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此唐非唐(1 / 3)

花謝花開,曆史的車輪緩緩碾過,覆滅了一個朝代北宋,來到了強盛的大唐,興亡之間,萬民生死已在百年光陰流轉,不經意間此時已是唐末年,唐昭宗乾寧四年。滾滾的長江奔流一如往日,腐朽的堤壩不堪波濤的衝擊,決堤就在幾日之間。

乾寧四年中元節日夜,大唐帝都長安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八水繞長安,雄盤帝闕居,威龍震九天。蜿蜒在京城腳下,河水宛若一條碧帶,上麵彌漫著粉膩的脂粉氣息,突然之間一陣陣靡靡之音在河畔之間聲聲響起。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幃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含花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悲靡之音,如三月繞梁之聲在灞水河畔久久不願散去。《玉樹後庭花》相傳是南北朝陳後主在亡國之日所作,如此昏聵君主怎能不亡?

這首曲子在大唐貞觀以來,一直行令禁止,如今竟然公開奏唱,可見大唐帝國的形勢已經到了人盡可欺的地步,就連歌女也未曾將其放在眼裏,真是莫大的諷刺。

秦川雄帝星,函穀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官百雉餘。連薨遙接漢,飛觀迥淩虛。雲日隱層闕,風煙絀綺疏。

這首不算太好的詩後來位列《全唐詩》第一卷第一首。它有個炫目的名字《帝京篇》,它還有一個更為堂皇的作者,太宗李世民。如今將近兩百年的時間過去了,不知道李世民看著自己的子孫會做何感想,如今長安繁華依舊,隻是站在那帝闕之上賞風景的人已經變了。

此時正有一人站在那高高的朱雀門門樓前,俯瞰這裏的一切。九城十二街盡收眼底,《後庭花》一曲熏熏徐徐傳入他的耳中,眉頭皺的更深了,旋即卻是一聲無奈的歎息。

立在城樓上的那人生的豐頤朗目,日角龍庭,年紀不過三十之許,目光練達,他雖說不言不動,身上自有一種龍翔鳳翥的氣息。但天庭之上卻籠罩一層若有若無的淡淡愁容。

空有一身帝王之相,卻無帝王之權。他就是唐昭宗李宗嗣,他的爺爺唐憲宗李純曾經坐了一代中興之主,削藩鎮,改時弊,用賢達,最後卻被宦官宏慶所殺,時也命也。哥哥唐僖宗恰逢黃巢叛亂,朝廷之威蕩然無存,藩鎮實際上已經成為不受朝廷管轄的國中之國。

就這樣死於多年的顛沛流離中,留下一堆的爛攤子。如今他也想過效仿先帝之舉,卻處處受製於梁王朱全忠之輩,空有一腔誌向,卻隻能隱忍不發,靜待時機。

他身後侍奉的尚書令李承元忽躬下身,近一步稟道:“臣夜觀天象,近日忽有南來多客星,直欲幹犯牛中光焰,大有入侵中宮紫微之意。工部侍郎王通亦有奏報,長江漢州境內貞觀堤依然決堤。”

李宗嗣把憑欄的雙手撐開,攬天下如入懷抱,隻是這天下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緩緩歎了口氣道:“這貞觀堤建於何時?”

李承元侍立背後,不動聲色答道:“貞觀元年,距今已經二百餘載了。”“二百餘載了。祖宗傳下的基業到朕的手中已經走到了末路了,難道真的要毀於我手?”李宗嗣闔上雙目,大有悲戚。

一滴淚落,辛酸難禁,生在帝王之家,本不該喜怒行於色,此刻卻是留下了對先祖愧疚的淚水。

“傳國師,易宗宗主贏萬歸。速去!”似是做了極大的決定般,李宗嗣帝王氣勢外放,沉聲喝道。

“微臣告退!”駭於李宗嗣的氣勢,身為三省的尚書令的李承元趕緊躬身後退領命而去。

望著那蒼茫煙落照間的那一輪新月,李宗嗣的神態不經意間露出一絲疲累,心中不免戚戚的想到:所謂時事造英雄,難道朕真的成了他們的陪襯了嗎?

梁王朱全忠,晉王李克用,吾心頭之恨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是不甘麼,又或許更多的是無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