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在那一片橙色海的漣漪裏有一個歲月的故事,那是爺爺告訴我的故事。他說;“在他們那個年代,吃飯都是問題.....”

吳善寶是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他是一個勤勞忠厚的老實人,這人如其名的概括離不開他生前的事跡平平無奇又偉大。

曾祖父的身世很可憐,早些年就父母雙亡,爺爺說曾祖父的父親因為吃不起飯餓死的。那些年餓死了人聽著是是常有的事。曾祖父還有一個弟弟叫玉寶,也就是爸爸口中經常提到的那個最寵愛他的二老祖父。曾祖父的父母去世後他和弟弟相依為命。下麵的故事情節我就以講故事的視角敘述,以便於讀者更能更清晰了解故事劇情發展!

至於我為什麼會想到記錄這些故事,那就要從我的父親去世後我一直是一個困惑的狀態。我一直在糾結人生一輩子究竟為什麼?在疾病麵前我們是那麼渺小,束手無策。父母一輩子忙忙碌碌,最後因為身體嚴重透支用賺來的錢去治病。這種老一輩勞動力的思維嚴重打擊著普通大學畢業月薪3500的自尊心。麵對父母的千絲萬縷白發,我們在歲月麵前如同束手無策的小螞蟻在與時間賽跑。這是大多數除了正式編製工作外三四線城市畢業生的常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在這些大學生大學上身上,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是如同命運給我的劇本。按部就班地我也就按照這條路一直走了。可惜在我的生命裏,我的骨子裏我就從來不相信命運。要說命是生下來那一刻就決定了,但是運是可以根據後來的人為而改變的。所以你看見了一個愛折騰的女孩子寫下的這些想表達思想的文字。

我想讓自己是有意義的存在,哪怕這些文字無人問津,僅僅是留給我將來的小孩讀讀也是有趣的。又或者在我老去那一天告訴我的三兩好友我的故事裏麵經常有這麼一個有趣有意義的情節。那也是不枉此生的。

回歸主題,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那我記錄一個家庭曆史為後人所讀,何嚐不是行善積德的好事。當我決定開始敘述這個故事開始,我就是新的自己了。祖父一生坎坷,曾祖父也是如此,而到我的父親身上他的一生短暫來不及享受。幾代人裏男子的經曆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他們的另一半必然是勞累的。“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話,在老一輩人身上淋漓盡致的提醒。所以在我們的一生中行善積德,會讓我們的生命死得其所後靈魂精神仍然有延續。供子孫後代延續,雖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我的父母,我的祖父,曾祖父何嚐不是留下自己讓我最好的給自己的後一輩。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是時代的產物,珍惜必然使其愈發珍貴發揮其價值。

開始傾聽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