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是碳流出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出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比其他部門要高出許多。其次是建築業,碳流46.15%出占比為,這兩個部門碳流出占比達到以上。接下來是食品製29.14%70%造及煙草加工業、其他服務業和農林牧副漁業。
四川:碳流出最高的部門是建築業,碳流出占比達到。其次是34.48%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農林牧副漁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出總量、和。電力工業也是碳流出較多的部門。
17.54%12.54%10.11%貴州:其他服務業是隱含碳流出量最高的部門,占省際碳流出總量的,這與其服務業的產業優勢有關。接下來依次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19.66%工業、農林牧副漁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另外,貴州作為國家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省域,電力工業的碳流出量也比較高。
雲南: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碳流出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出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接下來依次是其他服務業、金屬冶煉及製品38.93%業、農林牧副漁業和石化工業。
從西南地區來看,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農林牧副漁業以及其他服務業。
()西北地區。
8西北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出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14表西北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出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145%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金屬冶煉建築業石化工業石化工業及製品業26.4941.3316.2834.77通用專用農林牧副石化工業石化工業設備製造19.5619.0316.03漁業28.53業
83續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造金屬冶煉其他服電力工業及煙草加14.28及製品業12.88務業13.059.76工業其他服務其他服批發零售其他服務業12.77務業12.00餐飲業12.29業6.44通用專用食品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及煙草加電力工業9.268.2410.91和郵政業5.51業工業甘肅:隱含碳流出量最高的部門是金屬冶煉及製品業,在其碳流出總量中的比例達。其次是石化工業、電力工業、其他服務業,占比分別為26.49%、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碳流出量也比較高。
19.56%14.28%12.77%青海:建築業是碳流出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出總量中所占比例為,遠遠高於其他部門。其次是石化工業,接下來依次是金屬冶煉及製41.33%品業、其他服務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
寧夏:隱含碳流出量最高的個部門是石化工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2
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出總量的和。其他服務業、批發零售餐16.28%16.03%飲業和電力工業也比較大,分別占該省碳流出總量的、和13.05%12.29%。
10.91%新疆:石化工業是碳流出量最高的部門,在其碳流出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其次是農林牧副漁業,占比達到。接下來是食品製造34.77%28.53%及煙草加工業、其他服務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
從西北地區來看,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是石化工業和其他服務業。
總的來看,東北地區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有三類:第一類是製造業部門,如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第二類是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如石化工業。第三類是農產品加工業。沿海地區省域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有兩類:第一類是製造業部門,如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第二類是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如石化工業。中西部地區省域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有兩84類:第一類是農業資源及其初級產品部門,如農林牧副漁業。第二類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如其他服務業。
我國省際隱含碳流入部門結構分析6.3.2()東北地區。
1東北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15表東北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155%遼寧吉林黑龍江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通用專用設備通用專用設備石化工業製造業18.26製造業23.8617.74交通運輸設備通用專用設備電力工業製造業16.0517.27製造業16.70電子電氣設備食品製造及煙金屬冶煉及製製造業14.31草加工業14.91品業10.95電子電氣設備石化工業石化工業12.9110.75製造業10.51食品製造及煙電子電氣設備紡織服裝業草加工業12.84製造業7.578.36遼寧:碳流入占比較高的個部門分別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5
輸設備製造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石化工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
其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占比最高,為,其他個部門碳流入占比18.26%4均在之間。
12%~16%吉林:碳流入占比最高的部門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碳流入占比高達。其次是電力工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石化工業,占比分別為23.86%、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也是碳流入較高的部門。
17.27%14.91%10.75%黑龍江:石化工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是碳流入占比高的部門,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其次是金屬冶煉及製品業和電子電氣設17.74%16.70%備製造業,占比均在左右。紡織服裝業也是碳流入較高的部門,占比為10%。
8.36%85從東北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石化工業以及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
()北部沿海地區。
2北部沿海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16表北部沿海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165%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造食品製造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及煙草加石化工業及煙草加18.0417.6816.8631.98工業工業工業交通運輸建築業電力工業電力工業設備製13.7212.1112.4218.95造業農林牧副金屬冶煉建築業電力工業漁業12.97及製品業10.8210.5510.17交通運輸通用專用其他服設備製石化工業設備製11.3210.2710.16務業9.30造業造業食品製造通用專用其他服石化工業及煙草加設備製8.07務業6.909.347.33工業造業北京: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碳流入占比最高的部門,占比為。其次是建築業、農林牧副漁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占比分別為18.04%、和。石化工業也是碳流入較高的部門。
13.72%12.97%11.32%天津:隱含碳流入比例超過的部門有個,分別是食品製造及煙草10%4加工業、電力工業、金屬冶煉及製品業和石化工業,其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碳流入占比最高。其他服務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不過占比相對較小。
河北:石化工業是碳流入占比最高的部門,為。接下來依次是16.86%電力工業、建築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
86山東: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比其他部門要高出許多。其次是交通運輸設31.98%備製造業和電力工業。其他服務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從北部沿海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石化工業、電力工業和其他服務業。
()東部沿海地區。
3東部沿海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17表東部沿海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175%上海江蘇浙江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造及煙食品製造及煙農林牧副漁業13.99草加工業18.15草加工業17.31交通運輸設備其他服務業石化工業製造業13.6017.7516.38食品製造及煙交通運輸設備其他服務業草加工業11.59製造業16.4112.82其他服務業農林牧副漁業農林牧副漁業7.648.8411.71金屬冶煉及製通用專用設備石化工業品業7.497.36製造業7.08上海: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農林牧副漁業、交通運輸設備製3
造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其碳流入量占比分別為、和13.99%13.60%。其次是其他服務業和金屬冶煉及製品業,不過碳流入占比相對較11.59%小,均在左右。
7%江蘇: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其他服3
務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18.15%17.75%。農林牧副漁業和石化工業碳流入量相對較大,分別占該省產品流16.41%入總量的和。
8.84%7.36%浙江: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石化工2
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其次是其他服務業和農17.31%16.38%87林牧副漁業,占比分別為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碳流入12.82%11.71%量比較大,但部門占比相對較小。
從東部沿海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農林牧副漁業和其他服務業。
()南部沿海地區。
4南部沿海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18表南部沿海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185%福建廣東海南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批發零售餐其他服務業建築業15.4015.49飲業30.37食品製造及煙交通運輸設備通用專用設備草加工業13.70製造業11.70製造業24.03電子電氣設備石化工業其他服務業製造業12.439.9610.24交通運輸和郵電子電氣設備農林牧副漁業政業10.90製造業9.309.89通用專用設備食品製造及煙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8.74草加工業8.87製造業8.32福建:隱含碳流入比例超過的部門有個,分別是其他服務業、食10%4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其中,其他服務業隱含碳流入占比最高,為。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省際碳流入15.40%占比也比較大,為。
8.74%廣東: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是建築業,其碳流入占比為。
15.49%其次分別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石化工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碳流入部門結構相對比較均衡。
海南: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批發零售餐飲業和通用專用設備2
製造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兩個部門占比超過30.37%24.03%。其次是其他服務業和農林牧副漁業,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50%10.24%。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9.89%88從南部沿海地區看,福建和廣東碳流入的主要部門主要集中在製造部門,而海南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餐飲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
()黃河中遊地區。
5黃河中遊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19表黃河中遊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195%山西河南陝西內蒙古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交通運輸交通運輸設備製設備製建築業建築業24.4827.0216.5823.18造業造業食品製造通用專用食品製造通用專用及煙草加設備製及煙草加設備製23.9017.4414.9413.42工業造業工業造業電子電氣電子電氣通用專用食品製造設備製設備製設備製及煙草加15.2415.3811.7812.26造業造業造業工業通用專用其他服設備製石化工業石化工業8.59務業7.869.9211.78造業交通運輸紡織服石化工業石化工業設備製7.117.306.79裝業9.30造業山西: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食品製造及煙2
草加工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其次是電子電氣24.48%23.90%設備製造業,占比為。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石化工業碳流入占比15.24%也較高,分別為和。
8.59%7.11%河南:碳流入占比最高的部門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碳流入占比為。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占比分別為27.02%和。其他服務業和石化工業也是碳流入較高的部門。
17.44%15.38%陝西: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建築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2
業,省際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16.58%14.94%89業和石化工業,分別占該省碳流入總量的和。交通運輸設備11.78%9.92%製造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內蒙古:碳流入占比最高的部門是建築業,占比達到,相對位居23.18%第二的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占比達。接下來依次是食品製造及煙13.42%草加工業、石化工業和紡織服裝業,其碳流入占比均在左右。
10%從黃河中遊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以及石化工業。
()長江中遊地區。
6長江中遊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20表長江中遊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205%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造建築業及煙草加建築業電力工業19.1133.4230.5645.06工業通用專用通用專用農林牧副其他服設備製設備製11.93漁業14.7614.81務業9.05造業造業食品製造交通運輸食品製造食品製造及煙草加設備製及煙草加及煙草加11.8011.8411.058.37工業造業工業工業紡織服石化工業電力工業石化工業8.488.53裝業7.737.22電子電氣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石化工業設備製餐飲業7.157.907.26和郵政業5.86造業安徽:建築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其部門占比為。其次是19.11%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占比分別為和11.93%。然後是石化工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
11.80%90湖北: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比其他部門要高出許多。接下來依次是農林33.42%牧副漁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
14.76%11.84%電力工業和石化工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湖南:建築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比其他部門要高出許多。接下來依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30.56%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紡織服14.81%11.05%裝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江西:電力工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比其他部門高得多。接下來依次是其他服務業、食品製造45.06%及煙草加工業、石化工業,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交通9.05%8.37%7.22%運輸和郵政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從長江中遊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石化工業和電力工業。
()西南地區。
7西南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21表西南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215%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通用專交通運造及煙建築業用設備建築業輸設備17.73草加工30.7636.7620.0729.91製造業製造業業
食品製通用專其他服其他服造及煙其他服用設備務業14.34務業20.47草加工16.63務業17.1918.26製造業業
91續表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通用專造及煙電力工農林牧其他服用設備草加工13.81業8.28副漁業7.3711.59務業8.27製造業業
通用專電子電農林牧石化工石化工用設備氣設備12.17副漁業7.757.28業9.83業7.45製造業製造業食品製食品製金屬冶電力工石化工造及煙造及煙煉及製業7.15業6.855.86草加工6.53草加工6.84品業業業廣西:建築業是碳流入最多的部門,其部門占比為。其次是其17.73%他服務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電力工業的碳流入占比也較大,占比14.34%13.81%12.17%為。
7.15%重慶:隱含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其他服2
務業,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這兩個部門碳流入占比30.76%20.47%之和為,遠遠高出其他部門。接下來占比較大的個部門依次是電51.23%3力工業、農林牧副漁業和石化工業,其碳流入分別占該省產品流入總量的、和。
8.28%7.75%6.85%四川: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比其他部門要高出許多。其次是食品製造及煙36.76%草加工業,碳流入占比為。接下來是農林牧副漁業、電子電氣設備16.63%製造業和金屬冶煉及製品業。
貴州: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分別為和。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石化20.07%17.19%工業,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也是碳11.59%9.83%92流入的主要部門。
雲南: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且遠遠高於其他部門。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29.91%業,碳流入占比為。接下來是其他服務業、石化工業和食品製造及18.26%煙草加工業,其碳流入占比分別為、和。
8.27%7.45%6.84%從西南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其他服務業。
()西北地區。
8西北地區各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6.22表西北地區省際隱含碳流入最高的個部門單位:6.225%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食品製造通用專用及煙草加電力工業建築業設備製29.3514.5728.9817.43工業造業交通運輸紡織服石化工業石化工業11.72和郵政業12.4920.95裝業15.68通用專用紡織服金屬冶煉設備製建築業裝業11.57及製品業10.3414.0711.35造業交通運輸其他服電力工業石化工業設備製7.3310.23務業9.417.98造業電子電氣電子電氣農林牧副設備製設備製石化工業6.04漁業9.888.847.47造業造業甘肅: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高達。其次是石化工業和紡織服裝業,碳流入占比分29.35%別為和。接下來是電力工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其碳11.72%11.57%流入占比相對較小,分別為和。
7.33%6.04%93青海:碳流入占比最高的個部門分別是電力工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5
金屬冶煉及製品業、石化工業和農林牧副漁業。這個部門碳流入占比比較5
均衡,均在左右。
10%寧夏:建築業和石化工業是碳流入量最高的部門,在省際碳流入總量中所占比例分別為和。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碳流入28.98%20.95%占比為。接下來依次是其他服務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占比相14.07%對較小,均在以下。
10%新疆:碳流入量最高的個部門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紡織服裝業,2
分別占省際碳流入總量的和。其次是建築業,占比為17.43%15.68%。接下來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石化工業,其碳流入占比相對不11.35%高,均在左右。
7%從西北地區來看,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石化工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其他服務業。
總的來看,東北地區碳流入的主要部門,一是製造業,如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二是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如石化工業。沿海地區省域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有兩類:第一類是農業資源及其初級產品部門,如農林牧副漁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第二類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如其他服務業。中西部地區省域碳流入的主要部門,一是農產品加工部門,如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二是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如石化工業。
中西部地區省域其他服務業也是碳流入的主要部門。
6.4我國省域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分析前麵有關碳轉移的研究集中於省際,實際上,每個省域的碳轉移除了省際之外,還包括與國外發生的貿易往來而隱含的碳轉移。下麵就年省2007域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進行分析。
我國省域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分析6.4.1年我國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量巨大。由圖至圖可知,我國20076.56.7省域出口隱含碳為萬噸,占我國省域當年碳足跡總量的;進14983324.28%94口隱含碳為萬噸,占我國省域當年碳足跡總量的。
13025421.10%進出口隱含碳較大的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如浙江、廣東、上海、江蘇、遼寧、北京、山東、福建、河北等省域,出口隱含碳共計達到萬噸,占9112462全國出口隱含碳的;進口隱含碳共計達到萬噸,占全國進口隱68.38%88680含碳的。
68.08%進出口隱含碳占本地碳足跡的比例較高的省域仍然是以沿海地區為主,如廣東、上海、浙江、天津、遼寧、北京、福建、山東、江蘇等省域出口隱含9
碳占本地碳足跡比例在以上,其中,廣東比例最高,為;其次是30%55.58%上海和浙江,分別為和。非沿海省域進出口隱含碳占本地54.68%51.69%碳足跡的比例基本上是在以內,其中山西最高,隱含碳出口占本地碳足20%跡的比例為。
18.72%圖年我國省域出口隱含碳6.52007圖年我國省域進口隱含碳6.6200795圖年我國省域淨出口隱含碳6.72007我國省域淨出口隱含碳為萬噸,相當於全國碳足跡的,也135792.20%就是說,該部分碳排放是為了滿足國外消費者的需求而產生的。淨出口隱含碳較高的省域仍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的浙江、福建、北京、江蘇、上海5
省域,再加上山西和遼寧。這省域淨出口隱含碳總計為萬噸,占全711657國淨出口隱含碳總量的。從國際貿易角度看,這些省域為國外消費85.85%者提供產品隱含碳大於從國外進口產品隱含碳,減少了國外碳排放,增加了自身碳排放,屬於能源環境的受損者。內地省域盡管淨出口隱含碳不大,但通過對沿海省域大量流出而間接出口的碳排放量則不容忽視。
我國省域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貿易結構分析6.4.2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量較大省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如浙江、廣東、上海、江蘇等。沿海地區省域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量很大,一方麵與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另一方麵與地區的貿易結構有很大關係。
表沿海地區省域部門出口占比(部門排名前位)單位:6.235%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電子電氣電子電氣電子電氣紡織服設備製造設備製造設備製造39.7739.80裝業22.2137.07業業業96續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紡織服裝金屬冶煉紡織服裝石化工業13.84業19.35及製品業18.02業14.00通用專用金屬冶煉金屬冶煉設備製造石化工業8.52及製品業13.0416.95及製品業7.74業
電子電氣通用專用金屬冶煉石化工業設備製設備製造及製品業8.4210.0916.087.41造業業交通運輸通用專用設備製造其他製造設備製造石化工業6.303.197.406.65業業表沿海地區省域部門進口占比(部門排名前位)單位:6.245%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電子電氣電子電氣電子電氣設備製設備製石化工業設備製41.5444.2538.9744.31造業造業造業石化工業石化工業電力工業石化工業20.8717.1219.3012.92電子電氣金屬冶煉金屬冶煉設備製電力工業及製品業8.83及製品業11.5112.918.95造業通用專用金屬冶煉金屬冶煉設備製電力工業7.219.62及製品業7.77及製品業6.79造業紡織服紡織服其他製建築業4.78裝業3.20裝業4.92造業5.16由表和表可知,浙江出口了大量的紡織服裝業、金屬冶煉及6.236.24製品業、石化工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等部門產品,分別占出口總量的97、、和。廣東出口了大量的電子電氣設備製造22.21%18.02%16.95%16.08%業和紡織服裝業產品,分別占到出口總量的和。上海出口37.07%14.00%的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和石化工業的產品,分別占到其出口總量的39.77%和。江蘇出口了大量的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和紡織服裝業產品,占13.84%出口總量的和。由此可見,沿海地區省域出口了大量的能39.80%19.35%源密集型產品,致使其出口隱含碳總量大。進口隱含碳也與各個進口產業部門有密切關係,沿海地區省域進口了大量碳強度較高的行業產品,比如浙江進口了大量的石化工業產品,占到進口總量的;廣東進口了大量38.97%的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產品,占進口總量的;江蘇進口了電子電氣44.31%設備製造業產品,占其進口總量的;上海對電子設備和石化工業產44.25%品進口量均排名靠前。進口貿易結構也使這些省域進口隱含碳量比較高。
6.5小結通過對國內貿易隱含碳轉移和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從省際碳流出來看,碳流出總量較高的省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1
資源富集大省,如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等。由於服務於全國一盤棋的指導思想,向外調出初級產品比例較高。另一類是製造業大省,製造業基礎好,如江蘇、山東、遼寧等。製造業大省由於產品服務於本地市場的比例較高,盡管碳流出較大,但流出比例不高。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省域雖然資源豐富,但由於其經濟總量有限,省際流出產品隱含碳總量不高。
()從省際碳流入來看,碳流入總量較高的省域可分為三類:一是經濟2
發展水平較高的全國中心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二是河北、黑龍江、河南等能源資源豐富,但煤炭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省域。三是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製造業大省。隱含碳流入不高的省域包括兩類:一類是人口較少且工業不發達,如青海、寧夏、海南和福建;另一類是自身能源富裕地區,如甘肅、新疆等。
()按照省際隱含碳轉移方向,將我國個省域分為三種類型,即隱含330碳淨流出型的省域,包括內蒙古、遼寧、山西、河北等個省域;隱含碳淨流1398入型的省域,包括天津、北京、黑龍江、上海等;隱含碳基本平衡型的省域,包括廣西、甘肅、青海、福建等個省域,其中大部分省域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8()伴隨著各地區產品和服務流向經濟發達地區,隱含碳轉移主要由東4
部沿海省域、北部沿海省域以及南部沿海地區的廣東等經濟較發達省域所引發。隱含碳轉移量大小除了與經濟發達程度和產業結構有關外,地理位置在省際碳轉移中也具有重要的影響,鄰接省際引發碳轉移比例很大。
()通過碳轉移部門結構分析發現,東北地區碳轉移的主要部門是製造業5
和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沿海地區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是製造業和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而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資源及其初級產品部門和服務業部門。
中西部地區碳流出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資源及其初級產品部門和服務業部門,而碳流入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資源加工部門和基礎原材料加工部門。
()我國國際貿易隱含碳轉移量巨大。年我國淨出口隱含碳相當62007於全國碳足跡的,可見國際貿易對我國碳足跡的影響之深。進出口2.20%貿易隱含碳的省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這與其貿易結構和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99第7章我國省際隱含碳轉移結構分解分析本章采用方法將影響—年各省域碳流出變化量和碳流SDA20022007入變化量的因素分解為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和規模變動效應,測算各個因素的變動所導致的碳轉移變化量,並對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省際比較。
7.1我國省際隱含碳轉移量結構分解模型根據能源投入產出結構分解分析模型,對我國省際隱含碳轉移變化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解。式()可以分解為:3.18rs3030183018rrsrsrsrsyirsTcex=Tc=bciyi=bcirsy(.)s=,srs=,sri=s=,sri=y71∑1≠∑1≠∑1∑1≠∑1式中,yrs表示由省域r流向省域s的貿易總量,表征貿易流出規模;rsrsyi\/y表示由省域流向省域的貿易流入部門所占比重,表征隱含碳流rsi出部門結構。
用Bex表示分部門流出產品的完全碳排放係數矩陣,Sex表示分部門流出產品的結構矩陣,Yex表示某省域流出產品總額,則該省域的隱含碳轉移總量Tcex可以表示為:exexexTcexBSY(.)=72則從基期(期)到計算期(期)Tcex的變化量為:01exexexexexexTcexTcex,Tcex,BSYBSY(.)Δ=1-0=111-00073利用兩級分解法將隱含碳流出變化量Tcex進行結構分解,可得:Δ
100exexexexexexTcex1(BSYBSY)Δ=Δ00+Δ112
1(BexSexYexBexSexYex)+1Δ0+0Δ12
1(BexSexYexBexSexYex)(.)+11Δ+00Δ742
式(.)進一步簡化得:74exexexTcexf(B)f(S)f(Y)(.)Δ=Δ+Δ+Δ75式中,f(Bex)1(BexSexYexBexSexYex)表示流出產品的完全碳Δ=Δ00+Δ112
排放係數的變化對隱含碳流出總量的影響,視為技術變動效應;f(Sex)1(BexSexYexBexSexYex)表示產品流出結構的變化對Δ=1Δ0+0Δ12
隱含碳流出總量的影響,視為結構變動效應;f(Yex)1(BexSexYexBexSexYex)表示產品流出總額的變化對Δ=11Δ+00Δ2
隱含碳流出總量的影響,視為規模變動效應。
同理,用Bim表示分部門流入產品的完全碳排放係數矩陣,Sim表示分部門流入產品的結構矩陣,Yim表示該省流入產品總額,則某省域的隱含碳流入變化量Ycim可以分解為:Δ
imimimTcimf(B)f(S)f(Y)(.)Δ=Δ+Δ+Δ76式中,f(Bim)1(BimSimYimBimSimYim)表示流入產品的完全Δ=Δ00+Δ112
碳排放係數的變化對隱含碳流入總量的影響,視為技術變動效應;f(Sim)1(BimSimYimBimSimYim)表示產品流入結構的變化對Δ=1Δ0+0Δ12
隱含碳流入總量的影響,視為結構變動效應;f(Yim)1(BimSimYimBimSimYim)表示產品流入總額的變化對Δ=11Δ+00Δ2
隱含碳流入總量的影響,視為規模變動效應。
1017.2我國省際碳流出量結構分解結果我國省際隱含碳流出量變動分析7.2.1根據式(),對—年我國個省域省際碳流出量進行結構7.42002200730分解,結果如表和表所示。
7.17.2表—年省際碳流出分解結果(貢獻值)單位:萬噸7.120022007效應分解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遼寧-2106.71-260.636206.113838.77東北吉林地區-494.10-293.203648.742861.44黑龍江-955.62-162.892850.581732.07北京-1411.72-32.582541.081096.78北部天津沿海-1514.88-65.162285.89705.85河北地區-1035.24-228.755566.254302.26山東-184.61-162.893328.392980.89上海東部-2427.06-130.314338.301780.93沿海江蘇-347.50-293.204240.573599.87地區浙江-787.30-97.732215.311330.28福建南部-135.74-97.73890.46656.99沿海廣東-1259.08-112.083680.122308.96地區海南32.58-32.46135.74135.86山西-2801.71-65.165397.092530.22黃河河南中遊-987.33-149.755222.874085.79陝西地區-591.84-195.473306.672519.36內蒙古-2193.59-237.547198.374767.24102續表效應分解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安徽-97.73-205.993881.873578.15長江湖北中遊92.30-195.471047.92944.75湖南地區238.90-205.992741.642774.56江西-396.37-162.891201.66642.40廣西-396.37-162.891254.25694.99重慶-961.05-8.752021.651051.85西南四川地區-233.48-134.671388.931020.78貴州-450.66-151.352334.081732.07雲南-70.58-107.741747.501569.18甘肅-819.88-54.132101.111227.10西北青海-36.83-27.62939.10874.65地區寧夏-814.45-47.721394.27532.10新疆-504.96-62.851224.80656.99表—年省際碳流出分解結果(貢獻率)單位:7.220022007%效應分解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遼寧-54.88-6.79161.67100.00東北吉林地區-17.27-10.25127.51100.00黑龍江-55.17-9.40164.58100.00北京-128.71-2.97231.68100.00北部天津沿海-214.62-9.23323.85100.00河北地區-24.06-5.32129.38100.00山東-6.19-5.46111.66100.00103續表效應分解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上海東部-136.28-7.32243.60100.00沿海江蘇-9.65-8.14117.80100.00地區浙江-59.18-7.35166.53100.00福建南部-20.66-14.88135.54100.00沿海廣東-54.53-4.85159.39100.00地區海南24.00-24.00100.00100.00山西-110.73-2.58213.30100.00黃河河南中遊-24.17-3.67127.83100.00陝西地區-23.49-7.76131.25100.00內蒙古-46.01-4.98151.00100.00安徽-2.73-5.76108.49100.00長江湖北中遊9.77-20.69110.92100.00湖南地區8.61-7.4298.81100.00江西-61.70-25.36187.06100.00廣西-57.03-23.44180.47100.00重慶-91.37-0.83192.20100.00西南四川地區-22.87-13.19136.07100.00貴州-26.02-8.74134.76100.00雲南-4.50-6.87111.36100.00甘肅-66.81-4.41171.23100.00西北青海-4.21-3.16107.37100.00地區寧夏-153.06-8.97262.03100.00新疆-76.86-9.57186.43100.00104由表可以看到,—年間,我國大部分省域的隱含碳流出量7.120022007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內蒙古、河北、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域的碳流出增加量比較大。其中,內蒙古增加了萬噸,是隱含碳流出增加最多的省4767.24域。其次是河北,增加了萬噸。海南、寧夏、江西、福建和新疆等省4302.26域的碳流出量增加幅度相對較小,分別是萬噸、萬噸、135.86532.10642.40萬噸、萬噸和萬噸。那麼,這些變動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656.99656.99其影響程度如何,的分解結果可以做出相應的解釋。
SDA技術變動對省際隱含碳流出量的影響7.2.2技術變動效應是抑製省際隱含碳流出量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從圖7.1可以看出,—年各省域技術變動效應的貢獻值和貢獻率存在顯著20022007差異。除了湖南和海南省域外,其他省域的貢獻值都為負,表示碳排放技術進步使省際隱含碳流出量減少。從技術變動效應的貢獻值上看,絕對值最大的個省域分別是山西、上海、內蒙古、遼寧和天津,技術變動分別使它們5
的隱含碳流出量減少了萬噸、萬噸、萬噸、2801.712427.062193.592106.71萬噸和萬噸,說明這些省域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有了較1514.88大的提高。絕對值最小的個省域分別是青海、雲南、安徽、福建和山東,技5
術變動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出量減少了萬噸、萬噸、萬噸、36.8370.5897.73萬噸和萬噸,說明這些省域的科技水平並沒有很明顯的提高。
135.74184.61從技術變動貢獻率上看,絕對值最大的個省域分別是天津()、江5214.61%西()、寧夏()、上海()和北京(),說明這192.11%153.06%136.08%128.71%些省域技術變動所引起的碳流出量的減少對抑製這些省域碳流出量增長具有較大的貢獻作用。
從地理區位來看,北部沿海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黃河中遊地區的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出減少量貢獻值較大,而長江中遊地區以及西部地區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出減少量貢獻值較小。中西部地區技術變動效應較小可能是由於經濟欠發達,在節能減排方麵的技術投入不夠。特別指出的是沿海發達地區的江蘇、福建和浙江,其技術變動效應對碳流出量影響較小,其原因可能是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區域碳減排潛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
105圖—年我國省域技術變動效應7.120022007結構變動對省際隱含碳流出量的影響7.2.3結構變動效應也是抑製省際隱含碳流出量增長的影響因素,但貢獻度相對不大。從圖可以看出:—年各省域結構變動效應的貢獻7.220022007值,所有省域均為負值,意味著貿易產品結構的變動,減少了隱含碳流出量。
絕對值最大的個省域分別是吉林、江蘇、遼寧、內蒙古和河北,結構變動效5
應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出量減少了萬噸、萬噸、萬噸、293.20293.20260.63萬噸和萬噸;絕對值最小的個省域分別是重慶、青海、海南、237.54228.755北京和寧夏,結構變動效應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出量減少了萬噸、8.7527.62萬噸、萬噸、萬噸和萬噸。從結構變動效應的貢獻率上看,32.4632.5847.42絕對值最大的是江西,貢獻率為;最小的是重慶,僅為。總體25.36%0.82%來看,所有省域結構變動效應所引起的碳流出量的減少對抑製這些省域碳流出量增長的貢獻作用都不大。各省域結構變動效應的貢獻值和貢獻率都很小,表明各個省域調整和優化產品流出結構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並不是很大。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從地理區位來看,結構變動的減量效應絕對值較大的省域基本上位於東北地區、黃河中遊地區和長江中遊地區,部分位於沿海地區;貢獻絕對值較小的主要是南部沿海地區省域和西部地區省域。
106圖—年我國省域結構變動效應7.220022007規模變動對省際隱含碳流出量的影響7.2.4規模變動效應是促進省際隱含碳流出量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從圖7.3可以看出,—年各省域規模變動效應的貢獻值和貢獻率均較大且20022007存在顯著差異。所有省域的貢獻值均為正,表示省際貿易規模增大使隱含碳流出量增加。從規模變動效應的貢獻值上看,最大的個省域分別是內蒙5
古、遼寧、河北、山西和河南,規模變動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出量增加7198.37萬噸、萬噸、萬噸、萬噸和萬噸,這意味著這6206.115566.255397.095222.87些省域的產品流出規模增加導致碳流出量增加,而且增加幅度較大。最小的個省域分別是海南、福建、青海、湖北和江西,規模變動效應分別使它們5
的碳流出量增加萬噸、萬噸、萬噸、萬噸和135.74890.46939.101047.92萬噸。由於這些省域的產品流出規模增加幅度相對較小,因而其碳1201.66流出量增加量較小。從規模變動效應的貢獻率上看,最大的個省域分別是5
江西、天津、寧夏、上海和北京,說明這些省域的規模變動效應所引起的碳流出量的增加對促進這些省域碳流出量增長具有較大的貢獻作用。
從地理區位來看,規模效應貢獻值較大的基本上位於東北地區、黃河中遊地區以及沿海地區,西部地區省域規模變動對隱含碳流出增加量貢獻值相對較小,相對於發達地區來講,西部地區的貿易流出量規模比較小,因而隱含碳流出規模相對不大。
107圖—年我國省域規模變動效應7.3200220077.3我國省際隱含碳流入量結構分解結果我國省際隱含碳流入量變動分析7.3.1根據分解式(),對—年我國個省域省際碳流入量SDA7.62002200730進行結構分解,結果如表和所示。
7.37.4表—年省際碳流入分解結果(貢獻值)單位:萬噸7.320022007效應分解影響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遼寧-615.30178.112331.651894.46東北吉林地區-1025.54219.824157.653351.93黑龍江-523.09137.652009.781624.34北京-1225.14330.384164.103269.34北部天津沿海-695.16110.133007.792422.76河北地區-1182.07279.104822.683919.71山東-1176.96335.913263.812422.76上海東部-824.48292.004933.994401.51沿海江蘇-824.15168.333412.332756.51地區浙江-1391.24336.494430.723375.97108續表效應分解影響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福建南部-157.8235.071101.80979.05沿海廣東-882.99250.585706.645074.23地區海南-82.6027.53330.38275.31山西-158.3133.06958.07832.82黃河河南中遊-849.53177.734938.254266.45陝西地區-619.45192.722897.662470.93內蒙古-144.35203.37933.80992.82安徽-516.62148.002423.092054.47長江湖北中遊-399.20110.13963.60674.53湖南地區-201.2557.50945.54801.79江西-351.0282.601115.02846.6廣西-516.2155.061768.881307.73重慶-509.3373.641901.731466.04西南四川地區-406.0946.111826.021466.04貴州-220.2531.181383.451194.38雲南-357.91110.132023.541775.76甘肅-309.7382.601094.36867.23西北青海-124.3556.33353.22285.20地區寧夏-137.6530.51526.99419.85新疆-247.7855.061238.911046.19109表—年省際碳流入分解結果(貢獻率)單位:7.420022007%效應分解影響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遼寧-32.489.40123.08100.00東北吉林地區-30.606.56124.04100.00黑龍江-32.208.47123.73100.00北京-37.4710.11127.37100.00北部天津沿海-28.694.55124.15100.00河北地區-30.167.12123.04100.00山東-48.5813.86134.72100.00上海東部-18.736.63112.10100.00沿海江蘇-29.906.11123.79100.00地區浙江-41.219.97131.24100.00福建南部-16.123.58112.54100.00沿海廣東-17.404.94112.46100.00地區海南-30.0010.00120.00100.00山西-19.013.97115.04100.00黃河河南中遊-19.914.17115.75100.00陝西地區-25.077.80117.27100.00內蒙古-14.5420.4894.06100.00安徽-25.157.20117.94100.00長江湖北中遊-59.1816.33142.86100.00湖南地區-25.107.17117.93100.00江西-41.469.76131.71100.00110續表效應分解影響因素效應地區技術變動效應結構變動效應規模變動效應總效應廣西-39.474.21135.26100.00重慶-34.745.02129.72100.00西南四川地區-27.703.15124.55100.00貴州-18.442.61115.83100.00雲南-20.166.20113.95100.00甘肅-35.719.52126.19100.00西北青海-43.6119.75123.85100.00地區寧夏-32.797.27125.52100.00新疆-23.685.26118.42100.00由表可以看出,—年間,我國大部分省域的省際隱含碳流7.320022007入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廣東、上海、河南、河北、浙江等省域的碳流入增加量比較大。其中,廣東省增加了萬噸,是隱含碳流入量增加最多5074.23的省域;其次是上海,增加了萬噸;再次是河南(萬噸)、河北4401.514266.45(萬噸)和浙江(萬噸)。海南、青海、寧夏、湖北、湖南等省域3919.713375.97的碳流入量增幅比較小,分別是萬噸、萬噸、萬噸、275.31285.20419.85674.53萬噸、萬噸。下麵利用分解結果來解釋這些變動的影響因素及801.79SDA影響程度。
技術變動對省際隱含碳流入量的影響7.3.2技術變動效應是抑製隱含碳流入量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從圖可7.4以看出,—年所有省域的貢獻值都為負,表示技術變動使其省際隱20022007含碳流入量減少。各省域技術變動效應的貢獻值和貢獻率存在明顯差異。
從技術變動效應的貢獻值上看,絕對值最大的個省域分別是浙江、北京、河5
北、山東和吉林,技術變動效應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入量減少了萬噸、1391.24萬噸、萬噸、萬噸和萬噸;絕對值最小的1225.141182.071176.961025.545個省域分別是海南、青海、寧夏、內蒙古和福建,技術變動效應分別使它們的111碳流入量減少了萬噸、萬噸、萬噸、萬噸和82.60124.35137.65144.35157.82萬噸。從技術變動效應的貢獻率上看,絕對值最大的省域是湖北,貢獻率為;其次是山東和青海,貢獻率分別為和,說明這些省59.18%48.58%43.61%域技術變動效應所引起的碳流入量的減少對抑製該省域碳流入量增長具有較大的貢獻作用,其餘省域的貢獻率的絕對值在之間,相差不是14%~40%很大。
從地理區位來看,沿海地區、東北地區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入減少量貢獻值較大,西部地區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入減少量貢獻值較小。
西部地區技術變動效應貢獻值較小,與其在節能減排方麵的技術投入不夠有一定關係。沿海發達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入減少量影響較大。
圖—年我國省域技術變動效應7.420022007結構變動對省際隱含碳流入量的影響7.3.3從圖可以看出,—年各省域結構變動效應貢獻值均為正,表7.520022007示結構變動效應使其省際隱含碳流入量增加,但貢獻值不大。貢獻值最大的5
個省域分別是浙江、山東、北京、上海和河北,結構變動效應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入量增加了萬噸、萬噸、萬噸、萬噸和336.49335.91330.38292.00279.10萬噸;絕對值較小的個省域分別是海南、寧夏、貴州、山西和福建,結構變動5
效應分別使它們的碳流入增加值在萬萬噸之間。從技術變動效應27~36的貢獻率上看,絕對值最大的省域是內蒙古,貢獻率為;其次是青20.48%海、湖北、山東、北京,貢獻率分別為、、和,其19.75%16.33%13.86%10.11%餘省域的貢獻率的絕對值都在以下,說明大部分省域結構變動效應所10%112引起的碳流入量的增加對促進該省域碳流入量增長的貢獻作用非常有限。
從地理區位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省域結構變動對隱含碳流入增量效應較大,這與其省際貿易結構有直接關係,這種貿易結構的變化相當於把碳排放成本轉嫁到其他地區。西部地區除青海以外,結構變動的增量效應貢獻值相對較小。
圖—年我國省域結構變動效應7.520022007規模變動對省際隱含碳流入量的影響7.3.4規模變動效應是促進省際隱含碳流入量增長的主要因素。從圖可7.6以看出,—年各省域規模變動效應的貢獻值較大,並且差異明顯。
20022007所有省域的貢獻值都為正,意味著所有省域規模變動使其隱含碳流入量增加。從規模變動效應的貢獻值上看,最大的省域是廣東,規模變動使其碳流入量增加了萬噸;其次是河南、上海、河北、浙江,分別增加了5706.64萬噸、萬噸、萬噸和萬噸。由於這些省域產4938.254933.994822.684430.72品流入規模的增加,導致碳流入增加幅度較大。貢獻值最小的省域是海南,規模變動使其碳流入量隻增加了萬噸;其次是青海、寧夏、內蒙古和330.38湖南,分別增加了萬噸、萬噸、萬噸和萬噸。究353.22526.99933.80945.54其原因,這些省域的產品流入規模增加幅度相對較小,導致碳流入增加量較小。從規模變動效應的貢獻率上看,絕對值最大的省域是湖北,貢獻率為;其次是廣西和浙江,貢獻率分別為和。規模變142.86%135.26%131.24%動效應所引起的碳流入量的增加對促進碳流入量增長具有很大的貢獻作用,但貢獻率省際差距相對較小。
113從地理區位來看,規模變動對碳流入量增加貢獻值較大的省域基本上位於沿海地區,部分省域位於黃河中遊地區,西部地區省域規模變動對隱含碳流入增加量貢獻值相對較小。經濟發達地區隱含碳流入規模相對較大,與其省際貿易規模較大相關。
圖—年我國省域規模變動效應7.6200220077.4小結本章采用方法分別對各省域—年間隱含碳流出變化量SDA20022007和碳流入變化量進行影響因素分解,從完全碳排放係數變化反映的技術變動效應、貿易結構變化反映的結構變動效應和貿易總額變化反映的規模變動效應三個方麵分析了其各自對總變動效應的貢獻程度。
對我國個省域—年的碳流出變化量進行分解,得到3020022007SDA以下結論:()所有省域省際隱含碳流出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
技術變動效應是抑製隱含碳流出總量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構變動效應是抑製隱含碳流出總量增長的影響因素,但貢獻值相對較小;規模變動效應是推動隱含碳流出總量增長的主要因素。()從技術效應來看,北部沿海地2
區、南部沿海地區和黃河中遊地區的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出減少量貢獻值較大,而長江中遊地區以及西部地區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出減少量貢獻值較小。()從結構效應來看,貢獻值較大的基本上位於東北地區、3
黃河中遊地區、長江中遊地區,貢獻值較小的主要是南部沿海地區省域和西部地區省域。()從規模效應來看,貢獻值較大的主要位於東北地區、黃河4
114中遊地區,部分位於沿海地區,西部地區省域規模變動對隱含碳流出增加量貢獻值相對較小。
對我國個省域—年的碳流入變化量進行分解,得到3020022007SDA以下結論:()所有省域隱含碳流入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技術變動效1
應是抑製隱含碳流入總量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構變動效應是促使隱含碳流出總量增長的影響因素,但貢獻值相對不大;規模變動效應是推動隱含碳流入總量增長的主要因素。()從技術效應來看,沿海地區、東北地區省2
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入減量效應較大,西部地區省域技術變動對隱含碳流入減量效應較小。()從結構效應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省域結構變動對隱3
含碳流入增加貢獻值較大,西部地區除青海以外,結構變動的增量效應相對較小。()從規模效應來看,沿海地區以及黃河中遊地區的河南規模變動效4
應對碳流入量增加貢獻值較大,西部地區省域規模變動效應對隱含碳流入增加量貢獻值相對較小。
115第8章我國省際碳轉移經濟溢出效應分析為了研究省際碳轉移的空間特征及經濟溢出效應,本章借助於空間統計方法進行研究。首先利用空間相關分析方法判斷我國省際碳轉移的空間特征,在此基礎上運用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從各個省域經濟溢出效應角度判斷其碳轉移是否合理及其合理程度。
8.1空間統計分析方法概述空間相關分析方法簡介8.1.1空間相關分析方法是描述和顯示空間分布、識別異常空間位置和發現隱含空間關係等的一係列技術的集合,其核心是空間自相關性的測度,包括全局和局部空間自相關兩大類。
()全局的空間相關性,又稱全局空間自相關,主要分析區域總體的空1
間關聯和空間差異程度。其中,全局’I指標是較為常用的全局空Morans間自相關統計量的估計,其表達式為:nnwij(xi-x)(xj-x)i=j=i’I∑1∑(.)Morans=nnn81wij(xi-x)2i=j=i=∑1∑1∑1其中,’I為全局空間自相關係數;n為研究區域的空間樣本個Morans數,即空間位置的個數;xi和xj是空間位置i和j的觀察值;x為x的平均值;wij為觀察省域i和j鄰接空間權重矩陣,當i和j為鄰近的空間位置時,116wij,反之,wij。
=1=0全局’I的取值範圍為[,],如果區域間為空間正相關,則Morans-11其數值大於;如果區域為負相關,則其數值小於;當指數為時,說明區000域間不存在空間自相關性,或者表示屬性是隨機分布的。當目標區域在空間區位和屬性上都相似時,就顯示出正的空間相關性,反之則顯示出負的空間相關性;當屬性分布與區位分布相互獨立時,指數值為。
0另外,根據’I的值可以繪製出空間相關係數的’I散MoransMorans點圖。該散點圖可以通過分成的四個象限的空間依賴模式來識別各個地區及其相鄰地區的關係:第一、三象限表示相似值之間的正向空間相關性,第二、四象限表示不同觀測值之間的負向空間相關性,當觀測值均勻分布在四個象限時表明地區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空間自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