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收大將送兵馬(1 / 3)

這意外之喜,讓羅騰飛欣喜若狂。

如今他軍中兵卒什麼種類皆有。唯獨缺少最具有衝擊力的鐵甲重騎。

鐵甲重騎在曆史上曇花一現,看似淘汰的兵種。其實不然,對於這點,此刻身經百戰的羅騰飛深有體會。

羅騰飛深通騎兵之道,自從領悟連環突馳之術後,對於騎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若說對於騎兵的認識,對騎兵的了解,羅騰飛以是當世第一。

鐵甲重騎之所以曇花一現,並非鐵甲重騎的過錯,而是用法不但。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鐵騎兵團莫過於西夏的鐵鷂子,遼國的鐵林軍以及金國的鐵浮屠。西夏的鐵鷂子有十萬餘,遼國的鐵林軍五萬,而金國的鐵浮屠也在五萬之間。

看似陣容龐大,其實弊端就在於此。

鐵甲重騎的力量無比的強悍,但這股力量是建立在損失騎兵的靈活以及速度上的,也即是說鐵甲重騎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但卻失去了最為關鍵的速度、靈活。

騎兵的速度以及靈活是一支騎兵的製勝關鍵,一支騎兵隊若失去了靈活、速度,那麼這支隊伍,必被他人所趁。

世界上沒有一個傻瓜將軍會跟鐵甲重騎正麵硬抗,隻要避開鐵甲重騎的正麵攻勢。鐵甲重騎如若廢物。

故而,鐵甲重騎的數量絕對不能多,而且不能單獨上戰場,必須要有別的騎兵護航配合。

隻有騎兵之間的配合,彌補了彼此之間的不足,才能真正的發揮威力。

在研究騎兵戰術的時候,羅騰飛就覺得自己缺少一支無堅不摧的鐵甲重騎。

以往的戰役,每每需要衝垮敵陣的時候,都由他親自代勞,親自撕裂敵陣。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作為三軍統帥最應該做的不是衝在最前頭搏命,而是在後方總攬全局,在關鍵的時候,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但跟他對戰的是金騎,金騎的數量、質量都不遜色羅家軍的騎兵,王勝雖然勇悍,但做不到羅騰飛那樣無視對方的數量,憑借一人之力,撕裂敵陣,催寒敵膽。

這時,若是有一支鐵甲重騎代勞,羅騰飛就會輕鬆許多,能夠空出手來,統籌全局,找出敵方破綻,然後一擊命中。

但在這裏有一個很嚴肅的難題,他們有足夠的戰馬。也有足夠的資金,還有足夠的人力,唯獨缺少一個能夠統帥鐵甲重騎的統帥。

《亮劍》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由集體形式出現。任何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麼?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的靈魂永在,這是什麼?這就是我們的軍魂!”

所以,這統帥鐵甲重騎的統帥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篩選,首先對方必須驍勇善戰,能夠衝鋒在最前線,其次要有充足的用騎經驗,最好要了解鐵甲重騎,懂得如何訓練鐵甲重騎。

這條件實在太過苛刻。在宋朝懂得用騎的大將都不多,更加別說是懂得使用重騎。

寧缺毋濫,所以羅騰飛隻能暫時壓下這個想法,一直在暗自尋覓合適的人選。

李顯忠的出現,讓羅騰飛眼中一亮。

他的才華自不用說,曆史上那一個個戰績足以證明一切,他的武藝羅騰飛親自測過,也無問題,至於對重騎兵的運用,更加沒有話說。

李顯忠在西夏就是指揮鐵鷂子的大將,若無真才實學,西夏皇帝又怎會讓他擔任如此要職?

種種跡象表示,李顯忠是當之無愧的最佳人選。

羅騰飛道:“我有心組建一支鐵甲重騎,顯忠可願擔任這支鐵甲重騎的統製?”

李顯忠笑道:“相公還不知吧!我此次南下並非孤身一人,麾下有三千騎兵都是我的心腹,各個均是在鐵鷂子的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對我忠心不二。”

羅騰飛呆了呆,隨即爆發出了一陣震天大笑,道:“想不到,真想不到。這老天太對得起我了,不但讓我得到了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而且還附送三千鐵甲重騎。人生最大的喜事,莫過於此!痛快,真他娘的痛快,走,我們先去官家那裏,然後再去看看顯忠帶來的鐵甲重騎。喝酒不急於一時,事情解決後,我們再喝一個痛快。”

李顯忠麾下的三千鐵鷂子。在宋朝的所有軍隊中獨一無二,看中眼紅的人定然不少,尤其是張俊這個老賊。這老賊打仗差勁到了極點,可一有好東西卻不會輕易放手,羅騰飛怕夜長夢多,到手的鴨子飛了,心底想著盡快落實下來才行。

此舉正和李顯忠的意思。

李顯忠也沒有異議,點頭說好!

兩人策馬往臨安趕去,來到皇宮,求見趙構。

沒等一刻,趙構就接見了羅騰飛、李顯忠。

趙構今天的心情似乎特別的好,臉上充滿了笑意。這大冬天裏,可以用光燦爛來形容,尤其是望向羅騰飛的時候,眼中充滿了讚賞之色,笑道:“兩位愛卿同時求見,可有事情與朕商議?你們皆是朕的肱骨愛將,若有要求,朕無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