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往邊境,又隨著過往的商販和牧民傳到風庭。也隨著風庭的使者們傳往各地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複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誌,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製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師父,這是什麼意思啊?”
一梳著倆衝天揪的小孩問白胡子老頭。白胡子老頭並沒有理會,給小孩塞了一個蘋果打發走了又和另一個老頭拋下一竿。
“遊魚困於器,縱掙紮無以解,悲於現狀而待漁人膾;先生困於山,縱智妖無以施,哀於當代而待殘燭盡。魚之狀,漁之幸,先生之狀,君王之不幸也。”
“非也非也,先生何不見魚之狀幸脫於水?”
“先生謬論。”
“世稅之於漁夫如牛毛,盡失田地而不足以付,巨賈,治吏之於漁夫如山傾,終日勞碌而不足以居。今餘獲一尾以果腹。如何不以解漁夫之愁所幸耶?”
“先生慎言。國君之治,在於天下,如施策以富而為仁,造福鄉裏,則大同矣。”
“人生百態,何以為仁?”
“先生偏見了。”
那老者見說不過,收竿離去了。
白胡子老頭仍舊在釣他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