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這邊,韓嘯和袁紹對峙於河間郡外,韓嘯除了每天按時找袁紹的大將切磋一下外,也沒有真的發起攻擊,打架,休息,打架,休息,到是也不會感覺無聊,袁紹就沒那麼愜意了,特別是知道韓嘯手下大將黃忠帶兵出現在冀州邊境,以為黃忠大軍偷襲自己後方,嚇得六神無主,可是韓嘯大軍十八萬就在眼前,自己又分兵無力,隻好命人傳信,遇見黃忠大軍,隻可堅守,不可出擊,這樣黃忠帶領大軍在冀州沒有遇到一點抵抗就進入了青州境內,而此時袁紹才明白韓嘯的目標是青州,而不是自己的冀州,可是又沒有辦法,有心前往青州消滅黃忠,斷韓嘯一臂,但是先不說黃忠作為韓嘯手下大將之一是不是那麼好對付,就連青州的卜已說不定不管黃忠先打自己,再說了,萬一韓嘯假戲真做,自己撤軍後韓嘯大舉進攻,兩麵夾擊,自己的冀州可就真不保了,隻好陪著韓嘯在河間郡對峙不攻,保持每日練武的默契。
幽州這邊,遼東郡外,遼東太守公孫度的苦惱可一點不比袁紹少,徐榮帶領八萬大軍虎視眈眈,就等自己是降是打,自己加上高句麗大軍何止十五萬,自是不懼那八萬大軍,可是這八萬大軍中公孫度還獨俱一人,那就是徐榮,作為徐榮的同鄉知己,公孫度自認為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徐榮的本領,以帶兵打仗,兵法韜略來說,徐榮是公孫度拍馬都趕不上的,公孫度更害怕徐榮背後的那個少年,就是那個少年,征戰無數,未及弱冠勝烏桓,鮮卑,匈奴三族聯軍,萬軍之中生擒張角,弱冠之時擊敗呂布,令狂妄的董卓說出“十八路諸侯,吾獨懼韓嘯一人”,手下戰將皆萬夫不敵,幽州軍隊又皆是百戰強兵,若是自己真的擊敗徐榮,惹怒了韓嘯,到時候韓嘯傾幽州之兵攻打遼東,自己是萬難抵抗。可是,要是讓自己放棄現在的權利,自己是萬萬不能的,雖然韓嘯仍許自己遼東太守一職,但是現在自己雄踞遼東,高句麗,樂浪,玄菟,帶方,穢郡,幾可與幽州相比,連高句麗的皇帝都要聽自己的話,豈是一個區區遼東太守可以比擬的,打是打不過,放棄是不可能,一時間公孫度難以取舍。隻好召集手下文武,共謀此事。
公孫度手下親信柳毅道:“主公應戰,而且要大戰。”公孫度聞言一愣,忙道:“這是為何?”柳毅道:“回主公,主公坐擁五郡,亦有高句麗,足可一戰,勝之,則幽州盡歸主公帳下,幽州之地,自不用說,若是戰敗,一則戰敗降韓嘯,可保主公威名,讓韓嘯觀主公能力,保兵權不失,再加上徐榮引薦,將軍日後定可騰達。二則就算不降韓嘯,韓嘯樹敵不少,塞外三雄,袁術,袁紹,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都會以上賓之禮厚待將軍,甚至可東山再起。戰則百利無一害,降則失去根基,請主公定奪。”公孫度之子公孫康,親信陽儀等也隨聲附和。公孫度思考後,命信使前往高句麗,令高句麗出兵,自己帶領公孫康,陽儀,柳毅,領十萬大軍對戰徐榮。
兩軍相對,徐榮策馬出陣,公孫度見徐榮獨自出陣,便也策馬來到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