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漫談學用群眾語言\/姚廣榮,楊殿通編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12??ISBN978-7-202-14417-6??Ⅰ.①漫…Ⅱ.①姚…②楊…Ⅲ.①全民語言-幹部培訓-教材Ⅳ.①H00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252786號書名漫談學用群眾語言MantanXueyongQunzhongYuyan編著姚廣榮楊殿通責任編輯王?嵐美術編輯李?欣封麵設計蘇進起責任校對餘尚敏出版發行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莊市友誼北大街330號)印刷滄州吉田彩色製版印刷製品公司開本787毫米×1092毫米1\/16印張12.75字數160000版次2019年12月第1版2019年12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202-14417-6定價50.00元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打破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的話語體係清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惡劣影響序言為“接地氣”至理名言點讚張錫傑何為“接地氣”的名言?一般是指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文風準確鮮明生動的原則,又為老百姓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群眾語言。如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麵時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打鐵還需自身硬”,“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反腐敗要“老虎蒼蠅一起打”;國家的發展道路是否符合國情,“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還有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講的“擼起袖子加油幹”,等等,都是不脛而走、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的至理名言。
這些“接地氣”的名言,既同馬克思主義文風、同我們黨幾十序
年來所倡導的優良文風一脈相承,也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言
的繼承和發展。恩格斯在談到文風時曾指出:“愈簡單、愈不費解,便愈好。”毛澤東提倡要發揚“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1-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他指出:“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他把“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列為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說那些長而空的文章,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應當“趕快扔到垃圾桶裏去”,號召全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鄧小平對毛澤東的這些指示身體力行,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形成了言簡意賅、質樸流暢、不繞彎子、形象生動的語言風格,如大家熟知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發展是硬道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封閉、僵化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等,最有名的是那句:“黃貓、黑貓,隻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四人幫”把它作為一大罪狀大肆批判,但是越批越深入人心、越批越被群眾所接受。為什麼?因為它反映的是人心所向,蘊含的是真理的光芒。
這說明,大凡膾炙人口的名言,無不反映的是人民的心聲、美好的願望和現實生活的需求。重溫老一輩革命家的諄諄教誨,細讀習近平同誌的《談治國理政》一書,不僅為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心係群眾的冷暖,把“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愛民情懷所感動,也為他們冒酷暑、踏冰雪,深入基層和邊疆哨所,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作風所歎服!喜歡什麼樣的語言,從來不是單純的文風問題,而主要是思想作風和思想方法問題。所以,要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和習近平總書記“接地氣”的語言風格,首先要學習他們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崇高品德,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馬克漫談學用群眾語言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為人民服務和讓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追求,傾聽民意、體恤民情、關注民生,作決策、製定政策,都心係群眾,充分考慮“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不高興”。隻有這樣,才能把自己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民族複興的“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才可能自覺地堅持和發揚“接地氣”的馬克思主義文風。
-2-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無處不在。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日益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使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乃至社會流行語言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如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流行的“網絡熱詞”:“萌萌噠”“小鮮肉”“心塞”“手滑”“逗比”“撿肥皂”等,對於大多數上年紀的人來說,簡直不知所雲何意。我們既要看到網絡語言、流行語言、外來語言豐富了中國語言的多樣化、多元化,但也要看到網絡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麵的問題。特別是晦澀難懂的歐化句式和詰屈聱牙的洋腔洋調的沉渣泛起,對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和“接地氣”的文風,提出了嚴峻挑戰。
所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麵對新形勢新任務,一定要有新作風、新舉措。我們應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到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到市場社區,親自查看、親身體驗。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不竭源泉,也是新鮮活潑的群眾語言取之不盡的寶貴礦藏。那些碰人心、入腦深、記得住的至理名言,往往是在領導幹部轉變作風、與群眾交心的過程中得到的。
河北日報著名記者、《共產黨員》雜誌原社長楊殿通,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滄州市日報》原總編輯姚廣榮,多年來潛心研究如何學習運用群眾語言的問題,並於最近將多年的研究成果彙編成《漫談學用群眾語言》一書。由於20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曾在河北日報供職20年,調到北京紅牆裏工作後,也一直嚐試如何把新鮮活潑、富有哲理的群眾語言,帶入領導講話的起草和人物通訊的寫作。
所以,他們希望我幫助寫篇序言。他們一個是我當記者時的老站長,一個是我情同手足的同行儕輩,盛情難卻。而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序
們的研究成果,對於我們在全媒體時代,向基層拓展,向群眾靠近,言
更好地堅持和弘揚“接地氣”的馬克思主義文風,學習和運用喜聞樂見的群眾語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有感而發寫了以上的-3-話,是為序。
戊戌年歲末於北京萬壽莊紅楓書屋(作者係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原副主任、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原黨委書記、研究員)目
錄上篇新論語人民群眾是創造曆史的主人,同樣也是創造語言的主人。
第一章接地氣通民言得民心\/3重溫毛主席《反對黨八股》\/3學習《鄧小平文選》的語言風格\/5習近平同誌倡導優良文風\/10第二章拜百姓為師學群眾語言\/17群眾口語的特長\/17“語言這東西……”\/19目
毛主席拜年的故事\/20什麼是白話、大白話\/22錄多用白話實話講好大道理\/24-1-第三章語言變化要緊跟,千變萬化不忘根\/25火車頭的呼喚\/25網絡新語窺覽\/26紅花配綠葉\/28說說“念稿子講話”\/29第四章什麼是空話、套話、官話\/31套與空各有其害\/31“套話與空話”對文章的危害\/32有官架子,說不得大白話?\/?33官話難,難在民不愛聽?\/?33想一想外國的文風會風?\/?35第五章對“八股”來一番“大掃蕩”?\/?36挖開“八股”的祖墳?\/?36“新黨八股”的種種表現?\/?38走出“經八股”的誤區?\/?42中篇寫作經寫百姓所想所說,作百姓所盼所願,寫作受百姓歡迎真正不朽。
第六章“筆杆子”要硬須先“正”?\/?51寫稿歌?\/?51用事實說話?\/?51事實要說話學會治“啞巴”?\/?53漫談學用群眾語言一老記者談他無詞挨憋的故事?\/?54嚴格區分兩個真實?\/?55捏造之拙?\/?57黃牛和黑牛?\/?58概括與失真?\/?59融媒體時代更不忘“根本”?\/?60-2-第七章新聞和公文的時效性、時新性?\/?61價值在於贏得時間?\/?61時間與時機?\/?62新聞與奇聞?\/?63“公雞頭母雞尾”,不占“時最”占“質最”?\/?63第八章擬好文稿有要領?\/?65抓住要害,突出重點?\/?65站得高,看得遠?\/?67主題與領導意圖?\/?68挖得深寫得細?\/?69少寫“通史”抓“瞬間”?\/?71“蒜頭文”“扇形稿”好在哪兒??\/?72第九章文秘當苦練本領?\/?74十八般武器?\/?74不拘一格?\/?75喜聞樂見?\/?76十分鍾究竟講什麼?\/?77不做文章公式的奴隸?\/?78洗臉之後照鏡子?\/?79多學大和尚拉家常,少當小和尚念經章?\/?80“筆杆子”要做“問題簍子”?\/?82第十章文章是從哪裏來的?\/?83一個怪問題?\/?83難忘兩位偉人的批文?\/?84論訪問者的“問”?\/?85十個為什麼?\/?89目什麼常堵塞自己的耳朵??\/?105錄
第十一章“文無定法”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112“文無定法”議?\/?112-3-期望文風話風多點雜文味?\/?114寫好文章標題、開頭、中間、結尾的幾種方法?\/?116第十二章“短些”瑣談?\/?129長短之間?\/?129沙裏淘金?\/?129“割愛”之痛?\/?130筆和刀?\/?130莫以長短論分量?\/?131萬花叢中掐個尖?\/?132“短小”更精神?\/?132下篇民言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言通達民情民意,關乎天下太平。
第十三章歌聲是民言的聚風崗?\/?137起來歌?\/?137打鐵必須自身硬?\/?138新黨規歌?\/?138六項禁令?\/?139我是公務員?\/?140牢記入黨誓言?\/?140俺村裏的好支書?\/?141漫談學用群眾語言縣委書記政聲遠?\/?141歌聲是民聲輿情表?\/?142第十四章民言短語話執政?\/?144共產黨員要站出來?\/?144人生出彩幸福夢?\/?149秘密在於“萬眾一心”?\/?152-4-人生最愉快?\/?155“星光大道”無處不在?\/?157“創先爭優”比賽執政?\/?158“創先爭優”需要製度有序?\/?161第十五章大白話諺語?\/?165民諺來自於民?\/?165民俗格言是大白話裏的精華?\/?166後記?\/?190新上論語篇
同樣也是創造語言的主人。人民群眾是創造曆史的主人,第一章接地氣?通民言?得民心重溫毛主席《反對黨八股》文風、會風問題與貪腐是根本性質不同的兩回事。在人們普遍重視反腐倡廉、“打虎拍蠅”的今天,有些地方忽視改進文風會風工作,主要還是個學習教育問題。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改進文風會風同是清除“四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大人民群眾既憎惡貪官和奢靡浪費,同樣殷切期待各級幹部深入群眾改進作風,同步改進文風會風。改進文風會風即是改進作風,也是端正黨風。上篇為此,當前應當重溫毛主席的經典文獻《反對黨八股》,這對我新論語們更好地恢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反對黨八股》是毛澤東於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幹部會上的演講稿,是指導當時中國共產黨整風運動的基本文獻之一。毛澤東說:-3-“揭穿這種老八股、老教條的醜態給人民看,號召人民起來反對老八股、老教條,這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個極大的功績。”不過,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又產生了洋八股、洋教條。一些淺薄的知識分子食洋不化,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奉為聖經,脫離中國實際,照抄照搬。魯迅說過,他們“不肯具體地切實地運用科學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釋每天的新的事實,新的現象,而隻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實上亂湊,這也是一種八股”。這種洋八股、洋教條反映到共產黨內,就是黨八股。黨八股是指在革命隊伍中某些人在寫文章、發表演說或者做其他宣傳工作的時候,對事物不加分析,隻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詞和術語,言之無物,空話連篇,也和上述八股文一樣乏味。
為了讓人們認識黨八股的危害,毛澤東仿照八股文章的筆法,給它列了“八大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甲乙丙丁,開中藥鋪;語言無味,像個癟三;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出去,禍國殃民。
黨八股是怎麼產生的?毛澤東認為,它“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文風問題不隻是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的問題,主要是思想路線的問題。改進文風,首先要端正思想路線,講話、寫文章都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書本、文件出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重溫毛主席的《反對黨八股》,對照今天的文風、會風,可以清楚看到,毛主席當年反對的黨八股,不但沒絕跡,反而在新形勢下有新的發展。眼下,一些單位領導,講話必穿靴戴帽、照本宣科,不接“地氣”,群眾聽不懂,不願聽;本是本職工作,分內之事,非得往漫談學用群眾語言上拔高,大而空,幹“貨”少;詞彙千篇一律,內容貧乏。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衙門作風,可見一斑。
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多年來的八股文流傳,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廢話語言,積習已成一套話語體係,泛濫到社會的各類單位包括媒體,影響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麵麵。當代八股文荼毒必須肅清。
-4-重溫毛主席《反對黨八股》,結合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要當做新形勢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活教材,自覺學好用好,以全麵清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惡劣影響,進一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不斷打開新生麵。
學習《鄧小平文選》的語言風格在全麵係統地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係的過程中,深感鄧小平同誌在長期革命生涯中,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文風,錘煉、形成的獨特鮮明的語言風格,很值得全黨特別是從事宣傳和文字秘書工作的同誌認真學習借鑒。
言簡意賅?博大精深以精煉的文字,短小的篇幅,表達豐富的內容,闡明深刻的道理,是馬克思主義文風的基本要求,也是《鄧小平文選》的一個特色。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強調:“愈簡單、愈不費解,便愈好。”這一點,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表現得非常突出。第三卷共收入講話、談話119篇,平均每篇隻有2100多字。全書雖少有長篇大論,但上篇字字珠璣,言簡意賅,博大精深。比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新論語表大會開幕詞》,隻有2000字,就講清了大會的議程、重要意義,總結了七大以來的曆史經驗,提出了80年代的三大任務和到20世紀末需要抓緊的四項工作。全文氣勢磅礴,用語精練,含意深刻,是一篇不-5-可多得的瑰寶。
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他把“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列為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說那些長而空的文章,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應當“趕快扔到垃圾桶裏去”。他號召全黨要“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對毛澤東同誌這些指示,鄧小平同誌身體力行。他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特別是在領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繼承和發揚了準確、鮮明、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文風。1992年,他還滿懷深情地談到了這一點:“毛主席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講話也很精練。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負責起草。要求不得超過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務。”從《鄧小平文選》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平同誌的講話、文章,開門見山,簡明凝煉、幹淨利落、不繞彎子、不拖泥帶水,在語言運用上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請看下麵這段文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雖然隻有短短的36個字,但是卻闡明了“什麼是社會主義”的關鍵所在,排除了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係列錯誤觀點,諸如“四人幫”鼓吹的“貧窮的社會主義”、一些人欣賞讚揚的“平均主義的社會主義”,以及“計劃經濟等於社會主義”等,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認識。這一高度概括,既包含了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要求: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又包含了生產關係的漫談學用群眾語言要求: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還包含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最終結果,亦即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我們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共同富裕。
再如對計劃與市場問題的論述:“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6-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寥寥數語,就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史上這個長期爭論不休的重大課題,作了精辟透徹的回答,從而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直接等同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基本製度的思想束縛,為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確立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
像以上兩段簡潔凝煉的文字,在《鄧小平文選》中不勝枚舉。沒有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深刻思考,沒有對全局的透徹分析和全麵把握,沒有千錘百煉的語言功夫,是很難做到這樣要言不煩的。
質樸流暢?準確鮮明文風樸實,語言流暢,在質樸的語言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是《鄧小平文選》在語言風格上的又一特色。
俗話說:“文如其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是人們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工具。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想、作風、修養,都會在他的講話、談話、文章中表現出來。通讀《鄧小平文選》,就仿佛是站在尊敬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麵前,聆聽他的諄諄教導。
在70多年的革命曆程中,鄧小平同誌一貫堅持真理,實事求是,不講空話,為全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旗幟鮮明支持什麼,反對什麼,提倡什麼,批判什麼,愛憎分明,毫不吞吞吐吐;他文風樸實,語言凝煉,從不嘩眾取寵;他平易近人,決不“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在他的講話、談話和文章中,沒有空話,沒有大話,沒有生硬的歐化句式和詰屈聱牙的洋腔洋調,沒有艱澀難懂、模棱兩可、含混不清的形容詞句。鄧小平同誌注意把民族風格、民族形式和時代精神上篇融為一體,在文風上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同誌提倡的“新鮮新論語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形成了自己具有鮮明特色的獨特語言風格。
鄧小平同誌善於把一些高深的道理,通過樸實流暢的語言講解-7-得淺顯易懂。比如,他說:“不管天下發生什麼事,隻要人民吃飽肚子,一切就好辦了。”製定方針政策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在這裏他把曆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和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用樸實的語言講解得非常透徹。因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主體,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所從事的一切,最終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富裕幸福。所以,應當把人民利益作為評價一切事物好壞優劣的最高標準,作為我們考慮問題和進行決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再如,他反複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僵化、封閉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等等。這些簡明扼要的論述凝聚著他多年的深刻思考、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凡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深知這些論斷的來之不易,以及它在撥亂反正、廓清那些不合乎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模糊認識、深化對科學社會主義認識上的重大意義。
提綱挈領?形象生動善於運用概括、形象的語言闡明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把重大的政治問題講得通俗易懂,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曆其境,是《鄧小平文選》的一個藝術特色。
古人雲:“舉一綱而萬目張。”抓住了事物的“綱”,就猶如提起了漁網的總繩,其他從屬問題,就像“網眼”一樣都張開了。通讀完《鄧小平文選》,掩卷而思,會感到全書的許多重要內容,都提綱挈漫談學用群眾語言領地在眼前一一展現。比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翻兩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國兩製”“二次革命”“三個麵向”“四有新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等。
這些高度精煉的概括,清晰明確,便於記憶,不但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而且也為我們全麵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提供了入門的鑰匙。
-8-毛澤東同誌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對在王明機會主義路線下形成的黨八股,進行嚴肅係統地批判後指出:“要使革命精神獲得發展,必須拋棄黨八股,采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這種文風,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實,尚未得到普遍的發展。”在《鄧小平文選》中,我們高興地看到,毛澤東當年提倡的“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全麵的發展。
一是形象化。小平同誌的語言非常形象,許多深刻的道理他講得深入淺出。
譬如,講到共產黨要接受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時,鄧小平同誌說:“在中國來說,誰有資格犯大錯誤?就是中國共產黨。犯了錯誤影響也最大。”講到黨員個人要下決心把思想作風整好時說:“要有‘脫褲子’的精神,不肯露出‘尾巴’的人,是絕對整不好的。”這些論述都非常形象生動,讓人永記不忘。
二是個性化。小平同誌從不生吞活剝地引用經典著作,也不講套話、空話、長話。他的文章有獨特的風格。比如,《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全文不到2000字,但把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講得清晰透徹,毫不含糊。並且,在闡明中國立場的同時,對撒切爾夫人及英國一些人所持的錯誤立場、觀點,一一據理反駁,綿裏藏針,柔中有剛,義逼對方,充分表現了他的睿智、膽識和魄力。
三是大眾化。小平同誌的文章,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深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小平同誌曾滿懷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正是基於這一點,所以他的文章講的是群眾語言,反映的是群眾的思想和情緒,論述的是事關黨上篇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問題。毫不誇張地說,小平同誌的文章是運用大眾新論語化語言的典範。
鄧小平同誌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文風,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獨特語言風格,對於從事宣傳和文字秘書工作的同誌來說,是一份寶-9-貴的財富。當前,學習和發揚這種革命文風,對於精簡會議,壓縮文件,開短會、講短話、寫短文,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末了,需要說明:學習鄧小平同誌的語言風格,首先要學習他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崇高品德,學習他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這是因為,作為人們思想意識反映的文字形式,必然會受到時代的風尚、階級的政治要求以及作者世界觀的影響。所以,毛澤東同誌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風。”魯迅先生也曾說過:“從噴泉裏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裏出來的都是血。”一個人,隻有當他把自己融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才可能自覺地發揚無產階級應有的戰鬥風格。讓我們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洪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進一步發揚光大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文風!
(本文節選自張錫傑同誌1995年6月在中央黨校中直分校學習期間寫的畢業論文,曾被評為優秀論文。《秘書工作》雜誌1995年第9期刊用後,在全國秘書期刊第四屆優秀文章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習近平同誌倡導優良文風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宣部發出通知要求切實改進文風,提高針對性實效性、親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倡導漫談學用群眾語言說真話、寫實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絕脫離實際、內容空洞的文章和“應景”文章。力求篇幅簡短精煉,使新聞報道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說不同的話、寫不同的文章、製作不同的節目。這充分體現了從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對文風改革的一貫精神。
-10-2010年春,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以《努力克服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良文風》為題作報告,振奮了黨心民心。尤其令河北的老幹部特別的高興,認為這是整頓黨風文風的先聲。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進會專門組織老同誌們反複學讀習近平同誌的講話,深感內容好,文風也好。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文獻,是端正黨風,改進文風的偉大指南。習近平同誌首先談了“為什麼要大力改進文風”,著重指出:當前,在一些黨政機關文件、一些領導幹部講話、一些理論文章中,文風上存在的問題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現為長、空、假。
長,就是有意無意地將文章、講話添枝加葉,短話長說,看似麵麵俱到,實則離題萬裏。群眾形容說,這樣的講話有數量無質量,有長度無力度;這樣的講話彙集的書,有價格無價值,有厚度無深度。
空,就是空話、套話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麵孔大同小異,語言上下雷同,沒有針對性,既不觸及實際問題,也不回答群眾關切的問題,如同鏡中之花,沒味、沒用。
假,就是誇大其詞,言不由衷,虛與委蛇,文過飾非。不顧客觀情況,刻意掩蓋存在的問題,誇大其詞,歌功頌德。堆砌辭藻,詞語生澀,讓人聽不懂、看不懂。
“作風即人”“文如其人”,中央領導勇於承認本黨文風有空有假,說明中國共產黨自察、自糾之偉大。因為共產黨員從政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空當官、假當官。接著他意味深情地講:黨的曆史經驗證明,文風不正,危害極大。它嚴重影響真抓實幹、影響執政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良文風蔓延開來,不僅損害講話者、為文者自身形象,也上篇降低黨的威信,導致幹部脫離群眾,群眾疏遠幹部,使黨的理論和路新論語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親和力。可以說,一切不良文風都是不符合黨的性質、宗旨的,都是同黨肩負的曆史使命相背離的。大力糾正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良文風,已成為新形勢下加強-11-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習近平同誌接著闡述了,應該提倡什麼樣的文風。
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是改進文風的首要問題。針對上麵所說的不良文風的長、空、假,我想另外提出三個字,就是短、實、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簡短精練、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觀點鮮明、重點突出。能夠三言兩語說清楚的事絕不拖泥帶水,能夠用短小篇幅闡明的道理絕不繞彎子。古人說“刪繁就簡三秋樹”,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毛澤東同誌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起草的碑文,隻有114個字,卻反映了一部中國近代史。1975年,鄧小平同誌負責起草周恩來總理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報告,隻用了五千字。後來談到這件事的時候,鄧小平同誌說:“毛主席指定我負責起草,要求不得超過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務。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嗎?”江澤民同誌和胡錦濤同誌也有許多短小精幹、言簡意賅、思想深刻的文章、講話。魯迅先生說過,文章寫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現在,不少地方和部門按照中央改進文風會風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則少、能短則短、能精則精、能簡則簡”為原則,盡可能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這“三短”,就是我們應當大力倡導的風氣。
當然,也不是說長文章一概不好。有內容、有見解的長文章,人們也是喜歡讀的。文章長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宜短則短,宜長則長。要堅持內容決定形式,有些非長不可、篇幅短說不明白的事情則可以長些。《莊子》上有這樣幾句話:“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漫談學用群眾語言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意思是說,野鴨子的腿雖然很短,給它接上一截它就要發愁;仙鶴的腿雖然很長,給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傷。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寫文章。就今天來說,把“野鴨子的腿加長”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講話、短文件是當前改進文風的主要任務。
二是實。就是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12-不講虛話,講有感而發的話不講無病呻吟的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講明白通俗的話不講故作高深的話。這就要求我們的文件、講話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來麵目,分析問題要客觀、全麵,既要指出現象,更要弄清本質;闡述對策要具體、實在,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則是、非則非,不誇大成績,不掩飾問題。要深入淺出,用樸實的語言闡述深刻的理論。要有感而發,情真意切。毛澤東同誌筆下的愚公、白求恩、張思德,我們今天記憶猶新,就是因為這些人在他的心靈深處產生過激烈震蕩,所以講出的話飽含深情、富於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裏,引起共鳴。
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真情實感,深入淺出,握權說話才管用。
這裏需要說明,一些關於黨和國家工作的總體性要求,事關全局,事關黨和國家前進方向及政策連續性,事關黨的團結和社會穩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講話中反複強調。這和形式主義的套話、穿靴戴帽是兩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謂“領異標新二月花”。如果一個文件、一篇講話毫無新意,那麼製定這樣的文件、作這樣的講話還有多少意義呢?可以說,能不能講出新意,反映了一個領導幹部的思想水平、理論水平、經驗水平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裏所說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規律、認識真理上有新發現、前人沒有講過的話,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級要求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在解決問題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的話;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語言表達新的話,又包括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生動活潑的話。需要指出的是,講出新意,並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上篇字遊戲,更不能背離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背離黨的路線方針政新論語策去標新立異。
講了為什麼文風不是小事,又講了倡導什麼文風,最後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劣根性。隻有深入實際才有好的文風。習近平同誌最-13-後語重心長地談起“怎樣大力改進文風”。
文風不正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克服不良文風、提倡優良文風,真正使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蔚然成風,需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這裏強調三條。
第一,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起帶頭作用。文風問題上下都有,但文風改不改,領導是關鍵。從領導幹部自身說,文風不正主要是由這樣幾個因素、幾種情況所導致的:一是有的幹部由於知識、經驗都不夠,功底、能力達不到,故而難以講出新話、管用的話來。二是有的幹部思想懶惰,不願去下深入調查研究和獨立思考的苦功夫,隻會在現成的文件、書本上討生活、照抄照講。三是有的幹部認為隻有照講文件上的話、報刊上的話,才是同上級和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四是有的幹部認為講長話就是對工作重視和認真的表現,給哪個部門講的話長就是重視哪個部門,這也是一種誤解。五是有的幹部不負責任,別人寫什麼念什麼,寫多長念多長。明明知道用處不大,但照念不誤。六是還有的幹部認為講大話、空話、套話、歌功頌德的話最保險,不會犯錯誤。其實這是個人患得患失的思想在作怪,本身就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