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是出了王莽這種人,翻遍史書,造自家人反的也不在少數。”道衍話一說完,自知無意間映射了當今聖上,不禁一笑。
左燦湘瞅準機會道:“尊師,你放心,這話我有分寸。”
“隨你去說,貧僧問心無愧,不至於懼怕流傍之言。”
“我開玩笑的。”左燦湘收回那副插科打諢,接著道:“尊師剛剛所說便是真理,當年霍光之權勢不亞於後來的王莽,甚至前者公然行過廢立之事,但大漢在霍光手裏完完整整的傳承了下來,這很大程度上依靠了霍光自身卓越的控製力以及對權力渴望的壓抑,這種特質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嗯,伊尹霍光乍看上去被世人詆為幹預皇家廢立之事的逆臣,但真要細究起來,太甲守桐宮三年,商朝共和之治後還政於帝,霍光廢立海昏侯,源於其荒淫無度,不保社稷,二人皆站於江山社稷之上,功績豈非旁人所論之。”
道衍分析出自己的考量,左燦湘讚許地點頭,接著道:“尊師說的不錯,但放眼曆朝曆代,伊尹霍光之人有多少呢?”
道衍無言。
“說白了,家天下的王朝,皇帝越強,國家也就越強,可皇帝對政事感知越弱,那麼王朝就隻能祈禱出一位伊尹霍光之類的人物了。”
“不知我大明,也會走到那一步嗎?”道衍獨自喃喃。
左燦湘內心腹誹:後世土木堡戰神不就是來把大的嗎,明朝初期就整出這麼大活,這位爺也是頭一份了。
之所以在這裏費嘴皮子,目的便是防止這種事情發生,當一個國家期望一位能力超群且道德底線極高的人來掌權時,就意味著內部已經出現不可挽回之勢,需要強人強行改道續命。
隻是當明朝內閣製度成熟後,這種事情就已經能避免了,明亡,亡於土地兼並,亡於官員的巨量貪腐,亡於生產力低下,外患倒還是其次了。
“所以,皇室由天下養,便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謬誤!”
“繆在何處?”道衍追問。
“因為皇帝,就是這片土地最大的地主,大臣是管家,軍隊是護院,而老百姓則是傭工,地主生了兒子,便把這偌大的基業傳給他,至於其餘兄弟,給錢給人,讓他去別的地方當地主,豈不是比坐吃山空更好,沒聽說還在自己家養著的,出去打拚沒準地主還能坐著收一份錢。”
道衍隨即笑眉舒展,“這便是了,雖說不一定行得通,倒也還算是個辦法,左公子一句話便能回答貧僧,為何之前要說那麼多?\"
左燦湘此刻卻略顯擔憂道:\"尊師能掐會算,就真不知道我大明後世之治何如?”
道衍深歎一口氣,“天機不可泄露,一個王朝的氣運豈是我輩能隨意推測的。”
“這麼和你說吧。”左燦湘心想既然來了,索性把話說個明白,藏著掖著不是啥好選擇,“我大明後世出了一位庸君,他拉著一幹官員親征瓦剌結果被俘獲,王朝有倒懸之急,幸好一位堪比伊尹霍光之臣走到台前之中,才堪堪避下此劫,幫我大明續了百年之祚,。”
“皇帝被俘?有這種事!”
道衍一向穩重的臉上也閃出驚錯,“若是真有這事發生,那我大明社稷便必將遭受無法挽回的破壞。”
左燦湘凝重道:“豈止是破壞,皇家威嚴一掃而光不說,權力出現真空後,朝廷的大權便盡數被文官所掌控了,到那時,我大明才真是深陷泥沼,罷手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