htm.

案例八

企業合並的會計政策選擇

教學目標

1.回顧企業合並的分類,熟悉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在合並當日賬務處理的差異;

2.回顧什麼是會計政策,思考企業應該如何選擇恰當的會計政策;

3.了解選擇不恰當的會計政策產生的後果。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洛陽玻璃的會計政策選擇

1.公司簡介

洛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由洛玻集團發起設立,實際控製人為國資委。1994年6月29日,洛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250000000股H股,並於1994年7月8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5年9月29日,洛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40000000股A股予社會公眾、10000000股A股予本公司的員工,分別於1995年10月30日及1996年5月1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證券代碼600876,證券簡稱洛陽玻璃。公司主營業務是浮法平板玻璃的生產及銷售。

2.相關財務數據

洛陽玻璃是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藝——“洛陽浮法”的誕生地,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但是該技術屬於傳統工藝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需求低迷,公司業績持續下降。公司的命運也如同很多國企一樣,營收下降、利潤虧損。入不敷出的經營困境,使上市公司在二十幾年間一直徘徊被ST甚至退市的邊緣。上市期間僅有過一次配股分紅,從上市至2015年年末,其中有9年是虧損,其主營業務利潤為盈利的情況很少出現,能夠因虧損而不被退市的主要秘訣是依靠當地政府源源不斷的補助和對旗下資產的出售。2015年淨利潤1.34億元,其中主要的貢獻是資產重組而處置子公司資產產生的投資收益6個多億。洛陽玻璃相關財務數據,如表8-1所示。

表8-1 相關財務數據 單位:萬元

3.資產重組

2015年12月31日及2016年2月4日,洛陽玻璃公布了其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實施情況。2015年度洛陽玻璃以持有的子公司和參股公司股權及對子公司的應收債權,與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等值資產置換,並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支付資產置換的差額。重組完成後,洛陽玻璃將不再經營普通浮法玻璃業務,將主要生產超薄玻璃基板,實現從普通浮法玻璃向電子玻璃轉型的規劃,向高檔化、超薄化、高性能化的方向發展。

參與資產重組的相關公司股權結構關係,如圖81所示。

圖81

此次重組,洛陽玻璃以持有的子公司龍昊公司100%股權、龍飛公司63.98%股權、登封矽砂67%股權、華盛礦產52%股權、集團礦產40.29%股權及對比等公司的債權,與控股股東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等值資產置換,並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支付資產置換之差額。

置換入資產,如表8-2所示。

表8-2 置入公司淨資產 單位:萬元

支付對價信息,如表8-3~表8-6所示。

表8-3 支付對價1——置出公司淨資產 單位:萬元

表8-4 支付對價2——置出公司債權 單位:萬元

表8-5 支付對價3——置出公司現金 單位:萬元

表8-6 支付對價4——發行股票

因此項重組,洛陽玻璃產生了重組收益。2016年1月30日,洛陽玻璃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5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77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2015年置入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而產生的重組收益。

4.重組產生的投資收益

在2015年度財務報告中,洛陽玻璃確認了重組淨收益32923.81萬元,其中置出股權確認的投資收益60345.79萬元,對不再納入合並財務報表的該等子公司債權損失27421.98萬元。洛陽玻璃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33號——合並財務報表準則》規定做出的賬務處理。該準則第五十條規定:“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餘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淨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製權當期的投資收益,同時衝減商譽。”洛陽玻璃將對巨額虧損的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賬麵價值減記為零,並作價1元,按1元計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麵價值與換入股權賬麵價值之差計入資本公積。但又將巨額虧損子公司至處置日的賬麵價值與換入股權賬麵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例如,龍昊公司淨資產作價1元,但賬麵淨資產為-24539.36萬元。計入資本公積的差額是按1元計算,計入投資收益的差額是按-24539.36萬元。由於換入的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公司股權所支付的對價有四類,所以無法直接計算出龍昊公司對應的換入股權價值,加之公告披露的資料所限,無法確定洛陽玻璃產生的60345.79萬元投資收益的具體計算過程。

5.會計差錯更正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監會河南監管局於2016年4月和5月分別向洛陽玻璃發出問詢函,就該公司對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產生的差額調整投資收益問題進行問詢,最終確認為洛陽玻璃確認投資收益的做法屬於重大會計差錯。監管部門認為: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並,合並方在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並日在被合並方的賬麵價值計量。合並方取得的淨資產賬麵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對價賬麵價值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上市公司置出資產股權的淨資產賬麵價值為負,公司應將從控股股東置入資產入賬價值與置出資產賬麵價值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作為權益性交易進行會計處理。

2016年8月30日,洛陽玻璃發布了關於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公告。因會計差錯導致對合並資產負債表和合並利潤表的影響數,如表8-7和表8-8所示。

表8-7 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單位:萬元

表8-8 對合並利潤表的影響 單位:萬元

更正後,洛陽玻璃合並利潤表從盈利1.34億元,變更為虧損1.95億元。

6.遭遇處罰

2017年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做出通告,上交所決定對洛陽玻璃及其時任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馬炎、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的注冊會計師喬冠芳、汪海洲予以監管關注的處罰措施。

(二)分析思考

1.根據本案例分析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在確認計量方麵的區別?

2.根據本案例分析為什麼洛陽玻璃會確認投資收益?

3.如何看待會計政策選擇?

(三)分析建議

1.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並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就是企業合並。我國企業合並準則將企業合並按照合並雙方合並前、後最終控製方是否變化劃分為兩大基本類型——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並與非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並。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合並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終控製且該控製並非暫時性的。非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各方在合並前、後不屬於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製。

同一控製下控股性企業合並確認和計量原則如下:對同一控製下通過控股合並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合並日享有的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麵價值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支付的資產和承擔的負債按其賬麵價值結轉;發行的股份按麵值總額確認。不管是以哪種方式支付對價,合並方都不會因失去的資產、承擔負債及新發行的權益性證券而產生任何收益。合並方支付的合並對價與取得的淨資產或股權之間差額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非同一控製下控股性企業合並確認和計量原則如下:控股合並情況下,購買方按合並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確認計量;購買方合並成本以付出的資產、承擔的負債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計量;合並成本大於取得的可辨認淨資產或股權的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在合並財務報表中應予列示的商譽;合並成本小於取得的可辨認淨資產或股權的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體現在購買方合並當期的合並利潤表的營業外收入項目,不影響購買方的個別利潤表。

本案例洛陽玻璃合並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公司是在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統一控製下實施的合並,是典型的同一控製下的合並。合並對價包括擁有的子公司的股權、擁有的子公司的債權、支付現金、發行股票。但不管是以哪種方式支付對價,合並方都不會因失去的資產、承擔負債及新發行的權益性證券而產生任何收益。合並方支付的合並對價與取得的淨資產或股權之間差額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2.首先,洛陽玻璃有盈餘管理的迫切需求。因為,洛陽玻璃的主營業務一直處於虧損之中,因虧損退市是案例公司最擔心發生的事情。因而選擇一種能提高本公司盈餘的資產重組核算原則是解決燃眉之急的最佳途徑。其次,公司會計負責人和聘用的審計師都認為《企業會計準則33號——合並財務報表準則》第五十條的規定,可以作為本次重組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原則。33號準則第五十條規定: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餘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淨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製權當期的投資收益,同時衝減商譽。這條規定確實看起來是可以將差額計入投資收益項目。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卻因對當期損益影響金額巨大而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從而使案例公司遭遇處罰。在分析案例時要注意,洛陽玻璃將差額做投資收益並不是按照非同一控製下確認和計量原則做出的處理。

3.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在會計活動中,經濟業務發生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經常需要判斷、選擇和估計。而判斷、選擇和估計的依據是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當準則中所遵循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有多種選擇時,企業就會按照有利於自身信息披露的目標做出選擇。同時,由於企業會計準則過於抽象,有些原則性的規則沒有具體業務事項做解釋,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不高而用錯會計政策的情況時有發生。

本案例中,洛陽玻璃的會計師和審計師基於自己對會計準則的理解,選擇了對自己案例公司信息披露更為有利的會計政策進行資產重組事項的確認和計量。這一方麵說明我國的會計準則體係還存在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協調的內容有待完善,另一方麵說明會計政策的選擇是需要監管的,如果監管部門沒有發現或者不主動去發現案例公司選擇了不恰當的會計政策來實施盈餘管理,損失的是因信息不對稱而被蒙蔽的廣大中小投資者。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差錯更正.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長期股權投資準則.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3.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企業合並準則.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4.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合並財務報表準則.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5.新華網:洛陽玻璃上市18年七度虧損 靠政府補助幸存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3-01\/21\/c_124257499.htm.

6.新浪財經:洛陽玻璃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實施情況報告書,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876&id=2132620.

7.新浪財經:洛陽玻璃2015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876&id=2178287.

8.新浪財經:洛陽玻璃關於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876&id=2720888.

9.新浪財經:會計差錯更正情況專項說明,httP:\/\/file.finance.sina.com.cn\/211.154.219.97:9494\/MRGG\/CNSESH_STOCK\/2016\/2016-8\/2016-08-30\/2720894.PDF.

10.和訊財經:洛陽玻璃財報出重大差錯 馬炎與大信會計事務所2人被監管,httP:\/\/stock.hexun.com\/2017-01-22\/187893183.html.

案例九

上市公司的會計差錯

教學目標

1.回顧會計差錯的含義與類型,了解現行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差錯的類型;

2.學會透過會計差錯公告深挖財務信息,透過會計差錯更正看清企業經營實質;

3.能夠結合財務報表進行會計差錯動機分析,掌握會計差錯對利潤產生的影響;

4.回顧現行準則關於會計差錯信息披露的規定,能夠提出建設性的完善措施。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是“會計差錯”還是“有心之錯”

案例1:大智慧

2016年7月26日,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智慧)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88號)。該《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大智慧2013年信息披露存在6項違法事實。

2017年2月17日,大智慧發布了關於會計差錯更正及其追溯調整的公告,針對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所述財務數據錯報金額進行了複核確認和重新計算,並對上述事項作為前期差錯進行了相應的追溯調整:

①2013年大智慧提前確認收入87446901.48元,虛增利潤68269813.05元。

②2013年大智慧虛增銷售收入2872486.68元,虛增利潤2780279.86元。

③大智慧利用框架協議虛增2013年收入和利潤943396.23元。

④大智慧減少2013年應計成本費用,虛增利潤24954316.65元。

⑤2013年大智慧相關項目未履行完成,虛增收入15677377.40元,虛增利潤15468181.70元。

⑥大智慧提前確認購買日,虛增2013年合並財務報表利潤總額8250098.88元,虛增商譽4331301.91元。

從上述公告可以看出,該公司存在較多的收入確認和計量的重大差錯,有提前確認收入和虛增收入,還有減少成本費用,這些項目將直接影響當期淨利潤。然而,這些項目是影響利潤的主要項目、常規項目。會計準則都有明確規定,規定了其確認的時點、條件,強調符合規定的情形才可予以確認和計量,明確禁止不得提前確認,等等。同時,證監會對存在此類差錯的上市公司也給予警示,甚至給予相應的處罰。相關媒體也對此類收入確認事件給予極大的報道與關注。但是,對於這樣的會計差錯還是屢禁不止,似乎愈演愈烈,每年總有一些上市公司出現收入確認的會計差錯。

根據上述追溯調整事項,公告中顯示:對該公司2012—2015年度合並財務報表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這一項目的影響,如表9-1所示。

表9-1 大智慧會計差錯部分調整項目

從表9-1可以看出,因為這些會計差錯,對2013年的淨利潤影響幅度為-1111.31%,調整幅度很大。調整前2012年虧損,但2013年、2014年盈利,而且2014年明顯比2013年盈餘幅度大。但是,調整後,2012年和2013年連續虧損,而且虧損金額較大。顯然,調整後與調整前相比,呈現出的業績狀況不同,這樣的業績狀況會對報表使用者做出決策產生較大的影響。

案例2:三峽新材

2014年4月10日,三峽新材公告對2013年度前期差錯更正事項說明如下:

三峽新材在2011年、2012年成本核算過程中,分別少計原材料成本75816787.00元、15677273.96元,導致2011年、2012年營業成本分別少計75816787.00元、15677273.96元,導致2011年、2012年所得稅費用分別多計11372518.05元、2351591.09元,導致2011年、2012年應交稅費分別多計11372518.05元、13724109.14元,導致2011年、2012年度留存收益分別多計64444268.95元、77769951.82元。

為了進一步探索三峽新材該項差錯對公司的影響,筆者在一些財經類公開網站搜集其近幾年的利潤表。對於“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這一項目,2011年、2012年網站上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為19053600.00元、14638400.00元。進一步搜集公司公告,才發現存在差錯公告,公告中關於這兩個會計年度的利潤存在差錯,涉及淨利潤的調整,如表9-2所示。

表9-2 三峽新材會計差錯更正的部分報表項目

從表92可以看出,差錯公告的數據和年報公布的數據相差甚遠。作為投資者,如果隻是單純查看網站公布的年報數據,而沒有結合其差錯公告,那麼,對其財務狀況的認識可能存在較大的偏差。如表9-2所示,2011年調整前的數據為19053644.52元,但是,追溯重述後轉為負向,變為-45390624.43元,調整幅度為-338.23%。2012年調整前的數據為14638382.12元,但是,追溯重述後僅為1312699.25元,調整幅度為-91.03%。從調整金額和調整幅度看,該項會計差錯對三峽新材利潤的影響非常大。

接著,筆者對三峽新材上市後幾年的利潤進行搜集整理,結果如表9-3所示。

表9-3 三峽新材上市後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情況 單位:元

從表9-3可以看出,該公司從2006年3月31日以來,業績呈現“先巨虧後盈利的業績組合”現象。在2006年至2007年的階段裏,先出現虧損為-8689530.00元,但到了年末即轉為盈利,2007年持續盈利。在2008年至2010年的階段裏,先出現巨虧為-73339100.00元,在接下來的2009年和2010年兩年持續盈利。但是,兩年的盈利總額不能彌補前麵2008年出現的虧損。在2011年至2014年的階段裏,先出現巨虧為-45390624.43元,在接下來的三年持續盈利。但是,三年的盈利總額不能彌補前麵2011年出現的虧損。在2015年至今的這一階段裏,又是先出現巨虧為-66269500.00元,在接下來的2016年第三季報中顯示盈利。如果從2006年至今整個階段來看,巨虧和盈利相抵後仍顯示為虧損近5000萬元。

案例3:欣泰電氣

2015年7月14日,欣泰電氣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

2016年4月25日,欣泰電氣發布了2015年度會計差錯更正的專項說明。會計差錯涉及如下4個會計年度:

①調整2011年少確認應收賬款,調增應收賬款期末餘額101560000.00元;

②調整2012年少確認應收賬款,調增應收賬款期末餘額117922296.48元;

③調整2013年少確認應收賬款,調增應收賬款期末餘額183775388.85元;

④調整2014年少確認應收賬款,調增應收賬款期末餘額72623673.80元。

因會計差錯更正涉及的部分報表項目,如表9-4所示。

表9-4 欣泰電氣會計差錯更正的部分報表項目 單位:元

從表9-4可以看出,欣泰電氣對於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調整的幅度非常大,調整金額幾乎相當於調整前金額。應收賬款隻是列示了一部分,還有70%之多並未列示。欣泰電氣為什麼會將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應收款項記錯?經查閱,2009年9月,欣泰電氣首次提交lPO申報材料,但因“所並購資產持續盈利能力不足”等原因被否。2011年11月,欣泰電氣向證監會再次提交lPO申請。鑒於第一次申請lPO被否認,欣泰電氣在編製2011年年底模擬財務報表編製時發現,公司存在經營性現金流量為負、應收賬款餘額較大等問題,而這些項目對lPO至關重要。因此減少龐大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勢在必行。但是,欣泰電氣之前為了lPO申請成功,追求短期銷售額,放鬆了客戶信用管理,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大量的應收賬款。由於這些低質量的貨款回籠速度較慢,所以,產生大量積壓應收賬款。顯然,這些應收賬款能在短期內大量收回是個棘手的問題。據相關媒體和專業人士分析,欣泰電氣通過向個人和公司借款、製作虛假進賬單和對賬單等自製應收賬款的收回,從而減少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待被深交所要求立案調查時,欣泰電氣以會計差錯的形式公告說明。公告中隻是說明少確認應收賬款的事實,並未提及少確認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應收賬款這麼大幅度的調整似乎還不符合我國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因此對於該項會計差錯進行審計的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報告編號:會審字[2016]2891號)。審計報告最後指出:由於我們對欣泰電氣2015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報告(會審字[2016]2891號)發表了無法表示意見,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03號——對單一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特定要素審計的特殊考慮》第十八條,我們不對欣泰電氣上述會計差錯更正是否恰當以及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發表意見。

(二)思考題

1.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收入的確認需要滿足哪些條件?你覺得大智慧的會計差錯是否有盈餘管理的傾向?

2.關於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證監會有哪些硬性規定?如何看待“先巨虧後盈利的業績組合”現象?

3.很多學者和實務工作者認為lPO上市存在盈餘管理,結合案例談談你的觀點?

4.麵對日益頻發的會計差錯,有專業人士認為是“有心之錯”,必須加以抑製。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抑製這種行為?

(三)分析提示

1.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第14號規則,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五個條件的,才能加以確認:①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②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係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製;③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④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⑤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在利潤方麵,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有著硬性規定。為了保證上市的資格,上市公司可能會絞盡腦汁進行盈餘管理。作為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收入,通常被許多上市公司作為盈餘的要素。為此,《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對於收入的確認和計量要按照規定進行,證監會對違反規定的行為也在不斷明令禁止。但是,大智慧在2013年仍舊提前確認收入、虛增收入,這些行為都違反《企業會計準則》。而且幅度非常大,達到-1111.31%,2013年也是因為此項差錯,使得當年的利潤從虧損變為盈利,使得性質發生變化,這樣的差錯難免有“盈餘管理”之嫌。

2.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如果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那麼應當暫停上市。為了避免出現連續3年出現虧損,有些上市公司就有可能會人為的調整利潤所屬期間。比如對利潤人為的平滑,使得上市各期利潤相當,或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從而對投資者留下業績良好的形象。有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佳,按照實際經營狀況是連續出現虧損,這樣的業績會被暫停上市,甚至終止上市。為了扭轉頹勢,有的上市公司索性將虧損聚集在一個期間,把盈餘留置於後期。呈現先虧損後盈餘的局麵,從而對投資者留下成功扭轉的印象。但是,從整個期間看,整體還是虧損的。當然,如何將虧損聚集,將盈餘後置,這會涉及許多盈餘管理的手段。比如資產減值準備的大計提,後期再將其轉回;將收入遞延到後期等。如果這樣的手段沒有被發現,那麼企業會幸運地避免被暫停上市的情形,後期一旦被發現,再以會計差錯的形式來更正前幾期的報表,有的差錯跨越幾個會計期間,風險似乎已事過境遷,容易被投資者忽視。所以,對上市期間的利潤進行“先巨虧後盈利的業績組合”正是一種逃避監管,避免暫停退市的手段。

3.在我國,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在融資、政策優惠、社會認可方麵存在很大差異,很多企業為了生存發展,擠破頭皮地在爭取上市的資格。但上市的資格條件是有嚴格規定的,對財務狀況有著高標準的要求,有些企業在不達標的情況下,努力粉飾自己的財務報表,讓其報表表麵上看起來合規好看,也就是進行所謂的盈餘管理。當然,盈餘管理的手段很多,有的盈餘管理手段隻是人為的調整利潤的期間,如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研發費用資本化和費用化比例人為調整等。但是,有的盈餘管理手段則涉及欺詐,需要強有力的措施予以監管製止。欣泰電氣在第一次申請lPO失敗的情況下,為了確保第二次申請成功,從2011開始,對財務報表進行一係列的盈餘管理。這期間,涉及製造虛假應收賬款回收、虛增貨幣資金收回、虛增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等。因涉嫌lPO財務造假,欣泰電氣可能成為發行退市第一股。

4.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前期差錯是指由於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下列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省略或錯報:①編報前期財務報表時預期能夠取得並加以考慮的可靠信息;②前期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時能夠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

但是,縱觀上市公司的會計差錯公告,會計差錯似乎總是伴隨著高報盈餘、扭虧為盈、虛假陳述等特殊目的。而且,有些金額小的、不重要的會計差錯是上市公司自動更正,但是,更多的涉及金額大的、影響性質的會計差錯似乎都是被動更正,而且隻是提及出現差錯,需要更正這一事實,對於更正的原因或者隻字不提,或者陳述不詳。由於上市公司對於財務報告的合規好看有著強烈的願望,所以在《企業會計準則》的不完善,證監會的監管不力的環境下,“有心之錯”就成為可能。甚至有些上市公司都是“常規錯”、“累錯”、“累犯”、“累罰”。

如何抑製這些變相過度的會計差錯呢?這需要多方的努力。首先,《企業會計準則》需要完善關於會計差錯的信息披露規則,提升披露的規範性,體現披露的重要性,減少披露的靈活性,增強披露的操作性。其次,強化對會計差錯的監管,構建信息披露評價指標,建立信息披露信用體係,最後,對於報表使用者,應結合會計差錯綜合評價公司經營狀況,因為會計差錯等公告可能是隱藏公司重大財務信息的“有心之錯”。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收入.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與會計差錯.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3.證券日報: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會計差錯更正及其追溯調整的公告,httP:\/\/zqrb.ccstock.cn\/html\/2017-02\/17\/content_254700.htm.

4.新浪財經: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年報的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go.PhP\/VCB_Bulletin\/stockid\/601519\/Page_tyPe\/ndbg.Phtml.

5.新浪財經: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前期差錯更正的專項說明,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293&id=1356740.

6.新浪財經:三峽新材(600293)利潤表,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go.PhP\/VFD_ProfitStatement\/stockid\/600293\/ctrl\/Part\/disPlaytyPe\/4.Phtml.

7.新浪財經:欣泰電氣年報公告,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go.PhP\/VCB_Bulletin\/stockid\/300372\/Page_tyPe\/ndbg.Phtml.

8.新浪財經:欣泰電氣:關於公司2015年度會計差錯更正的專項說明,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300372&id=2412663.

9.東方財富:欣泰電氣坐實lPO財務造假 或成欺詐發行退市第一股,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77428,20160602629778427.html.

10.網易新聞,欣泰電氣lPO造假遭頂格處罰,httP:\/\/news.163.com\/16\/0602\/00\/BOH279O300014AED.html.

11.金融界:欣泰電氣虛構收回應收款4.69億會計差錯還是財務造假?httP:\/\/stock.jrj.com.cn\/2015\/11\/30012020153084.shtml.

12.同花順:會計差錯,httP:\/\/wwwi.wencai.com\/search?ts=1&querytyPe=&tid=info&qs=sl_box_main_ths&w=會計差錯.

案例十

關聯方交易

教學目標

1.回顧關聯交易的含義與類型,了解證監會關於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

2.熟悉《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了解現行證券市場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的現狀;

3.學會透過招股說明書深挖關聯交易信息,能夠結合反饋意見進行關聯交易動機分析;

4.掌握分析關聯交易對發行方產生怎樣的影響。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IPO否決之關聯交易

2015年12月30日,證監會網站發布證監會令第121號《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證監會令第122號《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證監會令第123號《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證監會公告[2015]32號《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2015年修訂)》,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自lPO新政正式實施後,深入分析lPO被否的原因,對於企業lPO申請成功具有風向標意義。據專業人士分析,公司獨立性和盈利能力一直都是lPO過會關注的焦點。其中,獨立性的審查主要指關聯交易。通過對2016年1月1日施行以後lPO被否的案例進行查閱,發現很多首發申請都存在對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不規範、不完整的情形,有些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問題甚至很嚴重,抱有“帶病上會”碰碰運氣的僥幸,下麵將對lPO被否的案例進行探討。

1.購銷業務關聯比重高

(1)南航傳媒

據南航傳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與關聯方發生銷售關聯交易情況,如表10-1所示。

表10-1 南航傳媒銷售關聯交易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與關聯方發生采購關聯交易情況,如表10-2所示。

表10-2 南航傳媒采購關聯交易情況

從上述南航傳媒lPO說明書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南航傳媒向關聯方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的交易金額比重較高。而且,與關聯方的交易比重呈上升趨勢,僅2015年半年就已達到16.89%,接近前一期全年的水平。向關聯方采購的交易金額存在同樣的問題。即該公司主要業務與關聯方關係緊密,可操作的空間大。

證監會對此項關聯交易的反饋意見為:公司存在如下情況: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發行人向關聯方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的交易金額分別為6103.96萬元、8264.57萬元、7849.90萬元和2804.5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4.43%、19.35%、18.80%和16.89%;向關聯方采購的交易金額分別為4319.65萬元、5285.09萬元、5675.24萬元和2043.31萬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6.93%、29.88%、29.37%和26.54%;請說明發行人與控股股東下屬公司間的多項關聯交易,是否對發行人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是否對控股股東產生重大依賴。

(2)華龍訊達

據華龍訊達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報告期內,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發行人對中臣數控關聯銷售產生的毛利金額分別為283.46萬元、1054.02萬元、1145.09萬元、863.08萬元,占當年毛利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76%、17.93%、18.22%、33.92%。

根據上述報告內容可以看出,發行人向關聯銷售產生的毛利比例逐年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很大,僅2016年上半年就已達到2013年的7倍多,是2015年全年的2倍之多。這樣的關聯交易難免產生業務獨立性不強,對關聯方存在依賴的嫌疑。

此外,據lPO說明書顯示,發行人向中臣數控銷售的配件毛利率與非關聯方毛利率,如表10-3所示。

表10-3 華龍訊達與中臣數控關聯毛利情況

表10-3可以看出,報告期各期關聯交易毛利率均高於非關聯交易毛利率,尤其是2015年度,lPO申請的前一期,高於非關聯交易毛利率的幅度達21.4%。

對此,證監會對此反饋意見為:說明發行人向中臣數控銷售毛利率各期各種類均高於非關聯交易毛利率的原因及合理性;結合無關聯第三方市場價格,說明報告期內發行人與中臣數控之間關聯交易的定價方式、公允性及對發行人的影響。

2.關聯定價依據未披露

據南航傳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南航傳媒與關聯方的關係,如表10-4所示。

表10-4 南航傳媒與關聯方關係

據南航傳媒lPO公告顯示:2008年11月11日,南航傳媒與南方航空簽署《無形資產特許使用協議》,約定南方航空將其擁有的機上報刊發行渠道,以及機上閉路電視、客艙座椅頭巾、小桌板等廣告資源18年特許使用權提供給公司使用,總價為3503.66萬元。並先後與南方集團旗下的貴州航空、重慶航空、廈門航空簽訂了媒體資源使用協議,約定將其擁有的機上相關廣告媒體經營權委托給發行人經營。

從南航傳媒公告的信息可以看出,其受南航集團和南方航空兩大股東控製。將2008年與持有其40%的股東簽訂的協議與其提供的其他協議相比,該價格平均每年200萬元,與其他協議價和市場價存在較大差距。

證監會對此反饋意見為:進一步核查說明發行人與南方航空簽訂的《無形資產特許使用協議》,及與貴州航空、重慶航空、廈門航空等簽訂媒體資源使用協議的主要權利義務約定情況,並結合發行人與無關聯第三方的交易定價情況,進一步分析說明發行人與上述公司間交易定價的依據和公允性,說明發行人股東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

3.存在大額關聯資金占用

(1)南航傳媒

據南航傳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報告期內,發行人大部分資金存放於南航財務。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度,發行人分別取得存款利息收入628.45萬元、816.80萬元和1233.68萬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及分、子公司在南航財務共開設23個賬戶,其中基本戶二級賬戶7個、一般戶二級賬戶2個,其相應的一級賬戶均開設在國有商業銀行;定期存款賬戶7個、通知存款賬戶7個。

根據南航傳媒披露的存款利息收入金額之大,可以推斷出發行人有很多資金存放於南航財務,資金缺乏獨立性。值得注意的是,南方財務為南航集團下屬的單位,即控股股東的下屬公司。這種關聯業務屬於控股股東占用資金,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的情形。

證監會對此項披露的反饋意見為:進一步說明發行人將資金安排存放於南航集團下屬南航財務的背景。

(2)廣東達安

據廣東達安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報告期內,發行人與關聯方的關聯借款,具體如表10-5所示。

表10-5 廣東達安關聯借款情況

從該項借款明細可以看出,報告期內發行人與吳君曄之間發生較多的借款,借款金額巨大,而且近3年,均有借款發生。根據公告說明,吳君曄為實際控製人之一,這樣的關聯借款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是否會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值得商榷。

對此,證監會關於該項披露的反饋意見為:報告期內發行人與實際控製人之一吳君曄存在較多關聯借款。請發行人說明發生關聯方借款的原因、相關資金用途、吳君曄出借資金來源、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及公允性、利息水平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4.關聯業務有失公允性

據南航傳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0年4月,公司租用南方航空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山大道2006號南方航空大廈舊樓二層北麵半層,麵積為3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月租金為20元\/平方米,租賃期限為2010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2011年9月,公司租用南方航空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山大道2006號南方航空大廈舊樓一樓北麵半層,麵積為175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月租金為30元\/平方米,租賃期限為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2013年3月,公司向南方航空續租上述兩處房產,月租金為35元\/平方米,租賃期限為2013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

從上述報告內容可以看出,南航傳媒向南方航空(持有其40%的股份)租用兩處房產。2013年3月,續租上述兩處房產時房租比之前有大幅下降。下降的動因是否存在利潤輸送的可能,該價格與同類房產非關聯方相比,是否合理,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核實。

對此,證監會關於該項披露的反饋意見為:結合與無關聯第三方比較,說明發行人租賃南航集團相關物業的定價依據及公允性。

(二)思考題

1.什麼是關聯方交易?結合曆史背景,談談關聯方交易的產生?不正當的關聯交易會有哪些危害?

2.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2015年修訂)》,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對於發行人的獨立性有哪些要求?

3.2016年施行的首發辦法刪除獨立性的法定要求,改為應披露達到的要求,是否是對關聯方交易監管的放鬆?

4.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lPO新政,建立了券商先行賠付製度,有媒體評價證監會是在重拳出擊,你如何看待?

(三)分析提示

1.關聯方交易,是指關聯方之間轉移資源、勞務或義務的行為,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關聯方交易的類型通常包括下列各項:購買或銷售商品、購買或銷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提供或接受勞務、擔保、提供資金(貸款或股權投資)、租賃、代理、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許可協議、代表企業或由企業代表另一方進行債務結算、關鍵管理人員薪酬。

在我國,由於曆史原因,很多上市公司是從母公司“分拆”出的一部分,與母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它們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關聯購銷、資金往來以及擔保、租賃等關聯交易行為。如果這種關聯交易是公允的,那麼有利於企業集團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但是,很多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之間的這種關聯交易可能不公允,它們為保住上市公司的配股資格或實現扭虧,或避免摘牌,或通過上市公司融資“圈錢”等目的,進行不公開、不真實和不公允的關聯交易,成為上市公司向控股股東進行利益輸送的工具。

不正當的關聯交易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很大,證券市場上也曾發生過這樣影響重大的實例。它的危害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擾亂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破壞市場資源配置功能。上市公司對關聯交易披露的信息不實,將誤導投資者,大量資源便流向實際生產經營能力不佳而報表表麵信息優良的企業。證券市場泡沫因此生成。其次,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由於這種行為並沒有真正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但由於這些上市公司對相關信息披露進行了操縱,最終誤導投資者的決策甚至坑害中小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最後,損害國家利益,通過這種行為可能進行稅收減負,轉移國有資產。

2.根據lPO新政,發行人應披露已達到發行監管對公司獨立性的下列基本要求:

①資產完整方麵。生產型企業具備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主要生產係統、輔助生產係統和配套設施,合法擁有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主要土地、廠房、機器設備以及商標、專利、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具有獨立的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係統;非生產型企業具備與經營有關的業務體係及主要相關資產。

②人員獨立方麵。發行人的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和董事會秘書等高級管理人員不在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中擔任除董事、監事以外的其他職務,不在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領薪;發行人的財務人員不在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中兼職。

③財務獨立方麵。發行人已建立獨立的財務核算體係,能夠獨立做出財務決策,具有規範的財務會計製度和對分公司、子公司的財務管理製度;發行人未與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共用銀行賬戶。

④機構獨立方麵。發行人已建立健全內部經營管理機構、獨立行使經營管理職權,與控股股東和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間不存在機構混同的情形。

⑤業務獨立方麵。發行人的業務獨立於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與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間不存在同業競爭或者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

發行人應披露保薦人對前款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發表的結論性意見。

3.對於“發行人的業務獨立,與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控製的其他企業間不得有同業競爭或者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的要求,2016年施行的首發辦法將其從“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但是,這項調整並不是意味lPO審核對關聯交易要求的放鬆,尤其在主板首發辦法,財務與會計部分的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均保留了對關聯交易相關問題的條款。重要關聯方、關聯交易是否披露完整,關聯交易價格是否公允,關聯交易的規模如何,是否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發行方的經營業績是否對關聯方存在重大依賴,發行方降低過高關聯交易的措施如何等依然是lPO審核的關注點。

4.2015年11月重啟新股發行時,證監會對新股發行製度進行了完善,簡化了發行條件,突出了審核重點,同時對保薦機構自行承諾先行賠付作了安排。根據新政,招股說明書扉頁應載有如下聲明及承諾:“保薦人承諾因其為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將先行賠償投資者損失。”這意味著券商先行賠付製度建立,目的在於有效落實中介機構責任,遏製欺詐發行行為,強化對投資者的保護。先行賠付本質上是一種便利投資者獲得經濟賠償的替代性製度安排,對於投資者因欺詐發行等嚴重違法行為而遭受的損失,由承擔保薦責任的保薦機構基於其事先的自律承諾先行賠付投資者,並相應取得向發行人依法追償的權利。這一製度安排,有萬福生科等案例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鑒,是基於我國市場目前的法治和誠信環境,是有效落實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有益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達安項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701\/t20170118_309654.htm#.

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達安項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fxjgb\/scgkfxfkyj\/201701\/t20170118_309653.html.

3.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南航集團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601\/t20160121_290091.html.

4.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南航集團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fxjgb\/scgkfxfkyj\/201601\/t20160121_290090.html.

5.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金龍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702\/t20170217_312355.html.

6.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金龍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fxjgb\/scgkfxfkyj\/201702\/t20170217_312349.html.

7.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612\/t20161213_307734.html.

8.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fxjgb\/scgkfxfkyj\/201612\/t20161213_307732.html.

9.中國投資指南:證監會公告[2015]32號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2015年修訂),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23_72757_0_7.html.

10.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1\/201512\/t20151231_289350.html.

11.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httP:\/\/www.csrc.goV.cn\/Pub\/tianjin\/tjfzyd\/tjjflfg\/tjbmgz\/201602\/t20160226_293144.html.

12.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收入.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13.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關聯方披露.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案例十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

教學目標

1.了解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幾種類型;

2.掌握目前關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關政策法規;

3.能夠對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原因進行具體分析,並能從中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案例分析

案例1 昆明機床信披違法 中德證券未盡責各領罰單

2016年2月,雲南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轄區上市公司昆明機床及其第一大股東沈機集團、股份擬受讓方紫光卓遠涉嫌信息披露重大遺漏。經查,在沈機集團擬向紫光卓遠轉讓昆明機床股份過程中,昆明機床、沈機集團未披露“3個月自動解除”等協議生效條件和特殊條款,紫光卓遠未完整披露協議的生效條件,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且沈機集團、紫光卓遠未按照規定披露沈機集團回購昆明機床資產的股份轉讓補充協議。中德證券作為紫光卓遠聘請的財務顧問,未勤勉盡責,未發現紫光卓遠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已對昆明機床、沈機集團、紫光卓遠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中德證券責令改正,並處共計600萬元的罰沒款。

昆明機床是A+H公司,該案中,上市公司的老機床業務逐漸衰落,而股權擬受讓方隸屬於全國知名的高科技、信息化產業集團,如果股權轉讓成功,未來進行資產重組的概率很大,因此市場反應強烈。

2015年10月,昆明機床發布股權轉讓公告,股價漲幅一度超過90%。2016年2月之後,股價走勢出現逆轉,迅速跌回了公告之前的價格。短短5個月時間,昆明機床股價波動幅度接近100%,最高日換手率超過20%。

而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和大幅下跌的界線,是2016年2月5日的一紙公告,該公告本應於2015年10月公告股權轉讓事項時就應予以披露。

證監會查明,2016年2月5日中午,昆明機床發布《重大事項進展情況公告》,提示協議中存在“3個月自動解除”條款,股權轉讓協議將在2月8日自動解除,轉讓雙方正在協商是否延期。2016年春節後,昆明機床即發布《股權轉讓等重大事項終止暨股票複牌提示性公告》,由於股權轉讓協議生效條件未達成,項目終止。

上述“3個月自動解除”條款在2015年10月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中就已經存在。但昆明機床以及沈機集團、紫光卓遠,或僅僅履行了形式上的披露程序,或僅僅考慮了自身的投資風險,而沒有及時把“3個月自動解除”這一關鍵的風險點披露給市場普通投資者。

在上述股權轉讓過程中,昆明機床、沈機集團、紫光卓遠分別按照《證券法》等相關法規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但3家公司均出現了重大遺漏;中德證券作為紫光卓遠聘請的財務顧問,也沒能發現紫光卓遠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

本案中,紫光卓遠是紫光集團的子公司,紫光集團的控股股東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製人為教育部,為全國知名的高新技術、信息產業和投資集團;沈機集團為沈陽國資委下屬大型國有企業;昆明機床也是國內機床行業的骨幹企業,曾是內地首批9家到香港上市的股份製試點企業之一,涉案主體的社會影響力較大。

辦案人員表示,2016年5月,調查組兵分5路,對多個涉案主體同時進場調查。雖然麵臨著部分調查對象不配合、不理解、互相推諉、“遺忘”“丟失”相關證據材料的困難,但由於前期分析較為細致、透徹,調查方案完整覆蓋了各個調查地點、調查對象和主要違法事項,做好了充分的預案,稽查總隊和雲南證監局調查同誌密切配合,全麵取得了相關證據,在2個工作日內基本完成了現場調查。

案例2 時空客信披違法新三板公司首個市場禁入者“誕生”

2016年4月中旬,新三板掛牌公司時空客的主辦券商向監管機構報告,時任時空客董事長王恩權涉嫌占用公司資金。大連證監局立即進場對時空客展開專項核查,根據前期現場核查情況,在對案情進行充分研判的基礎上,決定立案稽查。時空客成立於2010年1月28日,公司股票2014年11月13日在新三板掛牌交易,原董事長王恩權直接持有公司11%的股份,2016年5月17日前,王恩權通過采取一致行動人的方式共同控製53.12%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製人。

2016年5月17日,因王恩權存在占用公司資金行為,公司18位股東與實際控製人王恩權簽署《解除一致行動協議》。截至作出行政處罰日,共有353名投資者持有該股。

2016年10月27日,大連證監局依法認定時空客信息披露違法,決定對時空客給予警告,並處40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原董事長、實際控製人王恩權給予警告,並處30萬元“頂格”罰款,同時采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對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時任董事兼副總經理臧宇和時任董事兼財務總監賀雲霞給予警告,並處3萬元罰款。

王恩權也因此成為新三板掛牌公司中首個被市場禁入者。

辦案人員介紹,本案違規手法呈現出以下突出特點:

①公司實際控製人“一言堂”。王恩權授權及主導的一係列違法違規事項,均未履行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程序,未履行定期報告或臨時公告義務。

②公司內控製度完全失效。管理層法律、合規意識淡薄,相關製度製定不合理,缺乏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對於實際控製人在長達1年多時間內,多次通過虛構合同或利用其他員工大額頻繁申請備用金等方式轉出資金的異常行為,管理層絕大多數不知情,少數知情董事和高管在對上述事項的審核中沒有表示任何異議或向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提請關注就簽字審批。

③公司存在大量賬外或有債務。轉出的資金最終全部轉入王恩權個人賬戶,再從王恩權個人賬戶流入百餘個其他個人賬戶。調查中,經常有自稱是時空客的債權人來到公司討債,王恩權承認這些債務,但債務在時空客賬務上沒有任何體現。調查時還有多家高利貸公司向王恩權追債,時空客被多個債權人起訴到法院,公司所有賬號均被凍結。

④違法行為認定較為複雜。2016年5月12日,王恩權主動到公安機關自首,稱其“占用公司資金”,接受調查組多次詢問時,他堅稱所借債務“是為了公司發展”,調查中大部分相關人員均認可其說法,不相信王恩權會將轉出的資金占為己有或揮霍了。

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調查組堅持依法、審慎原則,大連證監局最終將違法行為定性為“關聯交易”,根據《證券法》第193條規定,認定為“信息披露違法”進行處罰。

時空客案件的線索來源於中介機構的自查,實際上是公司實際控製人的資金鏈斷裂,導致風險暴露,王恩權以“占用公司資金問題”為由到公安機關自首。

辦案人員表示,該案的查處為股轉係統掛牌公司實際控製人、大股東、董、監、高劃定了醒目的紅線,也鄭重提醒市場掛牌企業。

股轉係統掛牌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必須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信息披露行為必須恪守“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要求。

股轉係統掛牌公司的實際控製人和董、監、高必須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遵法守法,畏法敬法,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製,切實提高規範運作水平。

股轉係統掛牌公司的主辦券商應切實履行持續督導義務,督促掛牌公司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發現違法違規線索的,應及時向監管機關報告。

案例3 “妖股”安碩信息及東方證券從業人員信息誤導

2015年1月1日至5月13日,安碩信息股價大幅上漲,期間累計漲幅高達703%,股價最高達473元\/股,成為當年A股市場與全通教育齊名的妖股之一。

安碩信息原本僅為一家以金融lT軟件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在主業沒有根本轉變的情況下,“華麗轉身”為互聯網金融業務公司——它背後是公司編製從事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這一具有誘導性的故事。

公司利用市場題材熱點,為迎合市場提升市場知名度,虛實相間乃至偷換概念地披露信息,為投資者描繪出公司發展的廣闊前景,在研究谘詢等人員的配合下,大量傳播誤導性信息,短期內吸引了大量基金及個人投資者紮堆買入該股,導致該股短期內股價大幅上漲,嚴重偏離市場指數,擾亂了市場秩序,造成了惡劣影響。

從調查情況看,該案中研究員想要“揚名”,公司想“得利”(漲股價),而違法過程可以分解為“編故事、講故事、信故事、炒故事”。

“編故事”即編製亦真亦假的信息,找熱點題材,編製公司發展設想和計劃,再誇張渲染。安碩信息宣傳披露涉案信息分兩個階段:一是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主要以“征信、數據、小貸雲”為主要披露和宣傳內容,二是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開始披露並宣傳布局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

期間,安碩信息向東方證券研究員浦俊懿、鄭奇威提供了其向互聯網轉型的各種設想和計劃,浦、鄭二人脫離公司實際,大量使用不符合公司實際的誇張性語言和評價對其進行“推銷”。研報中不時出現“極具業務延展性……”“強烈看好……”“最優質的銀行lT標的……”“無與倫比……”“絕對領先”等詞語,極具誘導性和蠱惑性。

“講故事”即對上述“故事”進行傳播、擴散。東方證券研究團隊是傳播故事的主要力量,這主要基於其作為“賣方”的影響力和專業性。

浦、鄭二人作為東方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利用賣方接觸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的優勢,誇大並傳播安碩信息開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的涉案信息。傳播方式包括:郵件、召開現場會、登門路演、組織基金經理和研究人員到上市公司調研等。

證監會查明,安碩信息在“編故事”過程中存在以下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向東方證券研究員、部分基金公司這樣的特定機構發布其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規劃和部分具體措施,但未說明其在互聯網業務上的真實投入和項目的實際進展,屬不適當披露及誤導性陳述;2015年2月披露成立西昌互聯網信息公司,該信息披露讓投資者誤以為安碩信息在互聯網業務上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但經現場調查,該公司實際上為“七無公司”(無人員、無業務、無收入、無資金、無技術、無場所、無規劃)的空殼公司,屬誤導性陳述。

證監會最終認定安碩信息對外披露、宣傳行為構成誤導性陳述行為,並依法對安碩信息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高鳴給予警告,並處30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其他人員曹豐給予警告,並處20萬元罰款。

認定東方證券浦俊懿、鄭奇威未能客觀、謹慎、誠實、勤勉盡責地開展投資谘詢服務,使用誇張誤導性語言廣泛傳播涉案信息,構成在證券交易活動中做出信息誤導的行為,並依法對浦俊懿責令改正、處以20萬元罰款,對鄭奇威責令改正、處以15萬元罰款。

案例4 舜天船舶信披違法違規被重罰

2015年,江蘇證監局在調查“舜天船舶”股票異常交易過程中,發現舜天船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事實和證據,隨後立案,並被作為2015年“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A類案件進行集中部署。

2016年10月25日,證監會認定舜天船舶信息披露違法,並依法對舜天船舶及時任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舜天船舶被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王軍民、曹春華被處以30萬元的“頂格”罰款。

該案的辦案人員介紹,本案違規手法呈現出三個突出特點:

①公司內控製度幾近失效,雖為國有控股公司,但公司時任董事長王軍民“一言堂”,一手策劃、組織實施了與明德重工的關聯交易、財務造假行為;

②公司信息披露違法事實結構複雜、層次眾多,存在關聯方關係未披露、關聯交易未披露、財務造假等多重違法行為,財務造假違法行為下又存在橫跨兩個年度、多個科目財務數據不真實的情況;

③辦案期間,公司高層頻繁更換,新任董事長、董事履職期間,仍受到前任董事長施加的壓力,為調查組查實公司違法違規行為設置了人為障礙。

辦案人員介紹,案件辦理過程中,調查組遇到了重重困難。

①公司本身的業務模式複雜,在主營業務萎縮的情況下,發展了大量盤根錯節的借貸業務,部分業務的賬麵描述與實質存在較大差距;

②公司為偽裝其借貸業務,形成了極其煩瑣的核算方式,賬簿數量眾多,有多種賬外賬;

③公司人員變動較大,相關業務主要決策人員被雙規,重要合作方的賬目被封存,在崗人員不了解情況;

④公司的以前年度事項眾多,財務風險集中爆發,多因素交織,對違法行為認定形成幹擾。

對此,調查組成員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拿出了兩大招數:

①全麵細致取證。為明確業務模式,與相關當事人反複談話,對單方無法解釋清楚的事項,采用雙向印證的方式。在相關當事人已被采取刑事強製措施的情況下,積極協調當地公安機關,進入看守所與之談話,找到突破口。

②大膽嚴謹認定。由於違規事項錯綜複雜,調查組在取證的同時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討論和剖析案情,深度運用財務專業理論和法律法規條款,使整個案情條理清楚,認定準確,形成了邏輯完整、證據紮實的認定鏈條。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舜天船舶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誤導和欺騙了廣大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公司和相關負責人員依法承擔了相應的法律後果。

發行人、上市公司必須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高內控治理水平,切莫觸碰法律底線,否則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也要增強守法合規意識,提高專業水平,切實做到勤勉盡責,確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二)分析思考

1.上市公司頻頻發生信息披露失真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2.你認為解決會計信息披露失真問題,有哪些有效的解決方法?

(三)分析建議

1.會計信息與失真。

會計信息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產生的數據。會計信息由規定的會計製度、法規把它們集合加工成有助於財務決策的信息。其本質是會計人員辛勤勞動的成果,反映過去所發生的經濟活動的財務信息。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方式向使用者展現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可以滿足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因為它在評價或選擇可供取舍的會計準則、程序和方法方麵有重要指示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辨別什麼樣的會計信息有助於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包括:客觀性、可比性、明晰性、相關性、實質重於形式、謹慎性、重要性、及時性。

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過程違背了客觀的真實性原則,未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失真又可以分為無意失真和故意失真兩類。本文隻研究故意失真這一方麵,所以下文所指的會計信息失真都是故意會計信息失真。故意失真是會計人員為了相關利益主體的局部利益,通過偽造、篡改會計憑證。漏報、虛報、瞞報會計資料進而造成財務造假和欺詐現象。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①會計信息披露製度的缺失。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製度的法律規範,是在參考歐美發達國家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製度的基礎之上再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實情而形成的。由於市場經濟的持續增長,新興經濟業務行為跟新興經濟工具的問世,導致了當前法律的暫時落後。比如,《會計法》和《證券法》當中均不存在有關公布不真實的會計信息、製造假賬等行為的具體懲治措施。此類暫時缺失或者不明確的規定,就造成了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實施的窘境,並且會出現部分上市公司在利益的誘惑下通過違法的方式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②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不足。

我國上市公司當中很大一部分前身是國企,因此便出現了組織龐雜、股權結構不科學和監事會的監督效力低下等情況。

首先,組織龐雜,結果造成了公司內部的管理缺陷,未能建立可靠的內部管理製度,隻簡單的為公司“一把手”最大,由此造成了公布虛假會計內容的情況。

其次,股權結構不科學,結果造成了股東大會隻是走個過場。比如部分前身是國企的上市公司,為了保護國有資產,必定會頻繁發生國有控股或者是國有股份占據有利地位的情況。導致國有股份“一股獨大”,以及由內部人員操縱的現象。此種情形下,必定會使會計信息變得虛假不可信,影響決策的有用性,由此造成了公開虛假會計信息的狀況。

最後,監事會的監督效力低下。在我國《公司法》中盡管對監事會的職能跟責任有了具體的闡述,然而,怎樣讓監事會最大限度的利用職權、起到相應的作用,其中並未有可靠的操作辦法,並且法律也並未規定監督管理委員會擁有直接變動企業董事跟經理人員舉止的具體職權跟方法。所以,監事會所展開的工作內容,在大部分企業中至多隻是發揮谘詢跟建議的作用。由此便非常容易導致監事會變作形式部門,基本上做不到對董事會的決策起到有效的監督。

③第三方會計監管不規範。

第三方會計監管即為具備注會資質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履行審計監督管理職責。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對於信息公開來說極為關鍵,投資人持有的信息基本上均由其來提供。審計的根本屬性即為自身的獨立屬性,然而在實際工作當中,卻頻繁出現會計師事務所夥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賬的情況,由此便會出現所公開的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由此就會對投資人帶來不利影響,更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穩步發展。

④會計信息披露本身存在固定的局限性。

a.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形式較為死板,並圍繞會計報表,要求包含的項目必須要遵循一定的要素含義跟計量規範,由此造成了部分本來應該公開的關鍵信息根本表達不出來,部分新的經濟活動也體現不了。

b.會計信息披露有定期性,我國上市公司的財會報告是在特定的時間製作和公開的,一般並不會在一個會計周期接近末尾的時候披露當期的會計信息。對於上市公司的相關會計信息獲取不夠及時,那對於投資者來說,將失去原本的價值,甚至會對投資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c.披露的會計信息有些按曆史成本計量,上市公司的資產在會計報表上反映的是曆史成本,有可能與其現時價值有較大差距,從而使信息披露失真。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成長給公司的財務情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而衍生的金融工具卻不能夠采取曆史成本來計量,由此造成了有關內容不能在財務報表當中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來。

d.由於公允價值的引入和會計估計的存在,導致在會計業務的處理中,一些數據可以被會計人員所估計。收入的確認、壞賬估算、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跟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估算、淨殘值率估算,在建工程竣工時間的預測等均是有關的會計工作者憑借自身的職業判斷力得出來的,本身就屬於不夠準確的數據。更何況還有一些會計人員濫用會計製度給予上市公司運用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創造一定的機動性跟靈活性,結果會造成信息內容品質很大程度的降低,所以我國上市公司公開的部分內容受到會計工作者的影響巨大。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上海:立信會計出版,2015.

2.鍾駿華,顧芳宇.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探討.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2).

3.王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基於公司內部治理視角.經濟研究導刊,2014年第6期:186-187.

4.羅曉光,賈輝.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製報告現狀及對策.科學管理,2014年02期:224.

5.閆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外企業家,2013(32):11-13.

6.孫國慶.論當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4):74-74.

7.劉存學.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6):179-180.

8.齊傑.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中國外資,2013(15):32-32.

9.鄭愛貞.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財經界(學術版),2011(20):246-247.

財務成本管理篇

微信掃碼查看

案例十二

預算管理

教學目標

1.掌握製造企業全麵預算的編製過程,熟悉製造企業各個環節預算編製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各種先進預算方法的特點,分析企業自身經營特點和需求,建立適合企業自身情況的全麵預算管理體係;

3.充分運用全麵預算這一管理工具提高企業的整體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S公司全麵預算管理案例分析

1.公司概況

S公司是一家以加工定製零件為主業的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十幾年來憑著質優價廉的產品和良好的信譽,S公司在行業內積累了一定的市場,並且得到幾家大型機械製造商的青睞,每年的產品訂單為公司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但隨著內外部運營環境的一係列變化,S公司各項管理工作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日益提升,企業管理不再拘泥於傳統模式,事前對經營活動進行科學規劃預測,事中對運營過程進行有效控製,事後對運營效果進行合理評價顯得越發必要。在此背景下,S公司以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為目標,以推進管理會計工具運用為切入點,S公司初步建立起業務與財務交彙融合,有利於落實戰略、前瞻規劃、過程控製、評價標杆的全麵預算管理體係,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決策的質量。

2.業務預算編製

2014年年底,S公司接到某大型機械製造商的一單生意,2015年公司全年為一位老客戶——某大型機械製造商生產4600件某種專用備件。S公司的財務總監估計,如果接下這份訂單,公司將再無剩餘生產能力生產其他產品。

根據合同規定,該專用備件的價格是每件12000元,S公司需按季度向客戶交貨,四個季度的供貨量分別為800件、1100件、1500件和1200件。合同規定的付款方式為:各季度的貨款應在當季支付60%,其餘40%在下季付訖。目前,該客戶尚欠S公司500萬元貨款,預計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付清。S公司2015年度銷售預算,如表12-1所示。

表12-1 S公司2015年度銷售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預計,為保證供貨的連續性,預算期內各季度的期末產品庫存量應達到下期銷售量的20%。同時,根據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來看,公司預算年末的產品庫存量應維持和年初相一致的水平,大約為200件左右,能夠保證及時為客戶供貨。據此,S公司編製2015年度生產預算,如表12-2所示。

表12-2 S公司2015年度生產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生產該備件主要使用一種合金材料。根據以往的加工經驗來看,平均每件產品需用料5公斤。這種合金材料一直由公司以每公斤2000元的價格跟一位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定購,並且雙方約定,購貨款在購貨當季和下季各付一半。目前,S公司尚欠該供應商貨款4000000元,預計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付清。公司為保證生產的連續性,規定預算期內各期末的材料庫存量應達到下期生產需要量的10%,同時規定各年年末的預計材料庫存應維持在600公斤左右。據此,S公司編製2015年度直接材料預算,如表12-3所示。

表12-3 S公司2015年度直接材料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根據以往的加工經驗預計,生產一件備件大約需要7個工時。而依據公司與工人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每工時需要支付工人工資25元。據此,S公司2015年度的直接人工預算可編製,如表12-4所示的預算。

表12-4 S公司2015年度直接人工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根據以往的生產經驗估計,公司下年度可能會發生以下幾項製造費用:輔助材料與水電費為變動費用,每工時的開支額分別是3元和2元;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和設備折舊費為固定費用,估計每季度的開支總額分別為30000元和35000元;設備維護費為混合成本,每季度要進行一次基本維護,費用大約為23550元,日常維護費用則與開工時數有關,估計每工時的維護費約為10元。據此,S公司可編製製造費用預算,如表12-5所示。

表12-5 S公司2015年度製造費用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依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三項預算,結合2015年度預計銷售量和期末產品庫存量情況,可編製2015年度產品成本預算,如表12-6所示。

表12-6 S公司2015年度產品成本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預計2015年度的銷售費用隻有運輸費一項,按照與運輸公司的合同約定,每季度支付130000元運費;管理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和房租三項,均屬於固定成本,每季開支額分別為60000元、40000元和100000元。據此,S公司可編製銷售及管理費用預算,如表12-7所示。

表12-7 S公司2015年度銷售及管理費用預算 金額單位:元

3.財務預算編製

S公司財務部門根據公司的經營特點和現金流轉狀況,確定公司的最佳現金持有量是10000元。當預計現金收支淨額不足10000元時,通過變現有價證券及申請短期銀行借款來補足;預計現金收支淨額超過10000元時,超出部分用於歸還借款和購入有價證券。S公司估計,2015年年初公司大約會有200000元左右的有價證券儲備。此外,公司已和銀行商定了為期一年的信貸額度,公司隨時可按6%的年利率向銀行借款,借款為10000元的整數倍。

除了日常經營活動所引起的各項現金收支外,S公司估計2015年還會發生如下現金支付業務:

①公司的一台專用機床必須在一季度更新,預計需要支出購置及安裝等費用共計1800000元。

②公司將在2015年年初向股東派發2014年度的現金股利1000000元。

③估計公司每個季度需要繳納所得稅款400000元。

根據這些資料,S公司可編製現金預算,如表12-8所示。

表12-8 S公司2015年度現金預算 金額單位:元

S公司財務人員估計,如果前麵各項日常業務預算和現金預算都能在預算期內予以落實的話,那麼公司在2015年度的盈利前景還是相當樂觀的(見表12-9)。並且,估計公司2015年度的股利分配額能在2014年基礎上增長50%,達到3000000元。

表12-9 S公司2015年度預計利潤表 金額單位:元

S公司結合預算期內的各項業務活動的情況,預計2015年年末的資產負債表,如表12-10所示。

表12-10 S公司2015年度預計資產負債表 金額單位:元

4.全麵預算管理實施效果

按照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觀點,如果沒有羅盤,航船將會在大海上隨波逐流,任意航行,不知道最後會偏到什麼方向,可能永遠達不到想要去的港口。但是有了羅盤,雖然航船可能會偏離航道,但是最終它一定會達到想要去的地方,這就是全麵預算的價值。

S公司在初步實施全麵預算管理後,其對收入、成本、費用和資金等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從企業內部來看,實施全麵預算後取得以下主要效果:

①通過全麵預算加強了對費用支出的控製,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營運成本。各項費用率同比降低3.2%,采購成本下降2.2%。

②通過全麵預算的編製,S公司初步建立起部門之間和公司上下級之間溝通的橋梁和平台,促進了預算目標的達成一致。

③通過全麵預算的編製,S公司實現了企業內部各項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合理有效配置。

④全麵預算管理,對於S公司實現統一領導與分權管理的有效協同,保證企業多業務快速成長和穩健運行,做出了很大幫助。

⑤通過全麵預算的實施,S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實現了同步增長,促進了企業業務的發展。

(二)分析思考

1.S公司的全麵預算編製目前主要運用固定預算方法進行編製,有何局限性?如果要改善預算的編製方法,還可以綜合運用哪些先進的預算方法?具體如何運用?

2.S公司的全麵預算管理機構還不夠完善,如何構建功能到位的全麵預算管理組織機構?

3.大多公司都很重視全麵預算的編製工作,但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預算編製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但預算的執行大多草草了事,尤其容易疏忽預算的後期分析,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全麵預算在企業的整體運用效果?

(三)分析建議

1.根據公司不同規模、生命周期和市場環境,選擇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概率預算、零基預算等不同的預算編製方法。全麵預算編製方法的特點,如表12-11所示。

12-11 全麵預算編製方法的特點

2.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需要根據企業的大小、性質和組織設置。可以參照表12-12列出的模式。

表12-12 全麵預算管理組織機構

3.全麵預算作為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編製與實施的預算管理模式,憑借其計劃、協調、控製、激勵、評價等綜合管理功能,通過將企業的資金流與實物流、業務流、信息流、人流相整合。將企業內部責、權、利關係全麵規範,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從而成為促進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全麵預算的執行效果如何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麵著手:

①全方位全麵預算的“全方位”,體現在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包括經營、投資、財務等各項活動,以及企業的人、財、物各個方麵,產、供、銷各個環節,都必須納入預算管理。因此,全麵預算不僅限於財務預算,而是由經營(業務)預算、投資預算、籌資預算、財務預算等一係列預算組成的相互銜接和勾稽的綜合預算體係。隻有將資源的使用與相關活動結合起來以達到有效控製,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

②全過程全麵預算的“全過程”,體現在企業組織各項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和事後都必須納入預算管理,即全麵預算不僅限於預算編製、分解和下達。而是由預算編製、執行、分析、調整、考核等一係列環節所組成的管理活動。這些全過程活動體現了全麵預算的規劃、控製、協調、激勵、評價等綜合性管理功能的發揮。

③全員參與全麵預算的“全員參與”,包括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各崗位,上至最高負責人,下至各部門負責人、各崗位員工,“全員”都必須參與預算編製與實施。使得企業的各個層級、各個單位、各個成員都明確其在企業整體發展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承擔的責任,自覺樹立成本效益意識,將自身行動有機融入企業整體發展和目標實現當中,減少企業內部目標不一致、步調不協調等問題。全麵預算管理就是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是企業經營思路和經營責任的體現,是下級單位對上級單位的業績合同和業績的承諾,是企業內部的一項管理機製和管理控製的工具。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相對完善的全麵預算管理體係需要企業經過至少3~5年的推敲運用修繕改進,特別是剛剛推行全麵預算管理的企業,千萬要注意很多基礎數據的整理與收集,因為基礎數據的改善與提升是推進預算的基礎。而管理工作的改善,不是一天能做到的,基礎數據也不是一天可以拿到的。預算的精確性和執行效果需要企業在實踐中反複應用、不斷調整、總結提高,最終摸索出一套相對完善的有針對性的全麵預算循環體係。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政部關於全麵推進管理會計體係建設的指導意見.2014-10-27.

2.溫兆文.全麵預算管理:讓企業全員奔跑.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3.龔巧莉.案例與實務指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4.馮巧根.全麵預算管理(管理者終身學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5.馮巧根.基於環境不確定性的管理會計對策研究團.會計研究.2014(9):21-28.

6.許蔚君.基於戰略導向的企業全麵預算管理體係構建——來自廣東省電信公司的實例檢驗.財會通訊.2012,27:16-22.

7.胡如月.關於全麵預算管理與企業戰略關係的探討.技術與市場.2009,5:25-28.

8.張素會.論全麵預算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經濟論壇.2011,8:13-19.

9.翟曉東.淺析企業全麵預算管理.當代經濟.2012,1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