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主?編?李日明?上官鐵梁?張吉林?郝?婧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恒山的自然環境概況、恒山的植物概況、恒山的主要植被類型和恒山的資源植物,各論包括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原始花被亞綱(楊柳科~山茱萸科)。下冊包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合瓣花被亞綱(鹿蹄草科~菊科)和單子葉植物綱(香蒲科~蘭科)。全書共描述了恒山及其周邊地區野生和常見栽培維管束植物110科,480屬,1037種(包括變種),配有插圖864幅,其中彩圖701幅。全書詳細敘述了每種植物的分類地位、植物學名、形態特征、分布與生長環境、用途及化學成分和采收加工等,是研究恒山及晉北植物多樣性、自然生態保護和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的重要參考資料。
本書可供植物科學、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林科學、中草藥學、環境科學、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學等從業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師生教學、實習和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參考。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編輯委員會名單主?任?席有福副主任?張吉林?侯振興?唐誌昌成?員?武俊勝?袁文釗?張?雪?李建剛?李加才?劉誌光主?編?李日明?上官鐵梁?張吉林?郝?婧副主編?馬曉勇?吳廣彪?郭東罡?高秀英編?委?(以姓氏筆畫排序)????上官鐵梁?馬曉勇?李日明?任?虹?吳廣彪?杜生祥????張??婕?張吉林?郝?婧?郭東罡?高秀英??
參加調查人員?蔡武如?馬曉勇?吳天香?李玉平?李日明?上官鐵梁???????任?虹?吳廣彪?杜生祥?張?婕?張吉林?王文傑???????柳?曦?李?睿?郭海鵬?郭東罡?高秀英前?言前言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嶽、紫嶽,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裏處,距大同市62公裏。恒山的主峰為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北嶽恒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於世。1982年,北嶽恒山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恒山資源植物誌要》所指“恒山”包括恒山山脈及其周邊縣市,行政區劃涉及大同市和朔州市。
恒山地形複雜,氣候溫涼,植物資源豐富,曆代有許多國內外的植物學和生態學專家、學者在恒山進行過植物標本采集、植物資源考察、植被生態研究等。據文獻記載,早在1874年法國傳教士A.David在華北采集標本時也涉及恒山;1876~1884年俄國地理學家G.N.Potanin和地質學家Berezovski多次來山西采集植物標本,其中包括恒山至五台山一帶的采集活動;1905~1914年期間美國農學家F.N.Meyer曾先後兩次在恒山至五台山一帶進行植物資源調查;1929年法國傳教士Serre在山西五台山一帶采集過植物標本;1934~1941年日本人土岐章(Toki)等對山西進行自然綜合考察,並由山本地榮整理出版了《山西學術探險記》一書;1941~1943年日本金城鐵郎(T.Kanashirco)等在山西南北同蒲沿線(其中包括大同、陽方口)進行植物標本采集,並著有《山西省鐵路沿線植物生態調查報告》。1929年我國植物分類學家唐進對山西進行植物標本采集;1931年植物學家夏偉英先生在恒山一帶進行標本采集;1933~1934年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的采集員王作賓和劉繼孟分別在山西北部及恒山、河北太行山、內蒙古和張家口等地采集植物標本;1949年崔友文教授在山西、內蒙古采集植物標本。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和區域性植物資源和植被調查研究進入了空前發展時期,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考察隊於1954年在山西北部采集植物標本。195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所和山西生物研究所在恒山、五台山采集大量標本。1971年在山西省衛生廳和山西省藥檢所支持下,山西大學生物學係、山西省藥品檢驗所、山西生物研究所等開展了中草藥資源調查和標本采集,出版了《山西中草藥》一書。1958年楊仙臣對大同地區的植被進行調查,編寫了調查報告和《大同附近高等植物名錄》。1980年以來,山西大學生物1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學專業師生多次對恒山進行植被考察和標本采集,遺憾的是山西大學標本館所藏植物標本因1984年一場火災損失慘重。1982~1986年原雁北地區林業科學研究所李日明等對大同地區植物資源進行廣泛調查,采集製作了5?000多份標本,並編寫了《山西省雁北地區、大同地區植物名錄》。1989年山西省農業區劃委員會編著出版了《山西經濟植物誌》。1989~1991年由朔縣(現朔城區)農業區劃辦公室主持,並由上官鐵梁和張峰領隊,在對該區維管束植物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1992年編寫了《朔縣植物圖誌》。
期間恒山周邊縣市農業區劃辦公室也相繼進行了植物資源調查和標本采集,編製植物名錄,如《應縣植物名錄》。1998~2000年上官鐵梁在曆年植被調查資料和標本采集的基礎上,於2001發表了《恒山種子植物區係地理成分分析》的論文。2001年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編著出版了《山西樹木誌》。1992~2004年《山西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著完成了《山西植物誌》1~5卷。上述相關調查研究和標本采集收藏,為恒山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利用和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基礎資料。
恒山豐富多樣的植物區係與恒山曆史文化一樣,具有重要的遺產意義和科學價值,大同市林學會、山西大學和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十分關注恒山的曆史文化和生態旅遊的可持續保護、利用和開發,於1999~2012年組建了植被和植物資源聯合科研組,對恒山的植被和植物資源進行了全麵係統的調查和深入研究,基本摸清了恒山的植物種類及其分布,並組織了《恒山資源植物誌要》的編寫工作。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恒山的自然環境概況、恒山的植物概況、恒山的主要植被類型、恒山的資源植物,各論包括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原始花被亞綱(楊柳科~山茱萸科)。下冊包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合瓣花被亞綱(鹿蹄草科~菊科)和單子葉植物綱(香蒲科~蘭科)。全書記述了恒山及其周邊地區野生和常見栽培維管束植物110科,480屬,1037種(包括變種),內容涉及每種植物的分類地位、植物學名、形態特征、分布與生長環境、化學成分與用途和采收加工等,配有插圖864幅,其中彩圖701幅。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編寫人員分工如下:上官鐵梁(山西大學):恒山的自然環境概況、恒山的植物概況、恒山的主要植被類型、恒山的資源植物,以及鼠李科、五加科、傘形科;張婕(山西大學):蕨類植物門、苦木科、楝科、遠誌科、大戟科、槭樹科;李日明(大同市林學會):裸子植物門、殼鬥科;張吉林(大同市林學會):楊柳科、漆樹科、衛矛科、山茱萸科;高秀英(大同市林學會):胡桃科、榆科;吳廣彪(大同市林學會):樺木科、桑科。
2前?言郝婧(山西大學):蕁麻科、檀香科、桑寄生科、馬兜鈴科、蓼科、鳳仙花科、錦葵科、藤黃科、堇菜科、瑞香科、千屈菜科、柳葉菜科、小二仙草科、杉葉藻科、中名索引、拉丁名索引;馬曉勇(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藜科、莧科、馬齒莧科、石竹科、毛茛科、罌粟科、十字花科、薔薇科、豆科;郭東罡(山西大學):紫茉莉科、小檗科、防己科、木蘭科、山柑科、景天科、虎耳草科、酢漿草科、牻牛兒苗科、旱金蓮科、亞麻科、蒺藜科、芸香科;任虹(山西省環境規劃院):無患子科、葡萄科、椴樹科;杜生祥(大同市林學會):檉柳科、胡頹子科。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由李日明、上官鐵梁統稿。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的編寫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完成本書的過程中,山西大學生物環境與資源學院2010~2013級研究生參與了補充調查和資料整理。編寫工作得到了大同市林學會、山西大學和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領導和同行的大力支持。
書中的插圖,部分引自《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山西植物誌》和《中國植物圖像庫》www.plantphoto.cn等,若涉及圖片及文字版權,請與本書編輯委員會聯係(聯係電話:0352-6021163,聯係人:李日明)。在此,我們對曾經為恒山植被和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做出貢獻的前輩和同事們表示敬意,對支持我們工作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本誌書所引證著作的編者們表示感謝!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及該社的編輯張延河為本誌書的出版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在此深表感謝,感謝本誌書的責任編輯張延河、封麵設計呂雁軍和版式設計劉建紅等同誌的辛勤工作。
由於編著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問題和錯誤之處,希望讀者多加批評指正。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編輯委員會3
編寫說明編寫說明1.本誌要記載了恒山及其周邊地區(本書簡稱恒山)野生和常見栽培維管束植物。
全誌要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恒山的自然環境概況、恒山的植物、恒山的主要植被類型和恒山的資源植物,各論包括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原始花被亞綱(楊柳科~山茱萸科)。下冊包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合瓣花被亞綱(鹿蹄草科~菊科)和單子葉植物綱(香蒲科~蘭科)。全書共描述了恒山及其周邊地區野生和常見栽培維管束植物110科,480屬,1037種(包括變種),配有插圖864幅,其中彩圖701幅,是研究恒山及晉北植物多樣性、自然生態保護和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的重要參考資料。
2.蕨類植物各科按秦仁昌教授對蕨類植物的排列係統進行排列,裸子植物各科按《中國植物誌》中對裸子植物的排列係統進行排列,被子植物各科按恩格勒(A.Engler)係統(1964年)進行排列,單子葉植物綱列在雙子葉植物綱之後。全書有科、屬特征描述,每種均詳細描述了分類地位、植物學名、形態特征、用途及化學成分和采收加工,以及分布區、生長環境等。為了便於識別和比較,還附有相應的植物彩色照片和黑白線條圖。
3.本誌要科、屬、種的中文名和拉丁名均以《中國植物誌》中的相應用名為依據,拉丁名用斜體字表示,有些植物的中文名還列出了別名。
4.本誌要在種的形態特征描述中使用的測量數據,如植株高度、葉的長寬度、花的直徑、花各部的長寬度,以及花果期等,主要依據植物在恒山的生長狀況,並參考《中國植物誌》《山西植物誌》《河北植物誌》和《內蒙古植物誌》等加以確定。
5.拉丁名和中文名索引分別按英文字母和漢語拚音順序排列。
6.引種栽培的種考慮到其生態適應性,編入了引種時間長、生長表現穩定、自然越冬性好的種類,對少數引種時間短、觀賞價值大、具開發潛力的栽培種進行了選擇性入編。
1目?錄目?錄總?論?\/?1(八)栽培植被?\/?16恒山的資源植物?\/?18恒山的自然環境概況?\/?3一、油脂植物資源?\/?18一、地理位置?\/?3二、藥用植物資源?\/?18二、地質地貌?\/?3三、野生蔬菜植物資源?\/?18三、水文?\/?4四、飼用植物資源?\/?19四、土壤?\/?4五、澱粉和糖類植物資源?\/?19五、氣候?\/?5六、纖維植物資源?\/?19恒山的植物概況?\/?7七、鞣料(單寧)植物資源?\/?19一、恒山植物區係的基本特征?\/?7八、芳香油類植物資源?\/?19(一)恒山維管束植物科、屬、種組九、蜜源植物資源?\/?19成?\/?7十、園林綠化和觀賞植物資源?\/?20(二)恒山被子植物各類型科、屬的十一、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植物資源?\/?20組成?\/?7十二、農藥和有毒植物資源?\/?20(三)恒山野生種子植物各類型科、屬的組成及區係組成?\/?8各?論?\/?21二、恒山野生種子植物的區係特征?\/?12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23恒山的主要植被類型?\/?13一、卷柏科?\/?23一、恒山植被的基本特征?\/?13Selaginellaceae(一)?卷柏屬Selaginella23二、恒山主要植被類型與分布?\/?14P.Beauv.?\/?
二、木賊科Equisetaceae?\/?24(一)針葉林?\/?14(一)木賊屬Equisetum?\/?24(二)落葉闊葉林?\/?14L.
三、碗蕨科?\/?25(三)灌叢?\/?15Dennstaedtiaceae(一)碗蕨屬DennstaedtiaBernh.?\/?25(四)灌草叢?\/?16四、鳳尾蕨科?\/?26(五)草原?\/?16Pteridaceae(一)蕨屬Pteridium?\/?26(六)草甸?\/?16Scop.
五、中國蕨科?\/?27(七)沼澤與水生植被?\/?16Sinopteridaceae1
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上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一)粉背蕨屬Aleuritopteris?\/?27(一)栗屬Castanea?\/?61Fee.Mill.
六、蹄蓋蕨科?\/?28(二)櫟屬Quercus?\/?61AthyriaceaeL.
(一)蹄蓋蕨屬Athyrium?\/?28五、榆科?\/?63Roth.Ulmaceae(二)羽節蕨屬Gymnocarpium(一)樸屬Celtis?\/?63Newman.L.
?\/?29(二)刺榆屬Hemiptelea.?\/?64Planch七、水龍骨科?\/?29(三)青檀屬Pteroceltis?\/?65PolypodiaceaeMaxim.
(一)石韋屬Pyrrosia?\/?29(四)榆屬UImus?\/?66Mirbel.L.
六、桑科?\/?68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31Moraceae(一)大麻屬Cannabis?\/?68L.
一、銀杏科e?\/?31(二)葎草屬Humulus?\/?69GinkgoaceaL.
(一)銀杏屬Ginkgo?\/?31(三)桑屬Morus?\/?70L.Linn.
二、鬆科?\/?32七、蕁麻科?\/?72PinaceaeUrticaceae(一)雲杉屬Picea?\/?32(一)蕁麻屬Urtica?\/?73Dietr.L.
(二)落葉鬆屬Larix?\/?33八、檀香科?\/?74Mill.Santalaceae(三)鬆屬Pinus?\/?35(一)百蕊草屬Thesium?\/?74L.L.
三、柏科?\/?37九、桑寄生科?\/?75CupressaceaeLoranthaceae(一)側柏屬Biota?\/?37(一)桑寄生屬Loranthus?\/?75Endi.Jacq.
(二)圓柏屬Sabina?\/?38(二)槲寄生屬Viscum?\/?75Mill.L.
(三)刺柏屬Juniperus.?\/?40L十、馬兜鈴科?\/?76Aristolochiaceae四、麻黃科e?\/?40(一)馬兜鈴屬Aristolochia?\/?76EphedraceaL.
(一)麻黃屬EphedraTournexL.十一、蓼科?\/?77Polygonaceae?\/?41(一)蕎麥屬Fagopyrum?\/?77Mill.
(二)何首烏屬Fallopia?\/?78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43Adans.
(三)蓼屬Polygonum?\/?79L.
一、楊柳科?\/?43(四)翼蓼屬PteroxygonumSalicaceaeDamm.et(一)楊屬Populus.?\/?43?\/?85LDiels.
(二)柳屬Salix?\/?50(五)酸模屬Rumex?\/?86L.L.
二、胡桃科?\/?53(六)大黃屬Rheum?\/?88JuglandaceaeL.
(一)胡桃屬Juglans?\/?53十二、藜科?\/?89L.Chenopodiaceae三、樺木科?\/?54(一)甜菜屬Beta?\/?89BetulaceaeL.
(一)樺木屬Betula?\/?55(二)沙蓬屬Agriophyllum.?\/?90L.Bieb(二)鵝耳櫪屬Carpinus?\/?57(三)軸藜屬Axyris?\/?91L.L.
(三)榛屬Corylus?\/?58(四)濱藜屬Atriplex?\/?92L.L.
(四)虎榛子屬Ostryopsis\/?60(五)藜屬ChenopodiumL.?\/?93Decne.?
四、殼鬥科?\/?60(六)菠菜屬Spinacia?\/?96FagaceaeL.
2目?錄(七)蟲實屬Corispermum?\/?96(十)芍藥屬Paeonia?\/?131L.L.
(八)地膚屬Kochia?\/?98(十一)白頭翁屬PulsatillaRoth.Adans.
(九)豬毛菜屬Salsola?\/?100?\/?132L.
(十)堿蓬屬Suaeda.(十二)毛茛屬Ranunculus?\/?134ForskexScop.L.
\/?101(十三)唐鬆草屬Thalictrum\/?136?L.?
十三、莧科?\/?103(十四)金蓮花屬Trollius?\/?139AmaranthaceaeL.
(一)莧屬Amaranthus?\/?103十八、小檗科e?\/?139L.Berberidacea(二)青葙屬Celosia\/?105(一)小檗屬Berberis\/?140L.?Linn.?
十四、馬齒莧科?\/?106十九、防己科?\/?142PortulacaceaeMenispermaceae(一)馬齒莧屬Portulaca\/?106(一)蝙蝠葛屬Menispermum?\/?142L.?L.
十五、紫茉莉科e?\/?107二十、木蘭科e?\/?143NyctaginaceaMagnoliacea(一)紫茉莉屬Mirabilis\/?107(一)五味子屬SchisandraL.?Michx.
十六、石竹科?\/?107?\/?143Caryophyllaceae(一)無心菜屬Arenaria\/?108二十一、罌粟科?\/?144L.?Papaveraceae(二)卷耳屬Cerastium\/?108(一)白屈菜屬Chelidonium?\/?144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