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諸侯見韓嘯返回軍營,一時六神無主,隻得看向袁紹,袁紹隻好下令孫堅出兵攻打虎牢關,孫堅冷笑一聲道:“贖堅不能從命,我與董卓沒有仇怨,前來會盟,隻為國家征討國賊,卻有些人不發糧草,至我軍損兵折將,如今我軍無力攻城,還請盟主另選他人。”沒等袁紹反應,孫堅領手下大將程普,黃蓋等人返回自己營中。
袁紹聞言心中大怒,又因為孫堅所言之事卻是自己胞弟袁術之錯,無力反駁,隻好一言不發,狠狠的瞪了袁術一眼,放任孫堅離去。
韓嘯並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離開還引起了連鎖反應,他現在隻想趕快勸降張遼,命人將張遼帶至主帳,親手將張遼鬆綁,還沒有說話,就聽張遼道:“將軍若是想勸降那就免了,自古忠臣不事二主,遼雖不是古時賢良,但也知道忠義,還請將軍賜張遼一死,以全忠義。”
韓嘯聞言一愣,轉而哈哈大笑,笑的張遼莫名其妙,急忙發問:“將軍莫非是在恥笑在下?”
“不錯,我就是再恥笑你,你第一個主公是誰?是丁原刺史,你上司呂布殺你主公丁原,後代你投靠董卓,呂布弑主求榮,你不似為主公丁原報仇,卻一為董卓賣命,豈可為忠?你與呂布及其手下諸將有兄弟同袍之義是為小義,然何為大義,國為大義,你一身本事不為國效力,隻知為兄弟之義赴死,求小義而舍大義,豈可為義?董卓禍害百姓,擾亂朝政,使得民不聊生,到處愛生遍野,你助董卓,便為其幫凶,豈可為仁?你父母尚在,你隻是一心求死,不思報答雙親之養育之恩,豈可為孝?你一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人有何臉麵可談忠義?”
張遼麵目通紅,想要反駁,卻找不出任何理由,難道真是如韓嘯所言,自己是一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人?張遼內心的信念的高樓開始坍塌。
韓嘯見張遼沒有言語,便接著道:“張遼將軍,你習武熟讀兵法所謂何事?若嘯所言不錯,將軍習武的目標是定國安邦,造福百姓,可是將軍可曾想過,董卓殘暴不仁,生性多疑,又利欲熏心,為謀權勢,弑殺忠臣,廢少帝,立新帝,****,總攬朝政,弄得天下百姓哀聲四起,民不聊生,天下有德之士無不想食其肉飲其血,將軍何須為這樣一個亂臣賊子而一心求死?再者將軍效力之主,溫侯呂奉先,三姓家奴而,先投丁原,拜丁原為義父?丁原視為親子,可是呂布能,為求榮華富貴,殺丁原投董卓,殺義父丁原實為不孝,弑主求榮是為不忠,帶同袍兄弟投靠國賊是為不義,助紂為虐是為不仁,如此之人有何德何能讓將軍一心求死?將軍百年之後,世人會怎麼評價將軍,這天下百姓,又會怎麼看待將軍?隻會說張遼張文遠賣主求榮,助紂為虐,禍國殃民,將軍這麼死了,注定要留一個千古罵名!”
張遼更加無言以對,心亂如麻。心中陷入沉思,張遼本就不是一個不明事理之人,不然也不會留下一個文武雙全之名,他明知董卓所做之事天怒人怨,卻被內心忠義之論束縛,而韓嘯的話,瞬間將張遼忠義的裏麵擊的支離破碎,讓張遼知道自己所謂的忠義隻不過是愚忠小義,一時間羞愧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