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江城武漢,輾轉了很多地方,也頻繁換了多份工作。這段記憶像一道深長的傷痕,長在身體裏,想起時便會愁雲慘霧。它並不美好,也不令人歡喜。
那時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漢陽的鍾家村,我清晰地記得當時麵試一份火鍋店的工作。至於它的名字,記憶裏很模糊,已記不清了。是妹妹陪我去的,她是我的好妹妹。
我是第一次來武漢,人生地不熟的。她借著課餘時間陪我來麵試。她的學校——江漢文理學院,離這裏不遠,那是江漢大學附屬的分院,也是一所三本院校。
麵試時店長簡單地問了一下我的工作經驗,我官方地自我介紹一番。店長一臉狐疑:“小夥子你成年了沒有?”。我欣然淺笑,從褲兜裏拿出了身份證,給店長端詳確認。
我長相清秀,膚色白皙,隨我的母親。雖農村出身,長年累月都待在教室裏,屋子裏。沒怎麼幹過農活,頂多燒火做飯,掃地喂雞。
那時的我太顯小,十足的一個稚氣未泯的少年。店長有那樣的質疑實屬正常,因為未成年不能簽訂勞動合同,違反了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與妹妹道別寒暄後,我開始了新工作。走進店裏,我看到了一個個陳列有致的餐台、餐具,給人一種井井有條既視感。越走近越有一種濃鬱的肉香與火鍋湯底混合的味道,讓人垂涎三尺。
除了這些,看到的是一群青春靚麗的忙碌的身影,同事們忙於各自的工作。雖是在冬季,他們柔嫩的臉龐上依然有來不及擦拭的汗滴。
空調的溫度加上火鍋騰出的熱氣,熱得他們的臉有些緋紅,空氣裏彌漫著成串的“熱”字。在組長的悉心引導下,我熟悉了基本的工作流程,第一次麵對這麼多人,難免有些拘謹與怯意。
其實跟第一次沒關係,而是跟我的性格有關。我從小就是這個樣子,麵對陌生的環境或者是陌生的人,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給自己確診有嚴重的依賴心理。
後來才發覺是自己對陌生事物的恐懼感導致的。這是一種心理缺陷,是要自己主動克服的缺憾。它的存在影響個人的主觀判斷,關乎個人成長的幅度。
組長回到他的崗位上,我便一個人熟悉餐位的布局與編號,哪是A區,哪是B15號桌等等……不一會兒熟悉了餐位。在吧台小姐姐的介紹下,我了解酒水的價格。
別看吧台不大,卻被酒水擠得滿滿當當的,有紅酒、啤酒、白酒,還有洋酒。下至十幾的,上至幾千的都有。客人到店,同事們展現出恭迎的笑意,熱情而細致的服務,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體驗感。
他們的笑容自然而真切,像極了手足之情的兄弟姊妹。而我卻不能像他們那般自然,有笑容卻很生硬,恰似強顏歡笑。
或是初來乍到的不適感,像冰凍許久的肉無法即刻解凍一樣,需要放在熱水裏慢慢破冰。時間一長,自己也會慢慢適應這裏的人,這裏的一切,和這裏的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