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篇第二節劉邦劉亭長
劉邦雖然不事生產,但卻想做公務員,而且劉邦有一項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善於與人打交道,跟他在一起的人總覺得他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劉邦也因為這種能力而受益匪淺。
在一次大秦帝國公務員招考中劉邦被錄取並被任命為沛縣泗水亭長。由於劉邦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因此,試用期結束後得到一致的好評,被正式授予亭長一職。
我們經常說劉邦是中國曆史上僅有的兩個平民皇帝之一(另一個是朱元璋),也許有人會說劉邦不是泗水亭長麼?怎麼會是平民呢?
那麼在此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秦朝國家機器的結構: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根據李斯的提議,實行的是郡縣製。所以秦朝國家機關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機關,中央設三公和九卿,當然還有一些掌管京師治安消防的中尉,掌管少數民族事物的典屬國,掌管皇宮和一些公共設施建設的將作少府,還有詹事等等。地方設郡,郡有郡守及其署官;郡下設縣,縣有縣令(或縣長,較小的縣);縣下麵是鄉,有三老等官員;鄉下設亭,亭有亭長;亭下設裏,裏有裏正。一般為十裏一亭,十亭一鄉。
因此可以看出,這個泗水亭長實在不能算個官員了,從上麵排下來基本上跟當今的村主任差不多一個級別。而且劉邦造反的時候已經丟了官職,藏在山中做盜賊了。因此算一個徹徹底底的平民了,應該還可以稱為通緝犯了。
雖然亭長這官很小很小了,但劉邦劉村長卻幹得風生水起。
曆史上的劉邦獲得過‘好酒及色’的評價,這個評價大約就是從當亭長的時候來的。當亭長了也就經常要倒縣裏麵去辦事,就這麼一來二去的,劉邦很快跟縣裏的官吏們混熟了。於是經常在一起吃吃飯啊,聊聊天什麼的,這些時候劉邦強大的親和力就展現出來了:劉邦估計說話比較幽默,經常拿在座的某個人來開玩笑,但每次都不會是同一個人,縣裏所有的官吏們都被劉邦開過玩笑,這些小玩笑使得每次跟劉邦在一起的人都覺得非常的放鬆,即使被開玩笑的當事人也並不覺得尷尬。
在做泗水亭長期間,劉邦結識了很多官場上的朋友,雖然基本上都隻是些小吏,但這些人在之後的反秦戰爭和楚漢相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蕭何、曹參、夏侯嬰等。
跟現在的村長們不同,劉村長除了沒事的時候跟一幫小吏們吃吃飯,吹吹牛以外,他偶爾還要出趟差——帶領那些輪到要服徭役的平民去鹹陽(常徭鹹陽)。秦朝法律規定一個人的一生在其成年以後要無償為國家服一年的徭役,然而事實上曆史學家認為秦時人們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被要求用於服徭役。
雖然服徭役是件很辛苦的事,但這跟劉村長基本沒關係,他的任務隻是把人帶到,再把人帶回來。所以劉村長在出差鹹陽的時候有大把的空閑時間,沒事就到處逛了,於是在鹹陽及其周邊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也在這到處閑逛的時間裏,劉邦增長了不少見識,與鹹陽比起來,沛縣實在太不起眼了。關中成片的宮殿建築、繁華的城市都給劉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曾評價劉邦為“老粗出人物”、“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應該說劉邦的確沒太深文化修養,從他後來有事沒事經常蹦出來的粗口就可以看出來;但行萬裏路的經曆卻彌補了他在文化修養上的不足。‘常徭鹹陽’的經曆不斷地增長了他的見識,磨練著他了意誌,也開闊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慢慢的成長為一個眾人眼中的“長者”。
在某次劉邦在鹹陽瞎逛的時候,正好碰上秦始皇出行,那天嬴政大概心情比較好,任人觀看,當然嬴政他老人家坐在車裏是不給你看的。始皇出行時拉風的儀仗、車隊和護衛給劉邦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以至於車隊過去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喃喃的說了一句:“大丈夫正當如此。”
應該說明,直到四十歲左右,劉邦都還沒結婚,但沒結婚並不是說他沒女人,‘好酒及色’的名聲不是白來的。劉邦有一個外婦曹氏,並給他生了個兒子劉肥,也就是之後的齊王。外婦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二奶,當然那時候有個二奶還算是光榮的事。劉太公大概也對這個兒子死了心了,不說他也不是,說了也沒用,直到有一天,這事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