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西遊——一 何謂神仙(1 / 2)

《西遊記》有一段敘述孫悟空求仙的故事:花果山有一群猴子在水簾洞瀑布麵前即好奇又疑慮,無一個敢冒險進去看個究竟,隻有美猴王富有冒險精神,敢闖敢試,瞑目蹲身,將身一縱,跳入瀑布泉中,終為眾猴找到了一個新的領域,讓大家過上了新的生活。因此美猴王贏得了信任和擁護,被眾猴尊為“千歲大王”。

從此,美猴王帶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眾猴,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大道,他們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幕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從,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可謂:

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

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近期歡喜,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近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眾猴聽了美猴王苦悶之言,一個個也都掩麵悲啼,俱以無常為慮之時。隻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近憂,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回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其實佛、仙和神聖這三等名色就是佛、道、儒三教修成正果的高人。

至從有了人類,便有了生和死,如何長生不老也就成為人們追求的永恒目標,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三教自然就把解決人生這難題作為立論的課題,並以此吸引廣大善男信女,踴躍入教,潛心研究,誦經念佛,刻苦修行,最終成佛,成仙,成神聖,以求長生不老。

可見世人那個能脫離紅塵?你看市井之人: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起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候。

隻愁衣食耽勞祿,何怕閻王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美猴王的近憂遠慮正是現實中人心的寫照。

想想猴子都需要長生不老,何況人呢?

於是美猴王就代表大眾的心理,堅心雲遊海角,遠涉天涯,風餐宿飲,披星戴月,馬不停蹄,一心訪問佛、仙和神聖之道,覓長生不老之方。

就在日映嵐風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流清,重重穀壑芝蘭繞,處處懸崖苔蘚生之地,忽然聞得深林之處,有人歌唱。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穀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鬆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美猴王聽了,滿心歡心道:“神仙原來就在這裏!”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正在那裏舉起斧頭砍柴。

美猴王上前就拜,那樵漢慌忙答禮道:“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