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區】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其他】本種生長快,適應性強,為主要推廣樹種。

9.青楊(圖36)【學名】PopuluscathayanaRehd.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冠寬卵形。樹皮灰綠色,無毛,幼時褐黃色。冬芽長圓錐形,先端尖,紫褐色或黃褐色,具黏質。短枝上的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邊緣具鈍鋸齒,上麵葉脈微隆起,下麵灰白色,具5~7個弧狀脈,突起呈網狀。長枝上的葉常為心形;葉柄圓柱形,無毛。雄花的苞片條狀;雄蕊30~35枚。雌花由兩個心皮組成,子房卵圓形,柱頭2~4裂。蒴果2~4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36?青楊【分布區】鄉土樹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溝穀均有分布,主要分布於靈丘南山溝穀地帶。天然雜種較多,分離嚴重,有大青楊(原種)、小青楊(原種),又互為父、母本產生的雜交後代。

【生長環境】適植於幹燥沙土地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紋理細致,材質輕軟,纖維含量高;樹冠美麗,可作行道樹。

10.小葉楊(圖37)【學名】PopulussimoniiCarr.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冠長圓形或卵圓形。樹皮灰綠色,老時灰黑色,深縱裂。小枝和萌發枝具棱角,無毛。冬芽細長,先端尖,稍有黏質。萌發枝上的葉倒卵形;果枝上的葉菱形倒卵形或菱狀橢圓形,上麵淡綠色,下麵暗綠色,邊緣具細鋸齒,無毛;葉柄常顯紅色。雄花具8~14枚雄蕊。雌花由兩個心皮組成。

果序長達15厘米,苞片綠色,柱頭兩裂。蒴果2~3裂。

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區】鄉土樹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圖37?小葉楊大麵積分布,20世紀50至60年代作防風固沙的先鋒樹種,曾大麵積栽培,現有純林麵積近200萬畝。

【生長環境】生於河邊和山溝近水處。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黃白色,紋理細,易加工,是華北地區的重要木材樹種;根、樹皮、4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花序均可入藥;樹皮含水分9.02%、可溶物13.95%、不溶物1.45%、非鞣質8.75%、鞣質5.2%、純度37.28%,屬於水解類鞣質。

【采收、加工】采收樹皮最好在春秋季結合伐木進行,伐倒後立即剝皮,曬幹,置通風處貯存。浸提前將原料切成1~3厘米碎快,浸提溫度以70~90℃為宜。

11.北京楊(圖38)【學名】PopulusBeijingensisW.Y.Hsu.

【形態特征】喬木,高可達25米。樹幹通直;樹皮灰綠色,漸變綠灰色,光滑;皮孔圓形或長橢圓形,密集,樹冠卵形或廣卵形。側枝斜上,嫩枝稍帶綠色或呈紅色,無棱。芽細圓錐形,先端外曲,淡褐色或暗紅色,具黏質。長枝或萌枝葉,廣卵圓形或三角狀廣卵圓形,先端短漸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圖38?北京楊圓形,邊緣具波狀皺曲的粗圓鋸齒,有半透明邊,具疏緣毛,後光滑;苗期枝端初放葉時葉腋內含有白色乳質;短枝葉卵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至楔形,邊緣有腺鋸齒,具窄的半透明邊,上麵亮綠色,下麵青白色;葉柄側扁。雄花序苞片淡褐色,具不整齊的絲狀條裂,裂片長於不裂部分,雄蕊18~21枚。花期3月。

【分布區】為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在土壤、水肥條件較好的條件下,生長較快。

【用途及理化成分】可供建築用材。

12.小鑽楊(圖39)【別名】合作楊【學名】PopulusxianzhuanicaW.Y.HsuetLiang.

【形態特征】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圓錐形或塔形。樹幹通直,尖削度小;幼樹皮光滑,灰綠色、灰白色或綠灰色;老樹主幹基部淺裂,褐灰色,皮孔分布密集,呈菱狀,側枝與主幹分枝角度較小,常小於45°,斜上生長,幼枝呈圓筒狀,微有棱,灰黃色,有毛。雄花75~80朵,雄蕊8~15枚;雌花50~100朵,柱頭兩裂。果序長10~16厘米;圖39?小鑽楊蒴果較大,卵圓形,兩(3)瓣裂。種子倒卵形,紅褐色。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區】為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4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生長環境】適於在幹旱地區、沙地、輕堿地或沿河兩岸生長。

【用途及理化成分】材質良好,生長快,可用於營造用材林或農田防護林,也是綠化的優良樹種。

13.大官楊(圖40)【學名】PopulusdakuanensisHsu.

【形態特征】喬木,樹幹微彎。樹冠卵圓形,側枝較開展。幼樹皮灰白色,微綠而光滑;大樹基部暗灰色,縱裂。幼枝頂端及幼葉具乳自色黏液。小枝黃褐色,棱線明顯,無毛。短枝葉卵形、菱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緣具細鋸齒和半透明邊緣,表麵綠色,具圖40?大官楊光澤,沿主脈兩側被短柔毛;葉柄黃綠色,長枝葉三角狀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尖或短尖,基部圓形、寬楔形或近截形,沿脈具短柔毛,兩麵淺黃綠色,緣具圓鋸齒。子房圓錐形或卵形,柱頭兩裂,淺黃綠色;花盤漏鬥形。

蒴果三角狀錐形或卵圓形,先端漸尖,兩瓣裂。花期3月中旬;果熟期4月下旬。

【分布區】為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適生於濕潤肥沃的土壤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可製作家具、農具及用於造紙等。

14.小黑楊(圖41)【學名】PopulusxiaoheiT.S.HwangetLiang.

【形態特征】喬木,高可達20米。樹幹通直圓滿;側枝較多,斜上,與主幹約成45?°?~60°角;樹冠長卵形;樹皮光滑,灰綠色,皮孔條狀,稀疏,原葉柄著生處下方有3條棱線;葉芽圓錐形,微紅褐色,先端長漸尖,貼枝直立;花芽牛角狀,先圖41?小黑楊端向外彎曲,多3~4個集生,均有黏質。

雄花有50餘朵,雄蕊20~30枚,花盤扇形,黃色,苞片紡錘形,黃色,先端褐色,條狀分裂;雌花序長5~7厘米,果期長達17厘米。蒴果較大,卵狀橢圓形,具柄,兩瓣裂;果有種子5~10粒。種子倒卵形,較大,紅褐色。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區】為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材質細密,色白,心材不明顯,木材供造紙、纖維、火柴杆和民用4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建築等用,是東北、華北及西北平原地區綠化樹種。

15.河北楊(圖42)【學名】PopulushopeiensisHuetChow.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冠廣卵形。

樹皮灰白色或青白色,光滑,具白粉。芽卵球形,頂端尖,疏生短柔毛,無黏質。

葉卵圓球形或近圓形,邊緣具3~7個內彎圖42?河北楊的齒或波狀齒,上麵暗綠色,下麵灰白色;葉柄扁平,無毛。雄花的雄蕊6枚;雌花的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柱頭兩個,兩裂。花、果期4~6月。

【分布區】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堅硬,可供建築用材;根蘖力強,為華北、西北綠化黃土丘陵及沙地的良好樹種。

(二)柳屬SalixL.

落葉喬木或灌木。枝圓柱形。冬芽隻具1個全緣的芽鱗,無頂芽。單葉,互生,稀對生,多為披針形,全緣或有鋸齒,羽狀脈,具短柄;托葉小或大,有鋸齒,常早落或在萌芽枝上宿存。花呈直立或下垂的葇荑花序,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也有在葉後開放的;每花生在一苞片的腋部,具1~2個蜜腺。雄花通常由兩個雄蕊組成,也有多數的。雌花有雌蕊1枚,由兩個心皮組成,花柱長短不一,先端兩裂。蒴果兩瓣裂;種子多而微小,由珠柄上生出極多的細白毛,包於種子外。

1.垂柳(圖43)【學名】Salixbabylonica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枝細長,下垂;小枝褐色,無毛,僅在幼嫩時稍被柔毛。

葉條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麵無毛;托葉披針形,隻見於嫩枝上。雄花序生於短枝頂,上生3~4片小形全緣的葉,花序軸具圖43?垂柳絨毛;苞片條狀披針形,光滑,隻沿邊緣有纖毛;雄蕊兩枚,花絲基部多少具柔毛,具兩個腺體。雌花序軸被短毛,苞片和子房光滑,花柱短,柱頭兩裂,具1個腺體。蒴果兩裂;成熟種子很小,外被白色柳絮。花期3~4月,果期4月。

5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主要用於綠化。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黃褐色,邊材黃白色,紋理直,輕軟而堅韌,可作礦柱、農具及民用建築用材,常作行道樹和風景樹;葉和皮可作醫藥上的解熱劑;樹皮含鞣質7.5%,可做栲膠原料。

【采收、加工】樹伐倒後立即剝皮,曬幹,置於通風幹燥處貯藏。將樹皮粉碎成1~3厘米碎快,浸提溫度以70~90℃為宜,溫度由低漸高,切勿猛火加溫以免破壞鞣質。

2.旱柳(圖44)【學名】SalixmatsudanaKoidz.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冠廣圓形。樹皮粗糙,深裂,暗灰黑色。小枝黃色或綠色,光滑;幼枝有毛。葉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明顯的細鋸齒,上麵綠色,下麵灰白色;托葉披針形,常早落。

雄花序軸具毛;苞片卵形,先端鈍,雄蕊兩枚,圖44?旱柳腺體兩個。蒴果兩瓣裂;種子極小,暗褐色,具極細的絲狀毛。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區】鄉土樹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常生於溝穀、河邊。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黃白色,韌性強,耐濕,可作家具、建築材料;花期長,是春季重要蜜源植物;樹皮含水分10.9%、可溶物12.96%、鞣質3.06%~7.49%、非鞣質5.47%、純度51.19%。

【采收、加工】樹伐倒後立即剝皮,曬幹,置於通風幹燥處貯藏。將樹皮粉碎成1~3厘米的碎快,浸提溫度以70~90℃為宜,溫度由低漸高,切勿猛火加溫,以免破壞鞣質。

3.龍爪柳(圖45)??

【學名】Salixmatsudanamatsudanatortuosa()var.f.Vilm.

Rehd.

【形態特征】本變種與正種旱柳的主要區別在於枝條卷曲地向上生長,極易區別。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主要用於綠化。

4.黃花柳(圖46)圖45?龍爪柳【別名】寬葉山柳【學名】SalixcapreaL.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暗灰色,有縱紋。小枝初有灰色短毛,後脫落無5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毛,褐色,有光澤。葉長橢圓形,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邊緣具不規則的鋸齒或近全緣,上麵深綠色,下麵灰白色。葉柄具柔毛。托葉斜腎形,具鋸齒。葇荑花序近無總梗,密生柔毛。雄花序具黃褐色毛;雄蕊兩枚,花藥黃色;苞片卵狀披針形。雌花序軸具柔毛;苞片披針形;子房密被柔毛,柱頭兩個。蒴果卵狀披針形,具灰色短柔毛。

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闊葉林內圖46?黃花柳均有分布,主要分布於靈丘甸山、太白維山、渾源恒山、陽高六棱山、廣靈白羊峪、天鎮南高崖。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穀中及山坡上。

【用途】木材色白,質輕軟,可作家具、薪炭材,也是蜜源植物。

5.小葉柳(圖47)【學名】SalixhypoleucaSeemeninBot.

【形態特征】灌木,高1~3.6米。枝暗棕色,無毛。葉橢圓形、披針形、橢圓狀長圓形、稀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漸狹,上麵深綠色,無毛或近無毛,下麵蒼白色,無毛,葉脈明顯突起,全緣;葉柄長3~9毫米。雄花序長2.5~4.5厘米,粗5~6毫米;雌花序長2.5~5圖47?小葉柳厘米,粗5~7毫米,密花,花序梗短;子房長卵圓形,花柱兩裂,柱頭短;苞片寬卵形,先端急尖,無毛,長為蒴果的1\/4;僅一腹腺。蒴果卵圓形,長約2.5毫米,近無柄。花期5月上旬,果期5月下旬~6月上旬。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山坡灌叢中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400~2?000米處的山坡林緣處及山溝灌叢中。

6.烏柳(圖48)【學名】SalixcheilophilaSchneid.inSarg.

【形態特征】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4米。枝初被絨毛或柔毛,後無毛,灰黑色或黑紅色。

芽具長柔毛。葉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具短硬尖,基部漸尖,稀鈍;雄花序密花;雄蕊兩枚,完全合生,花絲無毛;雌花序密花,花序軸具柔毛;子房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密被短毛,無柄,花柱短或無,柱頭小;苞片近圓形,長為子房的2\/3;腺體同雄花。

蒴果長3毫米。花期4~5月,果期5月。

5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750~2?100米處的河旁、溝邊、渠邊。

【用途】可用於護渠、護壩,枝條還可作編織材料。

二、胡桃科Juglandaceae常為落葉喬木,稀為灌木。葉常2~3枚重疊生於葉腋。葉互生,無托葉,奇數羽狀複葉,稀為偶數羽狀複葉。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下圖48?烏柳垂的葇荑花序,生於上年枝的葉腋或新枝基部;雄花生於不裂或分裂的苞片腋內,花被1~4裂或無花被,雄蕊3枚~多枚,花藥兩室,花絲短或無。雌花單生,葇荑花序或穗狀花序,生於新枝的頂端;雌花具不分裂或3裂的苞片,花被2~5裂,下位子房,雌蕊由2個心皮組成;柱頭兩裂、1室、一胚珠。果為核果或堅果。

種子無胚乳,子葉通常皺褶,多含油質。

(一)胡桃屬JuglansL.

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葉具芽磷,枝具片狀髓。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無托葉。

小葉常為5~9枚,對生,具疏細齒或全緣。雌雄同株。雄性葇荑花序具多數雄花,下垂;每花具一苞片和兩枚小苞片,分離,位於兩側;雄蕊4~40枚,著生於扁平而寬闊的花托上。

雌花無梗,苞片與兩枚小苞片愈合,呈一壺狀總苞貼生於子房,花後隨子房增大;花被片4個,高出於總苞,前後兩枚位於外方,兩側兩枚位於內方,下部聯合並貼生於子房;子房下位,由兩個心皮組成,花柱分成兩羽毛狀柱頭。果為大型核果(實為假核果,因肉質的外果皮是由苞片、小苞片形成的總苞及花被發育而成的),內果皮(核殼)硬骨質,核殼內呈不完全的2~4室。種子萌發時,子葉不出土。

1.胡桃(圖49)【別名】核桃【學名】Juglansregia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幼時平滑,灰綠色,老時灰白色,有淺縱裂。小枝無毛,具光澤,常被盾狀著生的腺體。奇數羽狀複葉,葉長22~40厘米;小葉常為5~9枚,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形,葉緣常圖49?胡桃為全緣,光滑。雄性葇荑花序,下垂。雄花的苞片、小苞片及花被片均被腺毛,雄蕊6~30枚。雌性穗狀花序,通常具1~3朵花。果序短,具1~3個果。

5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果實近於球狀,無毛,具兩條縱棱和不規則淺刻紋。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靈丘縣以南山區為主要分布區域。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質重堅韌,光滑美觀,不翹不裂,是很好的硬木材料;樹皮和外果皮可提取單寧,內果皮可製活性炭;核仁含脂肪60%~78%、蛋白質17%~27%,可生食,亦可榨油食用。

2.胡桃楸(圖50)【別名】核桃楸、疤楸【學名】JuglansmandshuricaMaxim.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冠扁圓形。樹皮灰色,具淺縱裂。幼枝被有短茸毛。奇數羽狀複葉,生於萌發條上者長可達80厘米,葉柄和葉軸被有短柔毛或星狀毛;小葉9~17枚,長橢圓形至橢圓形,葉緣具細鋸齒,幼時被短柔毛和星狀毛,上麵初被有稀疏短柔毛,後來除中脈外均無毛,下麵被短柔毛和星狀毛。雄性葇荑花序長9~27厘圖50?胡桃楸米,花序軸被短柔毛,腋生下垂,先葉開放。雄花的苞片頂端鈍,小苞片兩枚位於苞片基部;花被片1枚位於頂端而與苞片重疊,兩枚位於花的基部兩側;雄蕊常為12枚。雌性穗狀花序具4~10朵雌花,與葉同時開放。雌花的花被片為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被柔毛,柱頭鮮紅色。

果序具5~7個果實;果實卵狀或橢圓狀,頂端尖,密被腺質短柔毛;果核長卵形或長橢圓形,暗褐色,先端銳尖,表麵具8條縱棱,各棱間具不規則皺曲及凹穴,壁內具多數不規則的空隙,隔膜內亦具兩空隙。花期5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南山地區。

【生長環境】多生於土質肥厚、濕潤、排水良好的溝穀兩旁或山坡的闊葉林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用途同胡桃;種仁含油率為40%~63.14%,是北方嫁接胡桃的砧木。

三、樺木科Betulaceae落葉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葉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稀為全緣或淺裂。葉脈羽狀,側脈直達葉緣或在近緣處向上弓曲相互網結成閉鎖式。托葉分離,常早落。花單性,常雌雄同株,風媒。雄花序頂生或側生;雄花具苞鱗,具花被或無;雄蕊常為2~20枚,著生在苞鱗內;花絲短,花藥兩室,縱裂,花粉粒扁球形,常為3或4~5孔,稀為兩或8孔,外壁光滑。雌花序為球果狀、穗狀、總狀或頭狀,直立或下垂,具多數苞鱗,每苞鱗內有雌花2~3朵,每朵雌花下部又具1苞和1~2枚小苞片,無花被或具花被且與子房貼生;子房兩室或不完全兩室,每室具一倒生胚珠或兩個倒生胚珠,其中1個退化;花柱兩個,分離,宿存。果苞由雌花下部的苞片和小苞片在發育過程中逐漸以不同程度連合而成,木質、5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厚紙質或膜質。果為小堅果或堅果;胚直立,子葉平扁或肉質,無胚乳。

(一)樺木屬BetulaL.

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有白、灰、紅褐等色,常呈片狀或塊狀剝落。單葉互生,葉多為卵形,葉背麵通常具腺點,邊緣具重鋸齒,少為單鋸齒,葉脈羽狀,具葉柄,托葉分離、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單生或數個簇生,生於上一年生枝條的頂端或側生;苞鱗覆瓦狀排列,每個苞鱗內具兩枚小苞片和3朵雄花;花被膜質,基部連合;雄蕊通常兩枚。雌花序單生或2~5枚排成總狀,生於短枝的頂端,直立或下垂;苞鱗覆瓦狀排列,每個苞鱗內有3朵雌花,雌花無花被;子房扁平,兩室,每室有一倒生胚珠;花柱兩條,分離。果苞革質,鱗片狀,由3枚苞片愈合而成,具3裂片,內有3枚小堅果,成熟時與果同落。小堅果扁平,具或寬或窄的膜質翅。

種子單生,具膜質種皮。

1.紅樺(圖51)??

【別名】紙皮樺、樺樹【學名】BetulaalbosinensisBurk.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紅褐色或紫紅色,呈薄層狀剝落,紙質。枝條紅褐色,無毛。

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頂漸尖,基部圓形,葉緣具不規則的重鋸齒,齒間常角質化;上麵深綠色,下麵淡綠色,密生腺點,沿葉脈被白色長毛,側脈10~14對,脈腋間通常無毛;葉柄長5~15厘米。雄花序圓柱形,長3~8厘米。果序圓柱形,圖51?紅樺單生或2~4枚排成總狀;果苞長4~7毫米,中裂片披針形或長圓形;側裂片近圓形,長及中裂片的1\/3。小堅果卵圓形,長2~3毫米。花期5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甸山、維山、大窯溝,陽高六棱山,朔縣蓮花山,渾源,廣靈白羊峪,平魯,山陰,天鎮等山區。

【生長環境】生長於山地陰坡、半陰坡上。

【用途】木材堅硬,結構細致,花紋美觀,可做各種器具。

2.堅樺(圖52)【別名】杵榆【學名】BetulachinensisMaxim.

【形態特征】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皮暗灰色,縱裂或不開裂。枝灰褐色或紫紅色,具皮孔,小枝密被柔毛。葉卵形或寬卵形,頂端銳尖或鈍圓,基部常為圓形或寬楔形,葉緣具不規則的重鋸齒,上麵暗綠色,下麵淡綠色,沿脈被毛,無腺點;側脈8~10對,在下5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麵隆起;葉柄長3~8毫米。雄花序1.5~2.5厘米。果序近球形,單生,直立或下垂。

果苞長5~9毫米,中裂片披針形,比側裂片長1\/3~1\/2,邊緣具纖毛。小堅果倒卵形,邊緣具極窄的翅,果端被短柔毛。花期5月,果期6~9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甸山、維山、大窯溝,陽高六棱山,朔縣蓮花山,渾源,圖52?堅樺廣靈白羊峪,平魯,山陰,天鎮等山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常與山楊混生。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堅硬,可製作車軸、家具;樹皮含樺皮焦油C30H43(OH2)、高級脂肪酸、鞣質等。

【采收、加工】砍伐後,除去雜物與內皮,進行幹燥,切碎貯存備用。據東北林學院實驗證明,用硝酸氧化法提製樺皮漆,收量高。生產過程是:100份原料中,加入150份濃硝酸(50%以上),在90~95℃之間反應4小時,使其樹脂化,即得黃色易溶於酒精的樺皮漆。

3.黑樺(圖53)【別名】棘皮樺【學名】BetuladahuricaPal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黑褐色,龜裂。枝條紅褐色,光亮,無毛;小枝紅褐色,密生樹脂腺體。葉常為長卵形,間有寬卵形,菱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銳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葉緣具不整齊的銳尖圖53?黑樺重鋸齒;上麵深綠色,無毛;下麵密生腺點,沿脈疏被長柔毛,側脈6~8對;葉柄長5~15毫米,常密生長柔毛。果序單生,長圓柱形,直立或稍下垂;果苞長5~8毫米,中裂片長圓狀三角形;側裂片卵形,比中裂片寬,與之等長或稍短。小堅果寬橢圓形,兩麵無毛,膜質翅寬約為果的1\/2。花期4~5月,果熟期9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甸山、維山、大窯溝,陽高六棱山,朔縣蓮花山,渾源,廣靈白羊峪,平魯,山陰,天鎮等山區。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堅硬細致,心材紅褐色,邊材淡黃色,可做火車車廂、家具和建築用材;樹皮含鞣質5%~10%,可提製栲膠。

【采收、加工】結合伐木剝取樹皮,曬幹打捆或裝袋於通風幹燥處貯存。將樹皮切成1~3厘米小塊,進行浸提,浸提溫度以70~90℃為宜。

【其他】種子每千粒平均重0.8克,易於天然更新。

5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4.白樺(圖54)【別名】樺皮樹【學名】BetulaplatyphyllaSuk.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成層剝裂。

小枝暗灰色,無毛,具圓形皮孔和樹脂腺體。葉三角狀卵形,闊卵形或菱形,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稍微心形;葉緣具重鋸齒,有時具缺刻重鋸齒或單齒;上麵深綠色,側脈間具腺點,下麵淡綠色,密生腺點,側脈5~7對;葉柄長1~2.5厘米,無毛或具腺點。雄花序常成對頂生,幾乎無柄。果序單生於葉圖54?白樺腋,圓柱形,下垂;果苞長3~7毫米,中裂片三角形,側裂片半圓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3毫米,膜質翅較果長1\/3,較少與之等長或較果稍寬。花期4~5月,果期6~9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甸山、維山、大窯溝,陽高六棱山,朔縣蓮花山,渾源,廣靈白羊峪,平魯,山陰,天鎮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區。

【生長環境】生於幹燥的山坡上,成片生長,或與山楊混生。

【用途】木材質地細致、堅硬、富彈性,可製作家具或作為建築材料使用;樹皮可提煉樺油,還可編製日用器具。

(二)鵝耳櫪屬CarpinusL.

喬木或小喬木,稀灌木;樹皮平滑;芽頂端銳尖,具多數覆瓦狀排列之芽鱗。單葉互生,有葉柄;邊緣具規則或不規則的重鋸齒或單齒,葉脈羽狀,第三次脈與側脈垂直;托葉早落,稀宿存。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生於上一年的枝條上,春季開放;苞鱗覆瓦狀排列,每苞鱗內具1朵雄花,無小苞片;雄花無花被,插生於苞鱗的基部;花絲短,頂端分叉;花藥兩室,藥室分離,頂端有一簇毛;花粉粒赤道麵觀寬橢圓形或近圓形、極麵觀近圓形,具棱,通常具3~4孔,極少為2、5孔,外壁兩層,均不加厚,孔明顯突出;雌花序生於上部的枝頂或腋生於短枝上,單生,直立或下垂;苞鱗覆瓦狀排列,每苞鱗內具兩朵雌花;雌花基部具1枚苞片和兩枚小苞片,三者在發育過程中近愈合(果時擴大成葉狀,稱果苞),具花被;花被與子房貼生,頂端具不規則的淺裂;子房下位,不完全兩室,每室具兩枚倒生胚珠,但其中之一敗育;花柱兩個;果苞葉狀,3裂、2裂或不明顯2裂。小堅果寬卵圓形、三角狀卵圓形、長卵圓形或矩圓形,微扁,著生於果苞之基部,頂端具宿存花被,有數條肋;果皮堅硬,不開裂。種子1枚,子葉厚,肉質。

5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鵝耳櫪(圖55)【學名】CarpinusturczaninowiiHance.

【形態特征】喬木,高5~10米;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淺縱裂;枝細瘦,灰棕色,無毛;小枝被短柔毛。

葉卵形、寬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菱形,有時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3.5厘米;葉柄長4~10毫米,疏被短柔毛。果序長3~5厘米;序梗長10~15毫米,序梗、序軸均被短柔毛;果苞變異較大,半寬卵形、半卵形、半矩圓形至卵形,長6~20毫米,圖55?鵝耳櫪寬4~10毫米,疏被短柔毛,頂端鈍尖或漸尖。小堅果寬卵形,長約3毫米,無毛,有時頂端疏生長柔毛,無或有時上部疏生樹脂腺體。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三樓一帶。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500~2?000米處的山坡上或山穀林中,山頂及貧瘠山坡上亦能生長。

【用途】木材堅韌,可製作農具、家具、日用小器具等;種子含油,可供食用或工業用。

(三)榛屬CorylusL.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暗灰色。單葉,互生,葉緣具重鋸齒或淺裂。葉羽狀脈。托葉膜質,分離,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花序每2~3枚生於上一年生側枝的頂端,下垂;苞鱗覆瓦狀排列,每個苞鱗內具兩枚與苞鱗貼生的小苞片及1朵雄花;雄花無花被,雄蕊4~8枚,著生於苞鱗的中部,花粉粒通常具3孔,外壁在孔處不加厚,表麵具顆粒。雌花序為頭狀;每苞鱗內具兩朵對生的雌花,每朵雌花具1個苞片和兩個小苞片(在發育過程中苞片和小苞片不同程度愈合),具花被;花被頂端具4~8個不規則的小齒;子房下位,兩室,每室具一倒生胚珠;花柱兩個,柱頭鑽狀。果苞(總苞)葉狀或管狀,一部分種類果苞的裂片硬化呈針刺狀。堅果球形,大部或全部為果苞所包,外果皮木質或骨質;種子一枚,子葉肉質。

圖56榛1.榛(圖56)【別名】榛子【學名】CorylusheterophyllaFisch.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枝條暗灰色,無毛;小枝黃褐色,密被柔毛。托葉小,早落。

葉長圓形或寬倒卵形,長4~10厘米,寬2.5~10厘米,頂端近截形,中央具三角形突尖,葉緣具不規則的大小鋸齒或小裂片,上麵無毛,下麵沿脈具柔毛;側脈7~8圖56?榛5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對;葉柄長1~2厘米。雄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圓柱狀,長約4厘米;苞片紫褐色,倒卵形;雄蕊8枚。雌花無梗,2~6個簇生枝端;花柱絲狀,子房平滑無毛。堅果1~4個簇生,近球形,上部露出總苞(果苞)。總苞葉狀(鍾狀),密生刺狀腺體。堅果無毛或僅頂端疏被柔毛。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較肥沃的陽坡林間,主要分布區域有靈丘維山、渾源恒山、陽高六棱山、廣靈白羊峪、朔縣蓮花山。

【生長環境】生於闊葉林中,以及被破壞的林地上。

【用途及理化性質】果仁可食,可榨油;樹皮、葉和總苞可提取栲膠。

【采收、加工】果實多在8~9月成熟時采收,去其總苞,將其雜質簸揚幹淨即可備用。

如作榨油用,需先去硬殼,取其種仁,再進行加工。加工時常用壓榨法,經選種、炒料、碾料、上水燜料、蒸料、包餅及壓榨等工序,一般需複壓兩次。

【其他】榛萌蘖性極強,易於繁殖,可用無性或有性繁殖方法育苗。

2.毛榛(圖57)【別名】虎榛子、角榛【學名】CorylusmandshuricaMaxim.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樹皮暗灰色。圖57?毛榛枝條灰褐色,無毛;小枝黃褐色,被長柔毛。葉寬卵形、長圓形,長6~12厘米,寬4~9厘米,頂端驟尖或尾尖,基部心形,葉緣具不規則的粗鋸齒,中部以上具淺裂,上麵被疏毛,下麵被短毛,沿脈的毛較密,側脈約7對;葉柄長1~3厘米。雄花序2~4枚排成總狀;苞鱗被白色柔毛。果單生或2~6個簇生;果苞管狀,在堅果上部縊縮,較果長2~3倍,外麵密被黃色剛毛和白色的柔毛,上部淺裂。堅果近球形,頂端具小突尖,外麵密被白色絨毛。

花期5月,果熟期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較肥沃的陽坡林間,主要分布區域有靈丘維山、渾源恒山、陽高六棱山、廣靈白羊峪、朔縣蓮花山。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灌叢中或林下,常與榛混生。

【用途及理化成分】果仁可食、榨油;種子含澱粉20%左右,脂肪55.96%。據分析:果仁含油量63.8%,碘值107.9,皂化值192.3。脂肪酸組成(%):棕櫚酸2.6、硬脂酸1.1、油酸65.2、亞油酸31.1、亞麻酸微量。

【采收、加工】果實多在8~9月成熟時采收,去其總苞,將其雜質簸揚幹淨即可備用。

如作榨油用,需先去硬殼,取其種仁,再進行加工。加工時常用壓榨法,經選種、炒料、碾料、上水燜料、蒸料、包餅及壓榨等工序,一般需複壓兩次。

【其他】萌蘖性極強,易於繁殖,可用無性或有性繁殖方法育苗。

5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四)虎榛子屬OstryopsisDecne.

落葉灌木。多分枝,單葉互生,具短柄;葉脈羽狀,側脈伸達葉緣;葉緣具不規則的重鋸齒或淺裂。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呈葇荑花序狀,生於一年生的枝條上,頂生或側生;苞鱗呈覆瓦狀排列,每個苞鱗內具1朵雄花,無小苞片。雄花無花被,雄蕊4~8枚;花粉粒與榛屬(Corylus)同型。雌花序排成總狀;苞鱗成對生於花序軸上,膜質,每個苞鱗內具兩朵雌花;雌花的基部具有1個苞片或2個小苞片(結果時,發育成包被小堅果的果苞),具花被,膜質,與子房貼生;子房兩室,每室具一倒生胚珠,花柱2個。果苞囊狀,頂端3裂。

小堅果寬卵形,稍扁,完全為果苞所包被,外果皮木質。

1.虎榛子(圖58)【學名】OstryopsisdavidianaDecne.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樹皮淺灰色;枝條灰褐色,密生皮孔。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6.5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葉緣具不規則的重鋸齒和不明顯的淺裂片,上麵疏生短毛,下麵密生褐色小腺點,脈腋具簇生的髯毛,側脈7~9對。葉柄長3~12毫米,密被短柔毛。雄花序單生於小枝的葉腋,短圓柱形;苞鱗寬卵形,外麵疏被短柔毛。雌花序生於當年生枝的頂端,4~14朵密集成簇;花柱深紫色,兩裂,向外反曲;果苞厚紙質,下半部緊包果實,上半部延伸成管狀,外麵密被短柔毛,具條棱,成熟後一側開裂,頂端4淺裂。小堅果寬卵形或近球形,褐色,有光澤,具細肋。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山區普遍分布,圖58?虎榛子資源量大,常單種建群。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200~1?700米處的陰坡、半陰坡、半陽坡上及溝穀中。

【用途】樹皮和葉可提取栲膠;種子含油,可供食用和製肥皂;枝條可編農具,經久耐用。

四、殼鬥科Fagaceae落葉或常綠的喬木、灌木。單葉,互生,具羽狀脈,葉全緣或具缺刻;具托葉,早落。

花常為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為葇荑花序或頭狀;雄花的花被杯狀,4~6裂,稀有7~9裂;雄蕊4~7枚或8~14枚。雌花單生或數朵簇生,外包殼鬥(總苞),雌花的花被片4~6裂。

子房下位,由2~6個心皮組成;2~6個室,每室有兩個胚珠,但隻有1個胚珠發育。果為堅果,1~3個,稀有5個同生在1個殼鬥狀總苞內;堅果頂端具殘存花柱;殼鬥外的苞片呈鱗片狀粗糙突起,針刺狀或披針形、螺旋狀或輪狀排列;種子無胚乳。

6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一)栗屬CastaneaMill.

落葉喬木。樹皮具溝。幼枝被灰褐色毛,無頂芽。單葉,互生,葉緣具鋸齒;托葉早落。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呈穗狀葇荑花序,雄花的花被6裂,雄蕊10~20枚。雌花生於雄花序的基部,常3朵花生於具刺狀的總苞內,花被片6個;子房下位,6室,每室兩胚珠,但常僅1個發育。堅果大,褐色,常為1~3個,少為5~7個,包藏在1個帶刺的殼鬥內,成熟時殼鬥裂成3~4瓣。

1.栗(圖59)【別名】板栗【學名】CastaneamollissimaB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灰色,具深溝。小枝具毛。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緣具刺芒狀鋸齒;上麵深綠色,具光澤;圖59?栗下麵具灰白色毛,有時近光滑。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直的穗狀葇荑花序,雄花花被常6裂,雄蕊10~20枚。雌花生於雄花序的基部,常3朵集生,外包總苞;苞片針刺狀,具星狀柔毛。堅果2~3個,生於總苞(殼鬥)內,成熟時總苞4裂,直徑2~4.5厘米;堅果褐色,頂端常具短柔毛。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區】靈丘縣南山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沙質土壤的山坡上或穀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種子可食;木材堅硬,可供建築用材;殼鬥和樹皮含鞣質;花、殼鬥、樹皮和根均可入藥,有消腫解毒的功能;種子含水46.6%,蛋白質4.8%,脂肪1.5%,澱粉56%~72%。每百克板栗種子含鈣15毫克,磷91毫克,鐵1.7毫克。

【采收、加工】果實9月下旬至10月采收,去總苞、曬幹,置通風幹燥處貯藏。加工:糖水罐頭:150℃爆裂去殼,80~90℃燙水去內皮;板栗泥罐頭:預煮、磨漿、配料、濃縮;粟蓉餅。

(二)櫟屬QuercusL.

落葉或常綠喬木,稀為灌木。樹皮鱗片狀或深裂。具頂芽,芽鱗數片,覆瓦狀排列。單葉,互生,葉緣具鋸齒、刺狀鋸齒或波狀齒,少有裂的。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下垂的葇荑花序,雄花的花被4~7裂;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有時較多。雌蕊常單生,也有數個集生於幼枝上,雌花的花被片常5~8裂,柱頭3裂。成熟時殼鬥為杯狀、碗狀、碟狀;苞片呈鱗片狀、披針形、錐形,覆瓦狀排列,緊貼、開展或反曲。堅果單生,不發育的胚珠位於種仁的基部的外側,堅果被殼鬥包住一半或2\/3。

6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槲樹(圖60)【別名】波羅櫟【學名】QuercusdentataThunb.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暗灰色,粗糙,具深溝。小枝粗壯,具灰黃色的星狀毛。葉近無柄,廣倒卵形,長10~20厘米,寬6~13厘米,頂端鈍;基部楔形,有時耳形;葉緣具波狀齒4~10對,側脈4~10對;兩麵初具灰褐色星狀毛,後被具薄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呈葇荑花序下垂,生於圖60?槲樹新枝的基部;雄花的花被常7~8裂,雄蕊8~10枚。雌花數朵生於枝梢。堅果卵圓形。殼鬥杯狀,包堅果1\/2以上;苞片披針形,紅褐色,向外反曲。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渾源恒山、翠屏山、龍山,靈丘維山、甸山等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多生於山地陽坡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堅硬,可作建築材料;葉可飼養柞蠶;果實含澱粉,可作為釀酒原料。種子含澱粉50%~60%。樹皮含鞣質9.31%~14.44%。葉含鞣質5.6%~8.3%。

【采收、加工】果實成熟後連殼鬥采下,曬幹後除去殼鬥和種殼,將種子存幹燥處。

2.蒙古櫟(圖61)【別名】蒙櫟【學名】QuercusmongolicaFisch.exLedeb.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深縱裂。葉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7~17厘米,寬4~10厘米,頂端鈍圓或急尖,基部耳形,葉緣具8~9對波狀鈍鋸齒,幼葉葉脈具毛,側脈7~11對,葉柄短。雄花序腋生於新枝上;雄花的花被7~9裂,線形或三角狀線形;雄蕊8枚。雌花1~3枚,生於枝梢;雌花的花被6裂,半圓形。殼鬥杯形,包堅果的1\/3~1\/2,直徑1.5~2厘米,高0.8~1.5厘米;苞片覆瓦狀排列,背麵具瘤狀突起。果實卵圓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主要分布於靈丘縣南山、陽高六棱山、廣靈白羊峪、渾源恒山、朔州市蓮花山。

【生長環境】生於向陽幹燥的山坡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種子可釀酒,木材可作建築用材;種子含澱粉55.79%。樹皮含鞣質6.70%,殼鬥含鞣質16.73%。

圖61?蒙古櫟【采收、加工】10月間果實成熟時連殼6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鬥采下,曬幹後除去殼鬥和種殼,將種仁曬幹置幹燥通風處備用。樹皮結合伐木剝取,亦可在秋冬季鏟取樹皮表麵老皮。樹葉在7~8月間采收,風幹後貯藏備用。提取鞣質方法:浸提前,殼鬥粉碎到1厘米左右,樹皮切成1~2厘米小塊,樹葉揉碎成2~3厘米小片。浸提溫度,殼鬥和樹皮70~90℃,樹葉65~75℃。

3.遼東櫟(圖62)【學名】QuercuswutaishanicaMayr.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暗灰色,深縱裂。

幼枝無毛,灰綠色。葉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7厘米,寬2.5~10厘米,頂端圓鈍,基部耳形或圓形,葉緣具5~7對波狀圓齒,幼時沿葉脈有毛,側脈5~7對;葉柄短。殼鬥杯狀,包堅果圖62?遼東櫟的1\/3,直徑1.2~1.5厘米,高約8毫米;苞片扁平,無瘤狀突起;堅果長卵形,直徑1~1.3厘米,高1.5~1.9厘米;果臍略突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山區海拔1?000~1?600米處的陽坡、半陽坡或半陰坡上。

【生長環境】生於土壤較肥沃的山坡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種子含澱粉,可釀酒;木材可作建築用材;種子含澱粉62.88%,鞣質14.5%,蛋白質6.06%,脂肪3.59%,纖維素4.58%,灰分2.84%。

【采收、加工】10月間果實成熟時連殼鬥采下,曬幹後除去殼鬥和種殼。將種仁曬幹置幹燥通風處備用。樹皮結合伐木剝取,亦可在秋冬季鏟取樹皮表麵老皮。樹葉在7~8月間采收,風幹後貯藏備用。提取鞣質方法:浸提前,殼鬥粉碎到1厘米左右,樹皮切成1~2厘米小塊,樹葉揉碎成2~3厘米小片。浸提溫度,殼鬥和樹皮70~90℃,樹葉65~75℃。

五、榆科Ulmaceae喬木,少為灌木,落葉或常綠。芽具覆瓦狀鱗片。單葉,互生,羽狀脈或三出脈,葉基常偏斜,葉緣具鋸齒,稀有全緣;托葉早落。花小,單生或簇生,或排列呈聚傘花序。

花兩性、單性或雜性,雌雄同株。花被裂片常為4~5個,稀有3、9個,宿存。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且對生,稀為其兩倍。子房上位,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1室,內具一倒生或半倒生胚珠,花柱兩個。果為翅果、核果或小堅果;種子通常無胚乳,胚直立或彎曲,子葉扁平。

(一)樸屬CeltisL.

喬木或灌木。樹皮平滑或具瘤狀突起。單葉,互生,葉緣具鋸齒或全緣,基部具3條主脈,側脈的頂端達葉緣。花雜性,雌雄同株,與葉同時開放。雄花簇生於新枝的基部,呈聚傘6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花序或束狀的聚傘花序。兩性花或雌花單生於枝條上部的葉腋,或數朵簇生;花被片4~6個,離生或僅基部稍結合。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且對生,花藥卵形。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子房卵形,花柱分叉且向外反曲;1室,內具1個斜生的胚珠。核果近球形,上具殘留的花柱,外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種子具膜質種皮,胚彎曲。

1.黑彈樹(圖63)【別名】小葉樸【學名】CeltisbungeanaB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淺灰色,平滑。一年生枝條褐色,無毛,具光澤。葉為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1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圓形;葉緣隻有中部以上具鋸齒,有時近全緣;兩麵無毛,或脈腋間具柔毛;葉柄長5~10毫米。果實單生葉腋,近球形,直徑4~7毫米,紫黑色;果柄較葉柄長,長達1.2~1.8厘米;果核白色,光滑。花期4月,果期9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縣南山區的村莊周圍。

【生長環境】多生於陽坡或平地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白色,紋理致密,是優良的建築用材;樹皮纖維可代麻用,或作造紙原料,也可入藥,對治療支氣管炎和慢性氣管炎有一定效能。山東省資料顯示:枝條含純纖維31.6%;陝西省資料顯示:纖維平均長28.36毫米,寬73.20微米,平均單纖維強力34.00克。

【采收、加工】宜在夏季砍割枝條,趁鮮剝皮,圖63?黑彈樹分別老嫩捆成很鬆的小把。將捆好的樹皮放入水中浸泡10~15天,待膠質脫完後,取出放入清潔水中搓洗,去掉粗皮和雜質,即成半脫膠成品。如製人造棉,可用堿煮法。

(二)刺榆屬HemipteleaPlanch.

落葉小喬木。小枝具刺。單葉,互生,橢圓形或長圓形,羽狀脈,葉緣具單鋸齒,葉柄短,托葉早落。花雜性,具短柄,1~4朵簇生幼枝葉腋。花被裂片4~5個,宿存。雄蕊通常4枚,稀有5枚。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1室,內具1枚生胚珠。果實為偏斜的小堅果,上部具有雞冠狀的刺;胚彎曲,子葉寬。

1.刺榆(圖64)【別名】樞【學名】Hemipteleadavidii()Hance.Planch.

【形態特征】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狀。樹皮灰色。小枝通常具有5枚堅硬的枝刺,長1.5~106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厘米。葉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6.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帶心形,葉緣具有整齊的粗鋸齒,側脈8~15對;兩麵光滑。

葉柄長1.5~5毫米。花和葉同時開放,1~4朵簇生當年生枝的葉腋。花被裂片4~5個,雄蕊常為4枚;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1室,內具1個倒生胚珠。果實扁平,圓形,長5~7毫米,基部具有宿存的花被(萼片)片,頂部具有雞冠狀的狹翅。花期4~5月,果期9月。

【分布區】靈丘縣南山有零星分布。圖64?刺榆【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路旁、村邊地頭處。

【用途】木材淡褐色,堅硬而細致,可供製作農具及器具;樹皮纖維可作人造棉、繩索、麻袋的原料;嫩葉可作飲料;因樹枝有棘刺,生長頗速,常呈灌木狀,故也是作綠籬用的樹種;種子可榨油。

(三)青檀屬PteroceltisMaxim.

落葉喬木。樹皮灰色。單葉,互生,葉基具3條主脈,葉緣具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生於當年生枝的葉腋。雄花簇生,花被片5個,雄蕊5枚,花絲伸出,花藥頂端具毛。

雌花單生於葉腋,花被片4個,裂片披針形;子房微扁,由兩個心皮組成;花柱兩個,開展。翅果扁圓形,種子周圍均具膜質的翅,通常上下兩端均具凹陷;胚彎曲。

1.青檀(圖65)【別名】翼樸【學名】PteroceltistatarinowiiMaxim.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呈不規則長片狀剝落,極為顯著。小枝暗褐色,細長,無毛。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5~9厘米,寬圖65?青檀2~4厘米,先端為長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緣具不規則的單鋸齒,近基部全緣,基部具3條主脈,上麵無毛或具短硬毛,下麵脈腋間常有簇生的毛;葉柄長6~15毫米,無毛。

花單性,雌雄同株,生於當年生枝的葉腋。雄花花被片5個,雄蕊與花被片同數,花藥頂端具毛。雌花單生,由兩個心皮組成,花被片4個,子房稍扁。翅果扁圓形,種子周圍均具膜質的翅,翅果的上下兩端均具凹陷,頂端更為明顯。花期5月,果期6~7月。

【分布區】集中分布於靈丘縣牛幫口青檀保護區。

【生長環境】多生於石灰岩質山坡上。

6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用途】木材堅硬,紋理致密,可作家具和建築用材;樹皮可製宣紙。

(四)榆屬UImusL.

落葉喬木或灌木,稀為半常綠。單葉,互生,羽狀葉脈,直達葉緣,葉緣有單鋸齒或重鋸齒,葉柄較短。托葉披針形或卵形,早落。花為聚傘花序,短總狀或集生成簇,常為早春先葉開放,少為開於秋季,生於當年生枝的葉腋。花兩性,花被裂片4~9個;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著生於子房的基部;花藥長橢圓形;子房扁平,花柱2個。翅果扁平,圓形或卵形,頂端通常有缺口;胚珠半倒生。翅果中央有種子,周圍均具膜質翅;胚直立,子葉扁平或稍凸起。

1.大果榆(圖66)【別名】山榆【學名】UImusmacrocarpaHance.

【形態特征】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淺裂。枝具木栓質翅。葉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4~9厘米,寬2~5厘米,先端常突尖,葉基常偏斜,葉緣常具粗糙的重鋸齒,側脈8~16對,葉上麵粗圖66?大果榆糙,下麵(背麵)被毛;葉柄長2~6毫米,被短柔毛。花先葉開放,簇生於上一年生枝的葉腋。翅果寬倒卵形,長2.5~3.5厘米,被短柔毛,先端具凹陷。種子位於翅的中央,周圍均具膜質翅。花期4月,果期5~6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山區有分布,主要分布地區有恒山、翠屏山、龍山、三條嶺、千佛嶺及靈丘對子山、黨峪、狼虎背。

【生長環境】生於陽坡上及岩石縫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果實可食;木材堅韌,可製作車輛和各種農具;枝條可編筐;其種子油可製肥皂,也可食用。北京植物研究所自北京采樣分析顯示:翅果含油39.1%;黑龍江資料顯示:莖皮含水1.59%,1%氫氧化鈉抽出物23.53%,纖維素54.85%。

【采收、加工】通常於8~9月間割下枝條(較老枝條),當即剝皮,春季采集亦可。將剝下的皮浸入水中泡7~10天,當纖維分離時,取出用清水洗淨,再用力揉搓成柔軟的黃白色初製品,可代麻用。用堿煮法可造人造棉,用壓榨法可榨油。

【其他】種子繁殖。

2.榆樹(圖67)【別名】家榆、榆【學名】UImuspumila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暗灰色,粗糙,縱裂。小枝黃褐色,常被短柔毛。葉橢6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9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兩邊近對稱,葉緣多為單鋸齒,側脈9~16對;脈腋常簇生毛;葉柄長2~8毫米,被毛。花先葉開放,多數為簇生的聚傘花序,生於上一年生枝條的葉腋。花被片4~5個,雄蕊4~5枚,花藥紫色,伸出花被外。翅果倒卵形,先端具凹陷,種子位於翅果的中央,周圍均具膜質翅。花期3月,果期4~5月。圖67?榆樹【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山區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村莊、院落、道路旁,以及溝邊、穀底。

【生長環境】多生於平原或丘陵地帶。

【用途及理化成分】木材堅硬,可作建築用材;樹皮纖維柔軟,可代麻用;嫩果可炒食或與麵一起蒸食;果實、樹皮和葉均可入藥,有安神的功能;種子可榨油,含油量為18.1%。莖皮含纖維素16.14%。據相關資料顯示:同屬植物樹皮含樹膠約13%。果實每100克含水分82克,蛋白質3.8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8.5克和纖維素等。榆葉每100克含水79克,蛋白質6克,碳水化合物9克,脂肪0.6克等。

【采收、加工】將莖剝皮、根剝皮,曬幹,將幹燥的樹皮切成小段,碾碎,篩取榆皮麵。

3.旱榆(圖68)【別名】灰榆【學名】UImusglaucescensFranch.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8米,樹皮淺縱裂;幼枝多少被毛,當年生枝無毛或有毛,去年生枝淡灰黃色、淡黃灰色或黃褐色,小枝無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層;葉卵形、菱狀卵形、橢圓形、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5厘米;翅果橢圓形或寬橢圓形,稀倒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麵有圖68?旱榆毛外,餘處無毛,果翅較厚,果核部分較兩側之翅內寬,位於翅果中上部,上端接近或微接近缺口,宿存花被鍾形,無毛,上端4個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長2~4毫米,密被短毛。花果期3~5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山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500~2?000米處的山地上。

【用途】木材堅實、耐用,可作為器具、農具、家具等用材。

6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4.歐洲白榆(圖69)【學名】UImuslaevisPal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淡褐灰色,幼時平滑,後呈鱗狀,老則不規則縱裂;當年生枝被毛或幾無毛;冬芽紡錘形。

葉倒卵狀寬橢圓形或橢圓形,通常長8~15厘米,中上部較寬,先端凸尖;花常自花芽抽出,稀由混合芽抽出,20餘花至30餘花排成密集的短聚傘花序,花梗纖細,不等長,長6~20毫米,花被上部6~9個淺裂,裂片不等長。翅果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約15毫米,邊緣具睫毛,兩麵無毛,頂端缺口常微封閉,果核部分位於翅果近中部,上端微接近缺口,果梗長1~3厘米。

花果期4~5月。

【分布區】引進種,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圖69?歐洲白榆【生長環境】生於土壤深厚、濕潤、疏鬆的沙壤土或壤土上,在嚴寒、高溫或幹旱的條件下也能旺盛生長。

【用途及理化成分】可供建築、農具、車輛、家具用材;翅果可榨油;枝、葉、樹皮內含單寧,味澀苦,很少危害牲畜,是造林和營造防護林較理想的樹種,也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

六、桑科Moraceae落葉或常綠的喬木或灌木,有時為藤本或直立草本。多數屬具有乳汁。葉常為互生,少為對生,單葉或複葉,全緣或有鋸齒和不同程度的裂;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常集成葇荑花序、頭狀花序、聚傘花序、圓錐花序或隱頭花序。花小,整齊。雄花被片通常為4個,離生或基部稍連合。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且對生;花藥兩室,縱裂。雌花被片4個,基部稍連合,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花柱明顯或不明顯,柱頭1或2個,子房通常為上位,1室、一胚珠。果實為瘦果或核果;種子具胚乳,胚常為彎曲。

(一)大麻屬CannabisL.

一年生直立草本。莖皮纖維發達強韌。葉互生,或下部為對生;掌狀全裂,裂片3~11個,披針形。常為雌雄異株,稀有同株。雄花為圓錐花序,花被片5個,離生;雄蕊5枚,下垂。

雌花叢生葉腋,成短球形或穗狀花序,每朵花具1卵形苞片;花被退化,膜質,緊包子房;柱頭兩個,早落。瘦果稍扁,位於宿存的苞片內。

1.大麻(圖70)【別名】線麻【學名】CannabissativaL.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具特殊氣味。莖灰綠色,具縱溝,密生柔毛。葉互生或下部的葉為對生;掌狀全裂,裂片3~9個,披針形,長7~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6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葉緣具鋸齒;上麵深綠色,被短柔毛;下麵淡綠色,被長毛;葉柄長4~13厘米,被糙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圓錐形,花被片5個,卵形,雄蕊5枚。雌花序短,腋生,球形或穗狀;每苞片內生1朵雌花;花被退化,膜質,緊包子房;子房為球形,柱頭兩個。瘦果扁卵形,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兩麵凸,質硬,灰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種植,其中靈丘南山地區為主要種植區。

【用途及理化成分】為重要的纖維植物之一,纖維細,強韌,可製繩索和麻袋;種子含油量為30.3%,榨油可供工業用,但有毒不可食用,吃後則頭痛,嚴重的可使人昏迷致死。據分析:種子含油量31.6%,碘值157.0,皂化值198.1。圖70?大麻脂肪酸組成: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十六碳烯酸微量、未堅定酸。炒製後的種種子可食用。

【采收、加工】果實成熟後,摘取果序曬幹,打落果實,除去雜質。常用壓榨法榨油。

(二)葎草屬Humulu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蔓生纏繞,具倒鉤刺。單葉,對生,具柄,掌狀,3~7裂或不裂。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呈圓錐花序,花被片5個,雄蕊5枚。雌花呈近圓形的穗狀花序,苞片為卵狀披針形,宿存,每個苞片內具兩朵雌花;花被片退化為一全緣的膜質片,緊包子房;柱頭兩個,線形。瘦果稍扁,包藏在宿存的苞片內。

1.葎草(圖71)【別名】拉拉藤【學名】Humulusscandens()Lour.Merr.

【形態特征】一年生纏繞草本。莖和葉柄密生倒鉤刺。葉掌狀,5~7深裂,葉緣具粗鋸齒,兩麵具有粗糙的毛,下麵有稀疏的黃色小腺點;葉柄長5~20厘米。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被片5個;雄蕊5枚,比花被片短。雌花近球形,腋生,直徑約1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具白刺毛和黃色小腺點,每苞片內生有兩朵雌花;花被片退化為全緣的膜質片,緊包子房;柱頭兩個,紅褐色。瘦果扁球形,黃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圖71?葎草6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生長環境】生於溝邊、路旁和荒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莖皮纖維可作造紙原料;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種子榨油可供工業用;莖皮含纖維素約34.55%,果穗含葎草酮或蛇麻酮,全草含膽堿、天門冬素等(山東)。據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分析發現:葎草含全纖維素43.64%。

【采收、加工】8~9月份,割取全草,曬幹後,用棒捶打,即脫皮成麻。每15~20千克打成捆,置通風處,但需保持少量水分,以免麻質脆硬。搓繩或製麻袋均應摻入少量其他韌性較強的麻類;製人造棉可用堿煮法。

2.啤酒花(圖72)【別名】忽布【學名】HumuluslupulusL.

【形態特征】多年生纏繞草本。莖枝和葉柄密生柔毛。具鉤刺。葉對生,卵形,3~5裂,基部心形,先端尖或急尖,葉緣具鋸齒,上麵密生小刺毛,下麵具疏毛和黃色小腺點;葉柄長不超過葉片。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雄花序呈圓錐狀,花黃綠色,花被片5個,雄蕊5枚;每苞片內生兩朵雌花,苞片覆瓦狀排列呈短穗狀。

圖72?啤酒花雌花無花被,柱頭兩裂;花後宿存的膜質苞片向一側增大,上有黃色腺點,內包扁球形瘦果一兩個。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區】靈丘、渾源曾引種栽培,現逸為野生。

【生長環境】生長適溫14~25℃,要求無霜期120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需1?700~2?600小時。

【用途及理化成分】果穗含香蛇麻腺,具特殊的芳香和苦味,為製啤酒的芳香原料和苦味劑;雌花可藥用,具有鎮靜、健胃、利尿的功能。

(三)桑屬MorusLinn.

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常為灰褐色,淺裂。單葉,互生,葉緣具鋸齒,但也有具各種裂的,基部常有脈3~5條;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和葉同時開放,雌雄異株,稀為同株。

雄花和雌花均呈腋生的葇荑花序。雄花的花被片4個,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雌花的花被片4個,兩個心皮,1室,花柱明顯或不明顯,柱頭兩裂。瘦果被包於肉質化的花被內,集成長圓形的聚花果,白色、紫色或黑紫色,俗稱桑葚。

1.蒙桑(圖73)【別名】刺葉桑、岩桑【學名】MorusmongolicaSchneid.

【形態特征】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光滑,縱裂。單葉,互生,卵形或橢7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圓狀卵形,長8~18厘米,寬4~8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心形,不裂或3~5裂,葉緣具粗鋸齒,齒端具刺芒狀尖,兩麵無毛或稍有細毛;葉柄長3~6厘米,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3厘米,雌花序長1.5厘米。

雄花被片4個,暗黃色,雄蕊4枚。雌花被片4個,雌蕊由兩心皮合生,花柱明顯,柱頭兩裂。聚花果圓柱形,紅色或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圖73?蒙桑【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山區有零星分布,以靈丘南山區為多。

【生長環境】生於向陽山坡。

【用途】莖皮纖維可造高級紙;根皮可入藥,具有消炎、利尿的功能;成熟的聚花果可食,也可釀酒。

2.山桑(圖74)【學名】Morusmongolica.diabolicaSchneidvarKoidz.

【形態特征】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縱裂;小枝暗紅色,老枝灰黑色;冬芽卵圓形,灰褐色。葉長橢圓狀卵形,長8~15厘米,寬5~8圖74?山桑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心形,邊緣具三角形單鋸齒,稀為重鋸齒,齒尖有長刺芒,兩麵無毛;葉柄長2.5~3.5厘米。雄花序長3厘米,雄花花被暗黃色,外麵及邊緣被長柔毛,花藥兩室,縱裂;雌花序短圓柱狀,長1~1.5厘米,總花梗纖細,長1~1.5厘米。雌花花被片外麵上部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花柱長,柱頭兩裂,內麵密生乳頭狀突起。聚花果長1.5厘米,成熟時紅色至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800~1?500米處的山地林中。

【用途】韌皮纖維係高級造紙原料,脫膠後可作紡織原料;根皮可入藥。

3.雞桑(圖75)【別名】小葉桑【學名】MorusaustralisPoir.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被疏毛。單葉,互生。葉卵圓形,長6~17厘米,圖75?雞桑7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寬4~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心形;葉緣具鈍或銳的鋸齒,有時具3~5裂;上麵粗糙,有時具短的毛;下麵疏生短柔毛;無腋生的簇毛;葉柄長1.5~3.5厘米;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長1.5~3厘米,雌花序長1厘米。雄花的花被片4個,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中央具退化的雌蕊。雌花的花被片4個,雌蕊由兩心皮合生;柱頭兩裂,與花柱等長,宿存。聚花果長1~1.5厘米,成熟時為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常生於海拔500~1?000米處的石灰岩山地上、林緣處及荒地中。

【用途】樹皮纖維為優質的造紙原料;成熟的聚花果可食,也可釀酒。

4.桑(圖76)【別名】白桑、家桑【學名】MorusalbaL.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淺縱裂。幼枝光滑或有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寬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近心形,葉緣具鋸齒,有時成不規則的分裂,上麵近光滑,下麵脈有疏毛,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長1.5~3.5厘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雌、雄花均呈葇荑花序,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長1~2.5厘米,雌花序長0.5~1.2厘米。

雄花花被片4個,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中央具圖76?桑不育雌蕊。雌花花被片4個,結果時肉質化,常無花柱;柱頭兩裂,宿存。聚花果(桑葚),長1~2.5厘米,成熟時為黑紫色或白色。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地區均有分布,靈丘上寨有人工栽培。

【用途】葉可飼蠶;木材堅實、細密,可做各種農具;莖皮纖維為優良的造紙和紡織的原料;根、皮、葉和桑葚均可入藥,有利尿鎮咳的作用;成熟的聚花果也可生食,食用部分主要是肉質化的花被(萼片)。

七、蕁麻科Urticaceae草本或灌木,稀為喬木。常具蜇毛。莖具較長的韌皮纖維。單葉,互生或對生;常具托葉,早落。花小,單性,稀為兩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常為聚傘花序或穗狀花序、圓錐花序或簇生。

雄花,花萼2~5裂,無花瓣;雄蕊與萼片裂片同數且對生;花藥兩室,縱裂,常具退化子房。

雌花,花萼2~5裂,結果時常增大,退化雄蕊鱗片狀或不存在。子房和萼裂片分離或合生,柱頭形狀多樣,1室,具1個基生的直立胚珠。果為瘦果或核果,種子具胚乳。

7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一)蕁麻屬Urtica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蜇毛。單葉,對生,具柄;葉緣具牙齒狀或整齊鋸齒,具3~5條脈;托葉離生或合生。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呈聚傘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具苞片。

雄花被片4裂,常不相等,雄蕊與裂片同數。雌花被片4個,全裂,各裂片大小不同;子房上位,柱頭筆狀,1室,一個胚珠。瘦果扁平,卵形或長橢圓形,包於花後增大的內側花被片內。

1.麻葉蕁麻(圖77)【別名】火麻【學名】Urticacannabin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棱,具蜇毛和緊貼的短毛。葉對生;托葉離生,寬線形;葉柄長2~8厘米。葉掌狀全裂,中央裂片呈缺刻狀深裂,小裂片邊緣具圖77?麻葉蕁麻缺刻狀鋸齒。雌雄同株或異株,花序長12厘米。

同株者,雄花序位於下方;雄花的花被片4深裂;雄蕊4枚,與花被裂片對生;雌花被片4,花後增大,包著瘦果。瘦果橢圓狀卵形,稍扁,長約2毫米,表麵多少具褐點。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其中渾源恒山,靈丘黨峪、甸山腳下為最多。

【生長環境】生於沙坡地上及道路兩旁。

【用途】莖的韌皮纖維,可用於紡織工業;全草入藥,能祛風濕。

2.狹葉蕁麻(圖78)【別名】蜇麻子【學名】UrticaangustifoliaFisch.exHorne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具蜇毛。

單葉,對生;葉柄長8~17毫米;托葉線形,離生。

葉為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葉緣具粗鋸齒,具3條主脈。雌雄異株。花序呈狹長的圓錐狀,分歧,具伏毛圖78?狹葉蕁麻和蜇毛,花集生成簇,苞片膜質。雄花花被4個,深裂;雄蕊4枚,與花被裂片對生。雌花花被4個,子房長圓形,柱頭畫筆狀頭形;兩枚背生的花被片花後增大,包著瘦果;瘦果卵形,長約1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道旁及水邊。

【用途及理化成分】莖的韌皮纖維可作紡織和造紙原料;全草入藥,有催吐、瀉下、解7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毒的功能;莖皮含全纖維約70.99%,出麻率55.82%。纖維長5~55毫米,寬20~70微米,白色,柔軟、有光澤,強力38.52克。

【采收、加工】9月份為采割期,用刀割下全株,捆成小捆,置水中浸泡發酵,經10天左右即可取出剝皮,曬幹後紮成把,即成成品麻。如秋季不割至次年春,經風吹雨浸,割下後直接剝麻亦可。按照需要打捆,放於幹燥通風處保管,嚴防水濕以免變質。剝下之皮置入水中浸泡10~15日,撈起捶洗成麻。

八、檀香科Santalaceae多年生草本、喬木或灌木。單葉,對生或互生,有時退化成鱗片狀,柄極短,全緣,無托葉。

花兩性或單性。花小,輻射對稱,單生或集成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通常具苞片及小苞片;花被1輪,呈花萼狀或花冠狀,常肉質,基部常呈管狀,先端呈3~5齒裂或3~8全裂。雄蕊生於花被裂片基部,與花被裂片同數且對生;花藥2室,縱裂;子房下位或半下位,少為上位,包於花盤內;1室,內有胚珠1~3個,稀有4~5個;花柱通常短於花被裂片,柱頭不裂或3~6裂。果為核果或堅果;種子近於球形,胚直,含豐富的胚乳。

(一)百蕊草屬ThesiumL.

半寄生性的多年生草本,稀為一年生草本和灌木狀。葉狹披針形,1~3條脈。花兩性,小型,無柄或具短柄,綠色或黃色,單生於葉腋或為二歧聚傘花序。苞片葉狀,生於花下,小苞片兩個,有時無。花被與子房相貼,形呈鍾狀,上端5裂,稀有4裂,花盤不明顯。

雄蕊4~5枚,著生花被裂片基部且對生,花藥縱裂。子房下位,柱頭頭狀,有時3裂;胚珠2~3個,倒生於1個多曲折的中軸胎座上。果為小堅果,包於花被內,球形或橢圓形,表麵光滑,或具縱棱和網狀皺棱。

1.百蕊草(圖79)【學名】ThesiumchinenseTurcz.

【形態特征】多年生的半寄生草本。株高15~40厘米,無毛。葉狹披針形,互生,近無柄,長1~5厘米,寬1~2毫米,全緣,具1條明顯的葉脈。花單生於葉腋,兩性,綠白色,花柄極短。苞片1個,與葉同形,稍小,通常比花長2~4倍;小苞片2個,線形,長2~6毫米。花被下部合為鍾狀;上端5裂,稍向內曲。雄蕊5枚,著生花被裂片的內側,與花被裂片對生。子房下位;花柱短,不超出雄蕊。堅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2毫米,表麵具網狀皺棱,先端具宿存花被。花期4~6月,果期5~8月。

圖79?百蕊草【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7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生長環境】生於草地、沙地邊,寄生於其他植物根上。

【用途】全草入藥,有補虛、益腎、解毒、利尿等功能。

九、桑寄生科Loranthaceae常綠或落葉寄生灌木,少為草本。常以寄生根寄生於其他植物體上(樺樹、楊樹、櫟樹、榆樹等)。葉對生,少為互生或輪生,全緣,無托葉。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有時為兩性,多為輻射對稱,常集成總狀花序、穗狀花序、頭狀花序或聚傘花序,少數為單生,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被片3~8個,有時可分萼片和花瓣。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對生,生於花被基部或花被上。子房下位,1室,1個胚珠。果為漿果或核果,常與萼筒結合;種子具胚乳。

(一)桑寄生屬LoranthusJacq.

常綠或落葉寄生灌木。葉對生,少為互生,全緣。花兩性;花被裂片4~6個,鑷合狀開展,有時基部稍連合。雄蕊著生於花被裂片基部。子房下位,1室,1個胚珠,花柱線形。

漿果球形或卵圓形。

(一)北桑寄生(圖80)【別名】桑寄生、歐洲櫟寄生【學名】LoranthustanakaeFranch.etSav.

【形態特征】落葉小灌木。莖圓柱形,常二歧分枝,老時黑褐色至黑色。葉近對生,倒卵形、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全緣,具短柄。花常為兩性,也有雌雄異株的,呈頂生的穗狀花序;具5~22對疏生的小花,黃綠色,基部具1個小苞片;花萼筒極短;花瓣6個,離生;雄花具6枚雄蕊;花藥球形,兩室;雌花具6枚不育的雄蕊;子房1室,1個胚珠。漿果卵球形,橙黃色,表麵光滑,直徑約6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在靈丘分布較廣。

【生長環境】常寄生於櫟樹、樺樹和榆樹上。圖80?北桑寄生【用途】莖、枝、葉入藥,有強筋骨、祛風濕、降血壓等效用。

(二)槲寄生屬ViscumL.

常綠寄生灌木。枝綠色。葉對生,全緣,革質,有時退化呈鱗片狀。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同株;花很小,單生或叢生葉腋,稀為頂生。花被片3~6個,較短,常脫落。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對生,無花絲;花藥4~多室,多孔開裂。雌花被下部與子房合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或無,柱頭頭狀。漿果球形,肉質,內含1個胚珠,果皮有黏汁。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7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槲寄生(圖81)【別名】冬青【學名】Viscumcoloratum()Kom.Nakai.

【形態特征】常綠半寄生灌木。高30~60厘米。莖圓柱形,黃綠色,在節部常呈二叉或三叉狀分枝,節間長5~12厘米。單葉,對生,生於枝端。葉肥厚,倒披針形;常具3條脈,基部楔形,先端鈍。花單性,雌雄異株,生於枝頂或分叉處。花黃綠色,無柄,苞片杯狀。雄花圖81?槲寄生3~5朵叢生,花被杯狀,先端4裂;雄蕊4枚,著生於花被裂片上。雌花1~3朵,生於短花梗上;花被鍾形,先端4裂,基部與子房合生;子房下位,柱頭頭狀,1室。漿果球形,橙紅色,含黏汁,半透明。花期4~6月,果期6~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主要寄生於楊柳樹上,榆樹、樺樹等也有寄生。

【用途及理化成分】帶葉莖枝藥用,補肝腎、祛風濕、強筋骨、養血、安胎、降血壓;含齊墩果酸、β-L酸香樹脂素脂、內消旋肌醇、黃酮類化合物、黃槲寄生、高黃槲寄生、羽扇豆醇、肉豆蔻酸等。

【采收、加工】一般在冬季采收,除去粗枝,陰幹或曬幹,紮成小把或用沸水撈過(使不變色)或蒸後幹燥、生用。

十、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直立或纏繞的草本或木本。單葉,互生或基生,常為心髒形,全緣,少有分裂,無托葉。

花單生或數朵集生呈總狀花序,整齊或不整齊;花被單層,合生,常擴大為花瓣狀、管狀,上部為3~6裂,暗紫色或綠黃色。花兩性;雄蕊6~12枚,稀為多數;花絲短,分離或與花柱相結合呈柱狀;心皮4~6個,合生;子房下位或半下位,少有近上位;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蒴果或漿果狀。

(一)馬兜鈴屬AristolochiaL.

纏繞木本或草本。葉互生,常為心髒形,全緣或偶有裂。花單生或呈短的總狀花序,生於葉腋。花為兩側對稱,具有長而彎曲的筒部;筒的口部縮小,由此伸展或擴大而成簷部,不裂或2~6裂,或具有附屬物。雄蕊常為6枚,藥室的內側麵貼生於肥厚肉質的花柱上;子房下位,6室,柱頭3~6個。果為開裂的蒴果,裂成6瓣。

1.北馬兜鈴(圖82)【別名】天仙藤【學名】AristolochiacontortaBunge.

【形態特征】多年生纏繞草本。植株無毛。莖細長,具縱溝。葉互生,柄長1.5~6厘米。

7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葉為三角狀心形、心形或卵狀心形,全緣,上麵綠色,下麵灰綠色,具7條主脈,葉脈明顯而隆起。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被管狀,下麵綠色,上部帶紫色,內側具軟腺毛;基部呈球形,具6條隆起的縱脈和明顯的網狀脈;上部筒狀,與基部相接處的內側生有長腺毛;花被筒的上部呈二唇形開展,先端延伸成細線狀的尾尖。雄蕊6枚,著生於6裂柱頭之下;子房下位,6室;柱頭膨大6裂,肉質;蒴果下垂,廣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基部廣楔形,頂端圓形而微凹,室間開裂。圖82?北馬兜鈴種子多數,具膜質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靈丘縣南山。

【生長環境】生於山溝灌叢間、路旁及山坡上,常纏繞於其他樹木上。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和果實可入藥,有祛痰、發汗的功能;含馬兜鈴堿、馬兜鈴酸、馬兜鈴次酸、木蘭堿、青木香酸等。

【采收、加工】10~11月莖葉枯萎時挖取根部,除去須根、泥土,曬幹,曬幹後切片生用。

果實在秋季,由綠變黃時連果柄采摘、曬幹,曬時注意翻動,防黴變,果生用或蜜炙用。

十一、蓼科Polygonaceae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稀為木本。莖直立、纏繞、斜生或平臥,節部常膨大。單葉,互生,稀為對生或輪生,全緣,少有分裂;葉柄有或無;托葉鞘膜質,抱莖。花序穗狀、總狀或圓錐狀。

花小,常為兩性,稀有單性,輻射對稱。花被片3~6枚,常具顏色。雄蕊6~9枚,或更少;花盤腺狀、環狀或無。子房上位,1室,1個胚珠,基生,直立;花柱2~3個,分離或下部合生。

瘦果兩麵平或呈三棱形,包於宿存的花被內或部分外露;胚偏於一側或側生,種子具豐富的胚乳。

(一)蕎麥屬FagopyrumMil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光滑或具細柔毛。單葉,互生,三角形或箭狀三角形,具葉柄,托葉鞘膜質。花兩性,排成總狀花序或密集的傘房花序。花被5裂,結果時不增大,不形成翅,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枚,排成兩輪,外輪5枚,內輪3枚,花絲細弱。子房三棱形,胚珠直立,花柱3個,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超出花被1~2倍以上。兩片子葉合並呈“S”形彎曲。

1.蕎麥(圖83)【學名】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具分枝,無毛,常帶紅色,節間具有成列的細柔毛,7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質嫩,中空。單葉,互生;托葉鞘膜質,明顯,斜生早落。葉片心狀三角形或箭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麵沿葉脈處被短毛或突起,下麵無毛或沿脈處稍有短毛。花排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或圓錐狀。苞片卵形,中部綠色,邊緣膜質透明,每苞片內生白色或粉紅色的花3朵。花兩性,花被5深裂;雄蕊8枚,短於花被片;花柱3個,子房三角狀卵圓形。瘦果三棱形,表圖83?蕎麥麵平展,角棱由基部直達尖端,長約5~6毫米,成熟後呈暗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荒地中或路邊。

【用途】種子胚乳含有豐富的澱粉,磨麵(蕎麥麵)可食;莖、葉和種子均可入藥;亦為蜜源植物。

2.苦蕎麥(圖84)【學名】Fagopyrumtataricum()L.Gaert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分枝,下部略帶紫紅色,質軟,具細縱條紋,中空。葉寬三角形,有時為戟形,長與寬略相等,約2~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全緣,邊緣及脈上被短柔毛;托葉鞘膜質,斜形,棕褐色。花排列成頂生及腋生的總狀花序。苞片卵形,綠色,無圖84?苦蕎麥膜質透明邊。花白色或淡紅色,花被5深裂;雄蕊8枚,與花被等長或稍短;花柱3個,甚短。

瘦果三棱形,長4~5毫米,黑褐色,表麵中央具黑色縱溝或小瘤狀突起。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以靈丘南山區及左雲、右玉、平魯種植較多。

【生長環境】生於田邊、路旁、村邊荒地。

【用途及理化成分】種子含大量澱粉,可食用;根狀莖可入藥,具有祛風、除痰的功效。

【采收、加工】割取全株曬幹,碾打去雜,曬幹果實貯藏於幹燥處。將果實碾磨、過篩去皮即得澱粉。

(二)何首烏屬FallopiaAdans.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半灌木。莖纏繞;葉互生,卵形或心形,具葉柄;托葉7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鞘筒狀,頂端截形或偏斜。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兩性,花被5深裂,外麵3片具翅或龍骨狀突起,果時增大,稀無翅無龍骨狀突起;雄蕊通常8枚,花絲絲狀,花藥卵形;子房藥卵形,具3棱,花柱3個,較短,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包於宿存花被內。

1.何首烏(圖85)【學名】Fallopiamultiflora()Thunb.Harald.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塊根肥大。莖纏繞,多分枝,下部稍木質化,上部較細,有時呈淡紅色,具縱條紋,中空,無毛。葉卵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全緣,兩麵較粗糙,無毛。托葉鞘短筒狀,膜質,無緣毛,常早落。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開展;圖85?何首烏苞片卵形,中部綠色,邊緣膜質透明,無毛;苞片內生白色小花2~4朵;花被5深裂,不等大,結果時外輪3片增大、肥厚,背部生寬翅,翅下延至花梗的節處;雄蕊8枚,短於花被;花柱3個,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黑色,具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恒山地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穀灌叢中、山坡林下及溝邊石隙中。

【用途】塊根藥名何首烏,具有解毒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莖藤藥名夜交藤,有安神通絡的功效;塊根也可提製澱粉,用於釀酒和製糖工業;多於冬季采塊根,秋末采莖藤,曬幹供藥用。

(三)蓼屬Polygonum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亞灌木。莖直立、平臥、斜生、蔓生或纏繞,節部膨大或稍膨大。單葉,互生,全緣,少有分裂;托葉鞘膜質,筒狀,先端截形或斜形,通常具緣毛。花兩性,少數為單性,簇生,少為單生。花簇具苞片,排成穗狀、頭狀或圓錐狀。

小花梗基部具有小苞片,花梗具關節。花被通常5裂,少為4~6裂,常呈花瓣狀,宿存。

花盤發達,腺狀、環狀,有時無花盤。雄蕊通常為8,少數為3~9。雌蕊由2~3個合生心皮組成;子房平扁,或三棱形;花柱2~3個,離生或中部以下稍合生,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或兩麵平或凸起,常有光澤,包在宿存的花被內或部分露於花被外,胚位於一側;子葉扁平,直立。

1.萹蓄(圖86)【別名】萹犢草【學名】Polygonumaviculare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平臥或直立。葉窄橢圓形、長圓倒卵形,先端鈍尖,基部楔形,7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全緣,兩麵無毛。托葉鞘膜質,兩裂,下部帶綠色,上部白色透明,具脈紋,無毛。花生於葉腋,1~5朵簇生。花被5裂,裂片具窄的白色或粉紅色的邊緣。雄蕊8枚,花絲短;花柱3個,分離。瘦果三棱狀卵形,長約3毫米,黑褐色,表麵具明顯的線紋,果稍伸出宿存花被。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遍布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為廣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路邊、荒地、田邊,以及溝邊濕地中。

圖86?萹蓄【用途及理化成分】全草入藥,具有消炎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萹蓄生長期長,耐踐踏,再生性強,為理想的放牧型草;其嫩莖葉也可食用。

每百克鮮品含胡蘿卜素9.55毫克、維生素B20.58毫克、維生素PP1.3毫克、維生素C0.58毫克、水分79克、蛋白質6.0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纖維2.1克、灰分2.0克、熱量288.70千焦耳、鈣50毫克、磷47毫克;每克幹品含鉀20.1毫克、鈣10.3毫克、鎂9.0毫克、磷3.18毫克、鈉0.94毫克、鐵144微克、錳28微克、鋅57微克、銅10微克。

【采收、加工】3~7月間采嫩莖葉,沸水燙一下,換清水浸泡後,炒食、涼拌或切碎後與麵粉混合蒸食,味道很好。也可做幹菜。

2.拳參(圖87)??

【別名】拳蓼【學名】Polygonumbistort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黑褐色,內部紫色,近地麵處常有殘存的葉柄和纖維狀破碎的托葉鞘。莖常1個。基生葉具長柄,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5~18厘米,寬1~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心形或截形,沿葉柄下延成翅;葉柄長20厘米;莖生葉漸小,具短柄,披針形或線形。托葉鞘膜質,棕色,開裂。穗狀花序頂生,圓柱形,花密集。苞片卵形,膜質,無毛;每苞片內常生4朵白色或粉紅色的小花。花被5裂,裂至近花被的基部;雄蕊8枚;花柱3個。瘦果三棱形,長約3毫米,紅褐色,具光澤,上半部不包在宿存的花被內。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以靈丘甸頂梁、維山,渾源恒山,陽高六棱山為最多。

【生長環境】生於草甸中或林下。

【用途及理化成分】種子可食用;根狀莖入藥,圖87?拳參8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稱紫參,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根莖含鞣質8.7%~25%,非鞣質14.72%,純度53.59%,可提取栲膠。

【采收、加工】春秋兩季挖掘根莖,除淨須根泥土,加工或曬幹貯存。浸提前將根莖切成1~2厘米的碎塊,浸提溫度以65~85℃為宜。

【其他】根莖含澱粉及糖豐富,應注意綜合利用。

3.兩棲蓼(圖88)【學名】Polygonumamphibi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生於水中。具橫走根狀莖,節部生根。葉浮於水麵,具長柄。葉為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3.5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鈍或微尖,基部心形或稍心形,全緣。托葉鞘圓筒狀,膜質。陸生的莖直立,常不分枝;葉寬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密生短硬毛;葉柄短。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苞片膜質,內有3~4朵花;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5枚,與花被對生;花柱2枚,伸出花被。瘦果卵圓形,黑色,具光澤。花期5~9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河旁、水圖88?兩棲蓼邊、路旁濕地、林陰處。

【生長環境】生於山溝、平原的水溝邊及潮濕處。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清熱利濕的功能。

4.叉分蓼(圖89)【學名】Polygonumdivaricat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由基部作叉狀分枝,疏散開展,具細棱。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3厘米,寬5~25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托葉鞘膜質,具疏的長毛。

花序圓錐狀,頂生。苞片膜質,無毛,內生2~4朵花。

花被5深裂,雄蕊7~8枚;花柱3個。瘦果三棱形,黃褐色,具光澤,成熟時比花被片長約1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莖、葉均含鞣質,可提製栲膠;全株含縮合類鞣質。根含鞣質5.12%~28.5%、非鞣質3.72%~19.5%、純度57.9%~59.6%。莖葉含鞣圖89?叉分蓼8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質5.76%、非鞣質9.28%、純度38.29%。

【采收、加工】10~11月間拔取全株,除去雜物,加工或曬幹貯存。浸提前將根切成1~2厘米的碎塊,浸提溫度65~85℃。地上莖及葉子切成3~5厘米小段,浸提溫度50~70℃。

5.水蓼(圖90)【別名】辣蓼【學名】Polygonumhydropiper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枝,基部節上生根,節部有時膨大。

葉披針形,長3~8.5厘米,寬0.5~1.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兩麵具黑褐色腺點。托葉鞘圓筒狀,膜質,褐色,邊緣具緣毛。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花疏生。

苞片鍾狀,內生3~5朵花,淡綠色或粉紅色。花被5深裂,密被帶紫紅色的腺點。雄蕊6枚,少有8枚。花柱2~3個。

瘦果卵形,長2~3毫米,常一麵平,另一麵凸出,黑褐色,無光澤。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水邊或山穀濕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稱辣蓼;葉具辣味,有消腫止痢圖90?水蓼的作用。

6.酸模葉蓼(圖91)【別名】大馬蓼【學名】Polygonumlapathifoli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通常帶粉紅色,節部膨大。葉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4~20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具緣毛,葉脈和邊緣均有斜生粗刺毛。托葉鞘筒狀,膜質,無毛,先端截平。

花由數花穗組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漏鬥狀,內生數花;花淡綠色或粉紅色。花被常為4深裂,稀為5深裂,裂片橢圓形。雄蕊6枚,花柱2個。

瘦果扁卵圓形,兩麵平,黑褐色,具光澤,包在宿存的花被內。花期6~7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濕地、溝渠水邊。

【用途及理化成分】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嫩苗或嫩芽可食用;每百克鮮品含胡蘿卜素圖91?酸模葉蓼8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3.53毫克、維生素B20.34毫克、維生素C72毫克。

【采收、加工】春季采嫩苗或嫩芽,洗淨切碎可拌麵蒸食,也可開水燙後炒食。

7.尼泊爾蓼(圖92)【學名】PolygonumnepalenseMeis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生,多分枝,具縱條紋,無毛。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4.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成有翅的柄,下麵密生腺點,莖上部葉較窄,無葉柄,短於莖。托葉鞘筒狀,斜截形,無緣毛,膜質。花序頭狀,下有葉狀總苞,頂生或腋生。花粉紅色或白色。花被片常為4個,少為5個,長圓形。雄蕊5~8枚,幾乎與萼片等長。花柱2個,柱頭頭狀。圖92?尼泊爾蓼瘦果扁卵圓形,長2~3毫米,黑褐色,包在宿存的花被內。

花期5~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以朔城區、山陰、應縣、大同縣、陽高、天鎮鹽城濕地為主要分布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水溝旁的草叢和山溝濕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治療痢疾和關節痛的功效。

8.香蓼(圖93)【別名】粘毛蓼【學名】PolygonumviscosumBuch.-Ham.exD.Do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具香味。莖直立或上升,多分枝,密被開展的長糙硬毛及腺毛,高50~90厘米。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沿葉柄下延,兩麵被糙硬毛,圖93?香蓼葉脈上毛較密,邊緣全緣,密生短緣毛;托葉鞘膜質,筒狀,長1~1.2厘米,密生短腺毛及長糙硬毛,頂端截形,具長緣毛。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2~4厘米,花緊密,通常數個再組成圓錐狀,花序梗密被開展的長糙硬毛及腺毛;苞片漏鬥狀,具長糙硬毛及腺毛,邊緣疏生長緣毛,每苞內具3~5朵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8枚,比花被短;花柱3個,中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三棱,黑褐色,有光澤,長約2.5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靈丘縣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300~1?900米處的路旁濕地、溝邊草叢中。

8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9.紅蓼(圖94)【別名】狗尾巴花【學名】Polygonumorientale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粗壯。莖直立,粗壯,節部稍膨大,中空,上部分枝多,密生柔毛。葉寬橢圓形、寬披針形或近圓形,長7~20厘米,寬4~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呈心髒形,全緣,有時呈淺波狀;兩麵被毛,脈上毛較密。托葉鞘筒狀,頂端圖94?紅蓼綠色,擴大成開展或向外反卷的綠色環狀小片,具緣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卵形,具長緣毛,每苞片內生多數相繼開放的白色或粉紅色花,花開時下垂。花被片5個,橢圓形。雄蕊7枚,伸出花被;具花盤,呈齒狀裂。花柱2個,柱頭球形。瘦果近圓形,稍扁,長約3毫米,黑色,具光澤,包在宿存的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亦有野生。

【生長環境】生於荒地、水溝邊或住房附近。

【用途】植株高大,花密集紅色,可供觀賞;果實可入藥,稱水紅花籽,具有活血、消積、止痛、利尿之功能。

10.珠芽蓼(圖95)【學名】Polygonumvivipar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紫褐色,一般不分枝,通常2~3個生於根狀莖上。

葉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5~12.5厘米,寬0.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不下延;基生葉具長柄,上部葉幾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斜形,無毛。穗狀花序頂生,圓柱形,花序的下部或全部苞片腋內生珠芽;珠芽卵圓形,在母株上即可萌發,後脫落於土中自行繁殖。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8枚;花柱3個。瘦果三棱形,卵形,深褐色,具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5~6月,果期6~8月。

【分布區】恒山、靈丘、陽高等地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中或林下。

【用途】根莖入藥,可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11.箭葉蓼(圖96)【學名】PolygonumsieboldiiMeis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蔓生或直立,具分枝,具4棱,棱上具硬倒鉤刺。葉長卵狀披針形,少為卵形,圖95?珠芽蓼8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長2~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箭形,上麵有粗伏毛,有時無毛,下麵沿中脈疏生鉤刺。托葉鞘膜質,斜形,全緣,無毛。花序穗狀近頭狀,頂生或腋生。苞片長卵形,邊緣白色,無毛。小花白色或淡紅色,花被5深裂。雄蕊8枚,短於花被;花柱3個,下部合生。瘦果三棱形,黑色,具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靈丘縣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溝水邊和濕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的功能。

12.西伯利亞蓼(圖97)【學名】PolygonumsibiricumLax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莖直立或斜生,常圖96?箭葉蓼從基部分枝。葉長圓形或披針形,長3~8厘米,寬5~20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戟形或楔形,兩麵無毛,稍帶肉質。托葉鞘筒狀,膜質,無緣毛。

花序圓錐狀,頂生,苞片淺漏鬥狀;花梗短,中部以上具關節;花被5深裂;雄蕊7~8枚;花柱3個,甚短。瘦果橢圓狀三棱形,黑色,具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或稍突出。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主圖97?西伯利亞蓼要分布在朔城區、山陰、應縣、大同縣、陽高、天鎮鹽城荒地。

【生長環境】生於鹽堿荒地中及沙地上。

【用途】堿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四)翼蓼屬PteroxygonumDamm.etDiels.

多年生草本。莖攀援,不分枝。葉三角狀卵形或三角形,全緣,具葉柄;托葉鞘膜質,寬卵形,頂端急尖。花序總狀,花兩性,密集,花被5深裂,白色;雄蕊8枚;子房卵形,具3棱,花柱3個,中下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沿棱生膜質翅,基部具3個角狀附屬物;果梗具3個狹翅。

1.翼蓼(圖98)【學名】PteroxygonumgiraldiiDamm.etDiels.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蔓生,常不分枝。葉常為2~4簇生,具細長的柄。葉三8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7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心形,兩麵無毛。托葉鞘膜質,頂端尖。總狀花序,具長的總梗,腋生。苞片膜質,狹披針形,長4~7毫米;花梗具關節,花白色;花被5深裂或全裂,裂片短橢圓形,果時稍增大,長達6毫米;雄蕊8枚,與花被近等長。瘦果卵形,具有3個膜質翅;基部具有3個角狀物,黑褐色,與翅相對生;伸出宿存的花被。花期6~8月,果期8~9月。

圖98?翼蓼【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穀、溝邊濕地中。

【用途】塊根入藥,能涼血、止血、祛濕解毒。

(五)酸模屬RumexL.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通常具溝槽。葉分基生葉和莖生葉兩種,互生,全緣,有時呈羽狀裂或具波狀邊緣。托葉鞘常易於破裂而早落。花兩性或單性異株,也有雜性的。

花簇生於葉腋或集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花梗具關節。花被6個,少為4個,排成兩輪,宿存;外輪3個,不增大;內輪3個,果時增大,全緣或具齒,或有細裂,通常其中的1片或兩片或全部於外麵基部生有一瘤狀突起。雄蕊6枚,排成3對,每隊與外輪萼片對生。

子房三棱形,1個室,1個胚珠,花柱3個,柱頭毛刷狀。瘦果三棱形,包於宿存的內輪花被內。

1.巴天酸模(圖99)【學名】Rumexpatienti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常粗壯。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具棱槽。基生葉長圓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4~12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具波狀緣,葉脈突出。葉柄粗,長10厘米。莖上部的葉,窄而小,近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老時破裂。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花被片6個,兩輪;內輪3個,寬5~6毫米,果時增大,寬心形,全緣,具網紋,常為1個具有瘤狀突起,有時3個均具長圓形的瘤狀突起。雄蕊6枚。瘦果三棱形,褐色,具光澤,包於宿存的內輪花被內。

圖99?巴天酸模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水溝、路旁、田邊、荒地,也見於山區的溝邊潮濕處。

8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用途及理化成分】根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功能;根含鞣質,可提取栲膠;根含水分72%、鞣質9.72%、非鞣質6.99%、純度58.1%。

【采收、加工】初春或果熟後(5~8月間)挖根,除去泥土、雜物,切碎加工或曬幹貯存。浸提前將根切成1~2厘米的碎塊,浸提溫度65~85℃。

2.齒果酸模(圖100)【學名】Rumexdentatu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基生葉長圓形,長4~10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稍心形,具波狀緣,具長柄。莖生葉較小,具短柄。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上通常具葉。花兩性。花被片圖100?齒果酸模6個,成兩輪,黃綠色;外輪花被長圓形,內輪花被卵形,果時增大,具明顯網紋,邊緣具有長短不整齊的針狀刺3~5對,常為3對,刺尖先端伸直或稍彎曲,每片都具有長圓形的瘤狀突起。雄蕊6枚。瘦果三棱形,褐色,光滑,包於內輪花被內。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多生於水溝邊、河邊濕地或路邊荒地中。

【用途】根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通便的功效。

3.皺葉酸模(圖101)【學名】Rumexcrispu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壯。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具淺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波狀皺紋,兩麵無毛,具葉柄;托葉鞘筒狀,膜質,易破裂。圓錐花序頂生,較窄,花密集。

花兩性,花被片6個,兩輪,外輪3個橢圓形;內輪3片圓卵形,果時增大,寬不超過4毫米,先端尖,基部心形,全緣或稍有不明顯的細波狀齒,網脈明顯,3個均被瘤狀突起。雄蕊6枚。瘦果三棱形,褐色,具光澤,圖101?皺葉酸模包於宿存的內花被內。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溝邊濕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通便的功效;根、葉含鞣質,8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可提取栲膠;根含鞣質15.7%~38.8%,葉含鞣質17.3%~36.7%。

【采收、加工】秋末春初挖根,除泥土、去須根,曬幹貯存於通風幹燥處,花期采收葉並立即加工,或曬幹貯存。浸提前將根切成1~2厘米的碎塊,浸提溫度以65~85℃為宜。

葉子搓成2~3厘米碎片,浸提溫度以50~70℃為宜。

(六)大黃屬RheumL.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肉質。莖直立,粗壯。基生葉大,全緣,具齒或深裂,具長柄。

托葉鞘膜質,宿存。花常為兩性,綠白色或白色,由多數花簇生而呈圓錐花序。花被6深裂,兩輪,大小略相等或外輪3個略小,果時增大,宿存。雄蕊9枚,少有6~8枚,其中有3枚與內輪3個花被對生;花藥內向,縱裂;子房三棱狀卵形,花柱3個,有時為2~4個,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其棱角延伸而呈翅狀。

1.華北大黃(圖102)【學名】RheumfranzenbachiiMunt.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肥大。莖直立,粗壯,具縱溝,無毛,中空。基生葉寬卵形,質厚,長10~30厘米,寬8~2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或近心形,葉緣波狀。莖生葉較小,先端圓鈍,基部心形,全緣呈波狀,具緣毛。托葉鞘膜質,紅棕色,開裂。圓錐花序直立,頂生或腋生。苞片肉質,內有白色小花3~5朵;花梗細長,下垂,中下部具關節;花被6深裂,兩輪,外輪較小,宿存;雄蕊7~9枚;花柱3個;子房三角狀卵形。瘦果三棱形,具翅,果長7毫米,頂端略下凹,基部近心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圖102?華北大黃【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零星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下、陰坡或溝穀石縫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可入藥,為健胃緩瀉劑,含蒽醌及遊離蒽醌衍生物,後者包括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蘆薈大黃素等。

【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細根,剝去外皮、切瓣或段,幹燥。

2.藥用大黃(圖103)【學名】RheumofficinaleBaill.

【形態特征】高大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狀莖粗壯,內部黃色。莖粗壯,基部直徑2~4厘米,中空,具細溝棱,被白色短毛,上部及節部較密。基生葉大型,葉片近圓形,8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稀極寬卵圓形,直徑30~50厘米,或長稍大於寬,頂端近急尖形,基部近心形,掌狀淺裂,裂片大齒狀三角形,基出脈5~7條,葉上麵光滑無毛,偶在脈上有疏短毛,下麵具淡棕色短毛;葉柄粗圓柱狀,與葉片等長或稍短,具楞棱線,被短毛;莖生葉向上逐漸變小,上部葉腋具花序分枝;托葉鞘寬大,長可達15厘米,初時抱莖,後開裂,內麵光滑無毛,外麵密被短毛。大型圓錐花序,分枝開展,花4~10朵成簇互生,綠色到黃白色;雄蕊9枚,不外露;花盤薄,瓣狀;子房卵形或卵圓形,花柱反曲,柱頭圓頭狀。果實長圓狀橢圓形,頂端圓,中央微下凹,基部淺心形,翅寬約3毫米,縱脈靠近翅的邊緣。種子寬卵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渾源、靈丘、廣靈有零星分布。圖103?藥用大黃【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200~2?100米處的山溝中或林下。

【用途】根可供藥用。

十二、藜科Chenopodi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灌木或小喬木。單葉,通常互生,稀有對生;全緣,具齒或分裂,稀有退化為鱗片狀,且為肉質。無托葉。花簇生成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稀有單生或呈二歧聚傘花序。花小,兩性、單性或雜性,苞片有或無。花被片5個,稀為1~4個,稀有無花被者;花被分離或合生,綠色或灰色。雄蕊常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雌蕊常為兩心皮合生,稀有3~5個心皮。子房上位,少為半下位;1室,一胚珠。果為胞果、蓋果。

果期花被片常發育為針刺狀、翅狀等附屬物,稀有無變化者。種子直立、橫生或斜生;胚乳為外胚乳,粉質或漿質,或無胚乳;胚環形、半環形或螺旋形,子葉通常狹細。

(一)甜菜屬BetaL.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平滑無毛。根肥厚多汁。莖直立或略平臥,具條棱。

基生葉叢生,莖生葉互生。花單生或數個簇生於葉腋,或排成頂生的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

花兩性。花被5裂,基部與子房合生,果時變硬,裂片直立或向內彎曲,背麵具縱條脊。

雄蕊5枚,花藥長圓形;子房半下位;柱頭2~3個。胞果的下部與花被的基部合生。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種皮革質,具光澤。

1.甜菜(圖104)【別名】菾菜【學名】BetavulgarisL.

【形態特征】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或紡錘狀,多汁。莖直立,具條棱或色條。基生葉叢生,具長柄;葉片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先端鈍或稍尖,基部寬楔形或微心形,全緣,常8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皺波狀,葉脈粗,有時呈紫紅色。莖生葉較小,菱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生於葉腋,常2至數朵結成球狀,形成圓錐形的複穗狀花序。花兩性。花被片5個,基部與子房結合,果時變硬,包圍果實。雄蕊5枚,生於多汁肥厚的花盤上;柱頭3個。胞果常2個或數個基部結合。種子橫生,扁平,紅褐色,具光澤。

花期5~6月,果期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

【用途】根為製糖原料。

圖104?甜菜2.厚皮菜(圖105)【別名】莙薘菜【學名】BetavulgarisciclaL.var.L.

【形態特征】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至紡錘狀,多汁。莖直立,多少有分枝,具條棱及色條。基生葉矩圓形,長20~30厘米,寬10~15厘米,具長葉柄,上麵皺縮不平,略有光澤,下麵有粗壯凸出的葉脈,全緣或略呈波狀,先端鈍,基部楔形、截形或略呈心形;葉柄粗壯,下麵凸,上麵平或具槽;莖生葉互生,圖105?厚皮菜較小,卵形或披針狀矩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入短柄。花2~3朵團集,果時花被基底部彼此合生;花被裂片條形或狹矩圓形,果時變為革質並向內拱曲。胞果下部陷在硬化的花被內,上部稍肉質。種子雙凸鏡形,直徑2~3毫米,紅褐色,有光澤;胚環形,蒼白色;胚乳粉狀,白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

【用途】葉可作蔬菜。

(二)沙蓬屬AgriophyllumBieb.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從基部分枝,光滑或被分枝狀毛。單葉,互生,全緣,條狀、條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漸狹或圓楔形,具3至多條脈。花序穗狀,具苞片,無小苞片,覆瓦狀排列。花兩性。花無柄,單生於苞片的腋內;花被裂片1~5個,膜質,長圓形或披針形;雄蕊1~5枚,花絲扁平,花藥長圓形;子房上位,無柄,卵狀,背腹壓扁;柱頭2個,絲狀。

果長圓形或近圓形,上部邊緣具翅或無;頂端具果喙,兩叉,果皮與種皮分離;種子直生,扁平,常為圓形;胚環形,胚乳較豐富。

9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沙蓬(圖106)【學名】Agriophyllumsquarrosum()L.Moq.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15~60厘米。莖直立,堅硬,淺綠色,具不明顯的條棱,幼時植株密被分枝狀毛,後脫落;多分枝,最下部枝條通常對生或輪生、平臥,上部枝條互生、斜展。

葉披針形至條形,長1.3~7厘米,寬2~10毫米,先端尖具小刺尖,基部漸狹,葉脈稍凸,具3~9條縱行脈。花序穗緊密,卵圓形或橢圓形,通常1~3個腋生;苞片寬卵形,先端急縮,具小尖頭,後期反折,背部密被分枝毛。花被片1~3個,膜質;雄蕊2~3枚;花絲扁平,錐形;花藥卵圓形。果實卵圓形或橢圓形,兩麵扁圖106?沙蓬平或背麵稍凸,基部外周圍具翅,頂端具喙,果喙深裂成兩條扁平的小喙,在小喙先端外側各具一小齒。種子近圓形,扁平,光滑。花、果期8~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沙丘、沙地上及路旁荒地中。

【用途】嫩時為優質飼料植物;種子入藥,具有解熱的功效;種子萌發力較強且萌芽快,在流動沙丘上遇雨便萌發,具有特殊的先期固沙性能,故在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帶是一種先鋒固沙植物。

(三)軸藜屬AxyrisL.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平臥,被星狀毛。葉片扁平,互生,具柄,披針形至卵圓形,全緣,被星狀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葉腋,在莖、枝上部集成穗狀花序,無苞片和小苞片;花被3~5裂,膜質,背部密被星狀毛;雄蕊2~5枚。雌花數朵緊密成二歧聚傘花序,有時為單生葉腋,具苞片,無小苞片;苞片綠色,背部中脈明顯,密被星狀毛;花被片3~4個,膜質,果時增大,包被果實;子房卵狀,背腹壓扁;花柱短,柱頭兩個,線形。胞果包於花被內,扁平,直生,頂端具雞冠狀或耳狀附屬物;胚馬蹄形,外胚乳豐富。

1.軸藜(圖107)【學名】Axyrisamaranthoide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莖直立,幼時被星狀毛,果期毛脫落;分枝多集中於莖的中部以上,纖細,斜升。葉互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漸狹,全緣;背麵密被星狀毛,後期脫淨;基生葉大,披針形,長3~7厘米,寬0.5~1.3厘米,葉圖107?軸藜9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脈明顯;莖生葉較小,狹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約1厘米,寬2~3毫米,邊緣常內卷。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花被裂片3個;雄蕊3枚,與裂片對生,伸出花被。雌花花被裂片3個,白膜質,具3個苞片,中間苞片特長,兩側苞片短;苞片和花被均密被星狀毛;柱頭兩個,線形。胞果直立,長圓狀倒卵形,長1~3毫米,灰黑色,側扁,頂端具兩齒狀或雞冠狀的附屬物;種子橢圓形,扁平,直立;胚呈馬蹄形,具外胚乳。花、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荒地、草灘中、河邊或路邊。

(四)濱藜屬AtriplexL.

一年生草本,少為亞灌木。通常被有糠秕狀白粉。葉互生,少為對生,有柄或近無柄。

葉片扁平,線形、長圓形、卵形、三角形、菱形或戟形,具波狀齒緣,少為全緣。花序在莖上形成穗狀或圓錐狀;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無苞片;花被5裂,少為3~4裂;雄蕊3~5枚,著生於花被基部;花絲離生或下部合生;退化子房狹圓錐狀或圓柱狀或無。雌花具兩個苞片,無花被;苞片離生或邊緣不同程度合生,果時稍增大,形態多樣,直立,緊貼;子房卵形或扁球形;柱頭兩個,鑽狀或絲狀,花柱極短。胞果包於硬化的苞片內,胚環形,外胚乳豐富。

1.西伯利亞濱藜(圖108)【學名】Atriplexsibiric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通常自基部分枝;枝外傾或斜伸,鈍四棱形,無色條,有粉。葉片卵狀三角形至菱狀卵形,先端微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疏鋸齒,近基部的1對齒較大而呈裂片狀,或僅有1對淺裂片而其餘部分全緣,上麵灰綠色,無粉或稍有粉,下麵灰白色,有密粉;葉柄長3~6毫米。團傘花序腋生;雄花花被5深裂,裂片寬卵形至卵形;雄蕊5枚,花絲扁平,基部連合,花藥寬卵形至短矩圓形;雌花的苞片連合成筒狀,僅頂緣分離,果時臌脹,略呈倒卵形,木質化,表麵具多數不規則的棘狀突起,頂緣薄,牙齒狀,基部楔形。

胞果扁平,卵形或近圓形;果皮膜質,白色,與種子貼伏。

種子直立,紅褐色或黃褐色,直徑2~2.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鹽堿荒漠、湖邊、渠沿、河岸及固定沙丘等處。

【用途】可作為牧草,也可作豬飼料。

圖108?西伯利亞濱藜9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五)藜屬Chenopodium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亞灌木。具囊狀毛(粉)或圓柱狀毛,少為腺毛和光滑無毛。

葉互生,具柄。葉片常為寬闊扁平,全緣或具不整齊齒或淺裂。花小,兩性或兼有雌性,不具苞片和小苞片;花簇生於葉腋或頂生,呈穗狀、圓錐狀或二歧聚傘狀的花序;花被球形,綠色,5裂,內曲,背部中央略肥厚,少有在結果後增大;雄蕊5枚或較少,與花被裂片對生;子房球形或扁圓;柱頭2個,少有3~5個,絲狀或毛發狀。胞果卵形或球形,包於花被內或露出花被,不開裂。種子橫生,少為斜生或直立;胚環形、半環形或馬蹄形;外胚乳豐富,粉質。

1.刺藜(圖109)【別名】刺穗藜【學名】Chenopodiumaristat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體通常呈圓錐形,無粉,秋後常帶紫紅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條紋。葉具短柄。

葉片披針形或條形,長7厘米,寬約1厘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狹窄,主脈明顯。花兩性,為複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針刺狀;花被裂片5個,雄蕊5枚。胞果圓形;果皮透明,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圓形,邊緣具棱,黑褐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圖109?刺藜【生長環境】生於山坡、道旁、田間和荒地中。

【用途】全草可入藥,有祛風止癢功效,煎湯外洗,治蕁麻疹及皮膚瘙癢。

2.菊葉香藜(圖110)【別名】總狀花蓼【學名】ChenopodiumfoetidumSchrad.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有強烈的氣味,具疏生的腺毛和具節的短柔毛。莖直立,具縱條紋。葉具柄。葉片長圓形,羽狀淺裂至深裂,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漸狹,上麵深綠色,幾無毛;下麵淺綠色,具有節的短柔毛和棕黃色的腺點。

花兩性,呈複二歧聚傘花序,腋生;花被5深裂,背麵具刺突狀的隆起和黃色腺點,果時花被開裂;雄蕊5枚。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質,與種子緊貼;種子橫生;種皮硬殼質,紅褐色至黑色,具網紋;胚半環形,圍繞外胚乳。花期7~9月,果期9~10月。圖110?菊葉香藜9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林緣草地中、田間、河邊、路旁、宅旁。

3.雜配藜(圖111)【別名】大葉藜【學名】Chenopodiumhybrid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粗壯,具淡黃色或紫色條棱,通常分枝少,無毛。葉互生,具長柄,圖111雜配藜寬卵形至卵狀三角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葉緣淺裂,裂片2~3對;上部葉較小,葉片常呈三角狀戟形,葉緣具少數裂片狀鋸齒,有時近全緣。花兩性兼有雌性。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被裂片5個,狹卵形;雄蕊5枚;柱頭兩個,細小。胞果雙凸狀;果皮膜質,具白色斑點,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黑色,無光澤,表麵具明顯的圓形深凹或凹凸不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分布於恒山及各縣(市、區)。

【生長環境】生於林緣、路旁、荒地、雜草地中。

【用途】花、果入藥,具有通經活血的功效。

4.灰綠藜(圖112)【學名】Chenopodiumglauc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平臥或斜生,自基部分枝,具條棱或紫紅色條紋。葉互生,具柄,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2~4厘米,寬6~20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葉緣具缺刻狀牙齒,上麵光滑無粉,下麵被灰白色粉,中脈明顯,黃綠色。花兩性或兼有雌性。

花於葉腋集成短穗,或頂生為間斷的穗狀花序;花被裂片3~4個,淺綠色;雄蕊常為3~4枚,少有1~5枚;柱頭兩個,極短。胞果頂端露出於花被外,果皮膜質,黃白色。種子扁球形,橫生,稀有直立或斜生,暗紅色或紅褐色,表麵具細點紋。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田邊、路旁和水邊及輕鹽堿地上。

5.藜(圖113)【別名】灰菜【學名】Chenopodiumalb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粗壯,具條棱及綠圖112?灰綠藜色或紫紅色條,多分枝;枝條斜向外或開展。葉片菱狀卵9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形至寬披針形,長3~6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上麵通常無粉,有時嫩葉的上麵有紫紅色粉,葉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兩性。花簇於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狀圓錐狀或圓錐狀花序;花被裂片5,寬卵形或橢圓形;雄蕊5枚,柱頭2個。胞果完全包於花被內或頂端稍露;果皮薄,與種子緊貼。種子橫生,雙凸鏡狀,黑色,具光澤,表麵具淺溝紋。花、果期5~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路旁、荒地、宅旁。

【用途】幼苗可作蔬菜,莖、葉可喂家畜;全草入藥,具有止瀉、止癢的功效。

圖113?藜6.尖頭葉藜(圖114)【學名】ChenopodiumacuminatumWilld.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具條棱及綠色條,有時帶紫紅色,多分枝。葉互生,具長柄,卵形、卵圓形、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5~6厘米,寬1.8~4.8厘米。先端鈍圓或銳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常帶紫紅色或黃褐色透明的邊緣,兩麵光滑無毛,下麵常帶白粉。花兩性,排成圓的穗狀花序或大型的圓圖114?尖頭葉藜錐花序,花序軸常具管狀或長片狀白色或褐色透明的毛;花被5深裂,裂片寬卵形,邊緣膜質,果時背麵大多增厚並彼此合呈五角星形;雄蕊5枚。胞果圓形或卵形,頂部壓扁;種子橫生,黑色,具光澤,表麵略具點紋。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南北郊及左雲、右玉、平魯等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田邊、河灘上。

7.市藜(圖115)【別名】東亞市藜【學名】Chenopodiumurbic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植株無粉,幼葉和花序軸有時稍有綿毛;莖分枝或不分枝,具條紋。葉互生,菱形或圖115?市藜菱狀卵形,稍厚,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戟形或寬楔形,葉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常為兩性兼有雌性。花團集成頂生的穗狀圓錐花序;花被裂片3~5個,狹倒卵形,花被基部狹細呈柄狀。胞果雙凸鏡形。種子橫生、斜生或直立,表麵具明顯的點紋。

9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區、陽高、天鎮、渾源、應縣、山陰,以及朔城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田邊、路旁或鹽堿地上。

(六)菠菜屬SpinaciaL.

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莖直立,平滑無毛。單葉,互生,具柄。葉為三角狀卵形或戟形,全緣或具缺刻。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頂生的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雄花被4~5深裂;雄蕊與花被片同數,著生於花被的基部;花絲毛發狀,花藥外伸。雌花簇生於葉腋,無花被,子房著生於兩枚合生的小苞片內,苞片在果時常硬化成刺;子房近球形。胞果扁圓形;果皮膜質,與種皮貼生。種子直立,胚環形,具粉質的外胚乳。

1.菠菜(圖116)【學名】SpinaciaoleraceaL.

【形態特征】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無粉。

根圓錐狀,帶紅色,少為白色。莖直立,中空,不分枝或稍分枝。葉在苗期根生、叢生,質柔嫩;抽莖後,葉互生,具長柄。葉戟形或三角狀卵形,莖上部的葉逐漸變小以至披針形,先端尖,基圖116?菠菜部戟形或箭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或圓錐狀,花被通常為4個,黃綠色;雄蕊4枚,伸出花被。雌花數朵簇生葉腋。小苞片兩側稍扁,頂端殘留兩小齒,背麵通常各具一針狀硬刺。子房球形,柱頭4個或5個,外伸。胞果卵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包於硬化的和常帶硬刺的小苞片內。花、果期5~6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普遍栽培。

【用途】為極常見的蔬菜之一,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磷、鐵。

(七)蟲實屬CorispermumL.

一年生草本。無毛或具軟毛,有時被星狀毛。單葉,互生,條形,稀為倒披針形。葉扁平,具1~3條脈。花序穗狀,頂生或側生,具多花,花密集或疏離;具苞片,無小苞片;苞片葉狀,狹披針形至近圓形,具1~3條脈,全緣。花兩性,無柄,單生;花被片白膜質,1~3片,不等大;雄蕊1~5枚,花絲條形,花藥長圓形,常伸出;子房寬卵形或近球形,花柱短,柱頭2個,向外彎曲。果實直立,背腹壓扁,長圓形至圓形,一麵凸,一麵凹平;果核通常倒卵形或橢圓形,平滑;具斑點、瘤狀或乳頭狀突起,被星狀毛或無;果喙明顯,上部具喙尖,果翅寬或窄或近於無,半透明或不透明;果皮與種皮緊貼。種子直立;胚環形,胚乳較豐富。

9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繩蟲實(圖117)【學名】CorispermumdeclinatumSteph.exStev.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50厘米,通常高約35厘米,圓柱狀;分枝較多,最下部者較長,上升,餘者較短,斜展。葉條形,先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漸狹,1條脈。穗狀花序頂生和側生,細長,稀疏,圓柱形;苞片較狹,由條狀披針形過渡為狹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1條脈,具白膜質邊緣,除上部苞片較果稍寬外均較果窄。花被片1個,稀3個,近軸花被片寬橢圓形,先端全緣或齒齧狀;雄蕊1~3枚,花絲為花被片長的兩倍。果實無毛,倒卵狀矩圓形,頂端急尖,稀近圓形,基部圓楔形,背麵凸出其中央稍扁平,腹麵扁平或圖117?繩蟲實稍凹入;果核狹倒卵形,平滑或具瘤狀突起;果喙長約0.5毫米,喙尖為喙長的1\/3,直立;果翅窄或幾近於無翅,全緣或具不規則的細齒。花果期6~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沙質荒地、田邊、路旁和河灘上。

2.倒坡針葉蟲實(圖118)【學名】CorispermumlehmannianumBung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7~35厘米,莖直立,圓柱形,直徑約3毫米,幹時黃綠色,毛部分脫落;多分枝,帚狀,最下部分枝最長,上升,上部較短,近直立。葉倒披針形或矩圓狀倒披針形,先端急尖或近圓形具小尖頭,向基部漸狹,1條脈。

穗狀花序頂生和側生,纖細,稀疏;苞片由葉狀(少數近花序基部的)過渡到披針形和卵形(中部以上的多數苞片),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最上部苞片幾與果長相等。花被片1個,矩圓形或廣橢圓形,頂端稍撕裂;雄蕊1~3枚,中間花絲較花被長。果實廣橢圓形,頂端圓形,基部圓楔形,背部凸起中央壓扁,腹麵扁平,無毛,光滑,黃綠色;果核倒卵形;果喙粗短,三角狀,喙尖兩個,直立;果翅明顯,不透明,邊緣具不規則圖118?倒坡針葉蟲實細齒。花果期5~7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盆地。

【生長環境】生於沙丘、沙地或沙質田邊。

9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3.細苞蟲實(圖119)【學名】CorispermumstenolepisKitag.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50厘米,圓柱狀,直徑1.5~2毫米;分枝纖細,多集中於中上部,長7~35厘米,通常下部分枝較長。葉條形,極狹,長約3.5厘米,有時達4.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漸狹,全緣,1條脈。穗狀花序頂生或側生,纖細,具稀疏的花;苞片由條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具小尖頭,長0.6~3.5厘米,寬1~2毫米,顯著地比果狹。花被片1個,寬橢圓形,長0.9~1.2毫米,寬約0.6毫米;雄蕊1~3枚,花絲比花被片長。果實近圓形,長4.5~5.5毫米,寬3.9~5毫米,頂端下陷呈深的缺刻,圖119?細苞蟲實基部心髒形,背麵凸起中央扁平,腹麵凹入,兩麵均被星狀毛;果核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果喙長1.5~1.7毫米,喙尖為喙長的1\/4,外彎;果翅寬,與果核寬相等或較核稍寬,薄,半透明,向兩側彎曲,緣具不規則細齒。花果期8~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盆地。

【生長環境】生於河灘或固定沙丘上。

4.燭台蟲實(圖120)【學名】CorispermumcandelabrumIlji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6~60厘米,但通常高為30厘米。莖直立,粗壯,圓柱形,疏被毛或無毛;分枝多集中於基部,斜生,有時呈燈架狀彎曲。葉條形,長1.5~4.5厘米,寬2~5.5毫米,先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漸狹,1條脈。穗狀花序圖120?燭台蟲實棍棒狀或圓柱狀,頂生或側生,緊密;下部花稍疏離。苞片條狀披針形至卵圓形,具白膜質邊緣。花被片1個或3個,近軸花被片矩圓形或寬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具不規則細齒;遠軸花被片兩個,小,三角狀。雄蕊5枚,較花被片長。

果實長圓狀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頂端圓形,基部近圓形,背麵凸起,腹麵扁平或凹入,被毛。

果核橢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楔形,背部具瘤狀突起;果喙粗短,直立或略叉分;翅狹窄,不透明,為核寬的1\/8~1\/10,邊緣具不規則細鈍齒。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盆地。

【生長環境】生於河邊沙灘或半固定的沙丘上。

(八)地膚屬KochiaRoth.

一年生草本,少為亞灌木。具長柔毛或綿毛,稀有無毛者。莖直立或斜升,常多分枝。

9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葉互生,無柄或幾無柄。葉線形、長圓形或披針形,全緣。花小,兩性,有時兼有雌性。

花無梗,常1~3個簇生於葉腋,無小苞片;花被片近球形,被毛,5深裂;裂片內曲,果時背麵各具一橫翅狀附屬物;翅狀附屬物膜質,具脈紋。雄蕊5枚,著生於花被基部,外伸;子房上位,花柱纖細;柱頭2~3個,絲狀。胞果扁球形,包於革質的花被內;果皮膜質,不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扁圓形,接近種臍處微凹;胚環形,外胚乳較少。

1.掃帚菜(圖121)【學名】Kochiaseoparia()trichophyllaL.Schrad.f.

()Hort.SchinzetThel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略呈紡錘形。莖直立,圓柱狀,淡綠色或帶紫紅色,有多數條棱,稍有短柔毛或下部幾無毛;分枝稀疏,斜上。葉為平麵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3~7毫米,無毛或稍有毛,先端短漸尖,基部漸圖121?掃帚菜狹入短柄,通常有3條明顯的主脈,邊緣有疏生的鏽色絹狀緣毛;莖上部葉較小,無柄,1條脈。花兩性或雌性,通常1~3個生於上部葉腋,構成疏穗狀圓錐狀花序,花下有時有鏽色長柔毛;花被近球形,淡綠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無毛或先端稍有毛;翅端附屬物三角形至倒卵形,有時近扇形,膜質,脈不很明顯,邊緣微波狀或具缺刻;花絲絲狀,花藥淡黃色;柱頭2個,絲狀,紫褐色,花柱極短。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質,與種子離生。種子卵形,黑褐色,長1.5~2毫米,稍有光澤;胚環形,胚乳塊狀。

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或野生。

【生長環境】生於田邊、路旁、荒地等處。

【用途】幼苗可做蔬菜;果實為常用中藥,能清濕熱、利尿,治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蕁麻疹,外用治皮膚癬及陰囊濕疹。

2.地膚(圖122)【學名】Kochiascoparia()L.Schrad.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根略呈紡錘形。莖直立,多斜向上分枝呈掃帚狀,淡綠色或帶紫紅色,具多數縱棱。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3~7毫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常具3條明顯的主脈,邊緣具疏生的鏽色絹狀緣毛;莖上部葉較小,無柄,1條脈。

花兩性或雌性,常1~3個簇生於葉腋,構成穗狀圓錐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綠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翅端附屬物三圖122?地膚9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角形至倒卵形,有時近扇形,膜質,邊緣微波狀或具缺刻;花絲絲狀,花藥淡黃色;柱頭2個,絲狀,紫褐色。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質,與種子離生。種子卵形,黑褐色,稍有光澤;胚環形,外胚乳塊狀。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廣泛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地頭、山坡草地中。

【用途】嫩苗可做蔬菜;果實稱地膚子,為常用的中藥,具有清濕熱和利尿的功效。

(九)豬毛菜屬SalsolaL.

草本、灌木或半灌木。無毛或被柔毛、氈毛。葉互生,稀有對生;葉線狀圓柱形,基部擴展且下延抱莖,先端常具硬刺尖。花小,兩性,單生或少數簇生,常排列成穗狀或圓錐花序;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被5深裂,稀為4裂,裂片矩圓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具透明膜質,結果後背部中央擴展為橫生的寬翅,全包果實;雄蕊5枚,稀為少數;子房球形或卵形;柱頭兩裂,稀有3裂。胞果球形或卵形,果皮膜質,或多汁呈肉質。種子橫生或直立,扁圓形,胚螺旋形,無胚乳。

1.豬毛菜(圖123)【學名】SalsolacollinaPal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莖近直立,通常由基部分枝,枝開展;莖與枝綠色,具條紋,光滑無毛。葉線狀圓形,基部稍擴展下延,少抱莖,先端具硬針刺,肉質,深綠色,有時帶紅色,長2~5厘米,寬0.5~1毫米。花兩性,多數,生莖頂,排列為細長穗狀花序,稀為單生於葉腋。苞片卵形,具銳長尖,綠色,邊緣白色膜質;小苞片兩個,狹披針形,先端具尖刺。花被5個,膜質透明,披針形,果時背部生有不等形短翅或革質突起,有時為兩淺裂。

雄蕊5枚,稍超出花被,花絲基部擴展,花藥長圓形;圖123?豬毛菜柱頭兩裂,絲形。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質。種子橫生或斜生,頂端截形,胚呈螺旋狀,無胚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以朔城區、山陰、應縣、懷仁、陽高、天鎮、大同為最多。

【生長環境】生於村邊、路旁、荒地或鹽堿沙地上。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降血壓的功效。

2.無翅豬毛菜(圖124)【學名】Salsolakomaroviillji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枝互生,伸展,莖、10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枝無毛,黃綠色,有白色或紫紅色條紋。葉互生,葉片半圓柱形,平展或微向上斜伸,長2~5厘米,寬2~3毫米,頂端有小短尖,基部擴展,稍下延,擴展處邊緣為膜質。花序穗狀,生枝條的上部;苞片條形,頂端有小短尖,長於小苞片;小苞片長卵形,頂端有小短尖,基部邊緣膜質,長於花被,果時苞片和小苞片增厚,緊貼花被;花被片卵狀矩圓形,膜質,無毛,頂端尖,果時變硬,革質,自背麵的中上部生篦齒狀突起;花被片在突起以上部分,內折成截形的麵,頂端為膜質,聚集成短的圓錐體,花被的外形呈杯狀;柱頭絲狀,長為花柱的3~4倍;花柱極短。胞果倒卵形,直徑2~2.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靈丘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河灘沙質土壤上。圖124?無翅豬毛菜3.刺沙蓬(圖125)【學名】Salsolaruchenicallji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莖直立,從基部分枝;枝被短硬毛或近無毛,具白色或紫紅色條紋。葉圓柱形或半圓形,無毛或具短硬毛,長1.5~4厘米,寬1~1.5毫米,頂端具刺狀尖;基部擴展,擴展處的邊緣為膜質。花序穗狀,生於枝條的上部。

苞片長卵形,頂端具刺狀尖,基部邊緣膜質;圖125?刺沙蓬小苞片卵形,頂端具刺狀尖。花被片5個,長卵形,膜質,無毛,背麵具1條脈;花被果時變硬,自背麵中部生翅;翅3個,個較大,腎形或倒卵形,膜質,具數條粗壯而稀疏的脈。雄蕊5枚,花絲白色,花柱細長;柱頭兩裂,線形。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質。種子橫生,胚呈螺旋狀,無胚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地區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沙丘和沙質土壤上。

(十)堿蓬屬Suaeda.

ForskexScop.

草本、半灌木或灌木。莖直立、平臥或斜升。葉互生,肉質,圓柱形或半圓柱形,全緣,通常無柄。花小,兩性,有時兼有雌花,具苞片和小苞片;花單生或呈團傘花序簇生,具柄或無柄;花被球形、壇狀或陀螺狀,花被5深裂或淺裂,稍肉質或草質,裂片內麵凹或呈兜狀,果時具翅狀、角狀、龍骨狀等突出物或無突出物;雄蕊5枚,花絲短;子房卵形、圓形或壇狀;柱頭2~5個,短,外卷,具粒狀突起。胞果包於花被內;種子橫生、斜生或直立,外種皮脆硬或革質,光滑,無胚乳或甚少,胚呈螺旋狀。

10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堿蓬(圖126)【學名】Suaedaglauca()Bunge.Bung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莖圓柱形,具細條紋,上部多分枝,上升或斜伸。葉線形,半圓柱狀,肉質,長1~3厘米,寬0.7~1.5毫米,通常稍向上彎曲。花雜性,具兩性花兼有雌花,單生或2~5朵簇生於葉腋的短柄上,排列成聚傘花序,通常與葉具共同的柄,上部花序常不具葉;兩性花,花被杯狀,黃綠色;雌花花被近球形,灰綠色,花被片5個,長圓形,果期花被肥厚呈五角星狀;雄蕊5枚,與花被片對生;柱頭2個。胞果包於花被內。果實二型:其一扁平,圓形,緊包於五角星狀的花被內;其二呈球形,上端稍裸露,花被不為五角星狀。胚呈螺圖126?堿蓬旋狀卷曲。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以朔城區、山陰、應縣、陽高、天鎮、鹽城灘地等地區分布最多。

【生長環境】生於河岸、窪地、荒野的鹽堿土上。

【用途及理化性質】種子含油量約為25%,可榨油供工業用。

2.鹽地堿蓬(圖127)【別名】黃須菜、翅堿蓬【學名】Suaedasalsa()L.Pal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綠色或紫紅色。莖直立,黃褐色;分枝多集中於莖的上部,上升或直立,稀有單一,無毛,常具紅紫色條紋。葉互生,無柄,肉質,線形、圖127?鹽地堿蓬半圓形,稀有近平扁,長0.8~3厘米,寬1~2毫米。

花兩性或兼有雌花,3~5朵簇生於葉腋,構成間斷的穗狀花序或團傘狀;小苞片短於花被,卵形或橢圓形,膜質,白色;花被5個,半球形,果時各花被片背部顯著隆起,成為兜狀或龍骨狀,基部具大小不等的翅狀突起;雄蕊5枚,花藥卵形或橢圓形;柱頭兩個,絲狀。果包於花被內,成熟時果皮裂開。種子橫生,卵形或近圓形,兩麵稍壓扁,黑色,表麵有光澤,點紋不清晰或邊緣較清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區有朔城區、山陰、應縣、大同(縣)、大同(市區)、陽高、天鎮、鹽城灘地。

【生長環境】生於鹽堿土上。

【用途】幼苗可作蔬菜食用;種子可榨油。

10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十三、莧科Amaranth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攀緣藤本或灌木。單葉,對生或互生,無托葉。花小,兩性或單性,同株或異株,或雜性。花簇生於葉腋,呈疏散或密集的穗狀花序、頭狀花序、圓錐花序;具苞片和兩小苞片,幹膜質,小苞片有時呈刺狀;花被3~5個,幹膜質,覆瓦狀排列,常和果實一起脫落,稀為宿存;雄蕊常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稀有較少者;花絲離生或基部連合為杯狀或管狀,常有退化雄蕊生於其間;子房上位,1室,花柱1~3個,柱頭頭狀或2~3裂,胚珠1個或多數。果為胞果或小堅果,少數為漿果;果皮薄膜質,不裂或呈不規則開裂、頂端蓋裂。種子直立,凸鏡狀、腎形或球形,表麵光滑或具小疣點;胚環狀。

(一)莧屬AmaranthusL.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平臥。葉互生,全緣,具柄。花兩性或雜性,雌雄同株或異株;無梗花簇,腋生,或腋生和頂生,再集合成單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每花有1個苞片和兩個小苞片,幹膜質。花被片5個,稀為1~4個,綠色、白色或淡紅色,薄膜質,直立或傾斜開展。雄蕊5枚,少為1~4枚,花絲基部離生,無退化雄蕊;子房具一直生胚珠;花柱極短,柱頭2~3個,鑽狀或線狀,宿存。胞果球形或卵形,側扁,膜質,蓋裂,不規則開裂或不裂。種子球形,凸鏡狀,側扁,黑色或褐色,光亮,平滑。

1.凹頭莧(圖128)【別名】野莧【學名】Amaranthuslividu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無毛。莖平臥上升,從基部分枝,淡綠色或紫紅色。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5~4.5厘米,寬1~3厘米,頂端凹缺,具一芒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呈波狀。花簇腋生,直至下部葉腋,生在莖端或枝端者呈直立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長圓形。花被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頭3個或兩個,果熟時脫落。胞果近扁圓形,略皺縮而近平滑,不開裂。種子黑色,邊緣具環狀邊。花期圖128?凹頭莧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為遍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田野、村莊、路旁及荒地中。

【用途】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

10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2.反枝莧(圖129)【別名】西風穀【學名】Amaranthusretroflexu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莖粗壯,單一或分枝,淡綠色,稍具鈍棱,密生短柔毛。

葉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頂端銳尖或尖凹,具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兩麵及邊緣具柔毛,下麵毛更密。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由多數穗狀花序組成。苞片和小苞片鑽形,白色;背麵具一龍骨狀突起,伸出頂端呈白色尖芒。花被片圖129?反枝莧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白色,具一條淡綠色細中脈,頂端急尖或尖凹,具凸尖。柱頭3個,長刺錐狀,稀為2個。胞果扁卵形,環狀橫裂,包於宿存的花被內。種子直立,倒卵圓形或近球形,棕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為廣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田園內、農地旁及村莊附近的草地上。

【用途】嫩的莖、葉可做蔬菜;種子作青葙子入藥。全草入藥,具有治腹瀉和痢疾的功效。

3.尾穗莧(圖130)【學名】Amaranthuscaudatu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1米以上。莖粗壯,具條紋,單一或分枝,綠色,或帶粉紅色。葉菱狀卵形或菱狀披針形,長4~15厘米,寬2~8厘米,綠色或紅色,先端漸尖或鈍圓,具凸尖,基部寬楔形,稍不對稱,全緣或具波狀緣,幼時下麵被毛,老時僅葉脈有毛。圓錐花序頂生,下垂,由多數穗狀花序組成。花單性,雄花和雌花混生於同一花簇。苞片和小苞片幹膜質,紅色,披針形,花被片頂端芒刺不明顯。雄花的花被片長圓形,雌花的花被片長圖130?尾穗莧圓狀披針形,柱頭3個。胞果,近球形,上半部紅色,超出花被片,蓋裂。種子淡棕色,具厚的環。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或野生。

【用途】栽培可供觀賞;根可入藥,具有滋補作用,還可作家畜及家禽飼料。

4.繁穗莧(圖131)【學名】Amaranthuspaniculatu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2米;莖直立,單一或分枝,具鈍棱,幾無毛。葉卵狀10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3厘米,寬2~6厘米,頂端銳尖或鈍圓,具小芒刺,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花單性或雜性;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由多數穗狀花序組成,直立,後稍下垂。苞片和小苞片鑽形,綠色或紫色,背部中肋突出頂端成長芒。花被片膜質,頂端具短芒;雌蕊比花被片長1倍半。

胞果橢圓形,蓋裂。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陽高有栽培或野生。

【生長環境】在平地到海拔2?000米處均能生長。

【用途】莖、葉嫩時可作蔬菜;栽培可供觀賞。

(二)青葙屬Celosia圖131?繁穗莧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木本。葉互生,卵形或披針形、倒卵形,全緣或具少數裂片,具柄。花兩性,為頂生或腋生的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總花梗有時扁化。每花具1個苞片和兩個小苞片,著色,幹膜質,宿存。花被片5個,著色,幹膜質,光亮,無毛,直立開展,宿存。雄蕊5枚,花絲基部連成杯狀;無退化雄蕊;子房1室,具2~8個胚珠。胞果卵形或球形,蓋裂。種子凸鏡狀腎形,黑色,光亮。

1.雞冠花(圖132)【別名】紅雞冠【學名】Celosiacristat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無毛。莖直立,粗壯。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3厘米,寬2~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花多數,密生成扁平肉質雞冠狀、卷冠狀或羽毛狀的穗狀花序,中部以下多花。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紅色、紫色、黃色、淡紅色,幹膜質,宿存。雄蕊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胞果卵形,蓋裂,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作為圖132?雞冠花觀賞花卉,在庭院、街道普遍栽培。

【用途】供觀賞用;花序和種子可入藥,具有止血、涼血和止瀉的功效。

2.青葙(圖133)【學名】Celosiaargente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無毛。莖直立,有分枝,綠色或紅色,具明顯條紋。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1~3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花多數,密生,10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在莖端或枝端呈單一的無分枝的塔狀或圓柱狀穗狀花序,長3~10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為披針形,白色,頂端漸尖,延長至細芒。花被片長圓狀披針形,初為白色頂端帶紅色,或全部粉紅色;雄蕊5枚;花藥紫紅色;花柱細長,紫紅色;柱頭2~3裂。胞果卵形或近球形,包於宿存的花被內。種子凸鏡狀腎形。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用途】供觀賞;種子入藥,具有清熱明目的作用。

圖133?青葙十四、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草本或亞灌木。葉互生或對生,肉質,全緣,托葉有或無。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呈頭狀、圓錐狀或卷尾狀花序。萼片2枚;花瓣通常為4~5枚,稀有更多者,在芽中呈覆瓦狀。雄蕊與花瓣同數且對生,有時雄蕊較少或較多。雌蕊由3~5個合生心皮組成。子房上位或下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生胎座5個,具有1~8個彎生胚珠。花柱單生,柱頭2~8裂。蒴果蓋裂,或2~3瓣裂;種子具胚乳。

(一)馬齒莧屬PortulacaL.

常為一年生肉質草本,平臥或斜生地麵。葉互生或對生,少有散生,葉扁平倒卵形或圓形。花在陽光下開放,花朵大而美麗或不顯著。萼片2個,基部合生呈筒狀,且緊貼於子房。

花瓣4~6個,著生於萼筒上。雄蕊多數。子房半下位,柱頭3~9裂。蒴果,1室;種子多數,成熟時蓋裂。

1.馬齒莧(圖134)【別名】馬齒菜【學名】Portulacaolerace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體肉質。莖多分枝,平臥地麵,淡綠色,有時呈暗紅色。單葉,互生,有時為對生,扁倒卵形,先端鈍圓或截形,全緣,肉質,長1~2.5厘米,光滑,無毛。花3~8朵,黃色,頂生枝端。總苞片4~5個,三角狀卵形,先端具細尖。萼片2個,綠色,基部與子房合生。花瓣5個,倒卵狀長圓形,具凹頭,下部結合。雄蕊8~12枚,基部合生。

子房半下位,卵形。花柱1個,柱頭5裂,花柱連同柱頭長於雄蕊。果為蓋裂的蒴果。種子多數,黑褐色,圖134?馬齒莧腎狀卵圓形,表麵密被小疣狀突起。花期5~8月,果10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為遍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地頭、道路及院落中。

【用途】全草入藥,具清熱解毒和預防痢疾的功能,也是良好的野菜。

十五、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草本、灌木或喬木,有時為具刺的木質藤本。單葉,對生,稀為互生;全緣,具柄,無托葉。

花為兩性、單性或雜性,單生、叢生或排成各種花序,常為聚傘花序,通常具有連合或分離的苞片,苞片有時帶有鮮明的顏色。花萼合生成管,常呈花瓣狀;萼管圓筒形或漏鬥狀,有時鍾形,頂端具3~10裂,宿存,將果實包住;無花瓣;雄蕊1~多數,花絲分離或基部連合;子房上位,1室,1個胚珠。瘦果具棱或翅;種子具胚乳。

(一)紫茉莉屬Mirabili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在節部膨大。葉對生,具柄,或上部的葉無柄。花兩性,單生或數朵叢生在枝的頂端,具短柄。每朵花的基部包有5裂的綠色而呈花萼狀的總苞。花萼具各色,筒部延長,在子房上稍收縮,緣部5裂,花瓣狀,花後脫落。雄蕊通常3~6枚,與花萼等長,或有時長於花萼而向外伸出,花絲不等長,下部貼生在花萼的內麵。子房卵圓形,花柱線形,柱頭頭狀。瘦果球形,具棱。

1.紫茉莉(圖135)【別名】草茉莉【學名】Mirabilisjalap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光滑或疏生細柔毛。葉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12厘米,寬2~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心形,全緣,兩麵無毛,葉柄長1~4厘米。花單生於枝的頂端;苞片5個,萼片狀,長約1厘米,圖135?紫茉莉綠色。花紅色、黃色或白色,漏鬥狀,也有帶條紋的。花被管圓柱形,長2~6.5厘米,頂部平展,5裂,直徑可達2.5厘米。瘦果球形,熟時黑色,具棱。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均有栽培。

【用途】供觀賞;根、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種子的胚乳幹後為香料,可碾製成化妝用的香料粉。

十六、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草本,很少為半灌木。莖節部常膨大。單葉,對生,全緣,基部常連接;無托葉,極10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少具膜質托葉。花通常兩性,稀為單性;花輻射對稱,集成聚傘花序或聚傘圓錐花序,少數單生或密集成頭狀;有時在莖下部具閉鎖花受精花(閉鎖花),閉鎖花無花瓣,可結實。

萼片4~5個,宿存,分離或合生,有時為幹膜質,有時具萼下苞。花瓣4~5個,分離,通常分為瓣片和爪兩部分,在瓣片和爪間有時具2枚鱗片狀附屬物,稀有無花瓣者。雄蕊8~10枚,為花瓣的兩倍,呈兩輪,稀為4~5枚或更少。花藥兩室,縱裂。花盤小,環狀或延伸成子房柄(雌雄蕊柄),或分裂成腺體。心皮2~5個,合生;子房上位,1室或基部分隔成不完全的3~5室;花柱2~5個。胚珠通常多數,著生於特立中央胎座上,稀有僅一胚珠著生基底胎座上的。蒴果,頂端瓣裂或齒裂,裂齒和花柱同數或為其兩倍,稀為漿果。

種子1個至多數;胚通常彎曲,繞於外胚乳的周圍。

(一)無心菜屬Arenaria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常叢生,直立或斜上。單葉,對生,卵形或線形,全緣;無托葉。

聚傘花序;花白色,萼片5個;花瓣5個,全緣;雄蕊10枚,兩輪,稀為5枚;花柱3個。

蒴果卵形,6瓣裂,具多種子;種子卵形或腎形,無種阜。

1.老牛筋(圖136)【別名】小燈芯草、山銀柴胡、燈芯草蚤綴【學名】ArenariajunceaM.Bieb.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主根粗而伸長。莖直立,多數叢生,基部有許多老葉殘跡,基部無毛,上部被腺柔毛。基生葉簇生,線形,較硬,長10~25厘米,寬0.5~1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加寬合生成束狀,邊緣狹,軟骨質,疏生微細尖齒狀毛。莖生葉和基生葉同形而較短,基部合生成鞘狀抱莖。聚傘花序頂生,有5~8朵或更多花。花梗長1~3厘米,密生腺毛。苞片披針形至卵形,先端長漸尖,邊緣寬膜質,密生腺毛。萼片5個,長4~5毫圖136?老牛筋米,卵狀披針形,3條脈,先端漸尖,邊緣寬膜質,被腺毛。

花瓣5個,白色,長圓狀倒卵形,長7~10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形。雄蕊10枚,兩輪,花絲基部加寬,背部具腺體。花柱3個,子房近球形。

蒴果卵形,與萼片近等長,6瓣裂。種子多數,黑褐色,表麵具疣狀突起。花期7~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以較為幹旱的向陽山坡上、平川荒地中生長較多。

【用途】根可代山銀柴胡入藥,有清熱、涼血功效。

(二)卷耳屬Cerastium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柔毛或腺毛,稀有無毛者。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至披針形。

10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花白色,二歧聚傘花序。萼片5個,稀有4片,分離。花瓣5個,稀有4瓣;先端兩裂,稀有全緣或凹頭者;稀有無花瓣者。雄蕊10枚,稀有5枚或較少者。花柱5,稀有3~4個;子房1室,和萼片對生。蒴果圓柱形,長於宿存萼,果瓣10齒裂。種子卵圓形,稍扁,常具疣狀突起。

1.卷耳(圖137)【學名】Cerastiumarvense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厘米。根莖細長,淡黃白色。莖直立,叢生,密被短柔毛,上部混生腺毛。葉線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5厘米,寬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微抱莖,綠色,兩麵被短柔毛,中脈明顯。二歧聚傘花序頂生,具3~7朵花,總花軸和花梗密被腺毛。

花梗長6~10毫米,花後延長達2厘米,上部常下垂。苞片葉狀,密被腺毛。萼片5個,長圓狀披針圖137?卷耳形,長5~6毫米,邊緣寬膜質,背麵密被腺毛。花瓣5個,白色,倒卵形,長為萼片的兩倍,先端兩淺裂。雄蕊10枚,比花瓣短,花絲無毛。

子房寬卵形,花柱5個。蒴果圓筒狀,長約1厘米,麥稈黃色,先端10齒裂。種子圓腎形,褐色,表麵被小疣狀突起。花期5~6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主要分布區域有靈丘維山、甸山、東崗嶺,渾源龍山、千佛嶺,陽高六棱山,朔城區蓮花山。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山溝中及路旁。

2.簇生卷耳(圖138)【學名】CerastiumfontanumBaumg.subsp.

triviale()Link.Jalas.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10~30厘米。莖直立,單一或簇生,被短柔毛。莖基部葉匙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柄狀,兩麵被短柔毛;中上部葉無柄,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1~3厘米,寬3~10毫米,圖138?簇生卷耳先端急尖,兩麵均貼生短柔毛,邊緣有緣毛。

二歧聚傘花序頂生。苞片葉狀,密被長腺毛。萼片5個,長圓狀披針形,長5~6毫米,背麵密生長腺毛,邊緣寬膜質。花瓣5個,白色,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兩淺裂,較萼片略短或等長。雄蕊10枚,花絲無毛。子房長圓形,花柱5個。蒴果圓柱形,長為萼的1倍,先端10齒裂,麥稈黃色。種子卵圓形,黃褐色,具疣狀突起。花期5~6月。

10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處及溝邊草地中。

【用途】全草可入藥,能清熱解毒。

(三)石竹屬Dianthu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光滑或有毛。葉線形或披針形,無托葉。花單生或呈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合生,管狀,先端5齒裂,具7~11條縱脈,無肋棱,基部圍以2~多片覆瓦狀的萼狀苞片。花瓣5個,瓣片具齒或細裂呈絲狀,有時全緣,基部具長爪,瓣片和爪間無鱗片狀附屬物。雄蕊10枚。子房1室,花柱2個,具多胚珠,花盤延長成一長子房柄。蒴果圓柱狀或圓卵形,成熟時頂端4齒裂或4瓣裂。種子圓形或盤狀,扁平或略突起;胚直生,具外胚乳。

1.石竹(圖139)【學名】Dianthuschinensi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5~40厘米,全株微帶粉綠色,無毛。莖簇生,直立,上部分枝。

葉線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3~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短鞘圍抱莖節,灰綠色,兩麵平滑或邊緣微粗糙,具不明顯3~5條脈。花單生,或1~3朵呈聚傘狀。萼下包兩對,倒卵形,先端外展,具細長芒尖,長為萼的1\/2。萼圓筒形,長約2.5厘米,先端4裂。種子卵形,灰黑色,邊緣有狹翅。花期圖139?石竹5~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亦有野生。

【生長環境】生於向陽山坡草地中、丘陵坡地上及林緣灌叢間。

【用途】全草可代瞿麥入藥,能清熱、利尿、活血、通經。

2.瞿麥(圖140)【學名】Dianthussuperbu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莖圖140?瞿麥叢生,直立,上部疏分枝。葉線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3~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成短鞘圍抱莖節。花單生,或數朵集成疏聚傘狀。萼下苞2~3對,寬倒卵形,具突尖,邊緣寬膜質,11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長6~10毫米。萼圓筒形,長2.5~3.1厘米,直徑3~5毫米,粉綠色或帶紫色,具多條縱脈;萼齒5個,直立,披針形,長4~5毫米。花瓣5個,淡紅色,長4~5厘米,瓣片邊緣細裂呈流蘇狀,喉部有須毛,基部具長爪。雄蕊10枚,微伸出花冠外;花柱兩個。蒴果狹圓筒形,包於宿存萼內,與萼片近等長或稍長。種子廣橢圓狀倒卵形,長約2毫米。花期7~8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屬遍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林緣、疏林下或草甸中。

【用途】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活血、通經效用。

(四)石頭花屬Gypsophila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常叢生,多分枝,粉綠色。葉線形、披針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粉紅色,小而多,組成疏鬆或緊密聚傘花序或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5個,合生,先端5齒裂,具5條脈,脈間通常呈幹膜質;萼下無苞片。花瓣5個,全緣或頂端微凹,基部有時具爪。雄蕊10枚;花柱兩個,子房1室,具多個胚珠。蒴果球形或卵圓形,通常4裂,裂達中部或中部以下。種子圓腎形,兩側壓扁,表麵有小突起。

1.長蕊石頭花(圖141)【別名】山銀柴胡、霞草【學名】GypsophilaoldhamianaM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60~100厘米,無毛,粉綠色。主根粗壯,淡褐色至灰褐色。

根莖分歧,木質化。莖多數簇生,直立,上部分枝。葉長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4~1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具3~5條脈,圖141?長蕊石頭花中脈明顯,兩麵淡綠色,無毛。聚傘花序頂生,密集,花序分枝開展,花梗長2.5~3毫米。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緣疏生睫毛。

萼筒鍾狀,長2~2.5毫米;5條脈,脈綠色或帶紫色,脈間膜質。萼齒卵狀三角形,淺裂達1\/3處,邊緣膜質。花瓣5個,粉紅色或白色,狹倒卵形,先端截形。雄蕊10枚,長於花瓣。子房1室,倒卵形;花柱兩個,伸出花冠外。蒴果卵球形,較萼稍長,先端4裂。

種子近腎形。花期7~9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幹燥的沙地上或山穀中。

【用途】根可代銀柴胡入藥,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2.圓錐石頭花(圖142)【別名】絲石竹【學名】GypsophilapaniculataL.

【形態特征】多年生小草本。株高15~25厘米,無毛。根莖黃褐色,多頭,自基部多分枝。

11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莖纖細,直立,節部膨大,中上部不分枝或極少分枝。葉線狀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漸狹,短於節間,兩麵無毛,綠色,微粗糙,具1條中脈。聚傘花序頂生,無毛,花較少,花序直徑3~5厘米,花梗長2~4毫米。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膜質。萼筒鍾狀,具5條紫色或暗綠色脈,脈間白色膜質。花瓣5個,淡紫色或粉紅色,圖142?圓錐石頭花倒卵狀楔形,先端圓,微凹。雄蕊10枚,花絲光滑,長6毫米,略短於花瓣。花柱兩個,線形;子房長圓形,4瓣裂。種子圓腎形,長0.5毫米。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庭園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及林緣處。

【用途】根、莖可供藥用;栽培可供觀賞。

(五)蠅子草屬SileneL.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兩性,單生或呈聚傘花序。萼片5個,合生,先端5齒裂,鍾狀、筒狀或棍棒狀,具10~30條脈,脈間通常聯結成網,膜質。花瓣5個,稀有無花瓣者;瓣片兩裂,稀有不裂或多裂者;下部常具爪,瓣片和爪間具兩小鱗片。雌雄蕊柄較長;雄蕊10枚,稀為5枚。子房1室,或基部3~5室,花柱3~5個。蒴果,頂端6齒裂。種子腎形,表麵有小疣狀突起。

1.蠅子草(圖143)【學名】SilenegallicaLin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45厘米,全株被柔毛。莖單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或分枝,被短柔毛和腺毛。葉片長圓狀匙形或披針形,頂端圓或鈍,有時急尖,兩麵被柔毛和腺毛。單歧式總狀花序;花梗長1~5毫米;苞片披針形,草質;花萼卵形,被稀疏長柔毛和腺毛,縱脈頂端聯結,萼齒線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頂端急尖,被腺毛;雌雄蕊柄幾無;花瓣淡紅色至白色,爪倒披針形,無毛,無耳,瓣片露出花萼,卵形或倒卵形,全緣,有時微凹缺;副花冠片小,線狀披針形;圖143?蠅子草雄蕊不外露或微外露,花絲下部具緣毛。蒴果卵形,長6~7毫米,比宿存萼微短或近等長;種子腎形,兩側耳狀凹,長約1毫米,暗褐色。

11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染色體24條。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長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在城市公園、花圃栽培,可供觀賞。

2.麥瓶草(圖144)【別名】淨瓶、米瓦罐【學名】SileneconoideaL.圖144?麥瓶草【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

莖直立,單生或叉狀分枝,全體密被腺毛。基生葉匙形;莖生葉長圓形或披針形,長4~7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兩麵被腺毛,中脈明顯。聚傘花序頂生,具少數花;花梗不等長。萼筒長,基部特別膨大,上部縊縮呈圓錐狀,長2~3厘米,結果時下部膨大呈圓形,先端5裂,萼齒披針形,具30條顯著的脈,脈間膜質,密被腺毛。花瓣5個,倒卵形,粉紅色,全緣或頂端微具細齒或微凹,基部漸狹成爪,爪具兩耳,瓣片與爪間具兩小鱗片。雄蕊10枚;子房長卵形,花柱3個。蒴果卵形,6齒裂,包於萼內。種子多粒,表麵有成行的疣狀突起。花期4~5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麥田中或荒地上。

【用途】全草可入藥,有止血、調經活血功效。

3.山螞蚱草(圖145)【別名】旱麥瓶草【學名】SilenejenisseensisWilld.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直根粗大,徑6~12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莖叢生,直立,節部膨大,無毛或下部被短糙毛,基部常具去年枯黃殘葉。基部葉簇生,倒披針狀線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兩麵無毛或微被疏短毛。莖生葉3~5對,與基生葉同形但較小。聚傘花序圓錐狀,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

苞片卵形,先端長尾尖,邊緣寬膜質,具短睫毛。

花梗長3~7毫米,無毛。萼筒狀,無毛;具10條脈,脈間白色膜質,有時帶紫色,果時膨大成筒狀鍾形;萼齒三角狀卵形,邊緣寬膜質,具短睫毛。

花瓣5個,白色;瓣片兩叉狀中裂,裂片長圓形,具爪,瓣片和爪間具兩鱗片。雄蕊10枚,微伸出花冠。子房長圓形;花柱3個,微伸出花冠。蒴果卵形,包於宿萼內,6齒裂。種子腎形,長約1圖145?山螞蚱草11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毫米,黃褐色,表麵被條狀細微突起。花期7~8月。

【分布區】分布於恒山山脈。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及石質山坡上。

【用途】根可代銀柴胡入藥,有清熱、涼血、生津之效。

4.石縫蠅子草(圖146)【別名】葉麥瓶草【學名】Silenefoliosa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35厘米。根木質,粗壯。

莖多數叢生,直立,節間短而多節,密生葉,下部被倒向短毛,上部節間分泌黏液。葉線狀倒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近無柄,中脈明顯,由葉腋生出多數短小葉簇。花生圖146?石縫蠅子草莖頂或上部葉腋,呈總狀圓錐花序。花梗長4~5毫米,被黏液。

苞片線狀披針形。萼筒狀棍棒形,無毛,無毛,果時上部加寬呈倒卵形;具10條脈,脈綠色,脈間白色膜質;萼齒三角形。花瓣白色,瓣片兩裂至中部;裂片線形,長約2毫米;瓣爪與爪間具2個小疣。雄蕊10枚,超出花冠很長;花絲長6~8毫米。子房長圓形;花柱3個,伸出花冠外很長。蒴果長圓形,6齒裂。種子腎形,長約0.8毫米。花期7~8月。

【分布區】分布於靈丘南山。

【生長環境】生於向陽山坡上或山頂林下。

5.石生蠅子草(圖147)【別名】石生麥瓶草、山女婁菜【學名】SilenetatarinowiiRege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莖疏散,匍匐或斜向上,多分枝,疏生短柔毛。葉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0.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具緣毛,上麵無毛或疏生短柔毛,下麵疏生短柔毛,淡綠色,具3條脈。二歧聚傘花序頂生,具3~7朵花。苞片和小苞片葉狀,長圓狀披針形,具柔毛。花梗長1~2厘米。萼筒狀,長約1.5厘米,外麵疏生柔毛,具10條脈,先端具5鈍齒,有時帶紫色。花瓣5個,長圓形,淡粉紅色或白色,比萼長1倍,先端4裂,兩側裂片較小,基部漸狹成爪,喉部有兩小鱗片狀附屬物。雄蕊10枚;子房長圓形,花柱3個。蒴果長卵形,和花萼近等長,3瓣裂,裂圖147?石生蠅子草11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瓣為兩裂。種子少數,腎形,略扁,有鈍的疣狀突起。花期7~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處及山坡草地中。

6.女婁菜(圖148)【學名】SileneapricaTurcz.exFisch.etMey.

【形態特征】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莖基部分枝,直立,全株密生短柔毛。葉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6厘米,寬3~7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柄,兩麵密生短柔毛。

聚傘花序。苞片小,披針形,具緣毛。花梗長短不一。萼筒卵形,長8~12毫米,先端5齒裂,具10條脈,中脈紫褐色,緣部白色,外麵有細柔毛。花瓣5個,淡紫色,稀有白色,倒披針形,長約8毫米,下部狹楔形,基部外側密生毛,瓣片長2~2.5毫米,頂端兩裂,喉部具兩鱗片狀附屬物。雄蕊10枚,略短於花瓣。

花柱3個。蒴果橢圓形,和花萼等長,先端6齒裂。種子多粒,圖148?女婁菜黑褐色,有鈍的疣狀突起。花期6~7月。

【分布區】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或山穀濕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治乳汁少、體虛浮腫等。

(六)擬漆姑屬Spergularia()Pers.J.etC.Presl.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線形,常簇生於葉腋而成輪生狀;托葉小,幹膜質,成對合生。花序疏鬆,稍呈總狀或為聚傘花序;萼片5個,草質,先端鈍,邊緣膜質;花瓣5個,全緣,白色或淡粉紫色;雄蕊5枚,稀為10枚;花柱3個,子房1室,胚珠多個。

蒴果3瓣裂;種子細小,有翅或無翅。

1.擬漆姑(圖149)【學名】SpergulariasalinaJ.etC.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10~20厘米。莖鋪散,多分枝,下部無毛,上部被腺毛。葉線形,稍肉質,先端鈍,具突尖,基部漸狹,全緣;托葉寬卵形,膜質,透明,基部合生。花單生莖頂葉腋,呈總狀或總狀聚傘花序。花梗長3~8毫米,被腺毛,果時稍下垂。萼片5個,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4毫米,先端鈍,背部被腺毛,具膜質邊。

花瓣5個,白色或帶淡紫色,微小,比萼短,長2~3毫米,先端鈍。雄蕊5枚;花柱3個。蒴果卵形,長4~5毫米,3圖149?擬漆姑11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瓣裂。種子近卵形,褐色,稍扁,多不具翅,隻基部少數周邊具寬膜質翅。花期5~6月。

【分布區】分布於桑幹河河畔。

【生長環境】生於水邊、河邊濕地或堿地上。

(七)麥藍菜屬VaccariaMedic.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呈灰綠色。莖直立,二歧分枝。葉對生,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微抱莖;托葉缺。花兩性,呈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萼狹卵形,具5條翅狀棱,花後下部膨大,萼齒5個;雌雄蕊柄極短;花瓣5個,淡紅色,微凹缺或全緣,具長爪;副花冠缺;雄蕊10枚,通常不外露;子房1室,具多數胚珠;花柱兩個。蒴果卵形,基部4室,頂端4齒裂;種子多數,近圓球形,具小瘤。

1.麥藍菜(圖150)【別名】王不留行【學名】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

【形態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無毛,微被白粉,呈灰綠色。根為主根係。莖單生,直立,上部分枝。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微抱莖,頂端急尖,具3條基出脈。傘房花序稀疏;花梗細,長1~4厘米;苞片披針形,著生花梗中上部;花萼卵狀圓錐形,後期微膨大呈球形,棱綠色,棱間綠白色,近膜質,萼齒小,三角形,頂端急尖,邊緣膜質;雌雄蕊柄極短;花瓣淡紅色,爪狹楔形,淡綠色,瓣片狹倒卵形,斜展或平展,微凹缺,圖150?麥藍菜有時具不明顯的缺刻;雄蕊內藏;花柱線形,微外露。

蒴果寬卵形或近圓球形,長8~10毫米;種子近圓球形,直徑約2毫米,紅褐色至黑色。染色體30條。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田間、地頭、丘陵等地。

【用途】種子入藥,治經閉、乳汁不通、乳腺炎和癰癤腫痛。

(八)繁縷屬StellariaL.

一兩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對生,卵形、披針形至線形,全緣,有時邊緣皺波狀。聚傘花序生枝頂或葉腋,稀有單生。萼片5個,分離,宿存。花瓣5個,白色,先端兩深裂,很少齒裂或微凹,有時無花瓣。雄蕊10枚;花盤環狀或分裂成腺體;花柱3個,子房1室。

蒴果3~6瓣裂,含多數或1~2種子。種子小,表麵常具疣狀突起、細刺或近平滑。

11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繁縷(圖151)【學名】Stellariamedia()L.Cyr.

【形態特征】一年生、二年生小草本。株高10~20厘米。莖柔弱,多分枝。中部及下部葉有長柄,柄長1~2厘米,兩側疏生柔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0.8~2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無毛。花單生或呈二岐聚傘花序。花梗長2~3毫米。萼片5個,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稍鈍,邊緣膜質,背部具毛。花瓣5個,白色,圖151?繁縷較萼片短,兩深裂幾達基部或有時無花瓣。雄蕊10枚。

花柱3個。蒴果卵形,較萼稍長,6瓣裂。種子黑褐色,密生鈍疣狀突起。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廣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路旁或林邊雜草地中。

【其他】植物有毒,家畜食後能引起中毒及死亡。

2.內彎繁縷(圖152)【別名】內曲繁縷【學名】Stellariainfracta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纖細草本。株高15~20厘米。莖斜伸,主莖平臥地麵,密生星狀絨毛。葉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全緣,灰綠色,兩麵被星狀圖152?內彎繁縷絨毛,下麵中脈明顯凸起。二歧聚傘花序生枝頂,具多花。

花梗長5~10毫米,花後下彎。苞片葉狀,有絨毛。萼片5個,披針形,灰綠色,有短星狀絨毛,邊緣膜質。花瓣5個,稍短於萼片,白色,兩深裂幾達基部,裂片近條形。雄蕊10枚,與花瓣近等長。子房寬卵形,花柱3個。蒴果卵形,包於宿存萼內,6瓣裂。種子多粒,棕色。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石質山坡上或草地中。

3.叉歧繁縷(圖153)【學名】Stellariadichotom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密被腺毛或短柔毛。莖多數,叢生,由基部明顯多次二歧分枝,節膨大。

葉無柄,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二歧圖153?叉歧繁縷11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聚傘花序頂生,具多花。苞片小,葉狀,卵狀披針形。花梗細,有柔毛。萼片5個,披針形,邊緣狹膜質,背麵被腺毛或短柔毛,稀近無毛,1條脈。花瓣5個,白色,較萼片稍短,兩淺裂。雄蕊10枚。花柱3個。蒴果廣橢圓形,較萼短一半,6瓣裂,具1~2種子。種子黑褐色,表麵微具突起。花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或山坡石縫中。

4.銀柴胡(圖154)【學名】StellariadichotomalanceolataL.var.Bge.

【形態特征】葉線狀披針形、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圖154?銀柴胡長0.4~3厘米,寬1.3~4毫米。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其中,大同郊區、左雲、右玉、平魯等分布較廣。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或幹燥山坡石縫中。

【用途】根入藥,有清熱、涼血之效。

十七、毛茛科Ranunculaceae草本,稀為灌木或木質藤本。葉通常互生或基生,稀有對生;單葉或複葉,通常掌狀分裂,無托葉。花兩性,稀有單性同株或異株;輻射對稱,稀有兩側對稱;單生或組成各種聚傘花序或總狀花序。萼片下位,4~5個或較多,綠色;或花瓣不存在,或特化成分泌器官,較大,呈花瓣狀,有顏色。花瓣存在或不存在,下位,4~5個或較多,常具分泌組織或特化成蜜腺葉,呈杯狀、筒狀、二唇形,基部常有囊狀或筒狀的距。雄蕊下位,多數,螺旋狀排列。花藥兩室,縱裂,退化雄蕊有時存在。心皮分離,通常多個,螺旋排列在多少隆起的花托上。胚珠多個、少個至1枚。果為蓇葖果或瘦果,稀為漿果或蒴果。種子有小的胚和豐富的胚乳。

(一)烏頭屬AconitumL.

多年生草本。根為塊根或直根。莖直立或纏繞。葉基生或互生,通常掌狀分裂。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個,花瓣狀,紫色、藍色或黃色;上萼片(盔瓣)1個,船形、盔形或圓筒形,側萼片2個,近圓形;下萼片2個,較小,近長圓形。花瓣(蜜葉)2個,包在盔瓣內,具細長的爪,瓣片通常有唇和距,通常在距的頂部或偶沿瓣片外緣生分泌組織。退化雄蕊通常不存在;雄蕊多枚;心皮3~5個,花柱短。蓇葖果,含種子多數,宿存花柱短;種子四麵體形,表麵具橫皺褶或膜質鱗片狀翅。

11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牛扁(圖155)【學名】AconitumbarbatumpuberulumPers.var.Ledeb.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40~110厘米。

具直根。莖和葉柄均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13~30厘米。葉片圓腎形,長5~15厘米,寬10~20厘米,3全裂;中裂片菱形,不分裂至近中脈,末回小裂片三角形或狹披針形;側麵全裂片兩深裂,深裂片又羽狀深裂;兩麵被緊貼的短毛。總狀花序,長15~24厘米,密被反曲的微柔毛。花梗長3.5~14毫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線形。萼片5個,黃色;上萼片圓筒形,高圖155?牛扁1.7~2.5厘米,中部寬4~5毫米。花瓣2個,具長爪,距與瓣片近等長。雄蕊多數。心皮3個。蓇葖果,長約8毫米。花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其中,靈丘甸山、黨峪、維山,渾源恒山、龍山,陽高六棱山,朔城區蓮花山、兒女山等地分布較多。

【生長環境】生於山間林地內及溝穀草地中。

【用途】根供藥用,具止咳、化痰、平喘作用,但全草有毒。

2.黃花烏頭(圖156)【學名】Aconitumcoreanum()Levl.Rapaics.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塊根倒卵球形或紡錘形,長約2.8厘米。莖高30~100厘米,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密生葉,不分枝或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具稍長柄;葉片寬菱狀卵形,3全裂,全裂片細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幹時邊緣稍反卷,兩麵幾無毛;葉柄長為葉片的1\/4或比葉片稍短,無毛,具狹鞘。頂生總狀花序短,有2~7朵花;軸和花梗密被反曲的短圖156?黃花烏頭柔毛;下部苞片羽狀分裂,其他苞片不分裂,線形;下部花梗長0.8~2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狹卵形至線形;萼片淡黃色,外麵密被曲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或盔形,外緣在下部縊縮,喙短,側萼片斜寬倒卵形,下萼片斜橢圓狀卵形;花瓣無毛,爪細,瓣片狹長,距極短,頭形;花絲全緣,疏被短毛;心皮3個,子房密被緊貼的短柔毛。蓇葖直,長約1厘米;種子長約2~2.5毫米,橢圓形,具3條縱棱,表麵稍皺,沿棱具狹翅。8~9月開花。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間林地內及溝穀草地中。

【用途】塊根有毒,經炮製後可內服,治偏正頭痛、寒濕痹痛、口眼歪斜等症,外用可治疥癬;塊根水浸液可作農藥,防治小麥稈鏽病。

11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3.北烏頭(圖157)【別名】草烏【學名】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80~150厘米,無毛。塊根倒圓錐形,長2.5~5厘米,暗黑褐色。莖下部葉具長柄,花時常枯萎。莖中部葉五角形,長5~12厘米,寬6~20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裂片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兩深裂;上麵被微柔毛,下麵無毛。花序常分枝,圖157?北烏頭具9~22朵花,無毛,花梗長1.8~5厘米,小苞片線形。

萼片5個,紫藍色,外麵幾無毛;上萼片盔形,高1.5~2.5厘米;側萼片長1.4~1.7厘米,下萼片長圓形。花瓣2個,無毛;瓣片寬3~4毫米,唇長3~5毫米;距長1~4毫米,向後彎曲或近拳卷。雄蕊多枚,花絲中下部加寬,上部細絲狀,無毛;心皮4~5個,無毛。蓇葖果,長1~2厘米。種子有膜質翅。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區域同牛扁。

【生長環境】生於山間林地內。

【用途】塊根有劇毒,含烏頭堿、中烏頭堿等多種生物堿,經炮製後可入藥,能祛風濕、散寒止痛,可用於風濕痹痛及其他疼痛。

4.華北烏頭(圖158)【學名】AconitumsoongaricumangustiusStapf.var.W.T.Wang.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80~120厘米,莖無毛。塊根2個,倒圓錐形。葉片五角形,3全裂,裂片細裂;小裂片線形,寬1.5~3毫米;葉上麵被極短的貼伏柔毛,下麵無毛。

總狀花序,頂生,具10~30朵花,無毛。花梗長1.5~3厘米。小苞片鑽形。萼片5個,藍紫色,無毛;上萼片盔形,高約1.5厘米;側萼片寬倒卵形,下萼片長橢圓形。花瓣2個,無毛,距短,微彎。雄蕊多數,花絲全緣,上部疏被長毛。心皮3,無毛。蓇葖果,無毛。花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草甸中。

【用途】塊根有劇毒,可供藥用,具有散風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二)耬鬥菜屬AquilegiaL.

多年生草本。基生葉為1~3回3出複葉,有長柄;莖生圖158?華北烏頭葉較小,互生,1~3回3出複葉。單歧聚傘花序。花兩性,輻12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射對稱。萼片5個,花瓣狀,紫色、藍紫色、黃綠色、黃色。花瓣5個,和萼片同色或異色,瓣片與萼片近等長或較短,基部延長成距,位於萼片間,距直伸或呈鉤狀至螺旋狀彎曲,稀有無距者。雄蕊多枚,內輪者常呈退化雄蕊,白膜質,線形至披針形,無花藥。心皮通常5個,胚珠多個。蓇葖果,多少直立。種子小,黑色。

1.華北耬鬥菜(圖159)【學名】AquilegiayabeanaKitag.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40~60厘米,疏被短柔毛和少數腺毛。基生葉具長柄;小葉菱狀倒卵形或寬菱形,3裂,邊緣有圓齒,上麵無毛,下麵疏被短柔毛,葉圖159?華北耬鬥菜柄長8~25厘米;莖生葉較小。花序具少數花,下垂,密被短腺毛。苞片3裂或不裂,狹長圓形。萼片紫色,狹卵形,長1.6~2.6厘米。花瓣和萼片同色,瓣片長約1.2厘米,頂端圓截形;距長1.7~2厘米,末端鉤狀內曲,外麵有稀疏短柔毛。雄蕊多枚,不超出花瓣;花藥黃色;內輪退化。雄蕊白色,膜質,長約5毫米,先端尖,邊緣皺波狀。心皮5個,密被短腺毛。蓇葖果,長約1.7厘米。種子黑色,光滑。

花期5~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林緣及山溝石縫間。

【用途及理化成分】花大而美麗,可栽培供觀賞;根含糖類,可製飴糖或釀酒;種子含油,可供工業用;根含糖分35.5%,其中還原糖12.8%。

【引種及栽培技術要點】播種或分株繁殖均可。種子宜秋播,苗高30厘米時定植,翌年開花,高溫多濕易導致植株死亡,應注意降溫與排澇。

2.耬鬥菜(圖160)【別名】野耬鬥菜【學名】AquilegiaviridifloraPal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5~50厘米,被短柔毛和腺毛。根圓柱形。基生葉數枚,2回圖160?耬鬥菜3出複葉;小葉楔狀倒卵形,長1.5~3厘米,3裂,裂片常具2~3枚圓齒;上麵綠色,下麵淡綠色至粉綠色,被短柔毛或近無毛,葉柄長約18厘米;莖生葉少枚,1~2回3出複葉,漸變小。花序具3~7朵花,花梗長2~7厘米。萼片5個,黃綠色,卵形,長1.2~1.5厘米,外麵被柔毛。花瓣5個,黃綠色,瓣片頂端近截形;距長1.2~1.8厘米,直伸或微彎。雄蕊多數,長2厘米,伸出花外,花藥黃色;退化雄蕊白膜質,線狀12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長橢圓形,長7~8毫米。心皮5個,密被伸展的腺狀柔毛。蓇葖果,長約1.5厘米。種子黑色,有光澤。花期5~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根可供藥用。

(三)銀蓮花屬AnemoneL.

多年生草本。葉通常基生,或同時具莖生葉。單葉或複葉,多掌狀分裂或具牙齒。總苞苞片離生,具柄或無柄,輪生,稀為對生。花單生或呈聚傘花序、傘形花序,輻射對稱。

萼片4~6(20)個,花瓣狀,覆瓦狀排列;無花瓣。雄蕊多枚。心皮多個或少個,離生,被毛或無毛,具短而直或彎的花柱,每心皮具1個胚珠。瘦果,成熟時花柱不延長,直立或呈鉤狀。

1.草玉梅(圖161)【別名】小花草玉梅【學名】AnemonerivularisBuch.-Ha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無毛。基生葉3~5枚,葉柄長5~20厘米。葉片腎狀五角形,長2~7厘米,寬3.5~10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裂片菱形,基部楔形,上部3淺裂,具少數小裂片和牙齒;兩側裂片稍寬,歪倒卵形,不等兩深裂,裂片再不等2~3淺裂至深裂;兩麵被緊貼的柔毛。聚傘花序,1~3回分枝,花梗長5~20厘米,被白色長毛。總苞片3個,近等大,長2.5~6厘米,具鞘狀柄,3深裂幾達基部,裂片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邊緣疏生細鋸齒,兩麵被長絹毛。花小,直徑約1.5厘米。

圖161?草玉梅萼片5,白色,花瓣狀,狹橢圓形或倒卵狀狹橢圓形,先端鈍圓,兩麵疏被短毛。雄蕊多枚;心皮多個。瘦果,狹卵形,宿存花柱鉤狀彎曲。花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根狀莖和葉供藥用,治喉炎、扁桃腺炎、肝炎、痢疾、跌打損傷等症。

2.小花草玉梅(圖162)【學名】Anemonerivularisflore-minoreBuch.-Ham.var.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與草玉梅的區別:苞片圖162?小花草玉梅的深裂片通常不分裂,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花較小,12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直徑11.8厘米;萼片5~6個,狹橢圓形或倒卵狀狹橢圓形,長6~9毫米,寬2.5~4毫米。

植株常粗壯,高42~125厘米。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林緣處或溪邊。

【用途】根狀莖藥用,治肝炎、筋骨疼痛等症。

(四)鐵線蓮屬ClematisL.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莖攀緣或直立。葉對生,3出複葉、3出羽狀複葉,稀有單葉,最終小葉具牙齒或全緣。花兩性,稀有單性,輻射對稱。聚傘花序、圓錐花序或花單生。

萼片4~8個,花瓣狀,直立,呈鍾狀或開展,白色、藍紫色、黃色;無花瓣。雄蕊多枚,有毛或無毛,藥隔不突出或延長;退化雄蕊有時存在;心皮多個,離生,每個心皮有一下垂胚珠。瘦果多粒,集成頭狀,被柔毛或近無毛,先端具羽毛狀宿存花柱,內含1粒種子。

1.大葉鐵線蓮(圖163)【別名】草本女萎【學名】ClematisheracleifoliaDC.

【形態特征】直立草本或半灌木。株高0.4~0.6米,有短柔毛。3出複葉,葉柄長4.5~10厘米,中央小葉具長柄;葉寬卵形或近圓形,頂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的粗鋸齒;齒尖有短尖頭;側生小葉近無柄。花序腋生或頂生,排列成2~3輪。花梗上部下垂或直立,密生灰白色毛。

花雜性,雄花和兩性花異株。花梗長1.5~2厘米。

花萼管狀,長約1.5厘米;萼片4個,藍色,上部向外彎曲,外麵生白色短柔毛。雄蕊多數,有短圖163?大葉鐵線蓮柔毛。心皮多個,離生。瘦果,卵圓形,扁,羽毛狀花柱長2.8厘米。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溝中及林邊。

【用途】全草及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的作用,可治風濕關節痛、結核性潰瘍、瘺管;種子可榨油,含油量14.5%,供油漆用。

2.棉團鐵線蓮(圖164)【別名】山蓼【學名】ClematishexapetalaPall.

【形態特征】直立草本。株高40~100厘米。

圖164?棉團鐵線蓮12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葉對生,1~2回羽狀全裂;葉柄長0.5~3.5厘米,疏被長柔毛;裂片基部再2~3裂,線狀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銳尖或凸尖,有時鈍,全緣,兩麵或沿脈疏生長柔毛或近無毛,網脈突出。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通常3朵花;苞片線狀披針形;花直徑2.5~5厘米。萼片6個,白色,展開,狹倒卵形,外麵密生棉毛。雄蕊多枚,無毛;心皮多個。瘦果,倒卵形,被柔毛,宿存花柱長2.2厘米,羽毛狀。花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草地及溝穀中。

【用途】根藥用,有解熱、鎮痛、利尿、通經作用,可治風濕症、水腫、神經痛、痔瘡腫痛;作農藥,對馬鈴薯疫病和紅蜘蛛有良好防治作用。

3.大瓣鐵線蓮(圖165)【別名】長瓣鐵線蓮【學名】ClematismacropetalaLedeb.

【形態特征】木質藤本。長約兩米。兩回3出複葉;葉柄長3~5.5厘米,微被稀疏柔毛。小葉片9枚,紙質,卵狀披針形或菱狀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中央小葉片有時3深裂至3全裂,邊緣有整齊的鋸齒,兩麵近無毛,脈紋在兩麵均不明顯;小葉柄短。花單生,具長梗,梗長15厘米。花大,直徑約10厘米。花萼鍾狀,圖165?大瓣鐵線蓮開展,藍色或淡紫色,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兩麵有短柔毛。退化雄蕊多枚呈花瓣狀,披針形,與萼片等長或微短,外麵被密絨毛。

雄蕊多數,被柔毛,花藥線形。瘦果,倒卵形,長5毫米,被疏柔毛,宿存花柱長4~4.5厘米,被灰白色羽毛。花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草坡及林地中。

4.粗齒鐵線蓮(圖166)【學名】Clematisargentilucida()Levl.etVant.W.T.Wang.

【形態特征】落葉藤本。小枝密生白色短柔毛,老時外皮剝落。1回羽狀複葉,有5小葉,有時莖端為3出葉;小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寬楔形或微心形,常有不明顯3裂,邊緣有粗大鋸齒狀牙齒,上麵疏生短柔毛,下麵密生白色短柔毛至較疏,或近無毛。花直徑2~3.5厘米;萼片4個,開展,白色,近長圓形,頂端鈍,兩麵有短柔毛,內麵較疏至近無毛;雄蕊無毛。瘦果扁卵圓形,有柔毛,宿存圖166?粗齒鐵線蓮12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花柱長達3厘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靈丘縣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或山溝灌叢中。

【用途】根藥用,能行氣活血、祛風濕、止痛,主治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莖藤藥用,能殺蟲解毒,主治失音聲嘶、楊梅瘡毒、蟲瘡久爛等症。

5.芹葉鐵線蓮(圖167)【別名】斷腸草【學名】ClematisaethusifoliaTurcz.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質藤本。2~3回羽狀複葉或羽狀細裂;葉柄長1.5~2厘米,微被絨毛或無毛;末回裂片線形,先端漸尖或鈍圓,背麵幼時微被柔毛,後漸無毛;小葉柄長0.5~1厘米,邊緣有時具翅,小葉間隔1.5~3.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含1~3朵花。

苞片羽狀細裂。花萼鍾狀,下垂,直徑1~1.5厘米;萼片4個,淡黃色,卵狀長圓形,長約2厘米,兩麵近無毛,邊緣密生短絨毛。雄蕊多枚,長為萼片之半,花絲被毛;心皮多個,子房被短圖167?芹葉鐵線蓮柔毛。瘦果,扁平,棕紅色;宿存花柱長2~2.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都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及灌叢中。

【用途】將全草作透骨草入藥,有散風祛濕、活血止痛作用,但本植物有毒,宜慎用。

6.黃花鐵線蓮(圖168)【別名】透骨草【學名】ClematisintricataBunge.

【形態特征】草質藤本。近無毛。葉灰綠色,2回羽狀複葉,長15厘米;羽片通常兩對,具細長柄;小葉披針形或狹卵形,不分裂或下部具1~2小裂片,邊緣疏生牙齒或全緣。花單一或3朵呈聚傘花序,花梗長約3厘米。花萼鍾形,淡黃色;萼片4個,狹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兩麵無毛,偶內麵有極稀柔毛。瘦果,卵形,扁,宿存羽毛狀花柱長5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圖168?黃花鐵線蓮【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宅旁、山坡上、草地及荒野中。

【用途】全草作透骨草入藥,可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

12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7.灌木鐵線蓮(圖169)【學名】ClematisfruticosaTurcz.

【形態特征】直立小灌木。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薄革質,狹三角形或披針形,長2~3.5厘米,寬0.8~1.4厘米,邊緣疏生牙齒,下部常羽狀深裂或全裂,上麵無毛,下麵被微柔毛;葉柄長3~8毫米。花單生或1~3朵腋生,呈聚傘狀。萼片4個,斜上展呈鍾狀,黃色,狹卵形,長1~2.5厘米,頂端尖,邊緣密生絨毛。雄蕊多枚,無毛。瘦果扁,近卵形,長約4毫米,密生柔毛,宿存羽毛狀花柱長2~3厘米。花期7~8月,果期10月。

圖169?灌木鐵線蓮【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為廣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幹旱山坡上及灌叢草地中。

8.短尾鐵線蓮(圖170)【別名】林地鐵線蓮【學名】ClematisbrevicaudataDC.

【形態特征】草質藤本。分枝褐紫色,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1~2回羽狀複葉或2回3出複葉,小葉5~15枚;小葉片長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邊緣疏生粗鋸齒,偶3裂,圖170?短尾鐵線蓮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常較葉短。花梗長1~1.5厘米,有短柔毛。花直徑1.5~2厘米。

萼片4個,開展,白色,狹倒卵形,兩麵均有短柔毛。雄蕊多枚,無毛。瘦果,卵形,密生柔毛,宿存羽毛狀花柱長1.5~2.8厘米。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灌叢或疏林中。

【用途】藤莖入藥,主治尿道感染、尿頻、尿道痛、心煩尿赤、口舌生瘡、腹中脹滿、大便秘結、乳汁不通。

(五)飛燕草屬Consolida()DC.S.F.Gray.

一年生草本。葉互生,掌狀細裂。總狀或複總狀花序;花梗有2個小苞片。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個,花瓣狀,紫色、藍色或白色,上萼片基部延伸成距。花瓣2個,合生,上部全緣或3~5裂。雄蕊多枚;心皮1個,含多個胚珠。蓇葖果,有網脈,種子有鱗翅。

1.飛燕草(圖171)【學名】Consolidaajacis()L.Schur.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疏被反曲的微柔毛。葉片卵形,3全裂;各裂片再3~4回分裂成線形。總狀花序,具8~12朵花,花梗長1~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12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中部,鑽形。萼片5個,堇色、藍紫色或粉色;上萼片狹倒卵形,有長距。花瓣兩個,合生,瓣片與萼片同色,不等兩裂,無退化雄蕊。雄蕊多枚;心皮1個。蓇葖果。花期5~8月。

【分布區】主要分布於渾源恒山、翠屏山、龍山,靈丘維山、甸山,陽高六棱山,朔州蓮花山等地。

【用途及理化性質】栽培,為庭院常見夏日草花;全草有毒,不可食;種子含油量為30%,可供工業用。

(六)升麻屬CimicifugaL.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堅實而稍帶木質,外皮黑色,圖171?飛燕草生多數細根。莖單一,常高大,直立,圓柱形,通常在上部有少個分枝。葉為1回至3回3出或近羽狀複葉,有長柄;小葉卵形、菱形至狹橢圓形,邊緣具粗鋸齒。花序為總狀花序,通常2~30條集成圓錐狀花序;花序軸密被腺毛和柔毛;苞片鑽形至狹三角形,甚小。花小,密生,輻射對稱,兩性或罕單性並為雌雄異株。萼片4~5個,白色,花瓣狀,倒卵狀圓形,早落。花瓣不存在。退化雄蕊位於萼片的內麵,橢圓形至近圓形,頂端常有膜質的附屬物,全緣、微缺或為叉狀2深裂而帶2枚空花藥,稀具蜜腺。雄蕊多枚,花藥寬橢圓形至近圓形,黃色,花絲狹線形至絲形。心皮1~8個,有柄或無柄。蓇葖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頂端具一外彎的喙,表麵有橫向隆起的脈;種子少數,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黃褐色,通常四周生膜質的鱗翅,背、腹麵的橫向鱗翅明顯或不明顯。

1.升麻(圖172)【學名】Cimicifugafoetid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堅實,表麵黑色,有許多內陷的圓洞狀老莖殘跡。

莖高1~2米,基部粗達1.4厘米,微具槽,分枝,被短柔毛。葉為2~3回3出狀羽狀複葉;莖下部葉的葉片三角形;葉柄長達15厘米。上部的莖圖172?升麻生葉較小,具短柄或無柄。花序具分枝3~20條,下部的分枝長達15厘米;退化雄蕊寬橢圓形,頂端微凹或2淺裂,幾膜質;雄蕊長4~7毫米,花藥黃色或黃白色;心皮2~5個,密被灰色毛,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蓇葖長圓形,有伏毛,基部漸狹成長2~3毫米的柄,頂端有短喙;種子橢圓形,褐色,有橫向的膜質鱗翅,四周有鱗翅。7~9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區】靈丘縣、恒山山脈、朔州市蓮花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700~2?000米處的山地林緣處、林中或路旁草叢中。

12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用途】根狀莖可治風熱頭痛、咽喉腫痛、斑疹不易透發等症,也可作土農藥,消滅馬鈴薯塊莖蛾、蠅蛆等。

2.興安升麻(圖173)【學名】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雌雄異株。根狀莖粗壯,多彎曲,表麵黑色,有許多下陷圓洞狀圖173?興安升麻的老莖殘基。莖高達1米餘,微有縱槽,無毛或微被毛。葉片三角形;頂生小葉寬菱形,3深裂,基部通常微心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側生小葉長橢圓狀卵形,稍斜,表麵無毛,背麵沿脈疏被柔毛。花序複總狀,雄株花序大,具分枝7~20餘條,雌株花序稍小,分枝也少;軸和花梗被灰色腺毛和短毛;苞片鑽形,漸尖;萼片寬橢圓形至寬倒卵形;退化雄蕊叉狀兩深裂,先端有兩個乳白色的空花藥。種子3~4粒,橢圓形,褐色,四周生膜質鱗翅,中央生橫鱗翅。7~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300~1?200米處的山地林緣處、灌叢及山坡疏林或草地中。

【用途】根狀莖稱升麻,可供藥用,治麻疹、斑疹不透、胃火牙痛等症。

(七)翠雀屬DelphiniumL.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葉互生,通常掌狀分裂,稀有近羽狀分裂。花序通常總狀或傘房狀,有苞片和小苞片。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個,花瓣狀,藍色、紫色、粉紅色或白色;上萼片基部延長成距。花瓣(蜜葉)兩個,條形,無爪,有距,黑褐色或與萼片同色,伸入萼距中,有分泌組織。退化雄蕊(或稱下花瓣)兩枚,分別生於兩側萼片與雄蕊間,黑褐色或與萼片同色,分為瓣片和爪二部分;瓣片匙形至圓倒卵形,不分裂或兩裂,腹麵中央常有一簇黃色或白色髯毛,基部常有兩雞冠狀小突起。雄蕊多枚;心皮3~5個,分離。

蓇葖果,內含種子多粒,種皮常具膜質翅。

1.翠雀(圖174)【別名】大花飛燕草【學名】Delphiniumgrandiflor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5~65厘米,莖被反曲而貼伏的短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圓五角形,3全裂,裂片細裂;末回裂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邊緣幹時稍反卷;兩麵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葉柄長為葉片的3~4倍。

總狀花序,具3~15朵花,軸和花梗被反曲的微圖174?翠雀12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柔毛。小苞片線形。萼片5個,藍紫色,外麵被短柔毛;距通常較萼片稍長,鑽形。花瓣兩個,藍色,瓣片寬倒卵形,微凹,有黃色髯毛;雄蕊多枚,無毛;心皮3個,子房密被貼伏的短柔毛。蓇葖果,直立。花期5~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草坡中。

【用途】花大而美,常栽培供觀賞;全草有毒,應防止人畜中毒;全草煎水含漱,可治風熱牙痛。全草煎濃汁,可以滅虱。

2.腺毛翠雀【學名】Delphiniumgrandiflorumglandulosumvar.W.T.Wang.

【形態特征】與翠雀的區別:花序軸和花梗除了反曲的白色短柔毛之外還有開展的黃色短腺毛。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950~1?800米處的丘陵、低山草坡或灌叢中。

【用途】同翠雀。

(八)堿毛茛屬HalerpestesGreen.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生鹽堿性濕草地。葉多枚基生,具長柄,基部加寬成鞘;單葉全緣,有齒或3~5裂,無毛。花,單生或少數組成聚傘花序。萼片5個,綠色,常脫落。

花瓣5~10個,黃色,基部具爪,蜜槽呈點狀凹穴。雄蕊多枚;心皮多個,花托圓柱形。

聚合果長圓形至球形;瘦果多粒,扁,具縱肋。

1.水葫蘆苗(圖175)【學名】Halerpestescymbalaria()Pursh.Green.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匍匐莖細長,橫走,無毛。葉基生,具長柄,葉柄長3~13厘米;葉片近圓形、腎形、寬卵形,基部微心形、截形或寬楔形,掌狀3~5淺裂或具圓齒,無毛。花莛通常具2~3朵花,呈聚傘狀;花徑6~8毫米。萼片5個,綠色,寬橢圖175?水葫蘆苗圓形。花瓣5個,黃色,狹橢圓形,具蜜槽。雄蕊多枚;心皮多數,花托橢圓形或圓柱形,被短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小而多,扁,具縱肋。

花期5~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主要分布於渾河、唐河、桑幹河兩岸。

【生長環境】生於河邊濕地、鹽堿沼澤地中。

12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2.長葉堿毛茛(圖176)【別名】黃戴戴【學名】Halerpestesruthenica()Jacq.Ovcz.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葉基生,葉柄長2.2~14厘米。葉片卵形或卵狀梯形,長1.5~5厘米,寬0.8~2厘米,基部近截形或寬楔形,先端近截形,不分裂或3淺裂或具圓齒,兩圖176?長葉堿毛茛麵無毛。花莛高6~16厘米,具1~4朵花呈聚傘狀,微被短柔毛,花直徑1.6~2厘米。萼片5個,淡綠色,狹卵形,長約7毫米。花瓣7~13個,黃色,倒卵狀披針形,長8~12毫米。雄蕊多枚;心皮多個,花托圓柱形,被柔毛。聚合果球形,長約1厘米;瘦果,扁,斜倒卵形,長約3毫米,具縱肋。花期5~7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河邊濕地、鹽堿沼澤地上。

(九)藍堇草屬LeptopyrumReichb.

一年生草本。直根不分枝,具少數側根。莖數條,無毛或近無毛。葉為1~2回3出複葉,小葉再1~2回細裂,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的柄較短。花序為簡單或複雜的單歧聚傘花序;苞片葉狀,形狀及分裂情況似莖生葉。花小,輻射對稱,具細長的花梗。萼片5個,花瓣狀,淡黃色,橢圓形。花瓣2~3個,小,比萼片短3至4倍,近二唇形。雄蕊10~15枚,花藥近球形,花絲近絲形。心皮6~20個,無毛。蓇葖線狀長橢圓形,頂端具一細喙,表麵具凸起的網脈;種子4~14粒,狹卵形,深褐色或近黑色,表麵具小疣狀突起。

1.藍堇草(圖177)【學名】Leptopyrumfumarioides()L.Reichb.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直根細長,粗徑2~3.5毫米,生少個側根。莖4~9條,多少斜升,生少個分枝,高8~30厘米。

基生葉多枚,無毛;葉片輪廓三角狀卵形,長0.8~2.7厘米,寬1~3厘米,3全裂,中全裂片等邊菱形,長達12毫米,寬達11毫米,下延成的細柄,常再3深裂,深裂片長橢圓狀倒卵形至線狀狹倒卵形,常具1~4個鈍鋸齒,側全裂片通常無柄,不等2深裂;葉柄長2.5~13厘米。莖生葉1~2枚,小。花小,直徑3~5毫米;花梗纖細,長3~30毫米;萼片橢圓形,淡黃色,長3~4.5毫米,寬1.7~2毫米,具3條脈,頂端鈍或急尖;花瓣長約1毫米,近圖177?藍堇草13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二唇形,上唇頂端圓,下唇較短;雄蕊通常10~15枚,花藥淡黃色,長0.5毫米左右,花絲長約2.5毫米;心皮6~20個,長約2毫米,無毛。蓇葖直立,線狀長橢圓形,長8~10毫米;種子4~14粒,卵球形或狹卵球形,長0.5~0.7毫米。5~6月開花,6~7月結果。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邊、路旁及幹旱草地中。

【用途】作藥用,可治療心血管疾病,有時用於治療胃腸道疾病和傷寒。

(十)芍藥屬PaeoniaL.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葉通常為2回3出複葉,互生。花單生或數朵生枝頂和莖上部葉腋,大而美麗。苞片2~6個,宿存。萼片3~5個,宿存,綠色或淺紅色。花瓣5~13個(栽培多為重瓣)。雄蕊多枚,離心發育,花藥縱裂;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或半包心皮或僅包心皮基部。心皮2~6個,分離,有毛或無毛,向上逐漸收縮成極短的花柱;柱頭扁平,向外反卷;胚珠多個,沿心皮腹縫線排成兩列。蓇葖果,成熟時沿心皮腹縫線開裂。種子數粒,黑色、深褐色,光滑無毛。

1.芍藥(圖178)【學名】PaeonialactifloraPal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壯,黑褐色。莖無毛,基部具鱗片,株高40~90厘米。下部莖生葉為2回3出複葉,上部為3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有白色骨質細齒,兩麵無毛;葉柄長5~9厘米。

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直徑9~13厘米。萼片4個,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厘米。花瓣9~13個,倒圖178?芍藥卵形,長3.5~6厘米,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雄蕊多枚,花絲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頂端裂片鈍圓。

心皮通常3個,無毛。蓇葖果,長2.5~3厘米,頂端具喙。種子圓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

【用途及理化成分】花大而美,為著名觀賞植物;根白色,能鎮痛、鎮痙、祛瘀、通經;種子含油量約25%,供製肥皂和塗料用。

2.草芍藥(圖179)【別名】山芍藥【學名】Paeoniaobovata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根粗壯,長圓柱形。莖下部葉2回3出複13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葉,長25厘米;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9.5~1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麵深綠色,下麵淡綠色,無毛或沿葉脈疏生柔毛,小葉柄長1~2厘米;側生小葉同形,具短柄或近無柄;莖上部葉為3出複葉或單葉;葉柄長約14厘米。花單生,直徑7~10厘米。萼片3~5個,寬卵形,淡綠色。花瓣6個,白色、紅色、紫紅色,倒卵形,長3~5厘米。雄蕊多枚,花絲淡紅色。花盤淺杯狀,包住心皮基部。心皮2~3個,無毛。蓇葖果,卵圓形,長2~3厘米,成熟時果皮反卷呈紅色。花期5~6月,圖179?草芍藥果期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主要分布於維山、甸山、恒山、六棱山、蓮花山等地。

【生長環境】生於林間草地中。

【用途】根藥用,有養血調經、涼血止痛之效。

3.牡丹(圖180)【學名】PaeoniasuffruticosaAndr.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約兩米,分枝短而粗。葉2回3出複葉;頂生小葉寬卵形,3裂至中部,上麵綠色,無毛;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具不等的2~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無毛。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萼片5個,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

花瓣5個,常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圖180?牡丹或白色,頂端呈不規則波狀。雄蕊多枚。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個,密生柔毛。蓇葖果,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6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等城市園林、庭院有栽培。

【用途】為著名觀賞植物;根皮稱丹皮,供藥用,為鎮痙藥,能涼血散瘀。

(十一)白頭翁屬PulsatillaAdans.

多年生草本。葉全基生,具柄,單葉分裂或為複葉。花莛具總苞,總苞著生在花莛近中部或中上部,通常集成輪生,基部合生,分裂或呈3枚小葉。花單生。萼片6個,花瓣狀,藍紫色,稀為黃色,覆瓦狀排列,直立,有時開展;無花瓣。雄蕊多枚,13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花藥橢圓形,花絲狹線形,全部發育或最外層轉變成小的退化雄蕊。心皮多個,離生,每心皮具1個胚珠;花柱長,有柔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小,近紡錘形,有柔毛,頂端具羽毛狀宿存花柱。

1.白頭翁(圖181)【別名】雞毛花【學名】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柔毛。根莖粗直,頸部常分枝。基生葉4~5枚;葉柄長20厘米,密被長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5~14厘米,寬8.5~16厘米,下麵有柔毛,3出複葉;中央小葉具短柄,寬卵形,長4~6厘米,基部楔形,圖181?白頭翁3深裂,裂片頂端具2~3個圓齒;側生小葉近無柄,倒卵形,2~3深裂,小裂片全緣或先端具數個圓齒,表麵近無毛,背麵密被伏毛。花莛1~2個,高15~35厘米。總苞片3個,基部合生成筒,3深裂,裂片線形或披針形,外麵密被白色長柔毛。花梗長2.5~5厘米。花單生。萼片6個,藍紫色,花瓣狀,長圓狀卵形,長2.8~4.4厘米,背麵有密柔毛。雄蕊多枚;心皮多個。聚合果,直徑9~12厘米;瘦果長3.5~4毫米;宿存花柱羽毛狀,長3.5~6.5厘米。花期4~5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廣布。

【生長環境】生於平原和山坡草地、林緣或幹旱多石的坡地上。

【用途】根入藥,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2.細葉白頭翁(圖182)【學名】PulsatillaturczaninoviiKryl.etSerg.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25厘米。

基生葉4~5枚,有長柄,為3回羽狀複葉,在開花時開始發育;葉片狹橢圓形,有時卵形,長7~8.5厘米,寬2.5~4厘米,羽片3~4對,下部的有柄,上部的無柄,卵形,2回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有時卵形,寬1~1.5毫米,頂端常銳尖,邊緣稍反卷,表麵變無毛,背麵疏被柔毛;葉柄長5~8厘米,有柔毛。花莛有柔毛;圖182?細葉白頭翁總苞鍾形,長2.8~3.4厘米,筒長5~6毫米;花梗長約1.5厘米,結果時長達15厘米;花直立,萼片藍紫色,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2.2~4.2厘米,寬1~1.3厘米,頂端微尖或鈍,背麵有長柔毛。聚合果直徑約5厘米;瘦果紡錘形,長約4毫米,密被長柔毛,宿存花柱長約3厘米,有向上斜展的長柔毛。5月開花。

13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廣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根狀莖藥用,治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痔瘡出血、淋巴結核等症;全草可治風濕性關節炎。

(十二)毛茛屬RanunculusL.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須根纖維狀簇生,或基部粗厚呈紡錘狀,少數具根狀莖。莖直立、斜升或具匍匐莖。葉基生或互生,3出複葉或單葉掌狀分裂。花,單生或呈聚傘花序,兩性,輻射對稱。萼片5個,綠色。花瓣5個,有時6~10個,黃色,有光澤,下部漸狹成短爪,基部具蜜槽,蜜槽呈點狀或環狀袋穴或有小鱗片覆蓋。雄蕊多數向心發育;心皮多個,離生,含1個胚珠,螺旋狀著生於花托上。聚合瘦果球形或長圓形;瘦果扁或臌凸,平滑,具縱肋或橫皺紋,無毛或有毛,具嘴。

1.毛茛(圖183)【別名】五虎草【學名】RanunculusjaponicusThunb.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密被開展或貼伏的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葉柄長15厘米。

葉片圓心形或五角形,長4~6厘米,寬5~7厘米,基部心形,3深裂;中央裂片寬菱形或倒卵形,3淺裂,邊緣有粗鋸齒或缺刻;側裂片不等地兩裂;莖中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3深裂。單歧聚傘花序,具少數花,花直徑1.5~2.2厘圖183?毛茛米。花梗長8厘米,貼生柔毛。萼片5個,淡綠色,橢圓形,長4~6毫米,外被白色柔毛。花瓣5個,亮黃色,倒卵形,長6~11毫米,基部具短爪,蜜槽鱗片長1~2毫米。雄蕊多枚;心皮多個。

聚合果近球形,瘦果扁平,倒卵形,具短喙,無毛。花期5~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溝邊濕地中。

【用途及理化性質】全草含原白頭翁素,有毒,外用作發泡劑和殺菌劑,應慎用,不可內服。

2.單葉毛茛(圖184)【別名】一葉毛茛【學名】Ranunculusmonophyllus圖184?單葉毛茛Ovcz.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5~25厘米,不分枝,無毛。基生葉通常1枚,葉柄長4~15厘米。葉片圓腎形,基部心形,邊緣具深牙齒或缺刻,長約213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厘米,寬約3.5厘米,無毛或邊緣與葉脈稍有毛;莖生葉1~2枚,無柄,3~7掌狀全裂或深裂;裂片披針形至線形,寬2~4毫米,全緣。花常單生,直徑約1.2厘米。萼片5個,橢圓形,長4~5毫米。花瓣5個,黃色或上麵變白色,倒卵形,長6~7毫米,蜜槽無鱗片。雄蕊和心皮多數,子房有短毛。聚合果球形,瘦果扁,長約2毫米,密生短毛,果喙長約1毫米,直伸或鉤狀。花、果期5~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主要分布於桑幹河、渾河、唐河沿岸。

【生長環境】生於河邊濕地中。

3.大葉毛茛(圖185)【學名】RanunculusgrandifoliusC.A.Mey.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有多數須根簇生。

莖直立,高30~60厘米,直徑達5毫米,有分枝,生開展的糙毛,上部貼伏短毛。基生葉多枚,葉片大,腎狀五角形,長與寬達10厘米左右,基部心形,3~5深裂,中裂片寬菱形,3中裂,上部疏生齒牙或缺刻,頂端尖,側裂片不等地兩裂,裂片邊緣貼蓋,兩麵伏生柔毛或下麵毛較密;葉柄長5~20厘米,生開展糙毛,基部有寬鞘抱莖,有時帶紫色。上部葉具短柄至無柄,葉片較小,3全裂,裂片披針形。花較多而大,直徑2.5~3厘米;萼片寬卵形,長約6毫米,外麵生柔毛;花瓣5~8個,橙黃色,長12~15毫米,圖185?大葉毛茛寬達10毫米,頂端圓或有凹缺,基部有窄爪,蜜槽有小鱗片覆蓋;花藥橢圓形,長1.2~1.5毫米,外輪花絲可長達5毫米,一般的長約3毫米;花托無毛。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瘦果扁平,長約3.5毫米,寬達3毫米,邊緣有棱,無毛,喙粗,直或稍彎,長約0.7毫米。花果期4月至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溝邊濕地中。

4.石龍芮(圖186)【學名】Ranunculussceleratu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15~45厘米,微肉質,疏生柔毛或變無毛。基生葉和下部葉具長柄,葉柄長1.2~5厘米;葉片寬卵形,長1~3厘米,寬1.5~5厘米,基部心形,3深裂,裂片倒卵狀楔形,不等地2~3裂,先端鈍圓,有粗圓齒,圖186?石龍芮無毛;莖上部葉變小,裂片狹倒卵形,3裂。聚傘花序,具較多花,花梗微被毛或無毛,花徑6~8毫米。萼片5個,淡綠色,橢圓形,長2~3.5毫米,外麵被柔毛。花瓣5個,倒卵形,黃色,長1.5~3毫米,蜜槽無鱗片。雄蕊多13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枚;心皮70~130個,無毛,花托長圓形。聚合果長圓形,長8~10毫米;瘦果寬卵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溝邊濕地中。

【用途】藥用同毛茛,全草有毒。

(十三)唐鬆草屬ThalictrumL.

多年生草本。葉通常互生,3出複葉或3出多回羽狀複葉,葉柄基部稍變寬成鞘。花序通常為單歧聚傘花序,有時呈總狀或圓錐狀。花通常兩性,有時單性,雌雄異株。萼片4~5個,橢圓形或狹卵形,黃綠色或白色,較小,常早落,有時較大,呈花瓣狀;無花瓣。

雄蕊通常多枚,偶有較少的,通常比萼片長,藥隔頂端鈍或突起成小尖頭;花絲絲狀、線形或上部變粗,有時呈花瓣狀。心皮2~20個,離生,無柄或有柄,花柱短或長,柱頭有時向兩側延長成翅而呈三角形或箭頭,子房1室具1個胚珠。瘦果,有梗或無梗,橢圓形、狹卵形或扁平,常具宿存花柱,有時膨大成翅,果皮通常有脈紋。

1.腺毛唐鬆草(圖187)【學名】Thalictrumfoetid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莖基部近無毛,上部被短腺毛。3~4回3出羽狀複葉,葉片廣三角形,長5.5~10厘米;小葉草質,菱狀寬卵形、卵形或寬倒卵形,長4~10毫米,寬3.5~9毫米,基部圓楔形或圓形,有時淺心形,頂端3淺裂,裂片全緣或有疏牙齒,表麵綠色,被短腺毛,背麵灰綠色,密被短腺毛和柔毛。疏圓錐花序。花小,直徑5~7毫米。花梗細,長1~2厘米。

萼片5個,淡黃綠色,卵形,長約3毫米。雄蕊多枚,比萼片長1.5~2圖187?腺毛唐鬆草倍,花絲絲形,花藥具短尖。心皮4~8個,子房有短柔毛,柱頭三角狀箭頭形。瘦果扁,卵形,長3~5毫米,縱肋8條,被短腺毛。果嘴長約1毫米,微彎。花、果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地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或林下。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可治結膜炎、傳染性肝炎、癰腫瘡癤等症;種子含油約19%,供工業用。

2.瓣蕊唐鬆草(圖188)【別名】花唐鬆草、馬尾黃連【學名】Thalictrumpetaloide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7~70厘米,圖188?瓣蕊唐鬆草13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無毛。葉為3~4回3出複葉;小葉片狹長圓形至近圓形,不裂或3裂,長3~12毫米,寬3~20毫米,全緣,脈平或微隆起,小葉柄長5~7毫米;葉柄長10厘米,基部有鞘。傘房狀聚傘花序,花梗長0.5~2.5厘米。萼片4個,白色,早落,長3~5毫米。雄蕊多枚。花絲中上部棍棒狀,倒披針形,白色,比花藥寬。心皮4~10個,無柄;花柱短,柱頭狹橢圓形。

瘦果,卵狀橢圓形,長4~6毫米,有8條縱肋,先端尖,呈嘴狀,宿存。花柱直,長約1毫米。花期6~7月。

【分布區】廣布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主要分布區域有靈丘維山、甸山、黨峪,渾源恒山、龍山,廣靈白羊峪,陽高六棱山,朔城區蓮花山等地。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或林下。

【用途】部分地區用其根作馬尾連入藥,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

3.展枝唐鬆草(圖189)【別名】貓爪子【學名】ThalictrumsquarrosumSteph.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無毛,通常自中部近二歧狀分枝。3~4回羽狀複葉,葉片長8~18厘米;小葉卵形或廣倒卵形,長0.8~2厘米,基部圓楔形或楔形,頂端急尖,3淺裂或具3個鈍牙齒或全緣,背麵有白粉,脈平或稍隆起;葉柄長1~4厘米。圓錐花序呈二叉狀分枝,分枝開展。花梗細,長1.5~3厘圖189?展枝唐鬆草米。萼片4個,黃綠色。雄蕊5~14枚,花絲絲狀。心皮1~3個,柱頭箭頭狀。瘦果通常1~2枚,新月形,長4~8毫米,有8~10條縱肋。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地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或林下。

【用途及理化成分】葉含鞣質,可提製栲膠;種子含油,供工業用。

4.細唐鬆草(圖190)【學名】ThalictrumtenueFranch.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無毛,被白粉,中部以上多分枝。3~4回羽狀複葉;小葉小,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不分裂,邊全緣,上麵藍綠色,脈不明顯。圓錐花序。萼片4個,淡黃綠色。雄蕊多枚;花絲絲形,較花藥細;花藥狹長圓形,有短尖。

圖190?細唐鬆草心皮4~6個,柱頭狹三角形,具翅。瘦果扁,斜倒卵形,具6條13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縱肋。花期6~7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地區。

【生長環境】生於丘陵、幹燥山坡上。

5.狹裂瓣蕊唐鬆草(圖191)【學名】Thalictrumpetaloideum.supradevarcompositum()NakaiKitag.

圖191?狹裂瓣蕊唐鬆草【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與瓣蕊唐鬆草的區別:小葉或小葉的裂片狹卵形、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邊緣幹時反卷。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地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低山幹燥的山坡上、草原多沙草地或田邊。

6.箭頭唐鬆草(圖192)【學名】Thalictrumsimplex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60~90厘米,無毛。莖直立,上部生近向上直展的分枝。莖生葉近向上直展,具短柄或無柄,2~3回3出複葉。小葉楔狀倒卵形、楔形或狹菱形;基部楔形,稀有近圓形的;3裂,稀有牙齒狀缺刻或全緣;小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先端銳尖,脈下麵隆起。葉柄基部兩側加寬呈膜質鞘。

花序圓錐狀,長圓形或狹塔形。花多朵。花梗短。萼片4個,卵形,圖192?箭頭唐鬆草淡綠色。雄蕊多枚;花絲絲狀,不加寬。心皮6~12個,柱頭具翅,箭頭狀。瘦果,狹卵形,果梗短。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地區。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400~2?000米處的山地草坡上或溝邊。

7.東亞唐鬆草(圖193)【學名】Thalictrumminushypoleucum(L.var.Sieb.et)

Zucc.M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60~130厘米,無毛。

3~4回3出羽狀複葉,葉片長35厘米,有柄。小葉倒卵形、近圓形或卵形,基部圓形或圓楔形,上部3淺裂,中裂片具3個大圓齒,稀為全緣,上麵綠色,下麵色淡,有白粉,脈明顯隆起,兩麵無毛。圓錐花序開展,塔形,圖193?東亞唐鬆草長10~35厘米。花多朵,直徑約7毫米,花梗長3~8毫13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米。萼片4個,綠白色,狹卵形,長3~4毫米。雄蕊10~17枚,花絲絲狀,花藥比花絲寬。

心皮2~4個,柱頭箭頭形。瘦果,無梗,長2~3毫米,卵狀橢圓形或卵形,縱肋明顯;宿存柱頭長約0.6毫米,具寬翼。花期6~7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地區。

【生長環境】生於丘陵、幹燥山坡上。

【用途】根可治牙痛、急性皮炎、濕疹等症。

(十四)金蓮花屬TrolliusL.

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掌狀分裂,具柄。花單獨頂生或少數組成聚傘花序,輻射對稱,兩性,花托稍隆起。萼片5~多個,花瓣狀,倒卵形,通常黃色,脫落或宿存。花瓣5或多個,線形,具短爪,基部具蜜腺。雄蕊多枚,螺旋排列;花藥橢圓形或長圓形,側麵開裂,花絲細長。心皮5~多個,分離,無柄;胚珠多個。蓇葖果,開裂。種子近球形。

1.金蓮花(圖194)【學名】TrolliuschinensisBunge.

【形態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50~70厘米,全體無毛。基生葉1~4枚,具長柄;葉片五角形,長3.5~7厘米,寬6.5~12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裂片菱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3中裂,中間小裂片又3裂,裂片邊緣密生不等的圖194?金蓮花三角形銳鋸齒;側全裂片斜扇形,兩深裂;葉柄長13~30厘米,基部具鞘。莖生葉3~4枚,似基生葉,5全裂,下部的具長柄,上部的較小,近無柄。花通常單生。花梗長6~12厘米,直徑3.8~5.5厘米。苞片3裂。萼片10~15個,金黃色,長約2.2厘米,寬約1.4毫米,基部具蜜槽。雄蕊多數。心皮15~25個,離生,無柄,花柱短。蓇葖果,長1~1.2厘米,具脈網,頂具稍向外彎的短喙。種子近倒卵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及林下。

【用途】可作為夏季花在庭院栽培;花入藥,能清熱解毒、祛瘀消腫,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癰腫瘡毒等。

十八、小檗科Berberidaceae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或基生,單葉或複葉;托葉有或無。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排列成聚傘、總狀或聚傘圓錐花序。萼片和花瓣通常4~6個,覆瓦狀排列,離生,2~3輪;花瓣有或無蜜腺,或變為蜜腺狀距。雄蕊和花瓣同數並對生,稀為花瓣的兩倍。

花絲短,花藥通常瓣狀開裂或縱裂;心皮1個,子房上位,1室,胚珠少數至多數,花柱13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短或無。漿果或蒴果。種子胚小,胚乳豐富。

(一)小檗屬BerberisLinn.

落葉或常綠灌木。枝通常具刺。樹皮常呈灰色,老枝色淡或深暗,內皮層和木質部均為黃色。單葉,常簇生於刺腋短枝上,幼枝的葉芽常變成刺,葉片和葉柄連接處有關節。

花黃色,單生、簇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花梗基部常具苞片。萼片6~9個,花瓣狀。花瓣6個,黃色,近基部常有兩個腺體。雄蕊6枚,花藥瓣裂。心皮1個,子房1室,含1~多數胚珠,花柱短或無,柱頭頭狀。漿果,紅色或黑藍色。種子1~多粒。

1.黃蘆木(圖195)【別名】大葉小檗【學名】BerberisamurensisRupr.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2~3米。幼枝灰黃色,老枝灰色,表麵具縱條裂。葉刺3分叉,長1~3厘米。葉紙質,倒卵狀橢圓形、卵形或橢圓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邊緣密生細鋸齒,上麵暗綠色,下麵淺綠色,有時被白粉;葉柄長5~15毫米。總狀花序,下垂,長4~10厘米,具10~25朵花。花淡黃色,花梗長5~10毫米。萼片6個,兩輪,長4~6毫米。

花瓣6個,長卵形,微短於花萼,近基部具1對腺體。雄蕊6枚;子房寬卵形,柱頭頭狀,扁平,具兩個胚珠。漿果,橢圓形,紅色,長6~7毫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屬廣布種。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灌叢中。

圖195?黃蘆木【用途及理化成分】根皮和莖皮含小檗堿1.16%、小檗胺1.27%、藥根堿等生物堿,供藥用,可提取黃連素,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痢疾、腸炎。

2.西伯利亞小檗(圖196)【別名】刺葉小檗【學名】BerberissibiricaPall.

【形態特征】灌木。株高50~100厘米。樹皮暗黃黑色。枝灰褐色,有細槽。短枝基部有5~8個分叉的刺,部分為葉狀;枝條下部刺分叉更多,刺細而尖,暗灰色。葉蔟生於短枝上,倒卵形、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1.8厘米,寬5~9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針圖196?西伯利亞小檗狀疏齒。花單生於短枝頂端葉叢中,花梗長約514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毫米,花瓣淡黃綠色。漿果,倒卵形,長約8毫米,熟時暗紅色。花期6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灌叢中。

3.細葉小檗(圖197)【別名】針雀、三顆針【學名】BerberispoiretiiSchneid.

【形態特征】灌木。株高1~2米。幼枝紫紅色,無毛,明顯具棱;老枝灰黃色,表麵密生黑色小疣點。葉刺小,通常單一,有3分叉。葉簇生於刺腋,倒披針形至狹倒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邊全緣或中上部有少數不明顯鋸齒,上麵深綠色,下麵淡綠色,脈明顯。總狀花序,下垂,長3~6厘米,具8~15朵花,花梗長3~6毫米。小苞片2,披針形。萼片6個,花瓣狀,排列成兩輪。花瓣倒卵形,長約2.5毫米,較萼片稍短,近基部具1對長圓形腺體。雄蕊6枚,短於花瓣;子房圓柱形,無花柱;柱頭頭狀,扁平。漿果,長圓形,圖197?細葉小檗鮮紅色,長約9毫米,內含1種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灌叢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皮和莖皮供藥用,含小檗堿1.16%、小檗胺2.7%、巴馬亭和藥根堿,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提製黃連素原料。

4.置疑小檗(圖198)【學名】BerberisdubiaSchneid.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1~3米。老枝灰黑色,稍具棱槽和黑色疣點,幼枝紫紅色,有光澤,明顯具棱槽;莖刺單生或3分叉,長7~20毫米,與枝同色。

葉紙質,狹倒卵形,長1.5~3厘米,寬5~18毫米,先端近漸尖,基部漸狹,上麵深綠色,中脈和側脈隆起,背麵淡黃色,中脈和側脈明顯隆起,兩麵網脈顯著隆起,無毛,也無白粉,葉緣平展,每邊具6~14個細刺齒;圖198?置疑小檗葉柄長1~3毫米。總狀花序由5~10朵花組成,長1~3厘米,總梗長0.5~1厘米;花梗長3~6毫米,細弱,無毛;花黃色;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急尖;萼片兩輪,外萼片卵形,長約2.5毫米,寬約1.5毫米,內萼片闊倒卵形,長約4.5毫米,寬約3.5毫米;花瓣橢圓形,長約3.5毫米,短於內萼片,先端淺缺裂,基部楔形,具兩枚腺體;雄蕊長約2.5毫米,藥隔延伸,先端短突尖;胚珠14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兩枚。漿果倒卵狀橢圓形,紅色,長約8毫米,直徑約4毫米,頂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灌叢中。

5.鮮黃小檗(圖199)【別名】黃花刺【學名】BerberisdiaphanaMaxim.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1~3米。幼枝綠色,老枝灰色,具條棱和疣點;莖刺3分叉,粗壯,長1~2厘米,淡黃色。葉堅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5~16毫米,先端微鈍,基部楔形,邊緣具2~12個刺齒,偶有全緣,上麵暗綠色,側脈和網脈突起,背麵淡綠色,有時微被白粉;具短柄。

花2~5朵簇生,偶有單生,黃色;花梗長12~22毫米;萼片兩輪,外萼片近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5.5毫米,內萼片橢圓形;花瓣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銳裂,基部縊縮呈爪,具兩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4.5毫米,藥隔先端平截;胚珠6~10枚。漿果紅色,卵狀長圓形,先端略斜彎,有時略被白粉,具明顯縮圖199?鮮黃小檗存花柱。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區】恒山山脈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灌木叢中。

十九、防己科Menispermaceae木質或草質藤本,稀為直立木本。單葉,互生,全緣或掌狀分裂,通常具掌狀脈;具葉柄;無托葉。花小,輻射對稱,呈腋生總狀、傘形或圓錐花序。雌雄異株。萼片、花瓣通常6枚,兩輪排列,有時無花瓣。雄花具雄蕊6枚,有時3枚或不定數;花絲、花藥離生或多少合生;花藥4室或兩室,縱裂。雌花中雌蕊具3~6個心皮,離生;稀為2~1個心皮。子房上位,1室,含半倒生胚珠兩枚,常僅1枚發育。花柱短而無;柱頭頂生,頭狀或盤狀;雌花有或無退化雄蕊。核果,胚常因背部過度生長而使先端和基部相接觸彎曲呈馬蹄鐵狀或腎形。種子有或無胚乳。

(一)蝙蝠葛屬MenispermumL.

纏繞性藤本。葉盾形,邊緣具淺裂。花小,雌雄異株,呈腋生總狀或圓錐花序。雄花萼片2~8個,成兩輪,花瓣6~8個,雄蕊9~24枚,離生,花藥4室。雌花具6~12枚退化雄蕊,心皮2~4個。核果,扁球形,內果皮堅硬,馬蹄形,背脊及兩側具環狀橫肋。

14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蝙蝠葛(圖200)【別名】山豆根、漢防己【學名】MenispermumdauricumDC.

【形態特征】纏繞藤本。莖木質化,長達數米,無毛。根莖粗,黃褐色。莖圓形,具縱條紋。葉盾狀三角形至七角形,長、寬均約7~10厘米,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裂片鈍圓或三角形,上麵綠色,下麵灰白色,兩麵無毛;葉柄長6~10厘米。花單性異株,呈腋生圓錐花序。雄花黃綠色。萼片6個,狹倒卵形,膜質。花瓣6~8個,較萼片為小,卵圓形,帶肉質;雄蕊12~18枚,花藥球形。核果,扁球形,徑約0.9厘米,黑色,外果皮肉質;內果皮堅硬,腎狀扁圓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區】靈丘縣上寨、狼牙山、下關、三樓均有分布。

圖200?蝙蝠葛【生長環境】生於山地灌木叢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根莖、藤入藥,在東北、華北稱山豆根,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消脹順氣;韌皮纖維可代麻,也可作造紙原料;種子可榨油,含油量16.94%,可供工業用。

二十、木蘭科Magnoliaceae落葉或常綠喬木或灌木。莖、葉的薄壁組織中含油細胞。單葉互生,全緣,很少有裂;托葉有或無,脫落後常在小枝上留一環狀的托葉痕。花通常為兩性,輻射對稱。萼片3個(少數為4個),通常為花瓣狀。花瓣6個或更多。雄蕊多枚;雌蕊有多個分離心皮,螺旋排列在延長的花托上;雄蕊在下,雌蕊在上;子房1室,含1~多數胚珠。蓇葖果、漿果或翅果。種子胚乳豐富。

(一)五味子屬SchisandraMichx.

落葉或常綠木質藤本。芽外有數枚覆瓦狀排列的鱗片包被。單葉,互生,葉柄細長,葉全緣或有細鋸齒,無托葉。花單性,多為雌雄異株,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細長;花被6~12片,成輪排列;雄花有雄蕊5~15枚或更多,花絲極短;雌蕊心皮多數,離生。

漿果,排列在延長的花托上,形成下垂的穗狀果序。

1.五味子(圖201)圖201?五味子【別名】北五味子【學名】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

【形態特征】落葉木質藤本。小枝褐色,有棱角,全株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4.5厘米;葉倒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或14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腺狀鋸齒,上麵光滑無毛,下麵葉脈上嫩時有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花梗細長而柔弱;花被6~9片,乳白色或粉紅色;雄花有雄蕊5枚;雌花的雌蕊群橢圓形,有17~40個離生的心皮,覆瓦狀排列在花托上。

開花後期,花托逐漸延長,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肉質,直徑約5毫米,紫紅色。

種子腎形,淡橙色,有光澤,有肉質的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陽高雲門山、羅文皂鎮榆樹溝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溝邊。

【用途及理化成分】莖、葉及果實可提取芳香油;種子油可作潤滑油;果實又可藥用,有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

二十一、罌粟科Papaver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具白粉、乳汁或有色汁液。葉互生,全緣或分裂,無托葉。

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或總狀花序;萼片兩個,早落,有時大而包被花蕾,有時很小呈鱗片狀或不顯。花瓣4或6個,稀有無花瓣或花瓣更多者;通常分離,稀有部分合生者;有時外輪1或兩瓣呈囊狀。雄蕊多枚,離生,或4枚、6枚合生成2束。子房上位,由2至多個心皮合生;花柱長或短,柱頭兩裂或盤狀多角形,側膜胎座,胚珠多個。蒴果,瓣裂、孔裂或縱裂,稀有不開裂者。種子胚乳豐富。

(一)白屈菜屬ChelidoniumL.

草本,植物體含黃色液汁。葉互生,1~2回羽狀深裂。花排列成具總柄的傘形聚傘花序。

萼片兩個,分離,早落。花瓣4個,黃色。雄蕊多枚,花絲細長。心皮兩個,合生;子房1室,胚珠多個;花柱極短,柱頭兩裂。蒴果,線形,無隔膜,成熟時自基部向上兩瓣裂。種子小,具網狀和雞冠狀突起。

1.白屈菜(圖202)【別名】山黃連【學名】Chelidoniummaju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90厘米。

主根粗壯,圓錐形,土黃色或暗褐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白色細長柔毛,全草含黃色液汁。葉互生,有長柄,1~2回羽狀全裂;全裂片5~7個,圖202?白屈菜卵形至長圓形;頂裂片常3裂,側裂片基部具托葉狀小裂片,邊緣具不整齊缺刻或圓齒;葉上麵綠色,下麵綠白色,有白粉,伏生細毛。花數朵呈傘形聚傘花序。萼片兩個,橢圓形,淡綠色,疏生柔毛,早落。花瓣4個,亮黃色,倒卵形,長約9毫米。雄蕊多數。心皮兩個,子房細圓柱形,花柱短;柱頭頭狀,兩淺裂。蒴果,細圓柱形,長角果狀,直立,長2~4厘米,14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光滑,成熟時自下向上兩瓣裂。種子小,卵形,長約1毫米,暗褐色,表麵具網紋和雞冠狀突起,有光澤。花、果期5~7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穀中、山坡上及林邊草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全草和根含小檗堿、白屈菜堿等多種生物堿,可供藥用,有鎮痛、止咳、消腫作用。

(二)紫堇屬CorydalisDC.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莖或根莖。葉深裂或為2回3出全裂或掌狀分裂。花兩性,兩側對稱,黃色、紫紅色、藍色或白色,排列呈頂生總狀花序。花下具苞片,苞片分裂或全緣。萼片兩個,細小,呈鱗片狀,白色,或不顯,早落。花瓣4個,上麵1片基部膨大或延伸成距,下麵1片平展;內兩片具爪,先端稍合生,包圍雄蕊和雌蕊。雄蕊6枚,結合成兩束,與外麵的兩片花瓣對生,上麵1束雄蕊花絲具蜜腺插入距內;花藥位於每束中央的為兩藥室,兩側的為一藥室。心皮兩個,合生;子房1室,花柱線形,柱頭兩裂;胚珠2~多數,生側膜胎座上。蒴果,卵狀長圓形或線形,或種子間收縮呈串珠狀,兩瓣裂,裂後果框宿存。種子細小,表麵具乳頭狀突起或凹陷,假種皮有或無。

1.地丁草(圖203)【別名】紫堇【學名】CorydalisbungeanaTurcz.

【形態特征】二年生草本。株高10~40厘米,無毛,微被白粉。

地下具細長主根。基生葉和莖下部葉長3~10厘米,具長柄。葉片輪廓卵形,長2~4厘米,2回羽狀全裂,1回葉片2~3對,末回裂片狹卵形至線形,寬0.5~1.2毫米,先端鈍圓或呈短突尖,兩麵灰綠色,無毛。總狀花序,上有花數朵。苞片葉狀,羽狀深裂。花梗圖203?地丁草長1~2毫米。萼片小,兩枚,近三角形,鱗片狀,長1~2毫米,早落。

花瓣4個,淡紫色,倒卵狀長橢圓形;外兩片大,前麵1片平展,倒卵狀匙形,先端兜狀,背麵具寬翅;後1片先端兜狀,基部延伸成距,距長4.5~6.5毫米;內兩瓣較小,先端連合。

蒴果,長圓形,扁平,長8~13毫米,寬3~4毫米。種子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

【分布區】主要分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平川、農田、丘陵草地中。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地頭或丘陵草地疏林下。

【用途及理化成分】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全草含多種生物堿,主要有苦地丁素等。

(三)角茴香屬HypecoumL.

一年生小草本。無毛。葉羽狀全裂,裂片線形或較寬。聚傘花序,二叉分枝。花黃色、14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淡紫色至白色。萼片兩個,小形。花瓣4個,成兩輪;外兩片較大,先端稍3裂;內兩片先端3裂。雄蕊4枚,離生,不超出花冠,基部有腺體。雌蕊心皮兩個,合生;子房1室,側膜胎座,胚珠多個;柱頭兩裂。蒴果,線形,有橫隔,成熟時橫斷為節片呈節莢狀,或開裂為兩瓣。種子長圓形,黑褐色,兩麵常呈明顯的十字形突起。

1.角茴香(圖204)【學名】Hypecoumerect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小草本。株高10~25厘米。莖多個,自基部抽出,上部具分枝。葉基生,輪廓長卵形至橢圓形,長3~9厘米,寬5~15毫米,2~3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或絲狀,寬約0.5毫米,有白粉。

花1~3朵生莖頂,呈聚傘狀,苞片葉狀細裂。萼片兩個,披針形,長2~3毫米,邊緣膜質。花瓣4個,黃色,無毛;外兩片較大,寬倒卵形,長約1厘米,先端微3裂;內兩片較小,倒卵狀楔形,先端3裂,中裂片呈兜狀。雄蕊4枚,與花瓣近等長,花絲下半部有狹翅。心皮兩個;子房上位,長圓柱形,長約8毫米;柱頭兩深裂,胚珠多個。蒴果,圖204?角茴香線形,長3~5厘米,種子間有橫隔,成熟兩瓣開裂。種子長圓形,長約1毫米,兩麵有明顯的十字形突起,黑褐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田間地頭或丘陵草地疏林下。

【用途】根及全草入藥,能清火、解熱、鎮咳。

2.細果角茴香(圖205)【別名】節裂角茴香、中國角茴香【學名】HypecoumleptocarpumHook.f.etThoms.

【形態特征】一年生纖弱草本。全體無毛,稍有白粉,株高10~30厘米。基生葉多枚,長6~15厘米,具長柄。葉片輪廓長圓形,長4~11厘米,寬1~2厘米,1~2回羽狀全裂。第一回裂片3~6對,具短柄或無柄;第二回裂片羽狀細裂;末回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寬0.3~1.6毫米,先端銳尖。基生葉苞片狀,無柄,羽狀分裂。

花1~3朵生莖頂呈聚傘狀。萼片卵形,極小,長1~2毫米,先端漸尖,全緣,綠色。花瓣4個,淡紫色,後漸變為白色;外側兩片寬卵形,長5~7毫米,全緣;內兩片較狹,先端3裂,中裂片小,呈兜狀。雄蕊4枚,與花瓣近等長。子房線形,柱頭兩裂。蒴果,線形,直立,長約3厘米,成熟時在每種子間橫裂成10餘節。種子近圓形,長約1毫米,平滑,淡褐色。花、果期7~8月。

圖205?細果角茴香【分布區】恒山山脈有分布。

14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或路旁。

【用途】全草入藥,治感冒、咽喉炎、急性結膜炎,還治頭痛、四肢關節痛、膽囊炎,並能解食物中毒。

(四)罌粟屬PapaverL.

草本。具乳汁,有毛或被白粉。葉互生,羽狀分裂。花大而美,單生於長花梗上,蕾時下垂。

萼片兩個,早落。花瓣4個,各色,栽培常呈重瓣。雄蕊多枚。心皮4~多個,合生;子房1室,側膜胎座,多胚珠;花柱短或無,柱頭盤狀,具隔膜狀分枝和胎座對生。蒴果,球形或長柱形,在柱頭輻射狀分枝的下方有一輪圓孔裂或瓣裂。種子多粒,有網紋,具油質胚乳。

1.野罌粟(圖206)【別名】山罌粟、山大煙【學名】Papavernudicaule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具乳汁,全體被粗毛。葉全基生,具長柄,葉柄長7~20厘米;葉片輪廓卵形或長卵形、狹卵形或披針形,長7~9厘米,先端鈍圓,兩麵疏生微硬毛。花單獨頂生。萼片兩個,廣卵形,長1.5~1.7厘米,被棕灰色硬毛,花開後脫落。花瓣4個,枯黃色,倒卵形至寬倒卵形,長約2.5厘米,先端近截形,具微波狀缺刻。雄蕊多數,花絲絲狀,花藥長圓形。雌蕊心皮5~9個,合生,狹倒卵形,被硬毛;子房具棱,柱頭5~9裂。蒴果,狹倒卵形,長約1.5厘米,密被粗而長的硬毛,頂孔開裂。種子細小,多粒。花期6~7月,果期8月。

【分布區】靈丘、渾源、陽高、廣靈、朔州有分布,主要分布圖206?野罌粟於維山、甸山、恒山、六棱山、蓮花山、千峰嶺等地。

【生長環境】生於草甸、溝穀中。

【用途】果實入藥,能止痢、止咳、鎮痛。

2.虞美人(圖207)【學名】Papaverrhoea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全株被開展的粗毛,有乳汁。葉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很少全緣。花單生,具長梗,蕾時下垂。萼片兩個,橢圓形,長約2.5厘米,綠色,外被粗毛。花瓣4個,近圓形,全緣或有時有鈍齒或缺刻,紅色、紫紅色、粉紅色至白色或為白色紅緣,有時具暗斑。雄蕊多枚,離生;子房上位,倒圖207?虞美人14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卵形;花柱極短,柱頭常具10個輻射狀分枝。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3厘米,光滑,成熟孔裂。種子多粒,細小。花期5~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

【用途及理化成分】供觀賞;全株入藥,含多種生物堿,有鎮咳、止瀉、鎮痛、鎮靜等功效;種子含油40%以上。

二十二、山柑科Capparaceae草本、灌木或喬木,少數為藤本。單葉或掌狀複葉,互生或少數對生;托葉兩枚或無,有時變成刺或腺體。花常為兩性,輻射對稱或少數為兩側對稱,單生、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傘形花序或傘房花序。花萼4個,有時多至8個,極少數為兩個。花瓣4~多數,極少數無花瓣。雄蕊4~多枚,花絲分離或基部與雌蕊結合成雌雄蕊柄。雌蕊由2~多個結合心皮組成,在雄蕊與雌蕊之間通常有1個雌蕊柄;子房1室,側膜胎座,胚珠多個。蒴果、漿果或核果。種子腎形,胚乳很少或無。

(一)白花菜屬CleomeL.

一年生直立草本。常有黏性腺,有強烈的臭味。單葉或掌狀複葉,互生;托葉有或無,往往變成刺狀。花兩性,排列成頂生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片4個,分離或基部結合。

花瓣4個,通常基部有爪。雄蕊多為6枚,少數為4枚或多枚,生於雌雄蕊柄上或花盤上;子房通常生於子房柄(雌蕊柄)上,1室,胚珠多個。蒴果,圓柱形或線形。種子多粒,腎形。

1.醉蝶花(圖208)【別名】西洋白花菜【學名】CleomespinosaJacq.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90~120厘米,有黏性腺和強烈的臭味。掌狀複葉互生,小葉5~7片,長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外側兩枚最小,長約2厘米;花下小葉單生;托葉變為刺狀。總狀花序頂生。萼片4個,線狀披針形,向外反卷。花瓣4個,玫瑰紫色或粉紅色,倒卵形,長約2.5厘米,基部有爪。雄蕊6枚,長5~7.5厘米,青色或紫色,生於雌雄蕊柄基部與花瓣接近;雌雄蕊柄長1~2毫米;子房柄長約4厘米。蒴果,圓柱形,長5~6厘米;有縱紋。種子近平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各縣區均有栽培。

【用途】公園及庭院種植,供觀賞。

圖208?醉蝶花14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二十三、十字花科Cruciferae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半灌木。無毛或有單毛、分枝毛或星狀毛、腺毛等。葉通常互生,單葉,少數為複葉,無托葉,基生葉蓮座狀。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通常無苞片及小苞片。花兩性,輻射對稱。萼片4個,排列成兩輪,有時基部呈囊狀。花瓣4個,呈十字形排列,黃色、白色、紅色或紫色,基部通常具爪,少數無花瓣。雄蕊6枚,排成兩輪,外輪兩個短,內輪4個長,成四強雄蕊;少數退化成4、2或1個;分離,有時長雄蕊成對合生。蜜腺位於花絲基部,側蜜腺在兩外輪雄蕊內側,呈各種形狀;中蜜腺位於內輪長雄蕊間,有時缺;蜜腺形狀和排列方式多種多樣。果實為長角果或短角果,成熟時開裂、不開裂;子葉與胚根的排列方式,常見的有3種:子葉緣倚胚根或稱子葉直疊、子葉背倚胚根或稱子葉橫、子葉對折。

(一)南芥屬Arabi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有單毛、分枝毛或星狀毛。基生葉呈蓮座狀,有柄,全緣或羽狀分裂;莖生葉無柄。總狀花序,無苞片。花紫色、粉紅色或白色。萼片直立,外兩片基部略呈囊狀,無毛或被星狀柔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有短爪;側蜜腺環狀;中蜜腺微小,圓錐狀。子房線形,具多個胚珠,柱頭頭狀。長角果,線狀長圓形,左右扁,果瓣有一中脈。

種子1~2列,卵形,有或無翅;子葉緣倚。

1.垂果南芥(圖209)【學名】Arabispendul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疏生單硬毛。莖直立,基部木質,不分枝或分枝。

基生葉有柄;莖生葉無柄,狹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延伸呈耳狀,半抱莖,邊緣具牙齒、鋸齒或圖209?垂果南芥全緣,上麵和下麵被星狀毛並混生單毛。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直徑約3毫米。萼片被星狀毛。花瓣倒披針形;側蜜腺環狀,內側開口,與中蜜腺彙合。長角果,線形,扁平,長6~9厘米,下垂,具1條脈;果梗長10~35毫米。

種子一行,卵形,長約2毫米,淡褐色,具狹翅;子葉緣倚。花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緣灌叢中、河旁或路旁。

2.硬毛南芥(圖210)【別名】毛南芥、筷子南芥【學名】Arabishirsute()L.Scop.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全體被單毛及分枝毛。莖單一,不分枝,14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下部有時呈紫紅色。基生葉具短柄,長圓形或匙形,蓮座狀,長2~3厘米,先端鈍圓,全緣;莖生葉無柄,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2~5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抱莖,葉耳鈍形,邊緣具不明顯的疏鋸齒。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直徑2毫米。萼片無毛,長2~3毫米。花瓣楔狀倒披針形,長約4毫米。長角果,線形,長2~6厘米,扁平,直立,貼近主軸;果梗長5~10毫米。種子長圓形,一行排列,淡褐色,具狹翅。花、果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林緣灌叢、河旁、路旁。

(二)芸薹屬BrassicaL.

圖210?硬毛南芥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無毛或有單毛;根細或呈塊狀。基生葉少有呈蓮座狀的,常呈大頭羽狀分裂、楔形或抱莖。總狀花序傘房狀。花黃色,少有白色。萼片近相等,外輪長圓形,內輪卵形,基部囊狀。花瓣4個,具長爪;側蜜腺柱狀,中蜜腺近球形、長圓形或絲狀。子房圓筒狀,具多個胚珠,先端具錐形喙,果瓣明顯具中脈,花柱明顯;柱頭扁平,頭狀,稍兩淺裂。長角果,圓柱形,稍扁,開裂,先端通常有長喙。種子球形或卵形,成一行排列;子葉對折。

1.芸薹(圖211)【別名】油菜【學名】BrassicacampestrisL.

【形態特征】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粗壯,直立,分枝或不分枝,無毛或近無毛,稍帶粉霜。基生葉大頭羽裂,頂裂片圓形或卵形,邊緣有不整齊彎缺牙齒,側裂片1至數對,卵形;圖211?芸薹葉柄寬,長2~6厘米,基部抱莖;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長6~10厘米,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麵有硬毛及緣毛;上部莖生葉長圓狀倒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8厘米,寬0.5~4厘米,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波狀細齒。總狀花序在花期呈傘房狀,以後伸長;花鮮黃色,直徑7~10毫米;萼片長圓形,長3~5毫米,直立開展,頂端圓形,邊緣透明,稍有毛;花瓣倒卵形,長7~9毫米,頂端近微缺,基部有爪。長角果線形,長3~8厘米,寬2~4毫米,果瓣有中脈及網紋,萼直立,長9~24毫米;果梗長5~15毫米。

種子球形,直徑約1.5毫米。紫褐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為主要油料植物之一,種子含油量40%左右,油供食用;嫩莖葉和總花梗作蔬菜;種子藥用,能行血散結消腫;葉可外敷癰腫。

15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2.芥菜(圖212)【學名】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