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前言吟詩撫琴、題字作畫、品茗弈棋、賞花鑒石……這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雅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有所見聞的。隻是,在曆史長河的延續與積澱過程中,這些“雅趣”藝術所包含的古人對社會人生、人文宇宙、生命感悟的諸多文化思考與情感寄托卻已漸漸抽象為“消閑”的形式,現代人在焦躁功利的忙碌之後極容易忽略這些“雅趣”的文化內涵,在簡單化的消閑中幾乎感受不到“怡情”之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毫無疑問,我們隻有融入曆史文化、理解曆史文化,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真正享受“雅趣”,享受高質量的生命,並進而深深地敬佩古人的才智、深深地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我們期待通過生動的故事性闡釋讓中學生朋友認識這些“雅趣”,領悟其中的文化內003涵,進而以健康、樂觀的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曆史觀走好人生之路。所以,針對中學生朋友,我們精心挑選了“詩(歌)、書(法)、琴、棋、畫、茶、花、石”八個類型的“雅趣”藝術,以“文化故事”的形式加以推介。我們根據古代文人聚焦的誌趣、側重的節操與道德追求分別確定了相應的主題———詩:文人情誌書:形神和美琴:德藝相融棋:博弈萬象畫:象意合一茶:養生論道花:花格人品石:比德玉石我們依據上述主題,搜羅中國曆史上相關名人的言論主張或奇聞逸事,也有一些頗具傳奇色彩的神話、寓言、小說類文言典籍,通過必要的注釋和通俗易懂、可讀性很強的“文意疏通”建構起一個個“文化故事”。這些故事蘊含的各種義理最終都將指向一個主題———怡情樂生。這是古人追求“雅趣”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編寫此書的目的所在。所以,我們將此書命名為“怡情樂生”。

本書的八章內容不存在按邏輯先後排列的情況,這給同學們自由選讀提供了便利。所以,我們建議中學生朋友保持一種輕鬆的心情來分章閱讀本書。由於“時過境遷”,我們也許沒有必要完全認004同古人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但是,我們需要從現實生活出發,得出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因此,“文化感悟”設計的若幹思考題,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哦!

本書由聶劍平、杜慶銀、葉燕波,王長來、董鵬、程銀爐、閻保安、孫翔共同編著。

005目錄第一章詩———文人情誌◎文化典籍∷001一詩成泣鬼神∷001二射人先射馬∷004三大鵬力不濟∷006四丹心照汗青∷008五青白留人間∷010六鳥倦而知還∷012七江海寄餘生∷014八梅鶴伴平生∷017九此物最相思∷019001十沈園情未了∷021十一兩句三年得∷023十二咽咽學楚吟∷025◎文化傾聽∷028◎文化傳遞∷030◎文化感悟∷031第二章書———形神和美◎文化典籍∷032一漢文字源流∷032二鍾繇專學書∷035三王羲之學書∷037四右軍書百錢∷039五敬之不及父∷042六常侍登禦床∷044七高正臣風調∷046八蔡邕談筆法∷049九羲之談筆勢∷051十高閑學張旭∷053十一王羲之《書論》∷056十二張懷瓘論書∷059◎文化傾聽∷064002◎文化傳遞∷066◎文化感悟∷067第三章琴———德藝相融◎文化典籍∷068一聖賢立標杆∷068二絕弦為知音∷070三琴挑美人心∷071四樂不可妄興∷075五焦尾琴傳奇∷079六獻琴知世風∷081七琴撞昏君明∷083八撫弦退千軍∷085九高人隱於市∷089十君交淡若水∷091十一棄俗存真性∷092十二遊如皋聽琴∷094◎文化傾聽∷096◎文化傳遞∷098◎文化感悟∷101003第四章棋———博弈萬象◎文化典籍∷102一大將風度∷102二棋可辨材∷104三專心致誌∷106四山外有山∷108五棋如其人∷109六刮骨療毒∷111七棋癡脫困∷114八專藝入神∷116九觀棋君子∷119十君子之風∷121十一王子竟伏∷123十二一代國手∷125◎文化傾聽∷128◎文化傳遞∷130◎文化感悟∷132第五章畫———象意合一◎文化典籍∷133一改畫誤昭君∷133二愷之畫傳神∷135004三宗炳繪山水∷138四畫聖吳道玄∷141五畫中亦有詩∷144六戴嵩畫牛尾∷147七成竹已在胸∷148八東坡畫扇情∷151九在心不在相∷153十沈周法自然∷156十一朱耷畫晦澀∷160十二鄭板橋畫竹∷162◎文化傾聽∷165◎文化傳遞∷166◎文化感悟∷169第六章茶———養生論道◎文化典籍∷170一茶之起源傳說∷170二秦精深山采茗∷172三茶之諸多功用∷173四督將患斛二瘕∷174五茗不與酪作奴∷176六盧仝七碗茶歌∷178005七易安飲茶助學∷180八留仙設茶留客∷183九子藝得茶原味∷184十醫治泉石膏肓∷187十一傲物之吃茶漢∷189十二龍泓茶泉雙絕∷191◎文化傾聽∷193◎文化傳遞∷194◎文化感悟∷196第七章花———花格人品◎文化典籍∷197一塞外隱雪蓮∷197二皇苑異杜鵑∷199三枳生於淮南∷201四花不冒爵賞∷203五淚化湘妃竹∷205六芙蓉女兒誄∷207七周敦頤愛蓮∷211八醉翁傳花杯∷213九王子猷賞竹∷214十陶淵明愛菊∷216006十一袁枚說牡丹∷218十二陶望齡養蘭∷221◎文化傾聽∷224◎文化傳遞∷225◎文化感悟∷227第八章石———比德玉石◎文化典籍∷228一煉石補天∷228二泗濱美石∷230三和氏獻璧∷233四蘇軾供石∷235五安得不愛∷237六雪山冰井∷239七比德玉石∷241八荊山石性∷243九古人視玉∷245十石能說話∷247十一奇石化育∷249十二金雞異石∷251◎文化傾聽∷253◎文化傳遞∷255◎文化感悟∷256007



第一章詩———文人情誌第一章詩———文人情誌文化典籍●一詩成泣鬼神【原文選讀】屈原瘦細美髯,豐神朗秀,長九尺,好奇服,冠切雲之冠。性潔,一日三濯纓①。事懷、襄間,蒙讒負譏,遂放而耕。吟《離騷》,倚耒②號泣於天。時楚大荒,原墮淚處獨產白米如玉。……棲玉笥山③,作《九歌》,托以風諫。至《山鬼》篇成,四山忽啾啾若啼嘯,聲聞十裏外,草木莫不萎死。又見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④,與古聖賢怪物行事。因書其壁,嗬而問之。時天慘地愁,白晝如夜者三日。晚益憤懣,披蓁⑤茹草,混同鳥獸,不交世務。采柏實,和桂膏,歌《遠遊》之章,托遊仙以自適。王逼逐之,於五月五日遂赴清泠之水。其神遊於天河,精靈時降湘浦。楚人思慕,謂為水仙,每值原死日,必以筒貯米,投水祭之。

(選自唐沈亞之《沈下賢集》)001書

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注釋:①濯纓:洗帽帶。

②耒(lěi):古代木製翻土農具耒耜,下端插入土中者為耜,上端手握的曲柄為耒。

③玉笥(sì)山:在湖南省汨羅市西北的汨羅江北岸。相傳當年屈原流放沅、湘時曾經居於此山。所以山中的名勝古跡與屈原有關,有屈子祠。還有“玉笥八景”。

④琦瑋僪佹(juéguǐ):奇特,神奇怪異。僪,通“譎”。

⑤蓁(zhēn):草木茂盛的樣子。

【文意疏通】《淮南子·本經》說:“過去倉頡造了文字,而天空降下了粟米,到夜間鬼也因此淒厲地哭泣。”詩歌作為文學的精華,字字帶著詩人的靈魂,具有抑惡揚善的力量,感動天地,也令夜鬼害怕哭泣。杜甫就曾經稱頌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屈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故事也堪稱驚天地、泣鬼神。

屈原身材瘦削,高約九尺,長著漂亮的髯須,豐神秀朗,可以說是玉樹臨風了。他喜歡穿奇異的服飾,戴高高聳立的切雲帽。他天性愛好清潔,每天多次清洗帽纓子。屈原主要生活在楚懷王、楚襄王時期。在這期間,他蒙受著小人的讒言,承受著奸人的譏笑,最後還被流放去耕地種田。屈原心懷美好的理想,深深熱愛著祖國,卻不得已被流放到遙遠的地方。飽經憂患,憂悶在心,感情噴發,吟詠《離騷》。當時楚國大荒,遍地淒涼。屈原倚著犁把手,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憂在心中,不禁望天,悄然流下了眼淚。淚滴之處,就生產出了像美玉一樣的白米。他留居在玉笥山的時候,又002



第一章詩———文人情誌借用舊題,吸取民歌的精華,寫出了組詩《九歌》,來寄托情感,諷諫君王。等到他完成《山鬼》這首詩的時候,四麵的大山之中忽而發出啾啾的聲音,像猿猴啼叫,像山虎長嘯。聲音宏大,人們在十裏之外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讓人震驚的是,聲音傳到哪裏,哪裏的草木就會枯萎。又有一次他見到了楚先王廟和公卿祠堂,看到四壁畫有天地、山川的神靈,各種神奇怪異的形狀,還有古代聖賢、怪物的種種故事。於是他麵對牆壁,手指神怪,一一發問:“請問上蒼,遠古開始的時候,誰來流傳和導引這初始的狀態?天地還沒有成形之前,又是從哪裏產生出來的呢?”“流轉的天體啊,你的軸線係在哪裏?天極不動,你又設在何處?撐天的八柱呀,你到底對著何方?東南的大地啊,你為何殘缺不齊了呢?”“什麼地方冬天的日子會暖和呢?什麼地方又會在長夏裏寒冷?哪裏的岩石會像層林根根而立?哪裏的走獸又會像人一樣發言?”當時天地慘淡,萬物悲愁,雖然正值白天,卻黑暗如同夜晚,這樣的情景整整持續了三天。屈原到了晚年,心情愈加憤懣,他身上披著草衣,口裏吃著草根,與鳥獸同群相處,不和世事往來。他采柏實,調和桂膏,修心養神。吟誦《遠遊》一詩,自我抒懷。最終,屈原被楚王逼逐,在五月五日懷抱著石頭,縱身一躍,沉入了江中。清魂一縷,從此滌蕩在清冷的汨羅江中。楚人思慕屈原,稱他為水仙,每到五月五日,一定會用竹筒灌米投入江水中,來祭祀屈原的魂靈。

【義理揭示】驚天地、泣鬼神,這正是屈原堅守理想、痛斥黑暗的行為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帶給我們的震撼。屈原的肉體消失了,但他的精神卻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永垂不朽!

003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二射人先射馬【原文選讀】蔡京①為翰林承旨,陳瑩中已言:“治亂之分,在京用否。”蔡君濟元康問之,曰:“京小人也,尤好交諸宦者②,京得誌,則宦者用,京與宦者得誌,天下何以不亂?”靖康初,貶京分司,與瑩中贈諫議大夫命齊下。……蔡京與了翁有筆硯之舊③,了翁深疾之。

嚐入朝,已立班,上禦殿差晚,杲④日照耀,眾莫敢仰視,京注目,久而不瞬。謂同省曰:“此公真大貴人也。”或曰:“公明知其貴,胡不少貶?而議論之間有不恕,何邪?”了翁誦老杜詩曰:“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且此人得誌,乃國家之大賊,天下之大蜮⑤。”遂以急速公事,請疏京悖逆奸詐十事。

(選自宋王大成《野老紀聞》)注釋:①蔡京: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以貪瀆聞名。

②宦者:就是宦官,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

③筆硯之舊:有老同學關係,意思是曾在一起學習過。

④杲(gǎo):明亮。

⑤蜮(yù):傳說中一種能夠含沙射影傷害人的動物。

004



第一章詩———文人情誌【文意疏通】蔡京結黨禍國,使宦官的權力極度擴張,被《宋史》列入《奸臣傳》,大加貶斥。

蔡京任翰林承旨的時候,陳瑩中就已經說過:“國家的安定和混亂的區分,就在於重用蔡京還是不用蔡京。”蔡元康(字君濟)曾問他,他答:“蔡京是小人,尤其愛好交結宦官,如果蔡京和宦官得誌,國家怎麼會不混亂呢?”靖康初年,貶蔡京為分司官與陳瑩中任諫議大夫的詔命一齊下達。……蔡京和魏了翁有舊交,曾一起學習過,可魏了翁對蔡京深惡痛絕。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大臣們早晨上朝,已經按班次站列好了,可是皇上遲到了。當時,明亮的太陽照射在廷堂中,沒人敢仰頭看天。可是蔡京就用眼睛死死地盯住太陽,很長時間連眼皮都不眨,還告訴同省官說:“君主才是真正的大貴人啊!”有人就說:“大人您明明知道這天日是何等尊貴,為什麼還不稍稍低調一些呢?再說您的談話也有些是不可饒恕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時候,魏了翁看了看蔡京,口誦老杜的詩句說:“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王。況且這個人如果得誌了,簡直就是國家的大禍害,他不過是天下的大鬼蜮!”於是他抓緊辦好公務,覺得情勢急迫,就請求上書,一條一條地陳述了蔡京悖逆朝廷、行奸欺詐的事,總共有十項。

【義理揭示】我們可以從蔡京和魏了翁的故事中看出前世的詩篇總能給後人以深遠的影響。細流彙聚,百川歸海———文人的情懷代代承繼,使中華民族的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005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三大鵬力不濟【原文選讀】世俗多言李白當塗采石①,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②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弦歌③於當塗,公疾亟④,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⑤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誌》亦雲:“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選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注釋:①當塗采石:采石磯,在今安徽當塗縣內。有李白墓在這裏。

②按:查閱。

③試弦歌:任縣令。

④亟(jí):急切,這裏指病重。

⑤俾(bì):使、讓。

【文意疏通】李太白被人們譽為詩仙,他浪漫的情懷、傲岸的個性、蔑視權貴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連李白的死也被賦予了濃濃的浪漫色彩。

關於李白的死,傳說著這樣的故事:李白在當塗的采石磯,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長江上行船,抬眼望去,眼前江波浩渺,明月在天。在粼粼的波光中,他看到了一輪皎潔的月亮,於是俯身要006



第一章詩———文人情誌去撈取,落入浩蕩的江水之中。所以,後來采石磯的那個地方就被人們稱為“捉月台”。南宋文學家洪邁查閱了李陽冰所寫的《太白草堂集序》,書上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我在當塗任縣令時,太白病重,有一萬卷草稿,還沒有修訂,在床上交給我,讓我為他作序。”李陽冰當時是當塗縣令,賞識李白的才華,也接濟過李白的生活。李白重病在床上,臨死時還交代李陽冰為他的詩卷作序。洪邁考查了李華寫的《太白墓誌》,墓誌說:“太白寫《臨終歌》而死。”可見,李白不是醉酒撈月落水而死。洪邁還說,關於李白的落水而死,大概和說杜子美由於喝了白酒、吃了牛肉飽脹而死是一樣的,毫無根據。

【義理揭示】以上傳說的故事,讓李白死得太浪漫了,也讓杜甫死得太俗氣了。李白青年時代就寫了《大鵬賦》,把自己比為大鵬,抒發了遠大的抱負。臨終前又寫了《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大意為:大鵬奮飛啊振動八極,中天摧折呀力不濟了。雖被摧折,其餘風啊可激揚萬世,遊於扶桑呀又掛住左翼。

後人得此餘風可傳此事跡,但世上再無孔子,又有誰能為我的摧折而悲泣?———李白有著遠大的理想,又一直在執著地追求。《臨終歌》流露出他對人世的眷戀和功業未成的遺憾。

人們賦予了詩仙浪漫的終結。事實上,李白一生的所作所為,都顯示出作為一位浪漫詩人所更應具有的建功立業的入世情懷。

007

“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係○怡○情○樂○生●四丹心照汗青【原文選讀】天祥至潮陽,見弘範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②,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弘範笑而置之。

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範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義⑤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注釋:①弘範:張弘範,元朝著名的軍事家、統帥。至元十五年(1278)使弟張弘正為前鋒,在五坡嶺俘獲了南宋丞相文天祥。

②固:堅決,堅持。

③汗青:竹簡,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像汗一樣滲出,便於書寫,並避免蟲蛀。在這裏借指史冊。

④泫(xuàn)然:眼淚下滴的樣子。泫,水滴下垂。

⑤義:正義、道義。這裏是“認為……忠義”的意思。

【文意疏通】中國曆代的知識分子都推崇儒家的道德,他們認為作為臣子應對國家盡忠職守。南宋滅亡之際,文天祥受任右丞相,兼任樞密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