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天下?隻要是船能抵達的地方。都是天下!(1 / 2)

“大師,你可真是幫朕一個大忙啊!”朱棣很開心,連忙扶著道衍坐下。

“皇上,老僧這次來,是有關於下西洋一事。”

朱棣立馬變了臉色,“大師,下西洋的籌備馬上快完成了,如今糧餉已到位,你還有什麼要說的?”

道衍見朱棣誤會了自己,也不辯解,隻是自顧自的說道:“是關於解決藩王的問題,聽那位左公子說來的。”

一聽是左燦湘,朱棣來了興致:“是他?他怎麼說的。”

道衍將左燦湘所規劃的四步走詳細一說,聽得朱棣驚詫無比,隨即把還沒有走遠的夏元吉又叫了回來,一同商議。

夏元吉聽完後,當即表示反對:“皇上,此事純屬無稽之談,我大明自開國太祖立下規定,藩王以天下養,為的就是社稷宗室綿延不斷,可一旦將就藩的藩王移往海外,定會使江山大亂,宗室動搖啊!”

朱棣其實打心底裏認可左燦湘這個辦法,把那些吃朝廷俸祿的藩王都挪出去,將土地分還給百姓耕種,既能減輕國庫財政支出,又能讓這些不穩定因素懸於海外,還能讓他們幫大明去開辟海外土地,一舉三得的事。

隻是夏元吉走的還是儒家那套思想,這種完全超脫認知的事自然不能接受,華夏地大物博要什麼還沒有,非得消耗國帑民財去下什麼西洋,與蠻夷建立航路貿易。

本來朱棣大手一揮在順天建新京師已經讓朝野上下非常不滿了,這本身就意味著政治重心的轉移,對好不容易混上來的文官非常不友好,再加上修建紫禁城所消耗的財力過多,更是讓許多本來就看不慣這位馬上天子的人對他更加厭惡。

在順天呆了這麼多年,朱棣也見過許多慘狀,由戰亂引發的天災,一場大雪就能讓宛平大興兩縣數萬人凍斃,地方官府熬出來的粥清的都能看到人影,可衙門沒錢還缺糧,兩個縣令兩個月沒有見一點糧食,就那麼幹熬著,眼睜睜看著百姓倒下。

這就是朱棣為什麼絞盡腦汁搞錢,為的就是徹底肅清北元勢力,還北方百姓一個安寧。

這也是遷都的緣由之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此事,哪怕滿朝文武反對,朱棣已然下定決心去做。

見朱棣的目光愈發堅定,原本還以為隻是一時上頭了的夏元吉頓感不妙,剛要勸誡,被道衍攔住。

“夏尚書,若是我們有辦法讓藩王和那些沿海的士紳答應出海開辟航路呢?”

誰會守著好家好地不要,跑海外去遭罪啊?

夏元吉自然不信,但道衍與他做了一賭,二十天後上朝,若是藩王和福建浙江以及湖廣的沿海士紳都在出海請願書上簽了字,以夏元吉為首的一眾堂官以及眾多學士可不能再掣肘。

夏元吉能怎麼辦,咬咬牙隻能答應了,這麼大刀闊斧地改製,純屬動搖國本的行為,但見朱棣已經下定決心,他便不好再說什麼。

見他悻悻離去,朱棣看向道衍:\"大師,大話說出去了,此事如何實行,您拿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