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以前,我一直生活在陝西的一個小村莊和小鄉鎮裏,那裏非常貧窮偏僻。我在15歲以前沒有穿過洋布衣服,沒有穿過皮鞋和運動鞋,沒有坐過汽車和火車,甚至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我到現在還能記得,我那時候的最大理想就是能夠吃一個肉夾饃,因為有一次在鄉鎮的街道上,我看到一個穿著洋布衣服的成年人拿著肉夾饃吃,我跟在他的後麵,“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
印象中,我上街的時候,隻花過五分錢。那是跟著父親去鄉鎮賣耱條,耱是一種生產工具,用來把土地弄平整,耱條是用來編耱的荊條。父親是文盲,不會算賬,每次賣耱條都要帶上我。那次,我看到人家賣西瓜的攤子,就挪不動腳步了,父親給了人家五分錢,給我買了一片薄薄的西瓜。
我們家非常貧窮,但是我學習非常努力,我們那裏學習好的都是窮孩子,能夠考上大學是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15歲那年,我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這在當年是非常轟動的一件大事,全鄉鎮的人都知道一個身材矮小的少年考上了中專,吃上了商品糧。考上了初中專後,要去縣城體檢,我才第一次坐上了汽車,車票錢還是老師替我支付的。
汽車上有座位,可是我不敢坐,總害怕把人家的座位給坐壞了。後來因為道路崎嶇,汽車顛簸,我就輕輕坐在身邊的空座位上,旁邊一個中年女子推了我一把,說:“髒死了”,我嚇得趕緊站起來。這件事情過去了20多年,但是我到現在都能記得她的神情和語氣,她說的是普通話,在我們那裏,隻有吃商品糧的工人才說普通話。
15歲以後,我成了一名吃國家商品糧的中專生,學費夥食費都是國家管,非常高興,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當年的最高理想,吃上了肉夾饃。半年過後,我回家過年,外公看到我,很震驚,他發現我在那半年裏個頭長高了十幾厘米。外公流著眼淚說:“我娃成了公家的人了,能吃飽飯了,個子一下子長高了。”
我在師範學校學習三年,每學期都要補考,因為那時候瘋狂地喜歡閱讀和寫作,每天晚上,熄燈鈴響了,我就拿著一本書躲在廁所牆外看,後來忍受不了洶湧的蚊蟲和臭味,就自製了一個煤油燈,躲在教室裏看。那時候天天寫呀寫的,什麼都寫,詩歌小說散文,甚至看了莎士比亞的戲劇,也開始寫戲劇了。寫得都沒有本子了,同班有一個叫黨文京的同學,他爸爸在造紙廠,給我提供了很多還沒有裝訂的紙張,我又在那上麵寫,寫完後後的一摞,再裝訂起來。
我的閱讀量很大的,文學史上有名的小說,我都讀過,而在師範的那三年裏,我給自己規定一周閱讀兩本書,什麼《母與子》、《蠅王》、《百年孤獨》,那時候都半懂不懂地讀過。
師範畢業後,我被分配在一所鄉鎮初中,極度閉塞的環境,和不被人所理解的苦悶,促使我必須繼續考學,但是那時候教育局有規定,師範學校畢業後,沒有任教三年的,不準報考大學。沒辦法,我隻能等到三年後,才考上了也隻準報考的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