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f版權信息

書名:大學生體育與健康

作者:王文軍,張淼主編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8

ISBN:978-7-305-18937-1

前言

大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養良好的體育健康習慣,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對於提高大學生個人身體素質,進而提高全民體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加強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提出,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切實發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入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指導意見》也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群眾性、自主性、課外性、創新性、長效性原則,加強頂層設計,拓展實踐載體,完善配套保障,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切實發揮“三走”活動在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升、習慣養成、意誌磨煉、體質增強、健康成長方麵的重要作用。

這些規定和精神充分體現了體育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重要意義,同時也為體育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應當成為普通高校體育課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係,體育教師與學生學習和鍛煉活動的總體規劃和依據。在這一精神指導下,我們組織常年工作在一線的優秀教師編寫了本書,以期達到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較為完整的體育與健康的教學體係,在傳授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基礎上,將體育的德育、智育、美育及心理品質教育功能突出化的目的。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文獻,借鑒了諸多專家、學者的著作精華,在此一並表示感謝!由於編者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所限,書中存在的疏漏或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5月

第一章

體育與健康

第一節

體育與健康的概述

體育與健康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它是學校課程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

一、體育

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為了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施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曆史,然而“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它是19世紀中期由國外傳入我國的。它的本意是指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為“體育”。

體育剛傳入我國時,是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出現的,主要指身體的教育,是一種與維持和發展身體的各種活動有關聯的教育過程,這與國際上理解的體育是一致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目的和內容都大大超出了原來體育的範疇,體育的概念也出現了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廣義的體育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結合自然環境因素和衛生措施,達到增強體能、增進健康、豐富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體育對於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狹義的體育是指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使他們形成體育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活動能力,從而增進健康的教育活動。體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國內體育工作者和很多學者對“體育”的概念提出了一些解釋,比較趨於一致的是:“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為直接目的,並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體育的這一定義既說明了它的本質屬性,又指出了它的歸屬範疇,同時也把它從與其鄰近或相似的社會現象中區別出來。但是,體育的概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體育的認識也將有所發展。

二、健康

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是人類不懈追求和探索的目標,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標誌。健康是高質量生活的基礎,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