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天氣裏,陳文海乘火車從十堰來到了上海。這是他退休後第一次來上海,希望能在上海找到他的那些親戚們。
來到上海後,他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南京路步行街,然後沿著南京路步行街前往外灘。陽光明媚,天氣溫暖,來到了南京路步行街這麼一個地方,陳文海的心情無比激動。在如潮的人群中,他聽到了他所熟悉的鄉音——上海話。這吳儂軟語,在他聽來是那麼地親切和好聽,如同一條涓涓細流從他的心底緩緩流過。
早在上海生活的時候,他就經常到南京路上來觀賞城市風光,在擁擠不堪的人群中感受著大上海的繁華和美麗。當然,那個時候的南京路上還沒有步行街。在離別上海幾十年的漫長歲月裏,南京路留給陳文海的印象始終是——南京路是上海灘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從南京路步行街的東端到外灘還有一段路,在這段路上同樣是熱鬧非凡。這一段路上由於人車混雜、擁擠不堪,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這一路段上設有專門的交警,由他們來維持交通秩序。無論酷暑嚴寒,他們都恪盡職守,疏導人流,成為上海灘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從南京東路到外灘要穿過中山東一路。當綠燈亮了的時候,陳文海便隨著人流一起向馬路對麵的外灘觀景台湧去。
陳文海隨著人流來到了外灘觀景台。
倚靠在江邊的護欄上,一陣陣涼風吹拂著他的臉頰,使他感到無比愜意。
站在黃浦江邊,陳文海陷入了沉思之中。
人們常說葉落歸根,對陳文海來說上海就是他的根,他想在他的晚年葉落歸根,讓這片落葉融入上海的土壤。陳文海今年已經60歲了,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到了這個年齡,陳文海更加思念上海,想回上海定居的願望更加強烈。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回上海定居,他已經望眼欲穿啦!
1971年10月28日,是陳文海終身難忘的一天。這一天,是離別上海的日子,他們全家來到十六鋪碼頭。當輪船緩緩駛離碼頭的時候,離別的淚水奪眶而出,他是多麼地舍不得離開上海啊!
在離開上海以後的幾十年裏,陳文海的靈魂備受煎熬。從1971年到2016年,陳文海在十堰度過了45年。多麼漫長的45年啊!多麼難熬的45年啊!上海是他的故鄉,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陳文海站在外灘觀景台上,望著黃浦江對岸的陸家嘴,那裏有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這些建築成為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這個被譽為“東方巴黎”的國際大都市如今依然是最吸引遊人的地方,成千上萬的人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裏遊覽觀光。
望著滔滔黃浦江水,陳文海思緒飛揚。他清楚地知道:舊上海被人們稱為“十裏洋場”,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好端端的上海灘被西方列強分割成幾塊租界。魯迅用他那杆如椽巨筆描繪了那個年代上海灘的光怪陸離,鞭撻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統治。如今,上海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上海,是人民的天下,那個洋人在上海灘飛揚跋扈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統治早已土崩瓦解。
陳文海的父親是從那個年代一路走過來的,在世的時候,他曾經滔滔不絕地向兒子描述那個夢幻般的年代。在父親的眼裏,上海灘是人間天堂,在這裏生活有無窮的樂趣。父親的描述使陳文海無限向往那個年代。在陳文海幼小的心靈裏,他甚至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他不無遺憾地對父親說:“我為什麼不早生幾年?我沒能趕上那個如夢如幻的年代!”
在上海這片熱土上,陳文海度過了15年,後來又在十堰度過了45年。此時此刻,站在黃浦江畔,望著滔滔黃浦江水,15年的養育之恩,45年的思念之情,仿佛都在這一刻一起湧上了他的心頭!
朱振華告訴趙蓮花:陳文海已經來上海了。得知這一消息,趙蓮花便騎上那輛摩托車外出。她在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兜了一圈,希望能見到陳文海,卻未能如願,於是就來到了外灘。
她賊眉鼠眼地在人群中搜索,發現了人群中的陳文海,不禁在心裏暗喜道:“你終於來了,我們正下網等著你呢!你這是自投羅網啊!”
在不經意間,她又發現了人群中的王春蘭,便不懷好意地來到了王春蘭的身邊。
“那個人我認識!”趙蓮花指了指站在黃浦江邊的陳文海,嘻嘻哈哈地說道:“這個小癟三終於來了!他在十堰那邊都快要混不下去了!我打算把我所認識的幾個小姑娘都介紹給他!”
“你到底想幹什麼?”王春蘭狠狠地瞪了趙蓮花一眼,“你往他身上打歪主意,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接著又對她說:“你真正了解他嗎?他現在是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他還出了一本書呢!”
“嘻嘻!這誰不知道啊?”趙蓮花咧嘴一笑:“會員證是花錢買的吧?書是找人代寫的吧?這些都已經不是秘密了吧?”
“你別胡說八道!”王春蘭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王春蘭向前方望去,見陳文海還站在黃浦江邊,便撇下趙蓮花朝陳文海走去。
來到陳文海身邊,王春蘭皺著眉頭對他說:
“剛才有人誹謗你,被我頂了回去!你得加倍小心呀!你已經被人盯上啦!趙蓮花一肚子的壞水,她跟你們學校的那幾個壞蛋經常有來往!”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陳文海哈哈大笑,“那些蝦兵蟹將已經從洞府裏跑了出來,他們想在上海灘上興風作浪!”
“你好像早有思想準備!”
“我是有備而來!”
“你剛才好像在思考什麼問題。”王春蘭笑吟吟地問道:“你是今天剛到上海的吧?你是上海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