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3)

③巍巍:山高大聳立的樣子。

④少選:不久,過了一會兒。

⑤湯湯(shāngshāng):水大的樣子。

⑥絕:斷絕,引申為“剪斷”。

⑦奚由:“由奚”的倒裝,即“由何”,從何。

⑧驥(jì):駿馬。

070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文意疏通】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存,何人可共語?“伯牙絕弦”的故事流傳至今,帶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和教育。

伯牙彈琴,鍾子期在一旁欣賞。伯牙開始用琴聲抒發自己誌在泰山的情懷,鍾子期情不自禁地感歎說:“彈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過了一會兒,伯牙又表達了自己誌在流水的意向,鍾子期又禁不住說:“彈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臨滔滔江河。”後來,鍾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斷,終生不再彈琴。

他認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無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但彈琴是這樣,賢人也是這樣。雖然有賢者,但是沒有人賞識,賢者又通過什麼方式來盡忠呢。良馬不是自己變成千裏馬的,是等待伯樂出現然後變成千裏馬的。

【義理揭示】伯牙絕弦的故事是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珍視友情的典範,這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唐代賈島《送別》詩雲“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彈複彈,會有知音知”、宋代王安石《伯牙》詩雲“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等,無不表現出曆代文人墨客對“知音”的渴求。而隻有懂得珍惜,重情重義,才能擁有真正的友情。

●三琴挑美人心【原文選讀】會①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素與臨邛令王吉相071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善,吉曰:“長卿久宦遊不遂②,而來過我。”於是相如往,舍都亭。臨邛令繆③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見之,後稱病,使從者謝吉,吉愈益謹肅。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二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④召之。”並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數。至日中,謁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往,臨邛令不敢嚐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強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願以自娛。”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⑤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⑥俱如臨邛,從昆⑦弟假⑧貨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相如身自著犢鼻褌⑨,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卓王孫聞而恥之,為杜門不出。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有一男兩女,所不足者非財也。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馬長卿,長卿故倦遊⑩,雖貧,其人材足依也。

且又令客,獨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

(選自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注釋:①會:恰巧,適逢。

②遂:稱心,如意。

③繆:通“謬”,引申為偽詐,假裝。

072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④具:備辦,準備。

⑤徒:僅僅,隻。

⑥第:隻管。

⑦昆:兄。

⑧假:借貸。

⑨犢鼻褌(kūn):亦作“犢鼻裩”,今簡稱“膝褲”。褌,有襠的褲子。

⑩遊:此處指離家奔波在外的生活。

【文意疏通】西漢時的司馬相如是集辭賦和琴藝於一身的著名文人,他憑借精湛的琴藝俘獲了卓文君的芳心。他們的愛情故事世代相傳,膾炙人口。

正趕上梁孝王去世,相如隻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又沒有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相如一向同臨邛縣縣令王吉相處得很好,王吉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裏看看。”於是,相如前往臨邛,暫住在城內的一座小亭中。臨邛縣縣令佯裝恭敬,天天都來拜訪相如。最初,相如還是以禮相見。後來,他就謊稱有病,讓隨從拒絕王吉的拜訪。然而,王吉卻更加謹慎恭敬。臨邛縣裏富人很多,像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一並把縣令也請來。當縣令到了卓家後,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托有病,不肯前來。縣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酒興正濃時,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麵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別喜歡彈琴,希望聆聽一曲,以助歡樂。”相如辭謝一番,便彈奏了07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一兩支曲子。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暗自誘發她的愛慕之情。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裏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別喜歡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宴會完畢,相如托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趁夜逃出家門,與相如私奔,他們急忙趕回成都。文君進家所見,空無一物,隻有四麵牆壁立在那裏。卓王孫得知女兒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一文錢。”有的人勸說卓王孫,但他始終不肯聽。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文君感到不快樂,說:“長卿,隻要你同我一起去臨邛,向兄弟們借貸也完全可以維持生活,何至於讓自己困苦到這個樣子!”相如就同文君來到臨邛,把自己的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賣酒生意。並且讓文君親自主持壚前的酌酒,應對顧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犢鼻褲,與雇工們一起操作忙活,在鬧市中洗滌酒器。卓王孫聽到這件事後,感到很恥辱,因此閉門不出。有些兄弟和長輩交相勸說卓王孫,說:“你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錢財。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司馬長卿的妻子,長卿本來也已厭倦了離家奔波的生涯,雖然貧窮,但他確實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托。況且他又是縣令的貴客,為什麼偏偏這樣輕視他呢!”卓王孫不得已,隻好分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以及她出嫁時的衣服、被褥和各種財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地房屋,成為富有的人家。

074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義理揭示】司馬相如頗有心計,他運用手段俘獲了卓文君的芳心。但是,二人能夠走到一起,應該說還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中國古代,他們追求個人幸福的行為,的確非常另類,值得我們思考。

●四樂不可妄興【原文選讀】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①之象形,響之應聲。

故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與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紂為《朝歌》北鄙②之音,身死國亡。舜之道何弘也?紂之道何隘也?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③之,故身死國亡。

而衛靈公之時,將之晉,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時聞鼓琴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乃召師涓曰:“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端坐援琴,聽而寫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靈公曰:“可。”因複宿。明日,報曰:“習矣。”即去④之晉,見晉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惠之台。酒酣⑤,靈公曰:“今者來,聞新聲,請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師涓坐師曠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⑥。”平公曰:“何道出?”師曠曰:“師延所作也。與紂為靡靡之樂⑦,武王伐紂,師延07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東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願⑧遂聞之。”一奏之,有白雲從西北起;再⑨奏之,大風至而雨隨之,飛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屋之間。晉國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蕩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瑏瑡也。夫古者,天子諸侯聽鍾磬未嚐離於庭,卿大夫聽琴瑟之音未嚐離於前,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瑏瑢也。夫淫佚生於無禮,故聖王使人耳聞雅頌之音,目視威儀之禮,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義之道。

(選自漢司馬遷《史記·樂書》,有刪改)注釋:①景:通“影”,影子。

②北鄙:北方鄙野。

③畔:通“叛”,背叛,違背。

④去:離開。

⑤酣:酒喝得很暢快。

⑥遂:成功,順遂。

⑦靡靡之樂:柔弱、頹靡的音樂。

⑧願:希望。

⑨再:第二次。

⑩動蕩:使……運動。

瑏瑡養義:培養道義。

瑏瑢淫佚:放蕩。

076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文意疏通】在下麵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司馬遷對音樂獨特的認識。

所有的音樂都是因人的心性而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像人的形體一般,回響和原來的聲音相應和一樣。

所以行善的人,上天用福祉回報他,作惡的人,上天給予他災禍,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彈奏五弦之琴,唱《南風》之詩,而天下升平;紂王製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結果是身死國亡。舜治理國家的方法為什麼那樣的寬宏?紂治理國家的方法為什麼那樣狹隘?大概就是因為《南風》之詩的主題屬於生長蕃育之音,舜非常愛好這種音樂,愛好與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到天下萬民的歡心擁戴,所以天下大治。至於《朝歌》,一大早就唱歌,時間上就很不合適,而且“北”有敗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紂卻非常喜愛這種音樂,與萬國人民的心意不同,於是諸侯不願附從,百姓不願親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反對他,結果必然是身死國亡。

在衛靈公的時候,他要去晉國,途中在濮水的上遊住宿,半夜裏忽然聽到有彈琴的聲音,就詢問身旁的侍從,侍從都回答說:“沒有聽到。”於是衛靈公就找來師涓說:“我聽到了彈琴的聲音,詢問侍從,他們都說沒有聽到。這種情形好像鬼神在彈奏,你替我仔細聽並記下來吧。”師涓說:“好的。”於是師涓就端正地坐好,手撫在琴上,一麵仔細聆聽,一麵認真地記錄。第二天回複衛靈公說:“我記下昨晚聽到的這支曲子,但是我還沒有練習彈奏過,請允許我再留宿一晚練習這首曲子。”衛靈公說:“行。”於是又住一晚。第二天,師涓向衛靈公說:“我彈熟了。”於是君臣離開濮水去07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晉國,朝見晉平公。晉平公在施惠台擺酒為衛靈公接風。酒喝到正起興的時候,衛靈公說:“我來的路上,聽到了一支新曲子,請讓我的樂工為您演奏吧。”晉平公說:“好呀。”於是就叫師涓坐在師曠的旁邊,拿來琴演奏起來。還沒彈完,師曠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說:“這是亡國之音,不能再演奏了。”晉平公說:“你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嗎?”師曠說:“這是師延譜寫的曲子,是為昏庸霸道的紂王譜寫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紂的時候,師延朝東逃跑自投濮水而死。

所以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聽到的,先聽到這支曲子的國家要被削弱。”晉平公說:“我平生所喜好的就是音樂,請你讓我聽完吧。”演奏第一樂章時,白雲從西北方升起來,演奏第二樂章時,大風就來到了,大雨隨後也到了,掀翻了門廊,揭開了屋頂上的瓦片,身旁的隨從都四散逃開了。晉平公也害怕地趴在門廊和堂屋之間。後來晉國發生了大旱,土地荒蕪,三年沒有收成。

太史公說:音樂是可以用來使血脈流動、精神暢通、內心平和的東西。所以愛好音樂是君主用來培養仁義的方法。古代的天子諸侯必須要聽鍾磬之聲,所以鍾磬從來沒有離開過庭院;卿大夫必須要聽琴瑟之聲,所以琴瑟從未離開過自己的眼前,這是用來培養仁義、防止淫靡荒唐的方法。淫靡荒唐的事情,往往出現在沒有禮節的地方,所以聖明的君主要讓人聽到高雅、催人上進的音樂,眼睛要看到嚴正威儀的禮事,腳下的行動必須保持恭敬的容態,口中談論的都是仁義的道理。

【義理揭示】本文總結了“樂不可妄興”的曆史經驗,強調以雅、頌之音去078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養行義而防淫佚”“使天下歸於治”的道理,體現了音樂的社會功能和教化作用。

●五焦尾琴傳奇【原文選讀】吳人有燒桐以爨①者,邕②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陳留③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④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彈琴於屏⑤,邕至門試⑥潛聽之,曰:“嘻!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⑦告主人曰:“蔡君向⑧來,至門而去。”邕素為鄉邦所宗⑨,主人遽⑩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瑏瑡。彈琴者曰:“我向瑏瑢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選自南朝範曄《後漢書·蔡邕列傳》)注釋:①爨(cuàn):燒火做飯。

②邕(yōng):指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音樂家。

③陳留:地名,今河南杞縣。

④比:及,等到。

⑤屏:屏風。

⑥試:試探。

⑦將命者:奉命邀請(他)的人。將,帶領,攜帶,此處為“邀請”之079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意。命,指派,差遣。

⑧向:前往。

⑨宗:尊崇,敬仰。

⑩遽(jù):迅速。

瑏瑡憮(wǔ)然:悵然失意的樣子。

瑏瑢向:剛才。

【文意疏通】蔡邕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和音樂家,他在音樂上極有天賦,尤其深曉琴音。蔡邕的“焦尾琴”與齊桓公的“號鍾”、楚莊公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被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吳地有人燃燒桐木做飯,柴火在爐灶中發出劈裏啪啦的響聲。

蔡邕正好從旁邊經過,聽到桐木燃燒爆裂的聲音,立即感覺到這是製作琴的上好材料,於是急忙請求燒飯的人把這塊木材抽出來,撲滅上麵的火。蔡邕精心製作了一張古琴,這張琴果然能夠發出好聽的聲音,但琴的尾部是焦的,所以當時的人給它起名為“焦尾琴”。

當初蔡邕住在陳留時,他的鄰居準備了酒菜請他赴宴,他去的時候鄰居們已經喝得興起了。座上有個客人在屏風後麵彈琴,蔡邕到了鄰居門口,一聽到琴聲,非常震驚,尋思道:“奇怪啊!請我喝酒,音樂卻藏有殺心,是怎麼回事呢?”於是趕快跑回去了。去邀請他的人趕忙告訴主人說:“蔡先生前來,到了門口就又回去了。”蔡邕向來被鄉裏人尊重,主人趕緊追上去詢問原因,蔡邕把原因告訴他,大家都感到很驚訝。彈琴的人說:“我剛才彈琴的時候,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鳴蟬,蟬將要飛走還沒有飛走,螳螂的動作一前一後。我心裏有些擔心,唯恐螳螂喪失了機會,這難道就080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是所謂的殺心流露到了音樂中去了嗎?”蔡邕笑著說:“你的演奏足以表明此意。”【義理揭示】蔡邕與焦尾琴的故事以及他高深的琴道悟性生動地注解了古琴藝術的特點,同時告訴我們:再珍貴的寶物,如果沒有識寶之人,最終隻能是遭遇被拋棄的命運,難怪唐代的韓愈感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六獻琴知世風【原文選讀】工之僑①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②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③。使國工④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⑥而埋諸土,期年⑦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⑧之珍也。”工之僑聞之,歎曰:“悲哉世也!豈獨⑨一琴哉?莫不然矣!

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選自明劉基《鬱離子》)注釋:①工之僑:虛構的人物。

②弦:裝上弦。

081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③太常:官名。九卿之一,掌管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④國工:喻國內技藝最高超的樂師。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識。窾,通“款”,古代鼎彝器上刻鑄的文字。

⑥匣:用匣裝。

⑦期年:滿一年。

⑧希世:世上少有。希,通“稀”。

⑨豈獨:難道隻是。豈,難道。獨,隻。

【文意疏通】劉基是元朝末年的進士,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創建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天下馳名,被後人比為諸葛孔明。劉基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也非常突出,尤以散文最佳。本篇寓言含義深刻,發人深省。

工之僑得到一塊質地優良的桐木,他認真地砍伐削斫,將之做成了一把精美的琴。他裝上琴弦彈奏,優美的琴聲如鍾磬和鳴,清脆悅耳。他覺得這是天下最好的琴,於是就把琴獻給了主管禮樂的官員。官員把琴給宮廷的樂師們欣賞,但樂師們看後都鄙夷地說:“這張琴不是古代的。”於是把琴退還給了工之僑。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向漆匠求教,在琴身上漆上斷裂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謀劃,在琴上雕刻了一些古代文字;然後把它裝在匣子裏,埋在泥土中。一年之後再挖出來,這時琴已完全失去了當初做成時的清新麵貌,顏色暗淡,沒有光澤,古老衰敗。工之僑抱著它到市場上去賣。有個達官貴人路過集市,看到這張琴,就用很高的價錢買了它,然後把它獻給朝廷。當初那些看不起這張琴的樂官們都爭相傳看,大聲稱讚:“這張琴真是稀世珍寶啊!”082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歎息說:“這樣的社會真是可悲啊!難道僅僅是一把琴這樣嗎?天下事沒有什麼不像這樣的啊!我如果不早做打算,也一定會同這汙濁的亂世一起滅亡的。”從此以後,工之僑長期隱居於深山荒穀之中,沒人知曉他後來的結局。

【義理揭示】同樣的一把琴,先後受到“國工”不同的待遇。工之僑獻琴的故事鞭撻了不辨真假賢愚的世道,揭露了當道者愚昧無知、不學無術、盲目媚古的嘴臉,同時警示後人:判定事物的好壞,應從本質上去了解分析,而不能光憑外表印象就妄下論斷。

●七琴撞昏君明【原文選讀】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①!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②侍坐於前,援③琴撞之。公披衽④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⑤!是非君人者⑥之言也。”左右請除⑦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選自戰國韓非《韓非子》)注釋:①莫樂為人君: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

②師曠:名曠,字子野,春秋後期晉國宮廷中的盲樂師。

③援:執持,拿。

08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④披衽(rèn):收起衣襟。

⑤啞:表示不以為然的驚歎聲。

⑥是非君人者:這不是做國君的人。

⑦除:除去,清除。

【文意疏通】在上古音樂史中,掌管音樂的人擔負著行政、行教、行樂等多重職責,在儒家經典中,師曠作為樂官之首的太師,其職責和行為都保留了這種特征。

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興正濃時,他得意地說:“哈哈哈,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說:“太師,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晉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嘛。”師曠說:“喲!這可不是做國君的人應該說的話啊!”左右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說:“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為鑒戒。”【義理揭示】作為國君的晉平公,識人善任、敢於認錯、寬容大度,令人稱讚;而作為臣子的師曠,借琴勇撞平公,更體現了剛正不阿、直言相諫的品性。所以,君明臣直、君昏臣奸,此話有理。

084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八撫弦退千軍【原文選讀】孔明①分撥②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③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隻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隻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衝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④,戴綸巾⑤,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⑥。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⑦,乃問孔明曰:08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⑧。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士人指點到今疑。”言訖⑨,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⑩退也。”(選自元羅貫中《三國演義》)注釋:①孔明: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②分撥:劃撥、調撥,此指人員部署安排。

③司馬懿: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是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諡號宣文。

④鶴氅(chǎng):用鳥羽製成的裘,用作外套。

⑤綸(guān)巾:用青絲帶做的頭巾。

⑥麈(zhǔ)尾:魏晉清談家用來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

⑦駭然:詫異的樣子。

⑧遁:逃。

⑨訖:終止,完畢。

⑩便:隨即,就。

086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文意疏通】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諸葛孔明指揮的大小戰例中的精彩之作,其核心是一種心理戰術,即“虛者虛之”“疑中生疑”。這種懸而又懸的“險策”,關鍵在於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與性格。

孔明將人員部署安排完畢,先引五千士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望西城蜂擁而來!”此時,孔明身邊沒有大將,隻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城中隻剩二千五百名士兵。大家聽得這個消息,都大驚失色。

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果然見塵土衝天,魏兵分兩路向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將旌旗全都隱藏起來;諸軍各守城鋪,如有隨便出行的人和大聲說話者,斬!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全都打開,在每個城門之上,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魏兵到時,大家不要擅自行動,自己有計策製服敵人。諸葛亮則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攜帶一把琴來到城上,在城樓前端坐,燃起香,然後悠閑地彈奏起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到如此氣勢,自然不敢貿然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止前進,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見到諸葛亮端坐樓上,神情悠閑自若,焚香彈琴。左麵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麵一個書童,手拿拂塵。城門裏外,二十多個百姓模樣的人正若無其事地低頭灑掃。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回至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為後軍撤退。他的二兒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裝腔作勢?父親您為08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麵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計,還是趕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快速退了回去。

諸葛亮見魏軍撤退完畢,拍著巴掌笑了起來。眾士兵沒有一個不感到詫異,於是問孔明:“司馬懿乃魏國名將,今統領十五萬精兵來此,何故見了丞相您就倉皇而退呢?”諸葛亮說:“他料我平生辦事謹慎,一定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現在見我此番模樣,便懷疑內有伏兵,所以下令撤退。我隻是迫不得已罷了。司馬懿一定帶領部隊奔向山北小路去了,我已命令關興、張苞二人在那兒防守。”所有的人都驚歎不已,說:“丞相您的戰略戰術無人能測。要是我們的話,一定扔下城池逃走了。”諸葛亮說:“我們的士兵不足兩千五百人,如果想棄城而逃,一定跑不遠,還不得被司馬懿擒獲嗎?”所以後來有詩稱讚說:“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士人指點到今疑。”說完,他拍手大笑,說:“我若為司馬懿,肯定不會隨即就退兵的。”【義理揭示】諸葛亮巧用“空城計”為自己解圍,是由於他充分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當然,在任何情形之下,我們都應臨危不懼、堅定果敢,因為,優柔寡斷或疑心重重都會讓天賜良機化為烏有。

088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九高人隱於市【原文選讀】萬曆末,詹懋(mào)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①彈琴,工立戶外,矯②首畫指,若議其善否③耳。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④,甚妙。詹大驚異,詰⑤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見一老人貿⑥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複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⑦,賤工也,受工之直⑧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⑨,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竟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選自清王士禎《池北偶談》)注釋:①適:恰好。

②矯:舉,抬。

③否:差,不好。

④一過:一遍。

⑤詰:責問。

⑥貿:買賣,這裏指賣。

⑦某:我。

⑧直:通“值”,價錢。

⑨貽:贈送。

089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文意疏通】王士禎,原名士禛,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是清初傑出的詩人、學者、文學家。本文中的詹懋舉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擺好自己的位置,而且謙虛、嚴謹,所以當時的琴師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

明朝萬曆末年,詹懋舉擔任潁州太守。有一次他偶然讓一個木工來幹活,木工來時,他正好在悠閑地彈琴,奇怪的是木工站在門外,時而抬頭思索,時而指指點點,好像在議論詹懋舉琴彈的好壞一樣。詹懋舉覺得很奇怪,就把他叫過來,問他:“你會彈琴嗎?”木工不假思索地說:“是的。”詹懋舉半信半疑,就讓他隨便演奏一首曲子。木工就演奏了一遍詹懋舉剛才彈的曲子,詹懋舉聽了連連稱好,忍不住追問他是從哪裏學來的琴藝。木工回答說:“我家住在西城外,以前常常見到一個老人進城賣柴,他總是把琴裝在布袋裏,然後掛在柴擔的擔頭上。於是我就請他拿出琴來彈,聽他彈琴,心裏很高興,就向他學習彈琴了。”後來詹懋舉要送給他金子,木工卻斷然拒絕了,他說:“我隻是一個地位低下的木工,隻接受木工的報酬。”又說:“您的琴都是低劣的木材做成的,我有一把琴,是那個老人送給我的,現在我就獻給您吧。”詹懋舉一看,果然是把好琴。於是詹懋舉請求跟著木工學琴,最終學有所成,當時的琴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義理揭示】詹懋舉身為太守,向一個地位卑微的木工學習琴藝,體現了其不恥下問、勇於求教的可貴精神,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超越自我和他人的道理。同時也告訴我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識麵前,本無身份的高低貴賤,有時恰恰是高手在民間。

090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十君交淡若水【原文選讀】伊性謙素,雖有大功,而始終不替。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王子猷①出都,尚在渚②下。舊聞桓子野③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④,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⑤,為作三調⑥。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選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注釋:①王子猷:名徽之,東晉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

②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③桓(huán)子野:桓伊,字子野。東晉軍事家、音樂家。

④相聞:通報,傳話。

⑤踞胡床:坐在胡床上。踞,蹲,坐。胡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類似於小板凳。

⑥三調:三支曲子。

【文意疏通】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述了漢末魏晉年間文人士大夫的奇聞逸事,把名士風流表現得極其生動。魏晉名士崇尚個性、追求自由,這些觀念體現在名士的言行舉止中,形成了魏晉士人特有的文091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化現象,人們稱之為“名士風流”。

桓伊的性格謙恭質樸,雖然有大功,但是始終如一不自傲。他擅長音樂,技藝算得上是江南第一。……王子猷聽說他的笛子吹得很好,很想和他見麵,一起切磋技藝,卻始終沒有機會。一天王子猷到京城去,經過清溪渚。恰好這時桓伊從岸上經過,王子猷當時正好在船上,客人中有認識桓伊的,就對王子猷說:“這個人就是桓子野。”王子猷就派人去對桓伊說:“聽說你擅長吹笛子,請為我吹奏一曲吧。”桓伊當時的地位已經很顯貴了,一向也聽聞過王子猷的名聲,於是立即掉頭下車,上船坐在胡床上,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吹奏完畢,就直接離船登車走了,主客雙方竟然沒有說一句話。

【義理揭示】文中的王子猷與桓子野,兩人素不相識,卻因音樂相聚,樂曲奏畢,雙方淡然分離,這是何等的真性情!其實,大多數魏晉名士都有很高的音樂修養。有一流的演奏者,也有一流的聽眾,於是率性而為的王子猷,在桓子野“作三調”之後,居然沒有一句感謝或評價的語言———這似乎不合常理,但這正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最好範例。

●十●一棄俗存真性【原文選讀】顧彥先①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②琴置靈床上。張季鷹③往092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複賞此不④?”因又大慟,遂不執⑤孝子手而出。

(選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注釋:①顧彥先:顧榮,字彥先。

②以:把。

③張季鷹:張翰,字季鷹,西晉文學家。

④不(fǒu):相當於否。

⑤執:持、握。

【文意疏通】本文記述了魏晉名士張季鷹對死者顧彥先進行哀悼並慟哭的故事。

顧彥先生前喜歡彈琴,去世後,家人就把琴放在靈床上。張季鷹來吊唁,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於是徑直走向顧彥先的靈床,自顧自地彈起琴來,彈完幾首曲子,他撫著琴歎息說:“顧彥先你還能欣賞這些曲子嗎?”隨即又大聲痛哭起來,哭完之後連孝子的手都不拉一下就走了。

【義理揭示】凡夫俗子總是拘泥於一些世俗的習俗與禮儀,唯恐越界而遭毀譽。友人的逝去所帶來的哀痛使張季鷹無法顧及禮數,而產生一種“逾禮”之舉。在他深切的悲痛和不同尋常的行為中,真摯的朋友之情得以鮮活呈現,同時也彰顯了魏晉士人活出自我、不隨俗流的09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真性情。

●十●二遊如皋聽琴【原文選讀】餘三十許①時遊如皋②,日徜徉於水繪園故址,芙蓉葦蓼③映池沼邊,燦若霞錦,而樓台則傾圮荒涼矣。慨名士美人之已往,賦詩以感歎之。有友遇於園,謂之曰:“君日吊名園勝跡,徒若搜索枯腸④,何不往某寺,聽名僧一鼓雅琴乎?高山流水⑤爆裂音,必能移君情矣。”餘以平生未聞名琴為憾,喜極,亟往。僧眉目凶橫,黝黑之麵,有江湖氣。請其一奏,矜持不許,堅求之,乃移琴於幾。目注良久,忽揎⑥袖伸爪,雙手往複,一徐一疾,有如鷹鸇⑦之攫雛鳥。忽而瞪睛,忽而搖腦,忽而轉躬,左右回顧,一時醜態畢露。餘為之忍笑不禁,幾欲出聲。聽其音,丁東而已。鼓未畢,小沙彌進茗一甌。餘笑實不能忍,茗噴襟袖而出。後告之友,友堅貞不屈:“子真所謂牛耳,己不知音而反譏人雅奏。越日當備觴榼⑧,奉陪一往,再聆之何如?”餘笑曰:“我非成連⑨,敬謝敬謝。”(選自民國呂美蓀《葂麗園隨筆》)注釋:①許:表示約計的數量。

②如皋:江蘇南通下轄的一個縣級市。

③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水邊或水中。果實卵形、扁平,莖094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葉味辛辣,可用以調味。全草入藥。

④枯腸:比喻才思枯竭。

⑤高山流水:取自伯牙與鍾子期“人琴俱亡”的故事,在此比喻樂曲的高妙。

⑥揎(xuān):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⑦鸇(zhān):古書中說的一種猛禽,似鷂鷹。

⑧榼(kē):泛指盒一類的器物,亦可指酒具。

⑨成連:春秋時著名琴師。傳說伯牙曾學琴於成連,三年未能精通。

【文意疏通】呂美蓀是清末民國初年四大才女之一,在詩歌創作方麵很有成就。其《葂麗園隨筆》為文言體小說,難能可貴。本選文記述了作者三十歲左右遊覽如皋時的一件趣事:當時我每天徜徉在水繪園裏,芙蓉、葦草倒映於池塘中,顏色鮮豔華美,可惜園子裏麵的建築多數都倒塌了,彌漫著荒涼的氣息,於是很是感慨曾經的社會名流和傾城美人煙消雲散,不禁寫下詩文抒發自己的慨歎。恰好有個老朋友在園中遇到我,對我說:“你每天來造訪這些所謂的名園古跡,這不是白白地讓自己才思枯竭嗎?何不去拜訪某所寺院,聽那得道的高僧們彈奏一曲婉轉悠揚、富於變化的雅樂。聽那‘高山流水’般的美樂,一定能轉移你那傷感的心情。”我因平生未曾親自聽聞過名師彈琴而遺憾,聽了朋友的話高興萬分,便匆忙前往此地。沒想到寺院裏的僧侶麵色黝黑,眉目間透露著凶橫,大有江湖之氣。我請求他彈奏一曲,他十分矜持,不肯答應,我再三請求,他才勉強同意。隻見他將琴搬到台子上,注視了很久,突然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伸出手指,雙手09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來回往複,一快一慢,仿佛鷹、鸇等猛禽攫取雛鳥一般。他一會兒瞪大雙眼,一會兒搖晃腦袋,一會兒又扭轉身體,左右回顧,一時間各種醜態都顯露出來了。我於是忍俊不禁,幾乎笑得快要發出聲音。鼓音還沒有停下來,小和尚送上茗茶一杯,我笑得實在忍不住,竟將茶噴了出來,濺到袖口、衣襟上。後來我把見到和聽到的情況告訴朋友,沒想到這位朋友斬釘截鐵地回應道:“你不識音樂卻反譏笑人家演奏的精湛技藝!”並建議改日帶上酒食,一同前往,再次仔細聆聽。我笑著說:“我不是成連,謝謝,謝謝。”【義理揭示】高山流水之樂可怡情養性,或許這正是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能夠亙古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吧。閑暇的時候以此陶冶性情,不失為極妙選擇。但必須承認,音樂各有不同,讓我們懷著一顆敬畏、感激之心細細欣賞音樂吧。

文化傾聽中國古琴以其豐富悠久的曆史、精美完備的器具、爐火純青的技藝,記錄著數千年以來華夏精妙的琴學。貫通儒道釋三教哲學的琴道以及其使人神清氣和的琴音,承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與特殊的文化價值。

古琴作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亦即東方民族傳統樂器的典範,代表了東方傳統音樂文化的最高峰。漢代的桓譚在《新論》中說:“八音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就是096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說琴是所有樂器的領袖,古琴的這種崇高地位是由它音域寬、音品純、音質雅、音色富等多種品格決定的。在中國樂器中,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特別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委婉纏綿;不如古箏響亮歡快,卻平和沉穩,有一種直灌心底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鋒芒畢露,珠玉散落一般。古琴是細膩含蓄的,指法不動聲色地控製著輕重緩急,所以它不宜作合奏樂器,能與古琴相和者唯有簫———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合為一體,有林下之風,有超脫現實之境,這也正是古琴為傳統文人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藝術不單是一項專門的音樂技藝,也曾作為統治階層“風俗教化”的重要手段。曆代琴論著作都極注重琴的載道、宣德功能。儒家以“禮樂治國”,向往“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的局麵,周公“製禮作樂”,以琴為代表的樂教形成係統的製度,琴樂藝術成為當時重要的社會生活內容。漢唐以後,琴道之中又被注入釋、道兩家的思想,成為一種“精致文化”。除了明道德、感鬼神、美風俗、流文雅外,琴道還可以攝心魂、壯膽勇,絕塵俗。

琴音藝術承載著崇高而厚重的社會政治使命,並非是僅僅用來尋樂開懷的手段,而是在中國長期的政治、倫理關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古琴還是一種小眾的精英文化,正所謂“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古琴寄寓了文人墨客淩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無論從傳統繪畫到文玩器物,從詩詞到歌賦,都能夠看到古琴清幽的身影。從孔子至劉安、劉向、蔡邕、阮籍、嵇康、王維、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李清照、耶律楚材,以及明清眾多文人大夫……一代又一代傳承它的都是當時的翹楚。它不僅僅是一種音樂、一件樂器,而是“道”,是寄載、托付文人精神、氣質的09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道”。

悠遠的琴聲可以平複心緒,人們通過撫琴來減弱甚至排除病痛。歐陽修曾患憂鬱症,退職在家,久治無果。後來他向琴師孫道滋學習彈奏,慢慢地,疾病竟在不知不覺中徹底得到治愈。他的朋友楊寘很有才華,但是考試屢遭失敗,精神抑鬱,歐陽修便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加以勸慰,並以琴相贈,幫他排遣愁緒、康複身體。在離別宴飲之時,他還特請其琴師孫道滋“進琴以為別”。

古琴文化的教育也是人生規範性與藝術性、內在性情與外在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文教育。“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孔子首創私人辦學,以“禮、樂、射、禦、書、數”六藝教授生徒,以琴為載體的樂教居六藝教育的第二位,出現了《禮記·曲禮》中所謂“士無故不撤琴瑟”的盛況。他說“興於詩,立於理,成於樂”。我們現在多聽琴樂,意在熏陶、怡養性情,讓靜美清雅的琴樂流入心靈,培養優雅氣質,造就優良人格。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古琴不隻是閉門在家自娛自樂的器物,更是“文人琴”,是君子心聲的表達,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精髓的載道之器。

文化傳遞朱晞是中國當代著名琴師,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古琴學術研討會組委會委員、常熟理工學院音樂係客座教授。

朱晞出身於周莊崇文重教的教師世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098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朱晞全家因父親的工作調動,搬到了古城常熟。那年他剛十五歲,新家的隔壁住著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名叫翁瘦蒼。翁瘦蒼出身常熟名門望族,早年曾隨著名琴家吳景略先生學琴,他的演奏蕭疏淡雅,具有很強的文人士大夫氣息。因為受家庭的影響,朱晞從小就癡迷書畫,很自然地喜歡上了古琴。但那時候古琴根本無人問津,老先生也不敢教琴。朱晞就跟著老先生後麵“泡”了一年半,後來翁老才肯教他彈琴。

1980年,十六歲的朱晞考上了南京師範大學物理係。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裏豐富的古琴資料讓他大開眼界,一本《中國古琴初編》讓他如獲至寶,他寫信與該書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古琴家許健取得了聯係,並利用假期進京學習古琴演奏及其理論……在校四年的課餘生活中,他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彈奏古琴,曾多次登台撫琴演奏,琴聲優美流暢,令人陶醉。1984年,他畢業返回常熟,虞山派一代宗師吳景略自京返鄉參加虞山琴社恢複成立大會。朱晞的演奏得到了吳老的肯定,吳老願意收他為徒。在吳老的精心指導下,朱晞得其真諦,承傳了吳老婉約、豪放兼容的風格,才藝日臻精進,使虞山琴派“博大平和、清微淡遠”的藝術風格得到了拓展和傳承。加上自身頗具功力的指法,朱晞受到虞山琴派眾多藝人的推崇,大家稱讚他的琴曲是“有聲之畫”,他的書畫是“無聲之曲”。日本友人譽之為“民間國寶”。

朱晞說自己學琴、彈琴,是因為喜歡,他認為彈琴能夠讓人成為擁有平和氣度的君子。朱晞時刻告誡自己,學琴要做到三點:第一,持之以恒,一個人的成就與他的努力永遠成正比。第二,名家指點,有了名家指點才能少走彎路。第三,不停地讀書和思考,不斷地思考自己的價值所在。

099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1987年,朱晞調到常熟高等專科學校,同時負責恢複不久的虞山琴社的日常工作,並發表了多篇論文。經過多年悉心苦練,朱晞先後打譜、整理了《流水》《瀟湘水雲》《梅花三弄》《漁樵問答》等十多首古琴曲。1990年,他應邀參加第一屆四川成都國際古琴交流會,其成就與事跡載入了當年的權威刊物———《中國人物年鑒》。

為進一步宣傳推介虞山琴派藝術,使虞山琴派走向世界,朱晞以“琴為心聲、平和天下”的君子之度,親近各地琴師,集天下琴師之藝,先後與國內外諸多琴社進行聯係和組織聯合演出,交流琴心,切磋琴藝。自2001年起,他在常熟成功主持並策劃了全國第四屆古琴打譜暨國際琴學研討會,並創立了常熟古琴藝術館,為中國古琴藝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在2007年、2009年、2011年,他又先後在常熟成功地舉辦了三屆中國古琴藝術節,2008年,他舉辦了中國古琴流派傳人常熟展示周等古琴大型展示和演出活動……這些活動不但使中國古琴藝術得到傳承,而且擴大了虞山琴派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使虞山琴派持續保持鼎盛態勢。

朱晞在常熟持續不斷地開展了一係列古琴傳承工作,他把傳播、普及、提高古琴藝術,培養古琴新人作為己任。比如培養古琴藝術接班人、舉辦全國性古琴藝術節、對虞山派代表琴譜《鬆弦館琴譜》組織打譜工作。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琴、彈琴的人認識到學琴的目的,自覺地去學習、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內心營造一個豐滿的、讓古琴生長的文化空間。

朱晞為傳承古琴藝術,還堅持不懈地研究和總結古琴藝術理論。他將自己平時研習古琴、書畫和詩詞的心得文章彙編成《虞山100



第三章琴———德藝相融琴派研究》《古音正宗》等書;2011年,他主編的《鬆弦館琴譜鉤沉》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他撰寫的數十篇論文都被《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等專業刊物刊載;他的古琴CD專輯《虞山琴韻》和《梧葉秋聲》在國內外傳播……2002年10月,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愛川紀子到常熟考察中國古琴“申遺”工作,朱晞以他精湛的古琴演奏藝術、淵博的古琴知識、精辟的古琴理論,征服了這位聯合國官員,為中國古琴順利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了卓越貢獻。

文化感悟1.“工之僑獻琴”所揭示的社會現象似乎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呢?

2.我國古琴藝術於200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代表中國千年曆史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人們熱衷學西洋樂器的形勢下,我們應該為弘揚古琴藝術做些什麼呢?

101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文化典籍●一大將風度【原文選讀】時苻堅①強盛,疆場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②,封建昌縣公。

堅後率眾,號百萬,次③於淮肥,京師震恐。加安征討大都督。玄入問計,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複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④汝。”安遂遊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102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罷,還內,過戶限⑤,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選自唐房玄齡《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注釋:①苻堅: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公元383年率領軍隊攻打東晉,敗於淝水。

②開府儀同三司:朝廷給予有功大臣的榮譽。開府,以自己的名義自置幕府。儀同三司,儀仗同於三司。三司指太尉、司空、司徒,亦稱三公。

③次:臨時駐紮。

④乞:給。

⑤戶限:門檻。

【文意疏通】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是東晉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淝水之戰中,他沉著冷靜,以不變應萬變,體現了驚人的心理素質。

當時前秦苻堅的兵力十分強盛,東晉軍隊在戰場上頗有恐懼心理,幾個將領前去迎敵相繼都敗下陣來。後來謝安就派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尋機出征討伐,連續打了幾個勝仗。於是朝廷加封謝安為衛將軍,賞賜他享受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並封為建昌縣公。後來苻堅親自率大軍來進攻,號稱百萬,在淝水北岸安營紮寨,導致整個京城都震驚恐慌了。朝廷又趕緊任命謝安為大都督,讓他率軍迎敵。麵對強敵,謝玄進入謝安的軍帳詢問迎敵的計策。隻見謝安神色平和,絲毫沒有緊張的樣子。謝安平靜地說:“我心裏已經有了打敗敵人的方略了。”接著就不說話了。謝玄不敢再問,依然不清楚如何迎敵,隻好又讓張玄再去請示計策。可是謝安卻下令坐車外出到山間別墅,召集親朋好友,以別墅為賭注和張玄下圍棋。謝安10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平時棋藝不如張玄,這天張玄心中憂慮重重,勉強和謝安棋逢敵手,最終也沒有取勝。謝安回頭對外甥羊曇說:“把贏來的別墅送給你吧。”說罷,謝安又出去遊山玩水,直到半夜才回來。這時,謝安才指揮分派各名將領,布置他們擔負各自的任務。

東晉軍隊打敗苻堅後,驛站送來捷報,當時謝安正在和客人下圍棋,看完信,他就隨手把信放在旁邊的坐具上,毫無欣喜激動的表情,就像先前一樣繼續和客人下棋。客人問他,他才不緊不慢地回答:“孩子們打敗了敵人。”可是,等到棋下完以後,謝安回房間去,心裏抑製不住高興,過門檻的時候把木屐齒弄折了都不知道,他不露聲色淡定從容到了這樣的地步。

【義理揭示】大敵當前,主帥下棋、遊玩,看似不負責任,實際上謝安早已胸有成竹,舉重若輕。後世以“賭墅”來表示臨危不懼的大將風采,或用“謝安棋”來形容從容鎮定的風度。

下棋有助於修養身心、鍛煉思維,謝安作為主帥,從棋局上錘煉運籌帷幄的大局觀和決斷殺伐的勇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途徑。

●二棋可辨材【原文選讀】琬①自漢中還涪,禕②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勢,假禕節,率眾往禦之。光祿大夫來敏至禕許別,求共圍棋。於時羽檄③交馳,人馬擐④甲,嚴駕⑤已訖。禕與敏留意對戲,104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色無厭倦。敏曰:“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禕至,敵遂退。封成鄉侯。琬固讓州職,禕複領益州刺史。禕當國功名,略與琬比。十一年,出住漢中。自琬及禕,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谘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

(選自晉陳壽《三國誌卷四十四·費禕傳》)注釋:①琬:蔣琬,字公琰,三國時蜀國人。諸葛亮死後被封為大將軍,統兵禦魏。

②禕:費禕,字文偉,蜀國名臣。

③羽檄(xí):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④擐(huàn):穿,貫。

⑤嚴駕:整備車馬。

【文意疏通】費禕,字文偉,是三國時蜀國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的器重。他性格謙恭真誠,大敵當前,也能夠做到鎮定自若。

蔣琬率軍從漢中返回涪縣,將費禕升為大將軍,掌管尚書事務。延熙七年(244),魏軍進逼,駐紮在興勢山,蜀國後主授予費禕符節,命他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敵人。光祿大夫來敏到費禕處送別,請求和他下圍棋。當時軍中戰報往來頻繁,將軍和士兵正厲兵秣馬,戰車都整備完畢準備出發,費禕竟然能夠靜下心與來敏專心致誌地下棋,絲毫沒有厭倦煩躁的表現。來敏說:“我和您下棋隻不過是觀察試探您罷了!現在看來您確實是最適宜的出征人選,一定能打敗敵人。”費禕率軍到了興勢山,經過一番征戰,魏國軍隊10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撤退了,費禕因此被加封為成鄉侯。後來,蔣琬執意辭讓益州刺史的職務,費禕便又兼任益州刺史。費禕後來主持國政,他的功業和名望基本上與蔣琬並列。延熙十一年(248),費禕帶兵駐守漢中。

從蔣琬到費禕,他們即使身負重任遠在朝廷之外,但朝中獎賞懲罰的事情,朝廷都要先征求他們的意見,然後才公布執行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朝廷尊重、信任他們的程度。

【義理揭示】激戰之前,仍可專心對弈,不驕不躁,可見費禕作為一名主帥的胸襟與氣度。正如蘇洵在《心術》中所言:“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看來,棋可以靜心,也可以讓人從中辨別出真正的賢才。

●三專心致誌【原文選讀】今夫弈之為數①,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弈秋,通國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③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④將至,思援⑤弓繳⑥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⑦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選自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106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注釋:①數:技藝。

②通國:全國。

③誨:教導,指導。

④鴻鵠:天鵝。

⑤援:取過來。

⑥繳(zhuó):係在箭上的生絲線。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來。

⑦為:通“謂”,認為。

【文意疏通】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叫秋的人特別喜歡下圍棋,潛心研究,終於成為當時的第一高手,人們不知道他姓什麼,因為他是因下圍棋而出名的,就都叫他弈秋。下麵這段文字就是圍繞不同的人跟弈秋學棋而展開的論述。

下棋雖然是一種小技藝,但如果不專心致誌,就不可能學好。

弈秋是全國知名的下棋高手。假使讓他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誌地學習棋藝,隻聽弈秋教導的話語,那他的棋藝提升得肯定很快;而另一個人雖然也在同時聽著弈秋的講解,但心裏卻想象著有一隻天鵝正要從頭頂飛過,急切地盤算著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他跟別人一道向弈秋學習,他的棋藝水平也肯定趕不上另一位學生。這是因為他不如人家聰明嗎?當然不是這樣的,隻是因為他不如人家專心!

【義理揭示】學棋猶如求學,唯有專心致誌,才能學有所成,否則,即使有10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名師指點,也不能進步。我們在學習中不也是這樣嗎?

●四山外有山【原文選讀】王積薪①棋術功成,自謂天下無敵。將遊京師,宿於逆旅②。

既滅燭,聞主人媼隔壁呼其婦③曰:“良宵難遣,可棋一局乎?”婦曰:“諾。”媼曰:“第幾道④下子矣。”婦曰:“第幾道下子矣。”各言數十。媼曰:“爾敗矣。”婦曰:“伏局⑤。”積薪暗記,明日複其勢⑥,意思皆所不及也。

(選自唐李肇《唐國史補》)注釋:①王積薪:唐朝著名圍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婦:指老婦人的兒媳。

④道:本文指圍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圍棋棋盤縱橫各十九道線,雙方均在縱橫線交叉點上布子。本文中,婆媳心中虛設一盤,憑借想象和記憶下盲棋。

⑤伏局:認輸。

⑥複其勢:複原那盤棋的局勢。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記憶的情況把那盤棋重新布子走一遍,現代圍棋術語叫“複盤”。

【文意疏通】王積薪是唐玄宗時代的棋手,常常在宮中陪唐玄宗下棋。他性情豁達,在棋藝上精益求精。關於他,有這樣一則有趣的小故事。

108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王積薪棋術學成之後,認為自己棋藝精湛,天下沒有能夠戰勝自己的對手了。有一次他到京城去,中途住在一個旅館裏。熄燈以後,他聽見旅館的主人———一位老婆婆隔著牆壁呼喚她的兒媳婦,說:“今夜真是個美好的夜晚,這樣閑著實在是虛度光陰,你和我下一盤棋怎麼樣?”媳婦在那邊回答:“好。”於是婆媳兩個就隔著牆壁下起棋來。隻聽這邊老婆婆說:“我在第幾道下一子。”那邊兒媳婦說:“我在第幾道下一子。”兩個人就這樣各自下了幾十步棋。

末了,老婆婆說:“你輸了!”媳婦說:“我認輸。”王積薪全程聆聽了婆媳下棋的過程,暗自把兩個人下棋的步驟都記在心裏。第二天,他根據記憶複原了婆媳下的那盤棋的局勢,發現兩個人下棋的每個步驟都用意精妙,自己是遠遠比不上的。

【義理揭示】王積薪自以為棋藝甚高,天下無敵,然而“強中自有強中手”,民間普通婆媳之間的對弈都讓他驚歎不已,這說明藝無止境,學亦無止境;更道出了虛心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的道理。

●五棋如其人【原文選讀】範元卿,以棋品著聲於士大夫間。其曆處庠序①,踐館閣②,故無不知名。其弟端智,亦優於此技,與兄相埒③,而碌碌布衣,獨客於楊太傅府。楊每引至後堂,使諸小姬善弈者賭物,然率所約,不過數千錢之直。範常常得之。

109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楊一日謂曰:“聞君家苦貧,小小有獲,無濟於事。吾欲捐金幣三千緡④,用明日為某妾一局之資,君能取勝,立可小康。”範喜謝歸邸,不能旦。同寓之士,竊言:“範骨相之甚薄,恐無由能致橫財如是。”及對局,既有勝矣,思行太過,失應一著,遂變捷為敗,素手而出。乃知非分財物,不容妄享。好利忘義之徒,可以內省也。

(選自宋洪邁《夷堅誌·範端智棋戰》)注釋:①庠序(xiángxù):學校。

②館閣:宋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閣,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通稱“館閣”。

③埒(liè):相等。

④緡(mín):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引申為錢。

【文意疏通】範端智原本棋藝不錯,但是在一次重要的對弈中卻輸了,這是為什麼呢?下麵這個小故事能夠告訴你其中的原委。

範元卿憑借超凡的棋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他擔任過學官,也在館閣任過職,所以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弟弟範端智也擅長圍棋,和哥哥水平差不多,但範端智一生庸庸碌碌,始終是普通老百姓,隻是在楊太傅府上做一名門客。楊太傅經常帶著範端智到自己的後堂,和那些擅長下棋的姬妾下棋,並且下注賭彩頭。但是每次所下的賭注都不超過幾千錢的價值。範端智憑借棋藝常常能贏得這些賭注。

有一天,楊太傅對範端智說:“聽說你家裏很窮,贏的那點錢110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恐怕解決不了大問題。這樣吧,我準備拿出三千緡金幣,用作明天小妾下棋的賭資,你同我的小妾下一局棋,你要是贏了,你家馬上就可以成為小康之家了。”範端智高興極了,謝過楊太傅後就回到自己的住處,想著自己將要富裕起來,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著覺。同他一起寄居的幾個人看到這種情況,私下議論說:“此人的相貌不像是有福人的骨相,恐怕他得不到這筆橫財。”等到第二天對局,範端智本來已經占據優勢了,但他一心想贏反而總是擔心輸,心態竟然失衡了,不幸走錯了一步棋,於是棋局由勝轉敗,範端智隻好空手而歸。所以說,非分的財物是不能輕易享受的。好利忘義這一類人,應該在內心反省啊。

【義理揭示】這個故事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平常心在對弈中的重要性。範端智的棋藝本來很高,平時與楊太傅的小妾們下棋賭彩“常常得之”,那是因為平時對弈的賭注不過數千錢,範端智可以不為所動,保持平常心,能夠發揮正常水平。但是,當他麵對的賭注高達三千緡金幣時,心態發生了轉變,再也難以保持平常心了。看來,做任何事情,心態和實力同樣重要。

●六刮骨療毒【原文選讀】公袒①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視。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②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公曰:“用何111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吾視死如歸,有何懼哉?”佗曰:“當於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請君侯將臂穿於環中,以繩係之,然後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環?”令設酒席相待。公飲數杯酒畢,一麵仍與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

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於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公曰:“任汝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麵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嚐見此,君侯真天神也!”(選自元羅貫中《三國演義》)注釋:①袒(tǎn):脫去上衣,露出身體。

②烏頭:堇草或附子的別名,根莖塊狀,有毒,可作鎮痛藥。

【文意疏通】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人,被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千百年來,他已成為“忠義”的化身。《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關於關羽,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刮骨療毒”的故事就為大家所耳熟能詳。

關羽脫去衣袍,伸出手臂讓華佗察看。華佗仔細察看後說:112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這是被弩箭射中的傷口,箭頭上塗有烏頭做的毒藥,現在毒藥已經直接滲到骨頭表麵了。如果不早治療,你的這隻手臂就要殘廢了。”關羽說:“你打算用什麼方法治療呢?”華佗說:“我自有方法治療,隻是擔心您害怕啊。”關羽笑著說道:“我在戰場上一向視死如歸,療傷有什麼害怕的?”華佗說:“我準備在僻靜的地方樹立一根柱子,上麵釘上大鐵環,屆時請您把受傷的手臂穿過鐵環,我先用繩子捆綁你的手臂,然後用被子蒙住你的頭。我用尖刀割開皮膚,直到骨頭處,刮掉骨頭上的箭毒,把療傷的藥敷在上麵,然後用線縫合創口,這樣才可以治好你的傷。隻是這種手術會很疼,我擔心您害怕啊!”關羽笑著說:“原來是這樣,這太容易了,哪裏需要柱子和鐵環?”他命人準備好酒席。關羽喝了幾杯酒,一麵繼續和馬良下棋,一麵伸出手臂讓華佗做手術。

華佗手裏拿著尖刀,讓一個小校捧著一個大盆在手臂下接血。

華佗說:“我就要動手了,您不要害怕。”關羽說道:“任憑你治療,我難道會像世上那些凡夫俗子般怕疼嗎?”華佗於是動刀切開皮肉,直接切到骨頭,骨頭已經發青。華佗用刀刮骨頭的表麵,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帳篷內外,凡是看到這樣場麵的人都掩住麵孔,露出驚恐失色的樣子。關羽卻照舊喝酒吃肉,和旁人談笑下棋,一點都沒有露出痛苦的神色。過了一會兒,傷口流出的血已快盛滿盆子了。

華佗終於刮幹淨了骨頭上的毒,他敷上藥,用線把創口縫合好。關羽也若無其事地大笑著站起來,對各位將領說:“這個手臂像從前一樣伸縮自如,一點都不疼痛了。華先生真是神醫啊!”華佗不由得歎服:“我行醫一生,從來沒有見過您這樣的人,您真是天神啊!”11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義理揭示】《三國誌》中並無關羽“刮骨療毒”時下棋的記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加入“談笑弈棋”這個情節,目的是突出關羽的英雄氣概。下圍棋需要平心靜氣,冷靜思考,關羽一邊接受手術一邊下棋,鐵骨錚錚而又不失儒雅的形象躍然紙上。圍棋作為一個道具,對塑造關羽“武聖”這一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棋癡脫困【原文選讀】婺源江君輔,幼工弈,稱國手。年十七,忽一人扣戶,稱江北某家延請角技,君輔袱被隨之往。月餘,抵中州某宦宅,其人先入內見某臣,詐雲:“吾途窮,鬻①吾子為歸串②。”既得金,立契,複涕泗曰:“父子情,不忍麵別,請從後門去,免吾子牽衣慘狀也。”宦信之。君輔方久坐堂上,訝無出肅客③者。忽一鬅頭婢④肩水桶,目江,大聲曰:“爾新來仆,速出汲!”江驚異,厲聲爭之。

宦從內出,持券示曰:“爾父賣爾去,複何雲?”江曰:“異哉,君數千裏遣使迎我手談,乃為此不經語乎?誰為吾父?”出所著弈譜,呈宦證之。宦大驚曰:“汝果能勝我,言即不繆。”甫對著,君輔連勝數局,宦爽然⑤,深相禮貌。其地有國手,從無出其右。宦忽請對局,輔又連勝。宦大喜,待為上賓。盤桓⑥數月,作書,疊薦好弈巨公處,獲金數百歸。

(選自清張潮《虞初新誌》)114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注釋:①鬻(yù):賣。

②歸串:回家的盤纏。

③肅客:迎進客人。

④鬅(péng)頭婢:披頭散發的婢女。

⑤爽然:豁然,了然。

⑥盤桓:逗留。

【文意疏通】江君輔是明朝人,棋藝十分精湛,經常有各地高手邀他對局,而他總是來者不拒,有請必到,於是就發生了下麵這樣的故事。

婺源的江君輔年幼的時候就擅長下圍棋,被稱水平達到國手級。十七歲那年,忽然有人到他家,說江北有個人家請他去比賽下棋,君輔毫不猶豫帶上被褥、行李就隨他去了。路上行走了一個多月,他們來到中州某個鄉宦的家門口。那個帶路的人先進去求見那個鄉宦,欺騙說:“我沒有路費了,想把我兒子賣給您換一點回家的盤纏。”鄉宦同意了,雙方訂立了契約。那個騙子拿到錢後,又假裝流淚說:“父子之間感情深厚,我不忍心當麵告別,請允許我從後門離開,以免看到我兒子牽衣頓足、攔路哭泣的淒慘情狀。”鄉宦相信了他的話,安排騙子從後門離開了。江君輔在廳中坐等了很久,奇怪為什麼半天沒有人出來迎接客人。忽然,他看見一個頭發散亂的丫環挑著水桶過來,瞪著江君輔,大聲嗬斥:“你這個新來的仆人,快去汲水!”江君輔感到很驚訝,高聲爭辯說自己是客人不是仆人。鄉宦聽到爭吵聲從內室出來,拿著契約給他看,說:11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你父親把你賣給我做仆人,他已經離開了。你還要說什麼呢?”江君輔說:“奇怪啊!你從幾千裏外派人請我來下棋,現在竟然說出這麼荒唐的話!誰是我父親?那人是你派來請我下棋的!”江君輔又拿出自己撰寫的棋譜,呈給鄉宦作為證明。那個鄉宦看了大吃一驚,說:“你下棋如果能夠勝過我,你說的話就是真的。”於是兩個人擺下棋盤對局起來,江君輔很快就連贏了好幾局,那個鄉宦也因此明白了真相,對他以禮相待。當地也有些圍棋高手聞訊前來向江君輔挑戰,卻從來沒有人能勝過他。那個鄉宦再次請求與江君輔對局,江君輔又一次連贏了幾局。鄉宦非常高興,接待他的規格也如同上等賓客了。江君輔在這裏逗留了幾個月,鄉宦寫信,多次推薦他到喜歡下棋的高官家裏下棋會友,最終,江君輔獲得幾百兩銀子回家了。

【義理揭示】江君輔癡心於圍棋,非常聰明,但他在生活中卻遭遇了騙子,差點被人賣掉。從另一個方麵講,也正是因為專心致誌,江君輔才能獲得棋藝的提升,才能攀登圍棋的頂峰。他在圍棋的世界裏感受到了超凡脫俗的藝術魅力。換個角度來看,鄉宦和“好弈巨公”幫助江君輔何嚐不是圍棋魅力的另一種體現呢?

●八專藝入神【原文選讀】人多言方子振小時嗜弈,嚐於月下見一老人,謂方曰:“孺子116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喜弈乎?誠①喜,明當俟②我唐昌觀中。”明日方往,則老人已在。

老人怒曰:“曾謂與長者期③,而遲遲若此乎?當於詰朝④更期於此。”方念之曰:“圯上老人⑤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觀門未啟,斜月猶在。老人俄翩然曳杖而來,曰:“孺子可與言弈矣。”因布局於地,與對四十八變,每變不過十餘著耳。由是海內遂無敵手。

餘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餘年八齡,便喜對弈。時已從塾師受書,每餘常課必先了竟,且語其師曰:‘今皆弟子餘力,請⑥以師⑦弈。’塾師初亦懲撻禁之,後不複能禁。

日於書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下遂無敵手。”此蓋專藝入神,管夷吾所謂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

(選自明胡應麟《甲乙剩言》)注釋:①誠:果真。

②俟(sì):等待。

③期:約定。

④詰朝:明晨,明日。

⑤圯(yí)上老人:指秦末授張良《太公兵法》於圯上的老父,即黃石公,事見《史記·留侯世家》。圯,橋。

⑥請:請允許我。

⑦師:學習。

【文意疏通】人們常說方子振小時候喜歡下棋到了癡迷的程度。據說,他曾經在晚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對他說:“小孩子,你喜歡下棋麼?

如果你真心喜歡下棋,明天到唐昌觀來等我。”第二天方子振真的11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如約到了唐昌觀,不想老人已經在那裏了。老人生氣地說:“你為什麼和長輩約定了時間,自己卻來得這麼遲?你明天早晨再來這裏吧。”方子振慚愧地說:“我明白老人家的意思了。”方子振第二天五鼓時分就起床前往唐昌觀,到達的時候觀門還沒有開,斜斜的月光照在牆上。過了一會兒,老人拄著拐杖翩然到來,高興地自語道:“看來,這個小孩子是可以和他談論下棋的人。”於是,老人就在地上布開棋局,教授方子振四十八種對弈變化的棋局,而且每種變化僅有十多手棋。從此,方子振在天下就沒有對手了。

我去清源,順便找到方子振詢問此事。方子振說:“這是好事者編造出來的故事。我八歲的時候就喜歡下棋。當時已經在私塾念書,每當我上課時,必然會最先完成學業,然後和老師說:‘弟子尚學有餘力做別的事情,請老師允許我學棋吧。’起初老師也不允許,並且會責打懲罰我,後來也就禁止不了了。我每天在桌案下布局計算。到十三歲時,天下就沒有對手了。”這大概就是專心學藝到入神,如管夷吾所說的通達鬼神,而本人卻不一定屬於鬼神吧。

【義理揭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方子振從小酷愛圍棋,即使塾師“懲撻”也不能改變。聰明的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並加以引導。有了興趣,還要專心致誌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水平,正如孟子所說“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118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九觀棋君子【原文選讀】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①敗,嗤②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③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④。甫⑤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⑥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⑦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⑧之,吾果無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弈之優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⑨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⑩?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瑏瑡時,曾瑏瑢觀弈者之不若矣!

(選自清錢大昕《弈喻》)注釋:①數(shuò):多次。

②嗤(chī):譏笑。

③逮(dài):及,趕上。

④易之:輕視他。

⑤甫:剛剛。

119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⑥竟局:終盤。竟,完畢。

⑦訾(zǐ):詆毀,非議。

⑧平心而度(duó):心平氣和地冷靜地推測、估計。

⑨護前:回護以前的錯誤。

⑩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

瑏瑡已:完。

瑏瑢曾(zēng):乃,竟。

【文意疏通】錢大昕,字曉徵,號辛楣,又號竹汀,是清代史學家、漢學家。他在生前就已是飲譽海內的著名學者。通過一場觀棋,錢大昕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我在朋友家裏觀看別人下棋。其中的一位客人連續多次輸棋,我看在眼裏,忍不住在心裏譏笑他計算失誤,恨不得代替他去下棋,感覺他的棋藝肯定不及自己。過了一會兒,客人居然邀請我和他下棋,我懷著幾分輕視的心理接受了。沒想到剛剛下了幾粒棋子,客人已經在棋局上取得了主動地位。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異常艱苦,而客人卻輕鬆有餘。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竟然贏了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以後再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便隻是整天默默地坐著看別人下棋。

現在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常常批評古人的錯誤;和現代的人相處,也喜歡責備別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可能沒有錯誤,但是假如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客觀地衡量一下,我們自己真的沒有一點失誤嗎?我自己能夠知道別人的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過失,能夠指出別人的小失誤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大失誤。這樣看來,我們自己有120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很多的失誤,自己檢查自己的失誤尚且沒有閑暇,哪裏還有時間去議論別人、苛求別人呢?棋藝的高低是有標準的,一個人下錯了一步棋,旁邊的人都看得見,即使想掩蓋以前的錯誤也是隱瞞不了的。事理方麵的問題,人人都讚成自己認為正確的,都反對自己認為不正確的。現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的聖人,誰又能準確地斷定真正的正確與錯誤?那麼看到別人的失誤未必不是有所得,以為自己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失誤。但是一旦人們彼此之間開始沒完沒了地互相譏笑的時候,其品行簡直連像我那樣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義理揭示】一個人觀他人之失易,觀自己之失難,所以應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這樣才能公正地評價他人,也就是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也貴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不要輕視別人。

●十君子之風【原文選讀】到溉①,字茂灌,彭城武原人。……溉身長八尺,美風儀,善容止,所蒞以清白自修。性又率儉,不好聲色,虛室單床,傍無姬侍。自外車服,不事鮮華,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補,傳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頃之,坐事②左遷金紫光祿大夫,俄授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

溉素謹厚,特被高祖賞接,每與對棋,從夕達旦。溉第山池有奇石,高祖戲與賭之,並《禮記》一部,溉並輸焉,未進,高祖謂121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朱異曰:“卿謂到溉所輸可以送未?”溉斂板③對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禮?”高祖大笑,其見親愛如此。後因疾失明,詔以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就第養疾。

(選自唐姚思廉《梁書列傳第三十四》)注釋:①到溉:南朝梁代文學家。

②坐事:因事獲罪。

③板: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用來記事。

【文意疏通】到溉和漢高祖的下棋故事,非常有意思,也很發人深省。

彭城武原人到溉,字茂灌,身高有八尺,長相很帥氣,舉止端莊俊雅,身居官位,能保持清白的修養。他性格率真節儉,不貪圖名利和美色,居住的是簡陋的房屋、簡樸的床,身旁也沒有什麼姬妾侍奉。外出時,乘坐的車子和穿戴的服裝也不光鮮華麗,帽子和鞋子穿了十多年後才會更換,主政穿的朝服也是補了又補,外出在路上傳呼清道,並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隻是為了顯示尊重朝廷的規章製度罷了。不久,他因事獲罪被貶為金紫光祿大夫,很快又被授予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

到溉為人謹慎仁厚,被高祖獎賞允許特例覲見,而高祖每次接見他,都會與他通宵達旦地下棋。到溉府裏的山池中有奇異的石頭,高祖就開玩笑地要把它作為下棋的賭注,外加《禮記》一部。

到溉後來下棋真的輸了這兩樣東西,卻沒有馬上獻給高祖,高祖對122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朱異說:“愛卿你說說,到溉會送來他輸了的物品嗎?”一旁的到溉收起朝笏回答:“臣下既然侍奉君王,怎敢失信呢?”高祖大笑,由此事可以看出高祖對他親近、寵愛到了什麼程度。到溉後來患病失明了,朝廷下詔讓他以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的身份在府中養病。

【義理揭示】圍棋不同於象棋,所有的棋子都是平等的,沒有大小之分。到溉和高祖既是君臣,又是棋友。雙方棋爭,無關地位,真正反映了圍棋的藝術魅力。輸棋的一方心甘情願地兌現諾言,體現了君子風度;贏棋的一方盡管貴為天子,也不放棄贏得的賭注,這不是愛財,而是對棋藝的尊重。

●十●一王子竟伏【原文選讀】唐宣宗朝,日本國王子入貢①,善圍棋。帝令待詔②顧師言與之對手。王子出本國如楸玉局③、冷暖玉棋子。蓋玉之蒼者,如楸玉色,其冷暖者,言冬暖夏涼,人或過說,非也。

王子至三十三下,師言懼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指。王子亦凝目縮臂數四,竟伏④不勝,回謂禮賓曰:“此第幾手?”答曰:“其第三手也。”王子願見第一手,禮賓曰:“勝第三,可見第二;勝第二,可見第一。”王子撫局歎曰:“小國之一,不及大國之三!”(選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12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注釋:①入貢:外邦或屬國向朝廷進獻禮物。

②待詔:官名。唐玄宗時設翰林待詔。

③楸(qiū)玉局:蒼青色玉石製的圍棋盤。

④伏:伏局,即認輸。

【文意疏通】中國棋手和日本王子的棋藝對決,發生在大唐盛世。這個故事引人入勝,也頗值得玩味。

唐宣宗時,日本國的王子來向唐王朝進貢。聽說他擅長下圍棋,唐宣宗就讓棋待詔顧師言和他對弈。日本王子拿出自己國家的蒼青色玉石製的圍棋盤和冷暖玉製的棋子———看上去,那黑色的玉盤像楸玉一般的顏色,那冷暖玉棋子,有冬暖夏涼的感覺———這些也許是人們言過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

兩個人對弈,日本王子已下到第三十三手了,顧師言開始有點擔心不能完成宣宗的使命,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反複斟酌,然後下了最後決心,才敢落子。日本王子也凝目注視著棋盤,拿著棋子的手臂反複地伸出又收回,最終不得不認輸,王子沒有取勝。他回頭對負責的禮賓說:“這位是棋力排位第幾的國手?”禮賓說:“他是排位第三的棋手。”王子於是提出想見排位第一的國手。禮賓回答:“你如果勝了排位第三的棋手,那麼就可以見排位第二的棋手;如果勝了排位第二的棋手,才可以見排位第一的棋手。”王子撫摸著棋盤,歎息說:“小國的第一,比不上大國的第三。”124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義理揭示】顧師言不負君王重托,頂住巨大壓力,贏得了中日頂尖棋手之間的巔峰之戰。他不僅為自己贏得了聲譽,也為大唐王朝立下了功勳。正所謂“自勝者強”。但是說到底,圍棋畢竟是一門藝術,勝固可喜,敗也應欣然。

●十●二一代國手【原文選讀】有清弈國手曰範西屏,吾浙海寧人。父某,以好弈破其家,弈卒不工。西屏生三歲,見父與人弈,輒啞啞然①指畫之。十六歲,以第一手名天下。當雍正、乾隆間,天下升平,士大夫公餘②,爭具采幣③,致勍敵④角⑤西屏,以為笑娛。海內惟施定庵⑥一人,相差亞也。然施斂眉沉思,或日昳⑦未下一子;而西屏嬉遊歌呼,應畢則咍台⑧鼾去。嚐見其相對時,西屏全局僵矣;隅坐者群測之,靡以救也。俄而爭一劫,則七十二道體勢⑨皆靈。嗚呼,西屏之於弈,可謂聖矣!

為人介樸,弈以外雖訹⑩以千金,不發一語。遇窶人子瑏瑡,顯者麵不換色。有所畜,半以施戚裏瑏瑢。餘不嗜弈,而嗜西屏。初不解所以,後接精髹器瑏瑣者盧玩之、精竹器者李竹友,皆醰粹瑏瑤如西屏,然後歎藝果成,皆可以見道。而今日之終身在道中,今人見之怫然瑏瑥不樂,尊官文儒,反不如執伎瑏瑦以事上者,抑又何也?

西屏贅於江寧,無子。以某月日卒。葬某。有《桃花泉弈譜》傳世。

12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銘曰:“雖顏、曾瑏瑧,世莫稱。惟子之名,橫絕四海而無人爭。

將千齡萬齡,猶以棋鳴,鬆風丁丁!”(選自清袁枚《範西屏墓誌銘》)注釋:①啞啞然:小孩學說話的樣子。

②公餘:辦完公事之後的閑暇時間。

③采幣:賭注。

④勍(qíng)敵:強敵。

⑤角(jué):較量。

⑥施定庵:清代圍棋國手。

⑦日昳(dié):日過午偏西。

⑧咍(hāi)台:睡覺時呼吸聲。

⑨體勢:情勢,形勢。

⑩訹:利誘。

瑏瑡窶(jù)人子:貧家子弟。

瑏瑢戚裏:親戚街坊。

瑏瑣髹(xiū)器:漆器。

瑏瑤醰(tán)粹:純美。

瑏瑥怫(fú)然:氣憤的樣子。

瑏瑦執伎:懷有才能技藝。

瑏瑧顏、曾:孔子的弟子顏回、曾參。

【文意疏通】袁枚,字子才,號簡齋,自號隨園主人,是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他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其筆下的圍棋國手自126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有一番別樣的風采。

清代圍棋國手範西屏是我們浙江海寧人。他的父親,因為嗜好下圍棋而導致家道敗落,可惜至死他的棋藝也不高。範西屏三歲時,因看見父親和別人對弈,就咿咿呀呀地指點棋局,表現出對棋藝的興趣。十六歲時,他的棋藝就以第一高手而名聞天下了。雍正、乾隆年間,天下太平,士大夫在辦完公事後的業餘時間裏,爭相設置棋局賭彩,自然會邀請許多實力高強的棋手來與範西屏比賽,他們把這個作為娛樂活動。當時,全國隻有施定庵一個人在棋藝上和範西屏不相上下。但是施定庵下棋時總是皺著眉頭沉思,有時好半天都不能落下一枚棋子;而範西屏很快回應一枚棋子後就去遊戲唱歌,有時甚至會呼呼大睡,鼾聲大作。我曾經看見有一次他和人對局,整個棋局的形勢已經非常危險了,坐在兩旁看棋的人共同研究棋局,都覺得沒有辦法挽救。不久,雙方爭相打了一個劫,範西屏的整盤形勢就忽然逆轉,變得鮮活生動起來。由此可見,範西屏在圍棋界真可謂是聖人啊!

範西屏為人耿直樸實,和人交流,除了談下棋,倘若談論其他事情,即使你以千金利誘,他也一言不發。他待人真誠,即使遇到貧家子弟,臉色也會平和如一。倘若他自己有了錢財,也會拿出一半分給親戚鄰居。說實話,我不喜歡下棋,但我喜歡範西屏。一開始我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後來結識了精通漆器的盧玩之和精通竹器的李竹友———他們都如同範西屏一樣品行純淨———然後我就感歎一個人的技藝一旦修煉成功,人們就可以發現他的品行修養的成功。

可是現在那些終身都在道中的人,人們看到他們就氣憤、不開心。

地位尊貴的高官、名聲遠揚的大儒,他們的品行反而比不上那些身懷技藝來侍奉他人的人,又是為什麼呢?

12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範西屏入贅在江寧,沒有生養兒子。在某年某月去世。生前著有《桃花泉弈譜》流傳於世。

他的墓碑的銘文說:“即使是顏回和曾皙,世人也不是都稱讚,隻有您的名聲,橫跨四海卻沒有人和您相爭。您的名聲將千年萬年永世長存,好像棋子落在棋盤上的響聲,如同鬆濤的風聲丁丁悅耳。”【義理揭示】棋品即人品。範西屏棋藝高超,人品更高。他為人耿直樸實、樂善好施。這些美好的品行和他在棋藝上的修煉是相輔相成的。

文化傾聽中國自古就流行圍棋和象棋兩種對弈形式,它們精彩紛呈,又各有特點。大致說來,圍棋偏重於戰略思維,象棋偏重於戰術設計。一般來說弈棋可以是休閑,可以是比賽,也可以是藝術。但圍棋在中國文化中不僅僅是一般的消遣遊戲,也不僅僅是單純的體育比賽或藝術活動,圍棋往往能夠深刻地影響和陶冶人們的道德修養、氣質風度、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在特定背景下還能振奮民族精神,所以較之象棋,圍棋更能體現文化傳承的脈絡。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稱為弈,相傳已有四千多年的曆史,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圍棋可以使人修養身心,養成臨危不懼和從容鎮定的風度。棋可修身體現在弈者對局時不急不躁、自在自得的心態。從這個意義128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上講,圍棋的最大價值或許在於它是人生體驗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對於普通人,對弈可以豐富人生體驗,陶冶從容恬淡的風度。

範端智棋藝超常,但是麵對高額懸賞心態失衡,導致對局失敗。這是一個反麵的事例,從失敗的角度啟迪人們麵對誘惑要保持平常心。紋枰對弈如此,人生亦如此。趙師秀、徐渭等曆代文人在他們的詠棋作品中寄寓了豐富的人生況味和感悟,從不同的角度啟示後人,在麵對或順或逆、或喜或悲的人生格局時,可以有“閑敲棋子落燈花”的從容閑適,也可以有“五百年來棋一局”的達觀大度。

但當對弈關係到國家的榮譽時,棋手則應全力以赴爭取勝利。顧師言麵對前來挑戰的日本高手,全神貫注、如履薄冰,最終為國爭光,這是另一種風度,同樣光彩照人。

圍棋還可以幫助人們養成虛心求學的態度。中國文化有注重文明傳承的傳統,古來聖哲常常諄諄教誨弟子學無止境,要虛心求學。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國文化正是由於這樣代代相傳才得以生生不息,至今依然煥發璀璨的光芒。棋如人生,學棋猶如求學。王積薪自以為棋藝天下無敵,然而麵對老嫗村婦隻能甘拜下風,說明藝無止境,學亦無止境,更說明要虛心學習、不要驕傲自滿的道理。錢大昕以棋喻學,指出人應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事物,倡導人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輕視別人。弈棋教會人們以謙虛的姿態追求真理和學識。

圍棋構成文化修養的重要內涵。張孝平、畢亞旭在《圍棋文化的啟迪》中指出:唐朝以來,琴、棋、書、畫已成了極為重要的文化藝術修養標準,它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追求、文化構成和文化心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圍棋又是文化傳承的最129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佳載體之一。

寫過《夢中作》《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劉秀才昉宅對弈》等佳作的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把“有棋一局”與“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酒一壺”“一老翁”並列,“聊以誌吾之樂爾”。“棋罷不知人換世”是夢境的描寫,也或許是詩人內心願望的曲折表達,一種詩酒風流躍然紙上。

圍棋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又是曆久彌新的傳世經典,它永恒的光芒將伴隨人類文明一路前行。

文化傳遞圍棋是中國的國粹,長期在世界(主要是東亞)範圍內獨領風騷。但是,隨著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末世,中國圍棋也漸漸落後於日本。

陳祖德步入棋壇之時,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圍棋領軍人物,擔當了向日本棋手衝擊的重任。陳祖德好勝心極強,他經常說:“我下什麼棋都想贏,不想贏就沒有意思了。”他勤於鑽研棋藝,棋藝飛速提升。1963年9月27日,陳祖德戰勝日本杉內雅男九段,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擊敗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國人,打破了“日本九段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激勵了中國棋手的士氣。正如顧師言承受極大壓力戰勝日本棋手一樣,陳祖德維護了中國圍棋的尊嚴。

1975年,聶衛平在我國近代圍棋史上首次分先戰勝日本九段棋手。1976年,他東渡日本,一舉擊敗四名日本九段高手,取得了七戰六勝的戰績,獲得了“聶旋風”的讚譽。1984年,在第一130



第四章棋———博弈萬象屆NEC中日圍棋擂台賽中,聶衛平作為中方擂主出戰,接連對戰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後的決戰對手是日本終身名譽“棋聖”藤澤秀行。賽前日方記者曾說,聶衛平取勝是天方夜譚。但是奇跡真的出現了。聶衛平連勝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澤秀行三大超一流棋手,取得勝利。日方失敗後,這三位超一流棋手削發謝罪。聶衛平也因此成為中國的民族英雄。

在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聶衛平五連勝,戰勝了超一流棋手武宮正樹、大竹英雄。在第三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副帥馬曉春戰勝武宮正樹,聶衛平戰勝加藤正夫。聶衛平由於身體原因,在比賽過程中需要不時吸氧。他以哀兵姿態出場,幾乎憑一己之力連戰連勝,創造了中日圍棋交往史上的奇跡,譜寫了家國一體的愛國情、經邦濟世的強國夢和榮辱與共的興國誌。在特定的曆史時期,聶衛平的勝利契合了當時中國人“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夢想,所以,這場勝利不僅屬於圍棋,更屬於整個民族的狂歡。當圍棋承載了國家榮譽乃至民族複興的重任之時,對弈也就超越了棋藝,更多地體現出了棋手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就棋藝本身而言,聶衛平有極好的大局觀,善於從戰略上掌控棋局變化,他繼承了中國優秀的圍棋傳統。

中日圍棋擂台賽對中國圍棋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它使中國喜歡圍棋的人呈爆炸式增長;它讓中國棋手突破了日本超一流的壁壘,先後有馬曉春、錢宇平、俞斌、常昊等優秀棋手湧現,從此中日成為真正平等的對手;它還培育了以常昊為首的“小龍”一代中國棋手,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

後來,韓國圍棋異軍突起,中國圍棋剛剛掙脫日本圍棋的束縛,又被韓流徹底壓製。中國圍棋界痛定思痛,著力培養年輕棋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