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基礎會計書上的)(1 / 1)

會計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比如說早期的結繩記事,刻石計數。曆史很悠久。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會計階段、近代會計階段和現代會計階段。

在古代會計階段,會計方法主要是單式簿記,也叫單式記賬法。多數以實物,少數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需要會計的單位以官廳會計為主。

近代會計階段有個重要的事——複式記賬法誕生了,而這也是近代會計的產生的標誌,也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裏程碑。這個時候呢,會計多數以貨幣作為主要的計量單位,而需要會計的單位以企業為主。

接下來到現代會計階段了,這個時候也有個重大的事——管理會計逐漸與傳統會計分離,並且形成了一個與財務會計相對獨立的領域。而現代管理會計的出現,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三個裏程碑,是近代會計發展成為現代會計的重要標誌。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這兩大分支。

另外提一句,財務會計是對外的,管理會計是對內的。(財務會計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是外部使用者,管理會計的會計使用信息是內部使用者。)

OK,字數達標不了,那麼就解釋一下內外部信息使用者吧。

會計是幹嘛的?書上的原話是“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以價值管理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管理活動”。去除“的”前邊的話,我們就得到了會計的本質——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咱們會計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

會計目標是啥?我國會計準則中為“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國外會計準則為“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別的先忽略,國內外會計準則都提到了會計信息。而會計信息是誰提供的?是會計。那使用者是誰?這就能扯到,之前說的外部使用者和內部使用者。

外部使用者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內部信息使用者即企業經營者。

投資者比方說給企業投資要看看這個企業經營的咋樣,值不值得投資。債權人比方說看看企業能不能還上我的錢。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比如稅務局等等(不用解釋吧)。社會公眾,比方說看看這個企業股票值不值得買等等。

字數還沒夠啊,我都這麼囉嗦了。(崩潰中)

總結一下吧。

①會計本質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②會計目標:管理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促使人們比較得失,權衡利弊,講求經濟效益。

(提高經濟效益,既是管理的目標也是會計的目標)

③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

會計信息的內部使用者:企業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