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前去麵聖(1 / 2)

劉雲來到賈母所居宅院,隔著老遠便見到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站在那裏東張西望的。劉雲走近才看清楚,原來是性情剛烈、善良、本分、聰明伶俐、心靈手巧的鴛鴦,鴛鴦是賈府數以百計的丫鬟當中地位最高的,因為她是伺候賈府老祖宗賈母的“首席大丫鬟”。賈母像她這樣月銀一兩的丫鬟有八個,而鴛鴦位居第一。她為人很公道,心地善良,辦事公正,所以深受賈府上下人等的敬愛。正如李紈所說:“老太太屋裏,要沒那個鴛鴦如何使得?從太太起,哪一個敢駁老太太的回?從王夫人開始,就沒一個人敢。偏老太太隻聽她一個人的話,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別人不記得,她都記得。要不是她經管著,不知叫人誆騙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雖然這樣,倒常替人說好話,還倒不依勢欺人的。”我們知道,鴛鴦它本來是一種水鳥,古代也叫匹鳥,就是它是一對的鳥,鴛鴦這種水鳥是“一夫一妻製”,而且互相忠誠,超過人類。但是不幸的是,她是一個丫鬟,榮國府的賈赦這個老色鬼看上了她。盡管賈赦姬妾成群,用有的姬妾的話說,這大老爺太好色了,貪多嚼不爛。但是他看中了鴛鴦,對她進行威脅利誘。而且邢夫人親自出馬,許給她許多好處,甚至跟她說:“你過來以後就是姨娘,要是生個一男半女。”因為邢夫人沒有生過孩子,她說:“如果你生個一男半女,就跟我比肩了。”就跟我差不多了,也就是說,鴛鴦在這種情況下,她可以成為一個假鴛鴦。但是鴛鴦絲毫不為名利所動,她非常地冷靜,鴛鴦很有主見。她知道,跟邢夫人說什麼也白說,所以邢夫人跟她說的時候,她是低了頭,不發一言;邢夫人又動員她,鴛鴦仍是不語;邢夫人又說怎麼怎麼好,鴛鴦仍不語。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鴛鴦姓什麼?姓金。我們知道,曹雪芹在《紅樓夢》當中,他在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甚至在有的小人物身上,他用在姓名上的這個工夫,是古今中外任何作家所沒有的。我覺得,曹雪芹讓鴛鴦姓金不是偶然的,這是說明,鴛鴦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而且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鴛鴦在賈赦威脅的情況下--“你將來逃不出我的手心”,鴛鴦非常沉著、冷靜,她身懷利剪,把剪子藏在身上,當著賈母的麵揭露賈赦,而且當時就剪下一縷頭發來。幸虧是當時別人都抓住她,把她剪子奪下來。要不然,更不得了,就是她是誓死不從。這個地方都看出她黃金般的品格,不僅是像金子那樣高貴、美麗,而且像黃金那樣不容易被腐蝕。鴛鴦在這種名利條件,那麼優越的名利條件下,她絲毫不為所動。通過這樣一對比,就看出了鴛鴦這個姑娘,確實無愧於她的美好的名字,的確是一個金鴛鴦。“小祖宗你總算是來了,老太太等你好長時間了,就差派我去接你了,這不讓我在這等著,讓我一看見你就趕快地啊你進去。”鴛鴦神色匆匆,伸手來拉劉雲,劉雲隻覺入手纖細,滑嫩非常,柔若無骨。再細看鴛鴦穿著水紅綾子襖兒,青緞子背心,束著白縐綢汗巾兒,臉向那邊低著頭看針線,脖子上戴著花領子.劉雲便把臉湊在他脖項上,聞那香油氣,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膩不在襲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賞我吃了罷。”一麵說著,一麵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好好,等你回來怎麼都行,老太太都等不及了。”鴛鴦哪裏任由他胡來。劉雲也不好再纏著,乖乖跟著走了進去。“寶玉快到奶奶這裏來。”賈母正在榻上坐著,旁邊並著兩個小丫頭正在給賈母捏捏肩膀,劉雲不敢怠慢,連忙向賈母請安,又見王夫人坐在賈母下首,也一並向王夫人請了安。王夫人起身拉著劉雲左看右看,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便說:“寶玉,今天是你麵見聖上的大日子,見到皇上可千萬不能失了禮數,要明白自己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千萬別胡說。”“孩兒記得了。”劉雲連連點頭。“過來陪你母親吃早飯,你父親正在書房等你。”賈母說道。接著鴛鴦便吩咐小丫鬟將準備早飯端上來,劉雲便和賈母王夫人吃了早飯,然後告退了賈母和王夫人徑直往賈政的書房走去。見了賈政,劉雲便吩咐賈政將門關死,坐在了原本屬於賈政的太師椅上,瞥了一眼站在旁邊的賈政:“準備的怎麼樣了。”賈政連忙回答:“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主人出發了。”“這次是不是皇上單獨召見。”劉雲詳細的問道。“應該是吧,這個皇上也沒有跟我細說,隻是讓我明日帶你麵聖,我看皇上的身體不是很好,應該是單獨召見。”“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劉雲一揮手“前麵帶路。”賈政連忙開門,帶著劉雲上了早就準備好的馬車,啟程往皇宮去了。劉雲和賈政坐在馬車裏,他不斷地向賈政詢問一些皇上的喜好及厭惡的事情。話說當今這皇上文治武功真是古今少有,雖是異族皇帝,但是在他的治理下,這天下也算是歌舞升平,算了,就用原來的曆史人物吧,就是康熙。這個大家都是十分清楚,這裏說的康熙正是晚年的康熙,康熙善於用人,喜歡用老人,比較仁慈,都是他這種緩解矛盾性格帶來的好處。十幾歲,緩解的矛盾壓力大,費勁,但名聲好。康熙十幾歲除鼇拜,二十左右撤三藩,二十多歲,一切以穩定踏實為前提,先悔後喜,康熙完成平三藩的大事,緩解了大清最大的矛盾。三十多歲,以身作則,條理清楚。這個時期,康熙勤慎,國家很有起色。四十多歲,緩解矛盾,適合各方麵的需要,因而非常順,時常有想不到的好處。這個時期,康熙征討葛爾丹,平俄羅斯,和外蒙,四下江南,事事和緩,名聲最顯,是他文治武功最顯赫的階段。五十多歲,真正造福社會的階段,康熙決定永不加賦就是這個階段。六十多歲,自認為矛盾都解決了,其實矛盾都是暫時壓了下去,大矛盾需要徹底解決,大換血,但不適合他。這位老皇帝真是這樣,現在正處於他的晚年時期,立太子的問題,表麵穩定,實則問題重重。國庫空虛,貪汙盛行,這個從寧榮兩府就可以看出來。但康熙的性格決定他隻能緩解問題,所以他的煩心事還是比較多的。劉雲憑著自己的記憶,對著賈政訴述一一對應著,在心裏對這個老皇帝有了大致的評價。優柔寡斷,當年這是晚年才形成的習慣,心地善良這個劉雲和可不敢苟同,生於帝王家有幾個是心地善良的,隻不過是假象而已。這個就好辦了,劉雲想到如果按照曆史的發展,這個康熙老皇帝還有兩年的壽命,現在也是身體多災多病了,想到這裏,劉雲心裏也有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