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免受迫害發動玄武門兵變,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秦王府大臣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於北宮門下,隨即覲見皇帝,言已誅滅作亂太子,時泛舟遊樂李淵大驚失色,不得已下立李世民為太子。
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高祖皇帝李淵退位,太宗皇帝李世民於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次年改國號貞觀。然太宗即位之初,天災頻繁,世人皆言李世民弑兄殺親遭天譴,關中糧價飛漲,百姓民不聊生,哀鴻遍地,在內憂同時,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直逼涇陽,欲占取長安,太宗皇帝以驚人膽識與可汗在渭水對話,殺白馬締結‘渭水之盟’
………………………………………………………… 貞觀十三年,涇陽縣,隨著清晨的陽光逐漸升起,陋巷中一位孤苦伶仃的少年打著哈欠被窗外的雞鳴聲吵起,枯黃的落葉在風中搖晃,與窗戶擦在一起發出沙沙的聲音,擾得少年不得不摒棄睡意。“我說少爺,快些起來吧,好去長安貢舉啊”一位雖精神抖擻卻滿頭花白頭發的 老人無奈說道。“知道了,知道了李伯\\\"被打斷美夢的青年自知拗不過眼前老人隻好乖乖起床,少年姓李名文清,父母在其兩歲時就因疾病去世,李家因此家道中落,而老人就是李家的老管家,忠心耿耿,把少爺撫養長大,十五年間,兩人雖為主仆,卻早已親如父子。
李文清一邊打著哈欠一邊上了馬車,無聊的打量著周遭的景色,這已經是他來到大唐的第十七個年頭了。前世的他以雲省第一的成績考入燕京大學,更是燕京大學為數不多的文理雙修的學子之一,隻因做實驗研究時被不明的香味迷暈,再次睜眼就來到了大唐,其三歲通讀經書五歲就可成詩,被譽為涇陽神童。今天也是他第一次汝長安參與進士科選拔,考取功名。第三人清晨,一路風餐露宿的主仆二人進入長安,此時的長安早已告別天災戰亂,一片繁榮興盛,二人來到禮部報名考試,“李伯您回去吧,等我的好消息,待我中功名後我來給您養老”,“臭小子,你李伯身體硬朗著呢,你隻要開開心心的活著李伯就好了。”李文清所考為進士科,主要考察詩賦等,題目一般也都會符合當今天下局勢,今年便讓考生們圍繞從軍報國作詩。現在是貞觀年間,李世民也是馬上皇帝出身,自然重視軍隊建設,李文清憑著前世的積累也是很快就提筆書寫起來:“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很快,李文清就把試卷交給了主考官,在長安城等候三天的李伯在看到李文清後也算鬆了口氣,隨即又緊張起他的考試,直到看到他的輕鬆才算鬆了口氣。
回到涇陽後,李文清就開始打量起他做的現代鏡子,因為他發現這個時代最優質的銅鏡也才勉強看清人臉,可他打造的鏡子卻可將自己麵貌清晰呈現出來,可他也明白,自己沒有什麼影響力,如果光靠自己,這個鏡子很快就會被心懷不軌的人搶走甚至連他都會有危險,所以他等著放榜時自己高中狀元時獻給當朝皇帝,以此賺錢並保全自己。
與此同時,長安禮部閱卷考官驚呼“好詩好詩啊”引得一眾閱卷考官看去,也紛紛稱讚,急忙上交給禮部尚書河間王李孝恭,恰逢皇帝帶丞相房玄齡巡視禮部,李孝恭連忙將文章呈給皇帝,“好一個將軍角弓不得控,狐裘不暖錦衾薄,揚我大唐男兒熱血,看來我們的子民沒有忘戰。”李世民一一翻看李文清的試卷隨即傳令:\\\"房玄齡,傳我旨意,著李文清為此次貢舉進士科第一,我大唐正需要這樣的好男兒。”“臣遵旨。”房玄齡在看後也對這個少年充滿好奇與讚賞,欣然接旨。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到了放榜那天,李文清家門口傳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涇陽縣令帶著朝廷官員來到李文清家門口,領頭太監親讀聖旨,皇帝讀完李文清詩後龍顏大悅,欽定其為新科狀元,三日後隨中榜士子入朝覲見。在一旁的李伯當即開心的笑了出來,當天帶著他到其父母墳前,希望他們泉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