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胡笳十八拍(1 / 2)

一曲胡笳十八拍讓世人見證了一代才女悲慘的遭遇,也讓我們銘記了蔡文姬這個名字。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她是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家中藏書數千卷,從小不僅能聽音識弦,而且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16歲時,蔡父在董卓勢力的逼迫下為官,董卓覬覦文姬的才華與美貌,欲強娶文姬為妻,蔡父隻好托曹操幫忙敲定夫家。在曹操的安排下,蔡家得以跟門當戶對的蔡家聯姻,蔡文姬因此嫁給了衛青的後人衛仲道。衛家當時也是儒家望族,衛仲道也是當時有名的才子,對蔡文姬也是仰慕已久,兩人婚後倒也過得甜甜蜜蜜,如膠似漆。不過好景不長,衛仲道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蔡也沒有子嗣。因此在衛家的日子愈發艱難,蔡文姬隻好選擇回到娘家,從此開始了一段不美好的生活。

不久之後,王允利用貂蟬的美人計將董卓斬於呂布刀下,此時的王允不顧大臣反對,欲徹底清理董卓餘黨,並揚言要將董卓頭顱掛於城牆之上。蔡邕不忍,為董卓求情,正好觸碰到王允的雷區,剛好王允將清理餘黨,蔡邕便如自投羅網,王允便用蔡邕殺雞儆猴。

幾月間,蔡文姬先失其父,後失其父,再失其母,身邊又無子嗣,可謂是孤苦伶仃,身邊除了一把父親留給她的焦尾琴,別無長物。正當這時,好友遭遇喪子之痛想要她過去陪伴,蔡文姬因此踏上了泥沼。

前行路上,蔡文姬一行人遭遇了匈奴,她就這樣成為匈奴的戰利品。由於相貌出眾,又有富家女的氣質,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看上,並強占了她,這對從小就飽讀詩書的蔡文姬來說,是極其屈辱和不堪的。

她也反抗過,但每次逃跑被抓回去,都免不了一頓毒打,無奈隻能認命,在她後來寫的《悲憤詩》中,就有關於這段不堪時光的描述。

左賢王與文姬雖談不上知音情,卻也是一個願彈,一個願聽,漸漸的,左賢王也識得了琴藝的技巧,那把焦尾琴上留下了第二個人的手跡,文姬感到了久違的幸福,並為他誕下二子。

文姬原以為以後的日子會是兩個人的風花雪月,或是四個人的天倫之樂,會是柴米油鹽中的會心一笑,會是撫琴作曲中的知音之情,未來不再渺茫,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文姬雖然身處異鄉,卻似乎有在家鄉時也感不到的快樂,如果可以回家,我相信文姬也不願回家,她雖是才女,但更是女人,經曆了這麼多苦難,她隻想在相夫教子中,度過餘生。

這一待就是十二年,期間生了兩個兒子,或許是有了寄托,她的心逐漸平靜下來,所以除了照顧孩子之外,她還學會吹胡笳和彈琵琶。

建安十三年,統一了北方的曹操思念起當年與自己“有管鮑之好”的蔡邕,得知其女兒蔡文姬還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文姬贖回。蔡文姬在歸與留的殘酷抉擇中拋夫別子,獨自踏上了歸鄉之路。回到故土後,在曹操的親自安排下,蔡文姬後來又嫁給屯田都尉董祀,開始了她相對安定的第三次婚姻。

隻不過十多歲的年齡差,又不是富婆,還嫁過兩次人,生過孩子,所以董祀一臉嫌棄,奈何又不敢得罪曹操。

蔡文姬心裏苦啊,丈夫冷落自己不說,這生活或許還比不上在塞外的時候,起碼左賢王在地位上就僅次於單於,雖然自己隻是個小妾,卻也能過的不錯,還能有孩子的陪伴。

但嫁都嫁了,能怎麼辦,這也是古代女子悲哀的一點,遇上戰亂,有姿色還好,能被有權勢的人看中,隻陪一個人睡覺,生活也能過的不錯,但大多數女子就沒這樣的命運了。

雖說沒啥夫妻情分,但後來董祀犯事,要被砍頭的時候,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麵,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發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裏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曹操又問蔡琰:“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隻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