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在何雨邦的仰天狂笑中,想起了自己當年第一次進城的經曆。
易中海也是個苦命人,家裏父親早逝,跟著母親長大。易家村雖然是在京城周邊,但是老家鄉下在如今的崔各莊地區,已經到如今的五環了。
那時的農村,家裏沒有個頂梁柱日子過得會特別艱難。也幸好易家村不是那種雜姓的村落,一整個村都是一姓。家家戶戶都是沾親帶故,也就沒有發生吃絕戶的慘事。能讓易中海跟著母親艱難存活。
或許是過早就見識到了世道的艱辛,到了成年後的易中海就想逃離易家村,這個帶給他太多苦難的地方。隻是一直未能找到機會跟路子。
還記得當年21歲,終於找到了一個跟著家族長輩到京城辦事的機會。經過大半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京城被這裏的繁華與熱鬧所誘惑,看到什麼都想一探究竟。
走著走著就跟村裏人分散了,回過神的時候天近將黑,天上又下起了大雨。漫無頭緒的到處找人,不知不覺就跟著人群來到了當時一到晚上就人流如織的百順胡同。
初春的雨煞是熬人,被淋成落湯雞的易中海孤獨的蜷縮在百順胡同一家大院的後門屋簷下。抱著自己被浸透了的身子,易中海都覺得自己可能回不去了。
迷迷糊糊中到了半夜,一個珠光寶氣的女人,端著一個小碗打開後門走了出來。發現了蜷縮在門簷下的易中海。遞上了手裏的那碗所謂的驅寒“薑湯”。隻是易中海當時昏昏沉沉中沒有注意到,遞給他“薑湯”的那個女人嘴角掛著的詭異笑容。
自己也是因為那一碗冒著熱氣的“薑湯”,才撿回一條命。一直對那個隻有一麵之緣的“貴夫人”感激不盡。心裏始終想報答她一番。
再次見到那晚的救命恩人,是被當時的婁氏軋鋼廠招收,安排進這個四合院後。故人重逢,又是救命恩人,自然是欣喜異常,好一頓感激涕零。
後麵得知老太太孤寡一人,抱著報恩的心思,自己兩口子父母又不在了,也就順理成章的接過了照顧老太太的責任。
至於後麵確認自己兩口子不能生了,才為了樹立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大院風氣,認了老太太做幹娘。
雙方在都有以養老為前提的條件下,才有了針對中院何家的舉動。老太太是看中何家傻柱老實憨厚,懂感恩,又是個手藝不錯的櫥子,想晚年吃得好一點;易中海是不想賈家的負擔壓在自己頭上,掏幹自己辛苦賺得養老錢,因此想讓憨厚的傻柱給賈家拉幫套,自己落得輕鬆。
如果這一切的背後都是那碗“絕子湯”所引起,那自己這些年所有的算計豈不是都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自己這些年為了樹立榜樣做得一切努力,不就是姑息養奸。自以為算計了一切,到頭來自己才是那個被算計得最慘的人。
易中海也明白何雨邦既然對當初的事情說得這麼清楚,那肯定是經過調查的,但他心中還是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
空洞死寂的眼神,注視著臉色蒼白的聾老太太,易中海言語飄忽的出聲問道。
“老太太,那真的是一碗絕子湯麼?你為什麼要這麼做,當初我跟你是初次見麵啊,你就這麼算計我。”
說到後麵已經聲嘶力竭。滿心的絕望籠罩住了易中海,他知道不能生的是自己,為了不背上不能生的罵名,才利用白家老號的大夫做了一個局,讓一大媽背上了不能生的名聲。
這次被何雨邦當著全院的人揭開了這一切,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了。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自己還把她當成自己的恩人,潛心照顧了二十來年。
易中海心中想著這世上莫不是真的有報應,不然這樣諷刺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聾老太太麵對易中海的質問,臉色蒼白的低下了頭,她無力辯解。雖然除了那一碗“絕子湯”是故意給予易中海的,後麵的事隻能說是造化弄人。
易中海見到老太太如今這樣的表情,哪能還不知道何雨邦說得都是真的。想起這麼多年來身邊眾人的戲謔目光,大家背後的指指點點。無論自己是廠裏的8級工,還是做為院子裏的管事一大爺,哪怕是街道胡同裏的道德模範,別人在背後都會戳著自己的脊梁骨罵一聲“絕戶”。
想起這麼多年自己兩口子的努力看病,到處尋醫問藥,頂著他人的鄙夷不屑,小心翼翼的做人做事,就因為沒有自己的孩子做為依靠。誰知道造成這一切的居然會是自己悉心照顧的“幹娘”。
“噗”易中海一口血吐了聾老太滿頭滿臉,發了瘋一樣的撲到老太太的身上,揪著她的頭發,甩著手瘋狂的往聾老太太的臉上抽起了大巴掌。
一邊抽嘴裏還發出了無意義的低吼,這是絕望到底了。
四周眾人都被一大爺此時的瘋狂嚇到了,平時德高望重,處事不驚的一大爺居然也會有這一麵。
一大媽本來還處在得知事情真相的震驚中,聽到平時自己負責照顧的老太太淒慘的叫聲後,回過神才老太太都快被易中海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