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回新朝成王莽(1 / 2)

二零一二年四月周三的一個晚上,杜軍,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在上著被稱為必逃的選修課。這天老師講的是西漢末年外戚王莽,杜軍迷迷糊糊聽完一節課,之後他就如同入了魔一樣一直在想,王莽絕對是從新中國穿越過去的。你想想,如果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誰會那麼熱衷於土地改革,誰會致力於推行土地國有化,誰會把寶貴的土地無償分給百姓,誰會徹底廢除奴隸製度,誰會通過政府幹預經濟。

無意識地回到宿舍之後,杜軍躺在床上,一直在想,不知道是誰這麼幸運或者是這麼倒黴穿越到公元某某年成了王莽。這個想法一直在杜軍腦海中徘徊,他沒有看到他腦海深處那抹亮光,代表他靈魂的光芒已經若隱若現,仿佛要從這個世界離去。曾經杜軍有過一麵破碎的鏡子,古樸的鏡麵流轉著紫色的異彩,但這異彩在他某次被鏡子劃破手指之後就消失了。在這次,杜軍的靈魂即將隱去的時候,那麵鏡子和他的靈魂同時閃耀著奪目的紫光,一閃之後,杜軍的靈魂就徹底消失在這個世界。

第二天杜軍醒來時驚奇地發現天還沒亮,他當時就鬱悶了,寢室裏有誰不知道他杜軍不到中午從不起床,怎麼會有人叫他呢?杜軍睜開眼一看,發現寢室已經大變樣,變得他都不認識了。在他邊上還有幾個沒長胡子的人,拿著幾件華麗的黃色古裝在那跪著,見杜軍醒了就高聲叫道:“陛下,該上朝了。大臣們都在未央宮等候了。”

杜軍當時就懵了,陛下,是在叫他嗎?但他不敢不回答,又不敢回答,這可是要命的事,畢竟陛下這個詞在什麼時候都隻能叫一個人,要是弄錯了可是要死人的。杜軍靈機一動,決定問些根本不會表示身份的問題蒙混過關。

“什麼時辰了?”杜軍故意淡淡的問,高傲的聲音仿佛帶有天然的威嚴,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這聲音從他的口中發出。

“回陛下,已經快到卯時了。”那人的回答充滿了恐慌的味道。

“嗯,朕今天不舒服,讓他們退下吧。朕要靜一靜,這裏就不要留人了。”杜軍沒給那太監說話的機會,讓他們趕快離開。

等那太監出去後,杜軍才打量他所處的環境,真是奢華啊。高大的房屋顯得尊貴威嚴,精美金銀飾物隨處可見,梁柱雕刻的精美異常,唯美的銅燈優雅大方,古樸的香爐散發著清新的幽香,輕紗如同水幕一般遮住視線,真是如同仙境。

過了許久,杜軍才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他一想到身處這未知的環境,未來生死未卜,趕忙決定先了解現狀,不能讓人發現他是冒牌的。杜軍先跑到銅鏡前麵,先看看為何他被人稱為陛下,結果真真是大吃一驚,他現在竟然是個老頭的模樣。杜軍不能理解,為何他幾十年的青春就一下子逝去了。看他這副樣子,少說也有五十歲,想到古代人壽命不長,五十的年紀幾乎就可以準備後事,杜軍失魂落魄地跌坐在地上。他無力打開麵前的黃色錦帛,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聖旨。杜軍無精打采地打開,他沒有意識到這上麵的文字根本不是他所掌握的簡體字。

聖旨上說:封王舜為太師安新公,平晏為太傅就新公,劉歆為國師嘉新公,哀章為國將美新公;封甄邯為大司馬承新公,王尋為大司徒章新公,王邑為大司空隆新公;封甄豐為更始將軍,孫建為立國將軍,王興為衛將軍,王盛為前將軍。

看著這上麵的人杜軍覺得很眼熟,再看看日期是始建國元年。這下杜軍徹底清楚他現在的身份,竟然是新朝的皇帝——王莽。昨天杜軍還在想是誰穿越成為王莽,當時他還挺幸災樂禍的,今天報應就來了,他穿越了,成為曆史裏最悲劇的皇帝王莽。

說到王莽,可真是個悲劇人物。沒當上皇帝的時候就被天下人當做要篡位的奸佞,在他執政的時候就叛亂不斷;等他決定不能白白背著謀逆的罪名的時候,他篡位當了皇帝,又是被天下人痛斥為佞臣;當上皇帝的時候,各地又是起義不斷,天災人禍接連而至,最終被義軍殺死在皇宮裏。始建國元年四月——徐鄉侯劉快結黨數千人起兵反莽,舉兵攻即墨,敗死。建國元年冬——真定劉都等謀舉兵反莽,被發覺,皆誅,黃河大水,泛濫千裏,最終引發綠林赤眉起義,王莽整天勞心勞力,最終也沒能善終。

發現自己成為王莽,杜軍心裏放鬆不少,至少他還有十五年好活,雖然可能不是那麼順心,但活著畢竟是活著。

杜軍回到銅鏡前,自己穿上那身龍袍,帶好平天冠,用威嚴的眼神看著四周,透過平天冠的珠簾,他的目光仿佛穿透時空,看著未來。他發誓,一定要改變這個時代,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這一刻,杜軍仿佛發現這就是來到這個時代的意義,好像他就是為此而生。

杜軍用低沉的聲音向門外叫道:“傳太師,太傅,國師,國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更始將軍,立國將軍,衛將軍,前將軍至宣室殿商討國事。”

在太監帶領下去到宣室殿,路上杜軍知道這個太監姓姚,是曾經王莽的貼身太監,也就是中常侍,是王莽的心腹。在宣室殿裏,杜軍見到了王莽的第一謀士,王莽成功謀朝篡位的技術支持者甄豐,也就是那個叫囂王不出頭誰為主的家夥。曆史上甄豐是個智商很高,同時也是死忠於王莽的家夥。杜軍還留意到邊上一個看上去很猥瑣的家夥,好像是叫哀章,也就是那個偽造天命的,杜軍不相信這些,也知道他沒什麼本事。但杜軍知道他需要這樣的人,壞事讓他去做,自己可以得到好名聲,甚至實在不行的時候,殺了他也可以平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