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帝國主義國家開始對世界進行殖民征服,而此時的中華大地在大清閉關鎖國的政策下早已羸弱不堪,當世界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殆盡後,他們盯上了這個看似龐大卻國力羸弱的華夏。1840年(道光二十年),在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後,因觸及到英國在中國的鴉片出口以及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對我華夏發動了一場非正義的侵華戰爭。1840年6月,英軍派遣的47艘艦船和4000人的陸軍在海軍少將喬治·懿律和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帶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的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此時,清朝也在積極備戰,林則徐加緊整頓水師、演攻戰、購買大炮、改裝民船、招募壯丁等一係列措施。使廣東的防禦得到大大的加強,不久,英軍開始進攻虎門,遭到了清軍水師參將賴恩爵的堅決反擊,懿律見無機可乘便放棄進攻廣州,選擇北上。不久,英軍又進攻廈門,福建的清軍開炮反擊,結果擊沉了軍艦一艘,英軍又不得不放棄廈門,繼續北上 。從廣東和福建的戰鬥來看,隻要清軍加強防禦,堅決抵抗,那就可以打贏這一場戰爭。可是,清政府內部的腐敗早已滲透到基層官員。因江浙一帶的總督巡撫的腐敗不堪,致使防禦也不堪一擊,英軍以此為突破口。6月初6,英軍闖入了浙江舟山,企圖占領定海。定海縣令姚懷翔拒絕接受,於是英軍開炮進攻,隨後登陸,占據定海僅僅用了一天半。接著,英軍8艘艦船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要求清政府談判。直隸總督琦善接待了英國代表,並趁機進言彈劾林則徐。道光帝輕信了琦善,認為林則徐在禁煙運動中處置過當,引發了戰爭,故而將林則徐革職。隨後讓琦善與英國代表在天津談判。當時,天津的防禦虛弱,琦善提出了在廣東談判,英軍也擔心孤軍深入,補給困難,所以同意了雙方在廣東談判。1840年10月,雙方的談判開始,英國正式提出開放4個通商口岸,賠款,割地等幾大條件,琦善隻敢同意賠款煙價600萬兩,不敢答應其他要求。另外,琦善對林則徐在廣東修建的防禦工事進行否定,於是將招募的兵士解散,導致廣東的防禦也空虛了。道光帝得知談判內容後,采取了強硬措施,下令煙價也不能給。同時要求各沿海各省即刻做好戰鬥準備,加強防禦。義律見談判破裂,就下令3500名英軍進攻虎門。經過激烈的戰鬥,虎門的各個炮台最終淪陷,水師提督關天培也英勇犧牲,英軍還趁機占領了香港。道光帝得到消息後震怒將琦善革職拿問,以奕山擔任靖逆將軍,從湖南、貴州、四川等地調遣1.7萬軍隊趕往前線。奕山軍事平平,他開始不敢開戰,後來又覺得不開戰就無法獲得軍功,於是,他下令清朝水師主動進攻英軍。清朝水師派出小船,暗中靠近英國艦隊,然後投射火藥,取得了效果。不久,英軍開始反擊,清朝水師在英軍的堅船利炮的進攻下,很難有還手之力。隨後雙方簽訂了«廣州條約»,奕山答應以600萬兩贖回廣州,並賠償30萬元。«廣州條約»的簽訂代表雙方的第一次交鋒結束,雙方暫時休戰。不久後,英方認為簽訂《廣州條約》尚未達到戰爭的目的,堅持繼續開戰。於是在1841年底,英國召回義律,以璞鼎查主持侵華戰爭。璞鼎查到達粵海後,以1300人留守香港,帶領軍艦35艘,3500人再次北上。七月,英國攻占了廈門,留下400人駐守。八月,英軍第二次進攻定海。定海第一次陷落後,道光帝以裕謙為兩江總督,加強了浙江的防禦。英軍幾次闖入都遭到了清軍的還擊而撤退。到17日,英軍兵分三路發動總攻,清軍血戰到底,最終因裝備落後而戰敗,王錫鵬、葛雲飛、鄭國鴻三位總兵壯烈殉國,定海再次淪陷。隨後,英軍進攻鎮海,清軍頑強抵反擊,依然失敗,總兵謝朝恩陣亡,欽差大臣裕謙氣絕身亡。英軍又對寧波發動進攻,寧波提督餘步雲和知府鄧廷彩望風而逃,使寧波不戰而降。浙江三城淪陷後,道光帝派遣大學士奕經位楊威將軍,到浙江應戰。奕經集結4萬清軍招募兵勇9萬人,他想一鼓作氣收複浙江三城。1842年正月,清軍兵分三路反擊。寧波方麵,清軍冒雨攻入寧波城,和英軍巷戰,因損失了500人而被迫撤出。鎮海方麵,清軍在攻入城內和英軍開始拉鋸戰,三進三出,最終還是失敗。而收複定海的軍隊更是還未攻破城就被英軍擊潰。當時,英國侵華的軍隊已經增加到了2萬人。四月初四,英軍計劃向長江幹流挺進。在途中,英軍進攻了乍浦,此戰1700名滿洲八旗士兵死守乍浦,讓英軍死傷60多人,被俘虜16人。乍浦之戰後,清朝欽差大臣耆英派伊裏布提出停戰協議,遭英軍拒絕。隨後,英軍放棄乍浦到達了吳淞口。此地為江南提督陳化成駐防,他嚴明軍紀,使吳淞口的防線堅不可摧。五月初八,英軍對吳淞口發動進攻,陳化成率部英勇反擊,最終鏖戰2個多小時,擊傷英艦數艘,死傷英軍20多人。然而兩江總督牛鑒臨陣脫逃,使東炮台被攻占,陳化成堅守西炮台反擊,持續5個多小時,最終陣亡。吳淞口之戰後,上海徹底淪陷。1842年六月,英國軍艦60多艘,軍隊1萬多人開始進攻鎮江。京口副都統海齡帶領1500八旗軍固守,英勇反擊,給予英軍重創。英軍進城後,雙方開始肉搏戰,直到全軍覆沒。此戰,清軍傷亡和失蹤648人,英軍死傷165人包括4位軍官死亡,15位軍官受傷。海齡見城破,自縊而亡。六月二十六日,英軍陳兵江寧。此時,清朝的求和派占據主導,道光帝也不得不妥協。七月,道光帝派欽差大臣耆英抵達江寧,和英國進行談判,最終簽訂了«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宣告結束,中國近現代史的恥辱曆史也正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