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犆犐犘)數據高中考場作文分類突破/陸平主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7ISBN9787305221996Ⅰ.①高…Ⅱ.①陸…Ⅲ.①作文課高中教學參考資料Ⅳ.①G634.34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093841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書名高中考場作文分類突破主編陸平責任編輯紀玉媛編輯熱線02583621412照排南京紫藤製版印務中心印刷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有限公司開本718×10001/16印張24字數468千版次2019年7月第1版2019年7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221996定價48.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njupress銷售谘詢(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緒論一、作文試題約束寫作的三個層次……………………………………………1二、試題限定話題的兩種主要方式……………………………………………31.話題作文…………………………………………………………………32.新材料作文………………………………………………………………4三、本書對作文試題的分類和編排……………………………………………61.依型分類:立足材料的表意方式………………………………………62.分篇講解:切中寫作的關鍵環節………………………………………73.以陣為喻:描述試題的邏輯結構………………………………………74.按序編排:依循寫作的能力階梯………………………………………8第一章核心概念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五方陣……………………………………………………11識陣篇嚴守試題限定,尋找寫作方向………………………………………13對陣篇聚焦概念,發散思維…………………………………………………17|實例解析|“車”………………………………………………………17|佳作示範|素材的鋪陳與主題的貫穿………………………………18交陣篇立足概念,選擇立意…………………………………………………24|實例解析|“遊戲”……………………………………………………24|佳作示範|褒貶的確定與虛實的轉換………………………………27鬥陣篇落實概念,升華主題…………………………………………………35|實例解析|“語言”……………………………………………………35|佳作示範|生活的引入與理論的提升………………………………371''''破陣篇文體有規,創意有法…………………………………………………47|實例解析|“敲門”……………………………………………………47|佳作示範|情節的布置與議論的展開………………………………48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55第二章理論陳述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長蛇陣……………………………………………………61識陣篇把握材料邏輯,獲取寫作思路………………………………………63對陣篇界定概念,形成理論…………………………………………………69|實例解析|“傲氣與傲骨”……………………………………………69|佳作示範|清晰的定義和形象的說理………………………………70交陣篇讀通邏輯,展開理論…………………………………………………82|實例解析|“有話則短,無話則長”……………………………………82|佳作示範|層進的結構與紮實的素材………………………………84鬥陣篇選好文體,落實理論…………………………………………………90|實例解析|“愛你的近鄰”……………………………………………90|佳作示範|破立的結合與正反的對比………………………………92破陣篇介入現實,激活理論…………………………………………………98|實例解析|“這是一個沒有細節的時代”……………………………98|佳作示範|現實的荒謬與生活的真實………………………………99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103第三章觀點碰撞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雁形陣…………………………………………………107識陣篇運用辯證思維,深化已有觀點……………………………………109對陣篇突破常識,激發思考………………………………………………114|實例解析|“身體與心靈孰為健康之本”……………………………114|佳作示範|鮮明的觀點與具體的內容………………………………117交陣篇依循材料,結構文章………………………………………………1232 |實例解析|“出名是否要趁早”………………………………………123|佳作示範|依循性展開與創造性提升………………………………124鬥陣篇始於歧解,終於理念………………………………………………130|實例解析|“視野如何影響幸福感”…………………………………130|佳作示範|事例的選擇與觀念的探討………………………………131破陣篇辨異求同,深化認識………………………………………………137|實例解析|“過去是否值得懷戀”……………………………………137|佳作示範|觀點的取舍與觀點的融通………………………………138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143第四章行為評價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鋒矢陣…………………………………………………149識陣篇敢於直抒己見,批判社會現實……………………………………151對陣篇一則評論,順其思考………………………………………………157|實例解析1|“85分給羅素”…………………………………………157|佳作示範|行為的概括與用意的推測………………………………158|實例解析2|“這是一個沉重的地方”………………………………161|佳作示範|評論其動因與評論其方式………………………………162交陣篇兩則評論,兼聽則明………………………………………………165|實例解析1|“複旦學生公開批評學校”……………………………165|佳作示範|立場的選擇與破立的結合………………………………166|實例解析2|“帶鋼刺的長椅”………………………………………170|佳作示範|對人性反思與向生活拓展………………………………171鬥陣篇本無評論,自定褒貶………………………………………………176|實例解析1|“自然長成的樹椅子”…………………………………176|佳作示範|對人為反思與向教育拓展………………………………177|實例解析2|“對童話的物理學研究”………………………………179|佳作示範|對科學反思與向學術拓展………………………………181破陣篇任務驅動,體用合一………………………………………………186|實例解析|“為女兒舉報違章父親一事寫信”………………………1863''''|佳作示範|就事而論理與因人而用語………………………………187|題型補充|任務驅動型作文概述……………………………………192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194第五章對策選擇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衡軛陣…………………………………………………199識陣篇善於挖掘動機,深入思想觀念……………………………………201對陣篇找準對比,明確話題………………………………………………205|實例解析|“上學路上犯錯如何賠償”………………………………205|佳作示範|從差別出發與向人心追問………………………………206交陣篇比較對策,探討觀念………………………………………………211|實例解析1|“一停一快兩塊手表”…………………………………211|佳作示範|分析其標準與概括其理念………………………………212|實例解析2|“孩子剮蹭車如何追究”………………………………215|佳作示範|分析其理念與褒貶其對策………………………………217鬥陣篇選好角度,確定立意………………………………………………221|實例解析|“《格林童話》的命運”……………………………………221|佳作示範|目標的轉換與價值的取舍………………………………222破陣篇由實入虛,升華主題………………………………………………228|實例解析|“書店的對策”……………………………………………228|佳作示範|人文的情懷與經濟的考量………………………………229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234第六章以事寓理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方圓陣…………………………………………………239識陣篇提高概括能力,把握情節因果……………………………………241對陣篇分析對比,提煉中心………………………………………………248|實例解析1|“最了解水的甜美”……………………………………248|佳作示範|要點的提煉與同類的聯想………………………………250|實例解析2|“作曲家的不幸”………………………………………2514 |佳作示範|論點的確立與邏輯的推演………………………………252交陣篇立足轉折,把握因果………………………………………………255|實例解析|“黃庭堅創書風”…………………………………………255|佳作示範|清晰的結構與充實的內容………………………………258鬥陣篇探求根源,勇於翻案………………………………………………267|實例解析|“土包子申請專利”………………………………………267|佳作示範|由結局索因與逆結局思考………………………………268破陣篇打破常識,獲得新知………………………………………………272|實例解析|“美國空軍打破平均值”…………………………………272|佳作示範|理論的闡述與事實的引入………………………………273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276第七章借物喻理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玄囊陣…………………………………………………283識陣篇培養類比思維,提煉事理邏輯……………………………………285對陣篇單個物象,把握特性………………………………………………289|實例解析|“花朵的瑕疵與真實”……………………………………289|佳作示範|事理的概括與事例的聯想………………………………290交陣篇多個物象,察其關係………………………………………………300|實例解析|“做天難做四月天”………………………………………300|佳作示範|多樣的切入與有序的推進………………………………301鬥陣篇托物說理,借人言誌………………………………………………307|實例解析1|“走進陽光,陰影更顯”………………………………307|佳作示範|借喻體說理與用本體演繹………………………………308|實例解析2|“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315|佳作示範|察物象本源與辨人物主張………………………………316破陣篇客觀事理,主觀抉擇………………………………………………320|實例解析|“獵人和漁夫看不見山水”………………………………320|佳作示範|追鹿而忘山與舍鹿而觀山………………………………322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3285''''第八章詩意哲思類作文觀陣篇題型圖解:偃月陣…………………………………………………333識陣篇理性結合感性,美化文章語言……………………………………335對陣篇實物意象,把握特征………………………………………………339|實例解析|“失去了對雨的驚喜”……………………………………339|佳作示範|正向的闡釋與反向的思考………………………………340交陣篇行為意象,把握內涵………………………………………………346|實例解析|“消受不住對美的祭奠”…………………………………346|佳作示範|內涵的把握與外延的拓展………………………………347鬥陣篇一組象征,比較選擇………………………………………………351|實例解析1|“迷路後的三種可能”…………………………………351|佳作示範|依循的結構與引申的方向………………………………352|實例解析2|“置身地獄免遭痛苦的方法”…………………………356|佳作示範|取材料精華與發人生感慨………………………………358破陣篇自我意象,引發自省………………………………………………360|實例解析|“另外一個你在難過中成長”……………………………360|佳作示範|自我的發現與他者的關照………………………………361演陣篇同類真題選編………………………………………………………365索引………………………………………………………………………………369後記………………………………………………………………………………3736現在談論語文教育者,往往諱言“應試”,似乎隻要教育把目標指向了考試,就是低端的、功利的,甚至是反教育、反人性的。其實,過去“應試教育”的罪過,不在於“應”而在於“試”。當試題對知識的考查隻重記憶不重理解時,“應試”就成為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當試題對技能的考查隻重模仿不重創新時,“應試”就成為重複訓練的題海戰術;當試題對答案的設計隻重題型套路不重學科規律時,“應試”就成為術語套用和答案建模。如果“試”能夠在形式創新的同時遵循學科規律,那麼“應試”就是教育的應有之義。我們正要通過研究作文考題把握教育改革方向,通過分析學生作文把握寫作的可能性,在“應試”中掌握學科規律、促進思維發展。我們搞“應試”,何妨光明正大?

當然,我們說本書具有“應試性”,並不僅僅因為這裏麵的作文題都出自高考、模考,示範作文都來自考場,更重要的是基於這些試題和作文,我們表達了對於考場作文的係統性認識,進而探索出借助考場作文評價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

一、作文試題約束寫作的三個層次作文考試的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寫作水平。為了保證測試的準確,作文試題需要設定一個全新的寫作情境,以避免考生宿構、套作。但這個情境又需要給考生充分的施展空間,以免考生上繳的文章千篇一律,難以比較高下。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了高考作文試題的六條評價標準,其中第二條是“選擇性”,包括考生對立意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和多樣性。①“寫什麼上的開放性及其與限製性二者張力平衡的情況和程度,直接影響對怎麼寫的能力考測的效度與信度。”②試題開放性的大小,決定於試題對寫作約束到了哪個層麵,是話題層麵、觀點(論點)層麵,還是素材(論據)層麵。

①張開:《高考語文作文的類型及評價標準》,《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2年第3期,第610頁。

②劉鬆來,雷良啟:《高考作文題型的盛衰規律及其應對策略》,《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2期,第115120頁。

1書''''在科舉取士的時代,八股文章要求代聖賢立言,不僅觀點都出自四書五經,文章裏運用的典故也不許超越孔子生活的年代,這就是連論據都做了限定。也有隻限定論據但開放觀點甚至話題的考題。比如史論題,供議論的曆史事件是限定了的,但將這一段史實放入何種視野之下觀察,由何處切入、立論,又是自由的。著名的史論文,如蘇軾《留侯論》《範增論》等,以及毛澤東在長沙一中讀書時所寫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都是使用公認的史料,而在觀點上獨出機杼。

觀點是觀察事物時所處的立場或出發點,落實到文章中,就是主題或立意。圍繞同一話題,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如果試題設定了明確的觀點,則必須遵從其來寫作。恢複高考後一段時期內的作文試題,如“毀樹容易種樹難”(198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982),都是替考生確立了一個觀點,基本沒有作翻案文章的餘地。漫畫題“這下麵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1983),也有鮮明的褒貶立場。

約束最寬的是限定話題的作文試題,即給出有待談論的問題,不限定具體事實,不帶有褒貶態度,考生可以自主選擇立場和素材寫作,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1999)、“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

通過以上簡述,我們可以發現,作文試題的發展趨勢,是把寫作範圍限定在話題層麵,從而兼顧限定和開放。

其實,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的高考作文題中,除了上述典型的限定論點的命題作文,多數試題還是把限定設置在了話題的層麵,隻是沒有采用後來的話題作文的形式。比如:1984年要求“以對中學生作文的看法為中心”寫文章;1986年要求根據樹木、森林、氣候三者關係的比喻,“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寫文章;1987年要求“就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這個問題寫一篇短文”;1990年要求就“這裏是個壞地方”“因為這裏每朵花下麵都有刺”這一說法寫議論文;1991年要求在“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兩種觀點中選擇一個寫辯論稿;1992年要求“選擇所提供材料中的一個或幾個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為)進行分析,寫一篇議論文”。

可以說,限定話題一直是考試作文的主流。

考、教、學三方隻有在“考試作文需要限定話題並開放觀點”這一原則上達成共識,才可能真正發揮新材料作文的效用。否則,師生仍像應對舊材料作文那樣進行保守的應試訓練,會不斷造成考場作文立意的狹隘化和行文的模式化。於是,命題2者隻有通過改變命題形式的方式來對抗應試者的惰性,作文考試成為命題與應試雙方的捉迷藏。不但命題和教學經驗不能夠正向積累,甚至雙方的努力兩相抵消,最終帶來作文教學的混亂和退步。

二、試題限定話題的兩種主要方式AM如前所述,能做到限定話題的,不隻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名稱,是就其形式而言的,即試題直接用語句提出要求考生寫作的話題,其基本用語是“請就……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典型的如2003年全國卷作文: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在這道試題裏,對於寫作的限定落實在引導語最後一句給出的話題上,寓言故事隻是引出話題的材料。

寓言往往借故事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其主旨是明確的。本材料的寓言出自《韓非子·說難》,本是想說明“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的普遍現象。但是,材料後的引導語說“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並給出了“有沒有關係”“什麼樣的關係”這樣的開放式設問,都在把考生的思維從一個觀點明確的寓言引領到角度無限的待寫作的話題。

話題被表述為“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隻有連詞沒有謂語,沒有做出任何褒貶,甚至沒有確認感情親疏一定會對認知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說,話題作文隻限定話題而不限定觀點。

如果在試題中不點明話題所在,也沒有寓言之後的一段說明,隻向考生展示這3''''個寓言故事,這樣的試題形式就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又分舊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兩種,其區別就在於提供的材料是意在鎖定唯一觀點還是圈定話題範圍。

一般認為,新材料作文是指比舊材料作文提供更廣闊材料的,便於考生多角度立意的,給考生更大發揮空間的作文。但這是就結果而論的,沒有說清新材料作文的本質。

為了說清楚新材料作文的開放性,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舊材料作文的封閉性。

“舊材料作文”或“傳統材料作文”的說法,是在2006年新材料作文出現以後才通行的。之前,一般稱為“供料作文”(意即提供材料的作文)。這類作文試題提供的材料一般是一段完整的文章或者一幅現成的漫畫,要求應試者根據所給文字或圖畫的內容自己命題進行寫作。我們知道,一個成文的語段,無論記敘還是議論,都會帶有作者的主觀判斷。比如上述智子疑鄰的寓言,在創作時就寄寓了一個明確的道理。如果試題僅提供這樣的材料給考生閱讀,即使沒有直接提出對於觀點的要求,也會束縛考生的思想。如1980年高考作文以達·芬奇畫蛋的故事為材料。因為材料的主人公是名人,對其行為我們一般向積極方麵理解,這樣就隻可能存在一個合理的立意了。1981年高考以短文《毀樹容易種樹難》為材料,短文無論是標題還是結尾,都點出“毀樹容易種樹難”這一觀點。1983年漫畫題“這下麵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因為畫麵明確表現了挖過坑的正下方不遠處就有水,所以主人公行為的錯誤性毋庸置疑,要求考生寫作的主題也就成了唯一。

之後,這種照搬現成圖文的材料作文沉寂了一段時間。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作文題以限定話題為主。90年代曾出現了一個以記敘文要求為主導的時期。①隻有兩個年份可以寫議論文,並提供了寓言性質的材料:一是1995年高考,要求根據寓言詩《鳥的評說》寫議論文;一是1999年高考上海卷,要求閱讀寓言故事《回聲》之後,以“‘回聲’的啟示”為題寫一篇文章。

可見,使用現成材料從而限定單一觀點的作文試題一直未成為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是“給材料作文的立意範圍比較狹隘,考生要做到準確立意要有敏銳的眼光與思維,對考生具有相當難度”②。另外,教師指導學生備考這類試題時,會強調抓準“核心①1993年高考給出一段夏日父親和子女關於新老樹皮談話的材料,要求寫一篇記敘文,描寫環境和氛圍,寫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和內心活動。1994年要求以“嚐試”為題寫記敘文。1998年要求以“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或“戰勝脆弱”為題寫一篇關於你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雖然表達方式任選,但這個命題更傾向於記敘文。

②遊曉丹:《從材料作文到新材料作文———兼析高考作文立意角度》,《語文教學通訊》,2011年6月,第5051頁。

4立意”。為了防止遊離“核心”,有人甚至提出寫作這類作文時,不能拋開材料行文,在文章的開頭要複述材料,在論述當中要把材料當作論據。這就是連素材(論據)和文章結構一並限定了。

總之,舊材料作文束縛學生的思維,不是其憑借材料約束寫作的命題方式決定的,而是其所選材料的表意方式決定的。至於舊材料作文讓考場作文越來越模式化,則是作文試題限製觀點的必然結果。

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意圖一樣,都是把對寫作的限製定位在話題的層麵。①一方麵,新材料作文在試題中一般會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另一方麵,新材料作文會注意編寫不帶傾向性的材料,或在現成材料後加提示語,以破除原材料包含的核心觀點。

一般把2006年高考全國卷Ⅰ的作文題作為新材料作文的起點。我們就以此為例來分析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要求:全麵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麵、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出自《伊索寓言》中的《鷹與穴鳥》。原寓言以牧羊人的話作為結尾,表達對烏鴉行為的否定,形象化地道出了“貴有自知”的觀點。試題在原寓言後加上了孩子的話,表達對烏鴉的喜愛,引導我們去思考烏鴉行為的可取之處。②這樣就取消了寓言原本的單一主題,並構建起兩個人物共同討論一個話題的敘述模式,話題更明確地指向①董健:《新材料作文的話題化及審題技巧》,《語文建設》,2017年第2期,第4043頁。也有學者認為新舊材料作文的差別是“以命意為核心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和以情境創設為中心的新材料作文”,情境創設隻是新材料作文表達話題的一種類型。(徐金國:《回眸與展望———兼談四十年高考作文題的守正與創新》,《語文建設》,2017年第8期,第1417頁)②張飛:《說說高考作文命題對材料的選用———以全國、浙江、安徽高考作文題為例》,《語文知識》,2014年12月,第9395頁。

5''''了烏鴉模仿老鷹抓山羊這一行為。如果再作由特殊到一般的提煉,本題要求考生寫作的話題就是:不自量力的模仿。

當然,如果著眼於牧羊人和孩子的不同觀點,討論他們對烏鴉行為的評價背後的不同觀念,那又能得出“是否以成敗論英雄”之類話題。這就是新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更為廣闊之處,也是新材料作文命題和審題的複雜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