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喝茶,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裏,衝入滾水,一邊衝一邊攪,快速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這叫“點茶”。點好的茶湯上麵還會泛出一層乳白色的泡沫。
點茶無需茶壺,故此宋朝並不生產茶壺,隻燒造茶碗。宋朝人最喜歡的茶碗是建州窯出產的小黑碗,胎特別厚,造型古樸,看起來很笨重,但是耐高溫,導熱慢,適合點茶。
宋朝人則喜歡用黑瓷碗。因為宋朝最好的茶湯都是乳白色的,隻有用黑碗才能凸顯茶湯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淨手和欣賞器具
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茶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的茶具衝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 這樣的茶更快的容易入味。
第三道: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裏,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第四道: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開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也仿佛開始蘇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呢就是迅速的把茶湯倒掉,這茶 就算洗好了。
第五道:衝泡
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茶壺中,倒水過程中壺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所謂的“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 瀉而下,上下提壺注水,反複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第六道:春風拂麵
春風拂麵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撫去茶沫,把浮在上麵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 要上麵的茶沫喝到嘴裏邊。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要注意茶的種類和浸泡的時間,不要把茶悶熟了
第八道:分杯
用茶夾將品茗杯分別分給客人,切記不要用手直接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第九道:玉液回壺
此時公道杯出場,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的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 的茶。
第十道: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給客人。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茶道講究的是茶道七分即為滿,留下三分是人情,簡單的理 解就是避免倒得太滿燙到客人的手。
第十一道:奉茶
常用的奉茶手法一般都是雙手。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的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 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第十二道:聞香
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其口先聞其香。
第十三道:品茗
持杯收拾,右手持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這叫作“三龍護鼎”,三根手指譽為“三龍”,茶 杯如鼎,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