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震驚的回頭,看到那個和尚抓著我的手。
我驚悚的看著他,他的眼神溫柔而堅定。
“你是誰!”
我大聲的問,給自己增加勇氣。
“小僧號圓通。”
而僧人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法,學習究竟無上的佛法,達到人生的解脫彼岸,而後才更有資本來度化眾生。既然是學法,那麼必然就需要有個有別於世俗的名字,通常叫“法名”或“法號”。
一名標準的僧人有法號和法名,法名是師傅賜予的,是根據你所入的宗派輩分排下來的,這個名字將會跟隨你一生,是教界裏認可的身份。
可能是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有可能是僧死後之諡號。可以是自己以後修行道路上,根據個人需要偏好,自取的;也可以是剃度師取的。禪宗都有宗派認可的法號字輩,別的宗派也有 。
不同的是師傅賜予的法號會添在戒牒上,由發碟方添,而自己取的法號很可能不添在戒牒上,而用在自己以後的日常生活中,當然也可以自己填在戒牒上 。
其實我更偏向於第三種,我希望這個寺廟是不存在的,裏麵的人都死去了,這樣就可以掩示這奇怪的世界。
“你為什麼能看見我?”
我疑惑的問。
“我為什麼看不到你?你不過是處於靈魂狀態而已。”
他語氣平靜的說。
“什麼是靈魂狀態?”
我非常疑惑。
“靈魂狀態是指一個人內在深層的精神和情感狀態,可以反映出其心靈的清晰度和平靜程度。”
他頓了頓,繼續說。
“一般來說,靈魂狀態取決於個人對內心世界的認知和探索程度。一個清晰的靈魂狀態表現出內心的和諧和平靜,而混亂的靈魂狀態則表現出內心的困惑和不安。”
“那為什麼我進你房間的時候會昏迷不醒?”
我不停的問。
“小僧不知,建議女施主在寺內再住一段時間,等小僧的師傅雲遊歸來,想必能給施主一個滿意的答複。”
他微微躬身,說道。
“你們這個寺廟存在多少年了?”
我沒有忘記自己前來的目的,繼續發問。
“已經有了幾百年了,從春秋時期便有了。”
他平靜的話在我心中留下巨大的波瀾。
佛教不是唐朝時從印度傳過來的嗎?怎麼在春秋時期就會有寺廟呢?
說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就想到了老子的道家。
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以老子、莊子等人為代表,提出了諸如“道可道非常道”、“無為而治”等重要思想。
而道教信仰則以道家思想為基礎,融合了古代巫術、神秘主義等元素。
道教信仰中的道士類似於基督教的牧師,是一種神職人員,而拜神求佛的香客們則可以稱之為信徒。
《魏書》認為道教起源於老子。
那是不是可以說,這是一個架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道教和佛教顛倒了曆史。
這根本不是真正的秦朝,秦始皇也不是真正的秦始皇,我也不是係統,而是一個靈魂。