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未命名草稿(1 / 1)

嘉興三年元旦,隴西複叛,拓跋浚引兵攻涼州,元推擁為帝,西魏複國。二月,涼州陷落,涼國公死於亂軍之中。同月,雍州軍隊嘩變,隴西道觀察使王衝被殺,雍州自立。天下大變。

四月,朝廷乃令劉昭業為隴西道,川西道觀察使,督雍涼景川四州軍事。

五月山東民變再起。並州節度使石清趁機南下接管順天。掌並雲二州軍事。進一步以隔絕雍涼之名,遙控同州。

六月,昭業單騎入雍州,雍州定,領雍景二州兵攻疆城。

八月,發兵涼州,拓跋浚被左右所擒,以人頭而降。

遼西道觀察使尉遲鑒遇刺。

遼東道觀察使薛參莫將手伸向遼西,燕地大亂。

九月,禁軍大破義軍。朝廷任命石青為河東道觀察使,和薊州刺史董瑄夜出兵勤王,共滅義軍。

十一月,劉昭業舉兵攻破上穀,兵圍疆城,元推率眾投降。劉昭業於疆城代皇帝分封諸將。

十二月,義軍多數歸降,石青上書戍邊,徐景玉令其領兵進駐永台城。

嘉興四年元旦,朝廷以意圖謀逆罪出兵遼東。很快,薛參莫被下屬所殺。

薊州刺史董瑄夜任命為遼東道觀察使。

石清再回到朝廷後,朝廷對石清的邊軍進行整編,與中央禁軍進行了整合。任命石清為兵部尚書,封衛國公。

就在徐景玉認為東部已定,還解決西部問題的時候,殊不知一把快刀已經伸向了他的背後。

嘉興四年七月,徐景玉與眾宰相們開始商議對於劉昭業該怎麼辦,眾人各執一詞,大致分為兩派,一派以蘇卓為首,提議將劉昭業召回京城,委以大將軍之職,方可使天下安定,一派則以陳雲逸為首,提議將其召回京城,但不委以重任。麵對這兩種說法,徐景玉心中還是更傾向於第一種。現如今,天下流民暴動,地方割據,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於是蘇卓領隴西巡撫,召劉昭業回京。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人,石清。

他並不想昭業回京,不然他的辛苦經營將付之一炬。

於是他密信同州心腹,截殺蘇卓。

同時在京城秘密準備。

但是卻殊不知,京城的風吹草動,昭業雖遠在甘州,卻全都知曉。

嘉興四年八月,蘇卓逃過追殺,徐景玉知道後,迅速采取動作,但卻有些晚了,石清得知消息後,迅速發動政變,囚禁了皇帝,京城大亂,徐景玉被迫逃亡洛州,陳雲逸逃亡荊南。

嘉興四年十月,徐景玉在洛州起兵,宣布石清惡狀,一時四方響應。

嘉興四年十一月,石清迅速領兵平定洛州,隨後,攻破上穀。同時川西叛,攻景州。

石清一路勢如破竹,在新城與劉昭業展開大戰。

一時雙方陷入焦灼。

嘉興五年三月,裴度領大軍二十萬度江北上,勢如破竹。

石清與昭業訂秦城之盟約。退兵攻裴度,嘉興五年三月,石清於徽城大敗裴度,殺降共十萬,威震天下。

嘉興五年四月,回到鄴城的石清再次肅清朝野。

此時,昭業在蘇卓的獻策下攻克洛州。

嘉興六年,石清殺天子,立西城王葉任為帝,中原大旱。顆粒無收。

昭業舉兵二十萬,裴度舉兵十萬,董瑄舉兵十萬,共擊石清。

嘉興七年,石清兵敗,昭業攻下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