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裏,我不是去文姬家裏和文姬談詩論畫,就是探討琴藝,總之是抓緊一切時間培養感情。當然效果是大大的好,蔡MM幾乎到了非君不嫁的地步了。最後我請師傅給我去提親,加上蔡老頭對我那也是萬分滿意,親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至於秀兒,那就更不用說了,我就像親妹妹一樣寵著她,雖然還有些放不開,但是比以前開朗多了。我把一套公孫劍舞傳給了她,現在已經有了三分火候。而文姬也知道了秀兒的事,兩人誌趣相投,幾乎結拜。
公元181年的新年剛過,我就拜別師傅,準備去看一下父母,然後開始我長達兩年的遊學,當然,在其中要拜訪一些賢能猛將。
在洛陽東門,我帶著秀兒,在和文姬告別。
“龍哥哥,你要保重啊,我不在你身邊,記得要想我啊。還有秀兒姐姐,你要照顧好龍哥哥啊,我會想你們的。”文姬輕柔的說道,而此時,一行清淚從她那吹彈可破的秀臉上緩緩流了下來。
“琰兒,你也要保重啊,我會經常來看你的。”我把文姬抱在懷裏安慰道。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jinfe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琰兒,下次見麵,我要讓你做我的新娘。”
文姬的臉刷的就紅了,滿臉羞澀的看了我一眼,低下了頭。
“我們要走了,保重。”
“龍哥哥,一路保重。”文姬的眼淚又下來了。我狠了狠心,騎在馬上,任住回頭看一眼的yu望,跟著馬車緩緩走出了洛陽。
在家裏住了幾天,我帶了兩個侍衛,踏上了我的訪賢之路。
我的第一站是穎川,三國時期,有一大批智謀之士都出身於次。一路之上,遍地的荒涼和骨瘦如柴的流民讓我原本愉快的心情頓時沉重下來,看著那些流民充滿絕望的眼神,我的眼睛有些濕潤,心裏卻是怒火熊熊,這該死的朝廷,這黑暗的時代,悲憤之下,我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詩,張口吟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好一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兄台好文采。”我心中一動,尋聲望去,卻見兩人安坐馬上,一人年約十八九歲,麵相忠厚,見之即生好感,另外一人則隻有十二、三歲,身材纖長,雙目靈動,頗為英俊,兩人都是文士打扮,卻跨有高頭大馬,定是不簡單人物。
我見之連忙拱手道:“班門弄斧矣,安敢擔二位兄台繆讚。”那年歲稍長些的文士微笑道:“好一個班門弄斧,兄台出口成章,果是文采出眾,安能如此自謙。”
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兄台客氣,在下姓張名龍,字子羽,陳留東昏人氏,但不知二位兄台意欲何往?”
見我連自己的名字和表字都說出來了,那兩人連忙回道:“不敢瞞子羽,在下荀彧,字文若,這是郭嘉,郭奉孝,我二人正準備四下遊曆,今日得見子羽大才,有心相交,不知子羽意下如何?”
荀文若?郭奉孝?我靠,這兩人可是曹操初期的兩大謀臣啊!荀文若精於內政[荀彧(163—212),字文若,穎川穎陽(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謀士,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荀彧的祖父是荀淑,為朗陵令,是東漢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於譏議”(《後漢書•;荀彧傳》)。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後,大為驚異,稱其為:“王佐才也”(《三國誌•;魏書•;荀彧傳》)。《後漢書•;荀彧傳》中評論如下:自遷帝西京,山東騰沸,天下之命倒縣矣。荀君乃越河、冀,閑關以從曹氏。察其定舉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國艱,豈雲因亂假義,以就違正之謀乎?誠仁為己任,期紓民於倉卒也。及阻董昭之議,以致非命,豈數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過矣。常以為中賢以下,道無求備,智筭有所研簄,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夫以韂賜之賢,一說而斃兩國。彼非薄於仁而欲之,蓋有全必有喪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埶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並稱讚荀彧:公業稱豪,駿聲升騰。權詭時逼,揮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頓挫。越俗易驚,孤音少和。直轡安歸,高謀誰佐?彧之有弼,誠感國疾。功申運改,夡疑心一。],在三國可是出類拔萃。而郭奉孝更是不得了,號稱胸藏百萬兵甲,算無遺策,在我對三國的認識中,郭嘉郭奉孝當為三國第一謀士[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陰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家、謀士。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三國誌•;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離紹而去。起初,潁川名士戲誌才為曹操謀士,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誌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彧,書中說:“自誌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誌•;魏書•;郭嘉傳》)?荀彧見信後,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郭嘉,與其共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會見後,郭嘉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時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謀善斷而深得曹操倚用。],即使是諸葛亮也要略遜半籌,畢竟諸葛亮不是純粹的謀士,他更擅長坐鎮後方,指揮調度,而且諸葛亮在跟了劉大耳後,更多的是幫他管理內政,出謀劃策方麵,他並不能和純粹的謀士郭嘉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