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學生活開始了(1 / 3)

1、

江城理工大學化工學院2004級新生終於結束了為期半個月的軍訓,一張張黝黑的臉上帶著久違的輕鬆,真正的大學生活就要開始了!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班的學生們三三兩兩的走進教室,輔導員歐華已經到了。歐老師年紀不大,二十九歲,本校碩士畢業,留校擔任了輔導員,軍訓期間跟大家也都混熟了,背地裏都叫他老歐。今天是第一次正式的班會,這個班學生不多、32個,4女、28男,這也基本反映了學院的男女比例。

班會的主要任務是推選班委,其實通過這些天的觀察老歐也瞄上了幾個,私底下都談了話,基本上都應承了,隻有一個例外,這個學生是中原許都來的,名叫倪棟,1米82的個頭,濃眉大眼、五官端正、皮膚白皙,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好像學過聲樂似的,聲音特別有磁性。老歐專門調看了他的檔案,高考成績排在全年級中上,接觸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個倪棟不愛湊堆兒,休息的時候總是一個人找個涼快地兒呆著,拿出一張小紙片看兩眼,後來知道那是在背英語單詞。這不是現成的學習委員嗎?老歐當時就決定了,找倪棟一談,沒想到被幹脆的拒絕,甚至連“再考慮考慮”都不答應,老歐有些不快,這麼不識抬舉嗎?

班委很快獲得通過,理工科的學生都不太熱衷“當官”,那些“當選”的多半也是不敢駁老師的麵子,班長李正霖是江城本地的,愛說笑,活絡的很,沒兩天便成了老歐的跟班。

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新學期就算正式開始了,老歐每天至少到教室裏轉三圈,剛開學千萬別出什麼亂子,每當他隔著門上的玻璃望進去,教室裏都是全神貫注的學子,連個開小差的都沒有。

“剛開始都這樣,走著瞧!”老歐心裏麵嘀咕著。

倪棟的宿舍裏六張床鋪、五個人,那張空出來的床鋪放行李箱。五個人來自四個省,他的年紀最小、個子卻最高,室長王彬來自江西吉安,複讀了一年,歲數最大、個子最矮,勉強1米7;劉思隆和馬一鳴都是湖北人,一個是襄樊、一個是孝感的;楊磊是山東菏澤的,長得很結實,說話也很有山東味兒。

大學生活開始後,倪棟每天睡前會在腦子裏把第二天的安排默默地過了一遍,心裏告訴自己:倪棟,你是有目標的,要全力以赴!

早上5:30倪棟準時起床,到操場上跑上三公裏,然後在器械區練一會兒力量,6:00開始背書,主要是英語,他打算在大二考過六級,必須抓緊。

7:30去餐廳吃早餐,7:50 進教室,吃過中午飯他會休息半小時,下午有課時便去上課,若沒有課,要麼去自習教室、要麼就去圖書館,溫習功課、完成作業、查閱資料,安排的滿滿當當,而且都是一個人,盡管有同學表達了結伴的意思,都被倪棟委婉的拒絕了。

自律——自強——自信,這是他的信條,如果自律都做不到,其他的都無從談起。

倪棟心裏暗暗的給自己定下一條規定——大學期間絕不談戀愛!在他的觀念裏,學生談戀愛是不自律、不自愛的表現,會嚴重影響學業的,他高中的同學中有兩個成績很好的,就是因為談戀愛把成績落下,連本科線都沒過,隻能去複讀,要不是他內心堅定,平日故意擺出一副高傲冷漠的麵孔,早就被追求者絆住了。

其實上江城理工大學並不是他的初衷,也不是他能力的體現,因為一場意外導致高考成績非常不理想,無奈的選擇罷了。好在這個學校的化工專業在全國高校的排名中還比較靠前,而他也對這個專業感興趣,所以毫不猶豫的填報了。

剛上了一周課、交了一次作業,所有任課老師上課後都不約而同的點了倪棟的名字,而且說的話也幾乎一模一樣,“哪位是倪棟同學?”、“嗯,好,作業完成的很好,字體特別漂亮!”其實隻要看了倪棟的作業都會誇讚的,他的字體工整大方、雋秀挺拔,這與他從小被父親逼著練毛筆字有關,每天晚飯前要寫夠50個好字,否則不許吃飯,上到五年級每天還得臨摹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寫不夠兩頁也不準吃飯,所以很多本領追溯到源頭都是逼出來的。不管是中小學的老師還是大學裏的老師,能從眾多的“鱉爬體”、“鳥獸體”中發現一本“中華體”,那絕對是跟撿到寶一樣。

大一多是基礎課,04級三個化工班都在一起上,倪棟總會坐在階梯教室裏靠邊靠後、不太起眼的位置,接二連三的被老師點名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每次站起來總會引來一陣躁動。這不是倪棟希望出現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入學成績能排在全年級第幾,想著努力一把等到期末看看排名再說,如果能進入前十就考研,如果自己實力不濟,那就早點兒找個工作、早點掙錢養家,出風頭的事他從來沒想過,這才剛一周就被全年級知道了,真是又意外又尷尬!

倪棟不善言談、不愛社交,屬於中度“社恐”,應該跟嚴厲的家教有很大關係,加上課業負擔重,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交往,從小到大隻有馮強、鄭國明兩個好朋友,他們都是一個家屬院裏長大、一塊兒參加的高考,馮強考上了西安的一所軍校,鄭國明考上了福州的一所農大,臨行前三個好夥伴一起吃了個飯,約好每月至少通一封信,以後還要到各自的學校去玩。倪棟的潛意識裏有一個幼稚的想法,交朋友太浪費時間,也沒必要,所以盡管有很多人表達了跟他交友的意思,而他總是不做回應,給別人留下一個孤傲的印象。

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倪棟去見了班主任,也是最喜歡他的、教語文課的高老師,高老師分享了自己上大學的經驗,尤其強調了大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那麼多課程需要學習,還有很多重要的實踐活動需要參加,時間根本不夠用,不少人以為進了大學門可以高枕無憂,那是大錯特錯!

2、

9月中旬,二姨夫開始給他“派活”了。二姨夫是學計算機的,畢業後在許都的一家國有企業上班,工作不忙、工資也不高,後來幹脆下海了,開了個電腦技術服務公司。剛開始就修理電腦、打字複印,店麵不大、收入卻比上班強多了,二姨一看也辭了職、兩口子一起經營公司,再後來二姨夫就開始給企事業單位搞各種管理係統,先是自己幹,活多了就請許都大學的幾個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幫著幹、都給錢的。倪棟上初中的時候一放假就去店裏幫忙,他打字快、錯誤還少,成了二姨兩口子的好幫手,顧客看到一個中學生在打字,都調侃“老板雇傭童工”。不忙的時候,二姨夫就教他編程,從最基礎的Baisic、Fortran,再到C語言、Java,高一他就能幹點簡單的了,再往後基本能取代二姨夫了,這樣一來,二姨夫就能專心在外“扒活”了。二姨從小就疼愛這個外甥,現在能給店裏幫這麼大忙更是喜歡,盡管倪棟不要工錢,可二姨還是變著法兒的塞給他。來江城上大學,二姨給了一個大紅包,足足2000元,又送了一台二手的筆記本電腦,倪棟不敢收,還是母親接下來了。臨走前二姨夫特地交代,安頓好以後給個話,他就開始派活。那些外包活兒不難,都輕車熟路,兩個周末就給幹完了,啥也不耽誤,幹完一個二姨夫那邊給一筆錢,每月平均能有1000多,加上家裏每月給的生活費,跟大多數同學相比要寬裕的多,可他從未顯擺過,也不去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