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研修成果叢書贛鄱校長思與行——學校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GANPOXIAOZHANGSIYUXING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研修成果叢書XUEXIAOKECHENGJIANSHETANSUOYUSHIJIAN(DI-ERJI)︵第二輯︶■■■■■■■■■■■■■■■■■■■■■■■■■■■■■■■■■■■■■■■■■■■■■■■■■■■■■■■■——學校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第二輯)為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能夠在■■■■■■■■■■■■■■■■■■■■■■■■■■■■江西省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教■■■■■■■■■■■■■■■■■■■■■■■■■■■■GANPOXIAOZHANG育家型校長,江西省從2015年起組織實施“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由江西省教育幹部培訓中心(南■■■■■■■■■■■■■■■■■■■■■■■■■■■■SIYUXING昌師範學院教育培訓學院)負責組織實施。江西省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項目組主編教育幹部培訓中心聯合省內外專家、學者成立了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項目組,旨在通過為期3年的策劃組稿培養和培訓,使名校長培養對象在理論素養、綜合素吳文怡質、辦學能力等方麵都有所提升和加強,為江西省基王維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遊貫亮封麵設計鄧家玨責任印製李香嬌定價:43.80元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研修成果叢書贛鄱校長思與行——學校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GANPOXIAOZHANGSIYUXING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研修成果叢書XUEXIAOKECHENGJIANSHETANSUOYUSHIJIAN(DI-ERJI)︵第二輯︶■■■■■■■■■■■■■■■■■■■■■■■■■■■■■■■■■■■■■■■■■■■■■■■■■■■■■■■■——學校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第二輯)為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能夠在■■■■■■■■■■■■■■■■■■■■■■■■■■■■江西省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教■■■■■■■■■■■■■■■■■■■■■■■■■■■■GANPOXIAOZHANG育家型校長,江西省從2015年起組織實施“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由江西省教育幹部培訓中心(南■■■■■■■■■■■■■■■■■■■■■■■■■■■■SIYUXING昌師範學院教育培訓學院)負責組織實施。江西省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項目組主編教育幹部培訓中心聯合省內外專家、學者成立了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項目組,旨在通過為期3年的策劃組稿培養和培訓,使名校長培養對象在理論素養、綜合素吳文怡質、辦學能力等方麵都有所提升和加強,為江西省基王維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遊貫亮封麵設計鄧家玨責任印製李香嬌定價:43.80元!\"#$%&''''()*+,-.\/0!\"#$%&''''!!!!\"#$%&''''()*+!,-.\"!\"#$%&''''\"%()\"#!

#$%&''''$()1\"2$%3''''(4*567891\":%;<=!\"#$%&\"''''$\"()*+)+-$.\/0112%2+3*2++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贛鄱校長思與行第二輯學校課程建設探索與實..

踐\/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項目組主編—南昌:江西高.

校出版社,2019.11(江西省名校長培養工程研修成果叢書)ISBN978-7-5493-9301-5贛…江…中小學—課程建設—Ⅰ.①Ⅱ.①Ⅲ.①研究Ⅳ.①G63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9266998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1423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20.5字數千字330版次年月第版2019111年月第次印刷2019111書號ISBN978-7-5493-9301-5定價元43.8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07-2019-1029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目錄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行動研究新餘市蓓蕾幼兒園胡茜第一部分緒論\/2

第二部分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研究\/11第三部分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研究結論分析\/40第四部分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建議\/42第五部分結語\/44參考文獻\/45關於新入園幼兒生活適應性的分析與研究上饒市教育局直屬幼兒園呂文第一部分緒論\/49第二部分新入園幼兒的表現和出現的入園適應性問題\/60第三部分新入園幼兒生活適應性的影響因素分析\/74第四部分新入園幼兒生活適應性的教育策略研究\/79第五部分結語\/87參考文獻\/88幼兒園生活化課程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撫州市金溪縣保育院饒萍第一部分緒論\/93第二部分生活化課程的理論依據\/97第三部分生活化課程的特征\/101第四部分生活化課程實施的意義與問題\/107第五部分生活化課程實施的策略與評價\/118第六部分結語\/136參考文獻\/137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臨川區第一實驗學校為例撫州市臨川區第一實驗學校陳智輝第一部分校本課程建設概況\/140第二部分臨川區第一實驗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144第三部分臨川區第一實驗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153第四部分臨川區第一實驗學校校本課程的管理與評價\/160第五部分校本課程建設的成效、問題與期望\/170參考文獻\/173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建設探索吉安市第二中學劉立濤第一部分緒論\/175第二部分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180第三部分個案分析\/182第四部分結語\/207參考文獻\/210城區學校太極文化課程構建與實施的研究萍鄉市湘東區實驗小學賀利雲第一部分緒論\/212第二部分研究的設計與實施\/217第三部分太極文化課程研究的理論\/224第四部分研究的實踐成效與特色\/250第五部分研究中的問題及思考\/257參考文獻\/259農村小學高效課堂探索景德鎮市浮梁縣洪源鎮中心學校胡進盛第一部分緒論\/262第二部分農村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調查與問題分析\/266第三部分農村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探索\/271第四部分研究主要成果及思考\/289參考文獻\/294九江外國語學校多措並舉特色發展實踐九江外國語學校周衛華第一部分緒論\/297第二部分九江外國語學校的特色發展之路\/297第三部分學校特色教育發展麵臨的幾個問題\/316參考文獻\/317!\"#$%&''''()**+,-.\/01234!\"#$%&''''()*書

第一部分緒論一、問題提出年,教育部發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2001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年,教育部發布的《201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歲幼兒應“能說出自4~5己家所在的地的省、市、縣(區)名稱,知道當地有代表性的物產或景觀”,歲5~6幼兒應“知道國家一些重大成就,愛祖國,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同時,提出“向幼兒介紹反映中國人聰明才智的發明和創造,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建議。

盧梭認為,兒童的天性就是自然對人類發展的規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

他所推崇的“自然教育”就是任由幼兒身心自由發展,服從自然的法則。中華民族的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人類了解自然的一道橋梁,是打開大自然之門的鑰匙。一年當中的自然現象都與節氣息息相關,了解二十四節氣,能夠讓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規律,感受自然的奧秘。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凝聚了數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但是今天的人們對於二十四節氣的價值和意義認識普遍不足,重視程度也不夠,圍繞著二十四節氣習俗的知識也在曆史的傳承中被模糊和混淆,以至於成為“冷知識”,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繼承。在大力倡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向幼兒介紹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以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二、文獻綜述(一)研究概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2

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年,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周年國際學術研20142565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①同年,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

年月,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20165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這表明國家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科學地、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地傳承尤為關注。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傳統文化傳承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開發的問題在近年來受到學前教育界學者的關注,截止到年月日,通過以“傳統文化與幼兒201858CNKI園課程”為主題詞搜索共篇文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極多,如傳統文348學、傳統節日、傳說神話、民風民俗、漢字、飲食等,有相對的地域性。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曆法中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先人們在與自然交往中一定程度上掌握的自然界發展的規律,是人在與自然的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行為方式,對我們當代生活仍有極大的教育價值。截止到年月日,通過以201858CNKI“二十四節氣與課程”為主題詞搜索共篇文獻,以“節氣與課程”為主題詞搜索3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①.M.2017313.

3共篇文獻,具體情況見圖。

45120發表年度趨勢15)

篇(

量10文

發5

0222222220000020001111101111012345678圖—年我國關於“節氣與課程”的研究文獻發表年度趨勢120102018但目前我國關於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尚屬於起步階段,公開發表的期刊論文數量較少,—年共計篇(文獻來源於2011201810),具體見表。

CNKI1表—年我國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研究文獻統計表(單位:篇)120112018年份類別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期刊論文00010242學位論文10000000小計10010242合計10經過數年的積累和發展,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在傳統文化研究中占據著特殊地位。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是學前教育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二十四節氣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新潮的研究方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研究中,關於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研究成果會越來越多。

(二)研究主題從研究文獻來看,關於二十四節氣融入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二十四節氣融入課程的現狀以及價值與功能的定位等方麵。

關於二十四節氣融入課程的現狀研究。目前,二十四節氣已經走進課程,在4

幼兒園、中小學都有課程涉及二十四節氣。

在幼兒園中,經常有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介紹,如《清明與穀雨》《春雨瀝瀝》《二十四節氣歌》等。山東諸城市大源森林幼兒園根據不同的節氣開展二十四節氣主題課程,如“驚蟄”主題,讓學生學習有關驚蟄的古詩、諺語、故事,做相關的手工活動,玩相應的傳統遊戲,了解節氣中的飲食文化等。全國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規劃課程“當代城市兒童美術教育與本土文化的傳承”研究組成員王剛,結合研究成果指出美術教育可以結合主題進行連續而充分的主題性教學活動,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春天的節氣”主題性教學活動中,有表現驚蟄、清明等節氣的手工、皮影表演等課程,促進孩子認同、理解傳統文化,並與現代文化相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下冊有《二十四節氣歌》,很多學校要求學生背誦。在語文課程的設計中也經常會提到立春、夏至等節氣,並有簡單介紹。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二十四節氣,我知道”校本課程帶著學生了解在節氣世界古人都在玩什麼,講述了生動的故事,提升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的認知。湖北省某高中將二十四節氣作為一項教學資源引進場館地理教學,結合中國區域地理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流傳,采用多樣化的形式探究活動。①對於二十四節氣在幼兒園領域的開發,我國許多學者都做過相關研究。我國現代教育家張宗麒在其《張宗麟幼兒教育論集》中指出:學習的方法有許多,如觀察天象氣候、采集自然界中的植物等;學習的內容也有許多,如自然界中的生物、自然界現象、社會習慣風俗等。同時,張宗麟也提倡將農諺作為幼兒園中自然課的教材,他認為“農諺可稱是最合於兒童的詠物詩”,他將“冬至”放入幼兒園課程中進行試驗,包括意義、禮節、地域差異等,並做相應的報告。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張雪門在其《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中提倡以節氣為線索編製課程,分別設計音樂、遊戲、手工等活動。他提倡以兒童為中心,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周圍環境激發其學習的動機。如下雨後,幼兒對雨水感興趣,喜歡在雨中玩耍,教師便有意帶領幼兒觀看動植物的變化,感受雨水的變化,從而產生“雨水”主題。

關於二十四節氣融入課程的價值研究。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與天文智慧的結晶,數千年來,一直指導著人們進行農牧業生產,並通過一代代的尹其超二十四節氣與中學地理校本課程實踐[]地理教學,():①.J.20111451-53.

5口耳相傳而傳承至今。教育可以傳播文化,孕育和創造文化,促進文化變遷,學校是實現文化增值功能的最重要的場所。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幼兒園開設二十四節氣課程,讓孩子跟著二十四節氣來走進傳統文化,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讓孩子更加感興趣、樂於參與。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房山小學校長張亞輝看來,從兒童的需求來開展節氣課程,也使得傳統文化根植孩子心中。多年來,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一直在推動“新教育實驗”,他提出“活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希望學校教育能夠傳遞中國文化的精髓。二十四節氣活動中,教師可帶著學生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根據四季變化學習詩歌,同時結合國畫、民間故事、書法等,學習和了解相應的知識。他認為這些內容不能通過說教來進行,而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從不同側麵接近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漸漸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王榮榮通過在幼兒園中進行行動研究指出,二十四節氣對幼兒情感的陶冶、審美感受能力、文化品格和科學態度方麵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當前,我國學者對二十四節氣的研究重點放在其理論的探討(如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對農業的指導作用)和其在其他領域的一些應用(如節氣與養生、健康、動植物養殖的關係等),但是在節氣的傳承方麵沒有提出相對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教育領域。張雪門、張宗麟等人曾將節氣納入幼兒園課程當中,但是並沒有受到後人的重視。與節氣相關的課程在幼兒園的開展不僅僅是傳承了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幼兒積累各種經驗,認識自然,如立秋了會有什麼現象、葉子落了、天氣變冷了等。節氣的教育能夠從生活的各個層麵促進幼兒的發展,如情感、態度、健康、知識等。我們應綜合衡量二十四節氣的價值,從各個層麵挖掘其價值融入幼兒園教育,使其真正達到促進幼兒全麵發展的目的。

三、研究意義(一)理論意義從二十四節氣的角度對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進行行動研究,不僅豐富了教育領域內傳統文化的研究,同時也為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體係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啟示,為更多此領域的研究做鋪墊。

6(二)實踐意義一是有利於幼兒園了解更多傳統文化,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二是有利於為更多幼兒園開展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教育活動提供實踐層麵的參考。

三是有利於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有效途徑使幼兒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是有利於教育行政部門了解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情況,促進相關教材的開發。

四、概念界定(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就是一年中地球繞太陽運行到個規定位置(即視太陽黃經度24每隔為一個節氣)上的日期。秦漢時,以不違農時為中心,反映一年四季變15°遷,雨、露、霜、雪等氣候變化和物候特征的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與天象、氣候、物候、農事、時令等方麵相關。物候與二十四節氣都是早先人們從事農事活動的依據,物候與節氣是相通的。古時定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故一年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所謂候應就是每一候所對應的物候現象。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黃河中遊地區人類生活密集區為主進行的客觀觀察及物候判斷。①因而,七十二候是節氣很好的補充,它更能直接反映氣候,五日一候在時間上也更具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