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3)

55

距離春江市十一次黨代會還有二十來天,引人注目的五年一輪黨委換屆日益迫近。

恰此際,春江市迎來大好消息——

在省文明城市創建指揮部最後的檢查與總評中,春江市區果然不負眾望喜獲總分第一,不僅成為江北諸市首個衝刺成功的城市,而且得分遠遠領先於江南幾個保創與新創市。眼下,半個月的公示剛剛開始,正好在市黨代會開幕前十天公示期滿。

這一喜訊,無疑將成為獻給市新一屆黨代會的最隆重禮物,也使方智達這一創建最大功臣,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大家都知道,文明創建是個綜合獎項,評比項目多、要求高、涵蓋麵廣,名額控製嚴格,故而難度也很大。加之,現在宏觀經濟形勢不佳,左鄰右舍單純比經濟指標底氣都不足,唯有這種亦虛亦實的綜合性評比尚可一較高低。在全省諸市競相衝刺的慘烈競爭中,春江能夠獲得如此佳績,委實可喜可賀。

黨委、政府換屆,核心問題是人事調整。

這之前,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調整,市委常委會基本格局已經成型——

按照規定,春江市委共配備十一位常委。此前,除常務副市長秦嶺中途調到省裏工作,還有兩位常委、副市長一個調到外市任常務副市長,一個年齡到線任職政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現在的市委常委中,市委書記汪乾坤、市長儲宇暫時保持原位,他們的變化需要等到一年後的省委、省府換屆才能定奪;紀委書記、宣傳部長、軍分區司令員任職時間不長,常委位置不變;金鑫鐵定將接替尤大國的市委副書記,而接替金鑫的人選,則是江南一個縣委書記前來異地任職;市府秘書長高放如願升任市委秘書長,海北縣委書記繆強升任政法委書記,常委職務隻等換屆時履行選舉程序;原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何林,外放臨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水利局長朱勤如任海北縣委書記,農業局長高長明任市府秘書長。吳東方的職務未有變化。

上述人事格局的形成,表麵看隻是幾個人位置的調換、搬動,其實卻牽涉到很多看不見的人際、利益圈子,摻雜著無數平衡、搏弈甚至絞殺。在這過程中,夏侯平受到多個方麵的托付,總算沒有辜負各方期望,起到一些調節乃至是決定性。

譬如,諸多職位的考量中,市委秘書長是個最為關鍵的位置。首先,這個位置居於全市權力中心,既是市委的智囊、書記的助手,又是全市最高決策層成員之一,集權、勢、威於一身,可謂名符其實的總管;其次,在這個崗位工作過的官員,鮮有不再上升的案例,其中有相當數量者甚至會因為任過此職,積累了相當的人脈與宏觀組織、協調經驗,不斷被委以重任,及至一路高升到自己都無法想象的職級。汪乾坤作為市委書記,選秘書長就是在給自己選參謀、助手,選得準用起來才順手,因此標準、要求自然不低。不過同時,他眼下挑選這個秘書長,還要考慮另外一重因素——省、市黨委政府換屆間隔不過一年多,按照省裏兩位黨政主要領導的暗示,以及他對未來政局的預測,自己走馬省裏的可能極大。基於這種情況,時下在對春江進行人事布局時,就不能完全按照個人眼光,而是應當兼顧未來可能主政春江的他人感受。因此,在特色秘書長人選時,他與常委班子諸公悉數談過,其中有的交談不止一次。

對於秘書長的選擇,自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位常委眼中會有不同的人選。最終,汪乾坤又找夏侯平談了一次。

算起來,這是汪乾坤近期第三次找夏侯平聊人事。不過,汪乾坤上來第一問,卻令夏侯平心裏重重一沉。

“你今年39周歲吧?”汪乾坤似乎問得漫不經心。

“是。”夏侯平心裏有點納悶,汪書記博聞強記,漫說自己這個副市長,就是一般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年齡、學曆、家庭狀況皆爛熟於心。

“你比方智達小了七歲,年輕哪!”汪乾坤的感歎有點像自言自語。

這時,夏侯平感覺有點不妙。作為市委書記,將兩個競爭對手的年輕提出來比較,顯然不是隨意為之。強調兩者年輕相差七歲,除了表明正在考量、權衡、猶豫,最大可能是某種暗示——你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該讓還是讓一下吧。

夏侯平正等對方繼續,汪乾坤卻突然轉入正題,問:“市委秘書長人選,在高放、繆強、何林三個人中,你認為哪個比較合適?”

“高放。”夏侯平幾乎未經思考。

“理由呢?”汪乾坤又問。

“秘書長是市委的大腦、門麵,文字、協調等秘書業務能力應當放在第一位,高放在這個崗位工作多年,能力絕對沒有問題,其它素質也還不錯。”夏侯平回答。

“他到了市委這邊,市府老儲那頭怎麼辦呢?”汪乾坤顯然已有通盤考慮。

夏侯平這次沒有冒昧搶答,而是略加思索,說:“就我個人的看法,朱勤如和高長明中可選一個接任市府秘書長。”

汪乾坤眼睛瞪得老大,不解道:“你剛才說選擇秘書長業務因素第一,現在卻又提了這兩個人,他們幾乎沒做過秘書工作呀。”

“市委秘書長和市府秘書長不是一回事。市委統領全局、謀劃戰略層麵,市府偏重貫徹執行,兩邊對秘書長要求有根本區別。通常情況下,全市隻能通過一個大腦指揮協調,兩大秘書長不必一個特點。”夏侯平坦然應答。

這個回答令汪乾坤相當滿意。看得出來,汪乾坤剛才的問題,除了征求人事安排意見,很可能也是在試探夏侯平的政治態度。最近一段時期,隨著市委市府換屆臨近,黨政兩位主官間的不和諧聲音再度被民間傳聞放大,夏侯平身為常委、副市長自然也有感覺。如此敏感時刻,汪乾坤需要高度集中統一的意誌與聲音,既是出於維護個人權威,也是為了確保政治上的穩定與一致。剛才,夏侯平的回答等於旗幟鮮明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

氣氛既已融洽,汪乾坤幹脆拉開話題再問:“市委秘書長用了高放,政法委書記呢?”

“何林。”夏侯平腦子裏一陣激烈鬥爭之後,又加一名:“還有繆強也是一個選項。”

“哦?”汪乾坤露出訝異神色,問:“二選一?競爭淘汰法則?”

“也不完全是。政法委書記之外,還可以向省裏推薦異地任用嘛。”夏侯平說。

“那繆強留下的位置呢?”汪乾坤眼睛眯成一條縫。

“還是朱勤如、高長明中二選一。”夏侯平回答。

突然,汪乾坤眼睛猛又瞪大,盯緊夏侯平好一會兒,笑道:“嗬嗬,好你個夏侯平,要不是職位偏低了,你來做市委秘書長或組織部長倒是最合適!剛才說的這些,隻是單純從個人能力、特長與崗位的匹配度上考慮?”

“是,也不全是。相比較而言,我對這些人熟悉一點。另外,關係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這些人過去也曾經找過我,提出過希望調整崗位的想法。”夏侯平麵對汪乾坤不敢說假話。

“好。我們今天說的這些,全當隨便閑聊,日後是否兌現也不要當真。”汪乾坤的言外之意是讓夏侯平不要泄密。

令夏侯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最終的人事布局與他設想的基本吻合,這當然不是說汪乾坤聽信、采納了他的意見,而隻能說明他的想法與汪乾坤不謀而合了。這當中,隻有一事有點超出夏侯平意外——繆強任政法委書記,何林異地任職。不過,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個方案似乎更合適、也更巧妙。繆強畢竟年齡不小了,在海北縣委書記任上又有些瑕疵,調到外地任職紀委書記顯然不是最佳選擇;而何林相對年輕,長期在春江擔任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異地換個環境、崗位或許上升空間會更大。另外,汪乾坤掛鉤聯係海北數年,想必與繆強即使沒有什麼親密特別關係,對他也不會有什麼惡感,相對傾斜、照顧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人事布局,可謂令夏侯平做足了順水人情。特別是胡叢民、尤大國兩在陣營,在其中獲利頗豐,且又相對處於某種能夠接受的平衡狀態,私下裏對夏侯平多有感激之意。

當然,在這總體明朗的人事框架中,目前沒有確定的還有兩大因素:第一,誰將成為十二位候選人中那個充當“陪襯”的角色?第二,夏侯平、方智達兩位常委、副市長,誰的副市長前邊將被冠以“常務”二字?

按規定,地級市的常委常委實行差額選舉。為了確保既定人選不出意外,一般會選擇一個相對弱勢些的人參與進來,用民間流行的術語叫陪襯。往常,很多人都不願意充當這個陪襯的對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凡是在黨委、政府換屆中擔任陪襯的角色,最終結局往往都不太理想,鮮有再在官場上翻身的例子。可是自從進入2000年以來,情況似乎有了變化,幾位在差額選舉中落馬的候選人,後來都通過異地任職的辦法,相繼獲得升遷。這樣一來,這個陪襯角色陡然又成了香餑餑。本來,高長明、朱勤如兩個也想競爭這個角色,後來市裏經過權衡,上報省裏指導組三個名單,都是四十歲以下的正處職幹部,一個是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一個是規劃局長王彪,還有一個就是海北縣長吳東方。

名單交給指導組,等於就是把球踢給省裏了。

至於夏侯平與方智達誰將在最後勝出,久經官場的人都明白,其實未必一定要等到黨委、政府換屆選舉結果出台。目前,黨代會之前的一係列測評、考察、座談,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政治走向。如果不出意外,二十多天後的黨代會投票,得票靠前者將會被任命為常務副市長,或者即使不馬上任命,也會在稍後的政府換屆中自然接任。就此而論,勝負會在未來十幾二十天中分曉立見。

不過,就眼下情形而論,方智達借著文明城市創建成功,全市一片歡慶之聲,明顯處於上風。

56

海北新任縣委書記朱勤如上任有些日子了,但他還是緊緊拉住夏侯平不放。

“海北縣的情況特殊,你是市委掛鉤聯係的常委,理應加強指導與監督。再說,我是個新任書記,繆強同誌又堅持他的那個不幹涉原則,我就隻能依賴你了。無論如何,你得扶上馬再送一程。何況,你親自部署的幾樁事,一定還要由你親自做個階段性了結。”朱勤如理由很充分。

夏侯平想想也好,換屆之前這一陣,市區情況肯定相對複雜,眼下方智達借口文明城市處於公示期,仍然在抓住這個金字招牌大做文章,一方麵三天一複查、兩天一回訪,大搞所謂防回潮、反倒退;另一方麵,暗中在各個部委辦局輪流跑,感謝、祝賀宴席一個連著一個,公開許諾未來慶功表彰時給人家記功嘉獎,甚至論功行賞晉升官職。明眼人都看得出,方智達此舉帶有很強的拉票性質,意在籠絡人心、強化勢力,為二十天後的換屆做準備。

針對這一情況,包括秘書馬光然在內的身邊親信,紛紛勸說夏侯平不可掉以輕心,須有針鋒相對的應對之策。

“你也讓我整天東跑西顛請人吃飯?或者拿著一疊小廣告逮人就發、見門縫就塞?算了吧,如果憑這個拉票做官,還不如殺了我哩。” 夏侯平不以為然的原因,自然也是有賴於心裏有數。他感覺,自從年初兼任市委常委之後,依托二號江灘開發和海北縣這兩大平台,自己注意了各方麵關係的溝通、協調,該考慮的因素皆已顧及,當做的事情全都做過,沒有太多後悔與遺漏。如果此時臨時抱佛腳,事到臨頭再拜佛燒香,不光已經太晚,而且也顯得過於小家子氣,反而容易落人恥笑與鄙夷。因此,他不是決定接受朱勤如邀請,再赴海北。

陳如海的護城河工程,經過緊張施工,終於宣告結束。

十裏護城河,往日破敗、肮髒的麵貌已然不再,換之以綠樹環繞、青草蔥鬱、碧水蕩漾,就連幾十年不漸光顧的飛鳥也漸漸聚焦成群,在樹草間發出悅耳的鳴叫。河底裏,新近放養的魚蝦自由嬉戲,不時激起層層漣漪。河兩岸,觀光鍛煉的市民絡繹不絕,人人臉上露出滿意笑容。

根據夏侯平建議,海北縣成立了十裏護城河風景區,以一衣城河為紐帶,將沿河數十處寺廟、公園、名人故居、千年老巷及亭、榭、塔、橋等等,悉數串聯起來,形成一座蔚然壯觀的天然城市博物館。

護城河整修工程竣工與風景區啟動儀式同時舉行。

由海北縣政府與春江建安集團聯合舉辦的這個儀式,搞得非常隆重。

夏侯平是當仁不讓的主持人。市委書記汪乾坤親自為風景區題名,市長儲宇發來熱情洋溢的祝賀信。更為令人驚異的是,市委副書記兼政協主席尤大國、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兼常務副主任胡叢民,竟然同時出現在現場,共同為儀式剪彩。而且,這兩大名震春江官場與民間的政敵,居然自始至終都麵帶真誠笑意,不時親切交談。

作為建安集團的總裁,陳如海在護城河工程賺了錢,也在海北贏得不錯名聲,不知是早有預謀還是一時興起,總之,當夏侯平請他上台發言時,其第一句話便震驚全場:“正式發言之前,我先要代表建安集團宣布一件事:我們集團決定,在海北縣城捐資興建全市最大的敬老院,特別邀請海北縣委原顧老書記、馬老縣長為敬老院榮譽院長,夏侯市長長期資助的殘疾人老薛一家為首批入駐院民。我們的敬老院,采取慈善捐助性質,入駐者無需交納一分錢。歡迎社會各界踴躍參與進來。”

陳如海的這個決定,立即贏得全場一片雷鳴般掌聲和歡呼,胡叢民親自走上前去與其緊緊擁抱,包括繆強、朱勤如、吳東方在內一幫海北新老領導也紛紛效仿。

見此情景,台下一批房地產開發商和本地民營企業家,競相報名表示願意捐款入股,共襄慈善義舉。一時間,全場沸騰,令在場者無不動容。

儀式結束後的宴席上,胡叢民、尤大國雙雙來到夏侯平麵前,舉杯祝賀並致謝。

“夏侯老弟了不起呀,你在海北主持工作前後不過半年多,竟然把海北縣城一條髒亂差的護城河搞得這樣漂亮,這樣的人心工程、民意工程真是大快人心、大得民意,也隻有你能搞得出來,熱烈祝賀呀!”尤大國笑得合不攏嘴,還有一層意思——作為陳如海的親家,他原本對這項工程心存疑慮,沒想到最後竟能如此精彩結局。

“我要專門感謝夏侯老弟!如果沒有你在海北的禪精竭慮、精心謀劃,哪裏會有海北城鄉麵貌的巨大變化?如果沒有你的牽線搭橋積極撮合,哪裏會有我與老尤兩個同時來剪這個彩?總而言之,需要感謝你的地方很多,一切都在這杯酒中。今天,我要借老家這杯酒,好好向你表示謝意!”胡叢民並不避開尤大國,甚至邊說還邊用目光征求對方意見。

夏侯平看著麵前兩位老冤家聚首並相握於此,內心也頗多欣慰與感慨。他知道,憑借海北這個平台,能夠將胡、尤兩位撮合到一起,不必證明自己能力、人格有多了不起,至少證明了自己的努力與誠意收到回報。化解一對宿敵,也算是做了一樁利於他人的善事,即使談不上多麼功德無量,起碼積了些善緣。而且,從長遠看,無論自己今後仕途走向如何,他並不希望再夾在兩人中間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